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重庆国家级非遗名录

重庆国家级非遗名录

重庆国家级非遗名录重庆市目前共有2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名录如下:
1. 巫山木偶戏
2. 大足石刻
3. 重庆市火锅文化
4. 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
5.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草编手艺
6. 北碚区石刻墓
7. 重庆市民族音乐会
8. 重庆市双枫茶文化
9.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鼓词
10. 渝南民间艺术
11. 渝北区李家嘴民间艺术
12.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锅庄舞
13. 长寿梁山仙拜
14. 江津区弹子戏
15. 武隆风雨灯戏
16. 重庆市天然村落景观
17. 重庆市红岩革命史迹保护区
18. 重庆市重庆大剧院
19. 沙坪坝区千手观音造像
20. 渝北区石门山民间艺术
21. 重庆市宜宾燃灯坊文化
22. 彭水苗族自治县剪纸手艺
23. 巫山天保古镇的民族民间艺术
24. 梁平区民间艺术
25. 彭水县万木林诗意盆景艺术。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传统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和传统技艺。

在本文中,将就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介绍,深入挖掘重庆的文化内涵,展示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统民俗1.重庆火把节重庆火把节是重庆市区域内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民俗活动,其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曾有新火把传歌的纪录。

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是火把节的日子,在这一天的祭祀活动中,燃烧和举起火把是关键的环节。

火把节有独特的地方表演艺术和文化活动,包括龙舞、狮舞、舞狮助力、打树花、打花灯、山歌唱会、川剧、地方民俗表演等。

2.重庆龙船节重庆龙船节是重庆市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之一,起源于古代祭祀龙神之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重庆举行龙船竞渡的日子。

在龙船节活动中,人们以此祈福,载歌载舞,舞狮舞龙,唱龙船歌,加上船头贴诗对联,灵活的划船手和挥戈舞狮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庆典。

3.重庆土家族苗族赶场节重庆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而土家族苗族赶场节是重庆特有的集市传统民俗。

土家族苗族赶场节以商贸为活动主题,民间艺术表演和民俗活动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赶场节上,土家族苗族人民穿着节服,表演摆龙灯、打花灯、跳吊脚舞、打面风鼓等,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文化。

二、传统技艺1.重庆缝纫重庆缝纫是重庆市的传统技艺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重庆缝纫以手工缝纫为主,手工缝纫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重庆的手工缝纫工艺非常有名,尤其是女性手工缝纫技艺,为重庆的传统技艺之一。

2.重庆剪纸重庆剪纸是重庆市的传统手工艺,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重庆剪纸以手工剪纸为主,手工剪纸技艺精湛、历史悠久。

重庆的手工剪纸工艺非常有名,尤其是剪纸艺术家的剪纸作品,传承了重庆的传统技艺之一。

3.重庆木版年画重庆木版年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重庆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传统知识、技能、习俗、表演艺术和口述表达等方面的宝贵财富。

它们代表着重庆人民的创造力、智慧和独特文化。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仔细梳理和挖掘,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名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古老手工艺技能1.巴渝剪纸 - 技艺独特,丰富多样的巴渝剪纸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不仅具有美观的视觉效果,更是重庆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巴渝陶瓷 - 巴渝陶瓷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它被列入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重庆人民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节庆活动1.重庆水灯节 - 作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水灯节是重庆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五,人们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水灯,并在江边放船点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两江古镇年俗 - 重庆的两江古镇以其独特的年俗活动而闻名。

演艺队伍的表演、民俗活动的展示以及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成为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

传统音乐和舞蹈1.重庆川剧 - 作为中国国粹之一的川剧在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艺术和戏曲艺术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2.重庆茶花舞 - 茶花舞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项独特表演艺术。

舞者化身为盛开的茶花,在动作与音乐的交融中展现着重庆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口述和表达1.巴渝口述文化 - 巴渝口述文化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口头传统、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谚语等各种巴渝地区的口述表达方式。

2.文化遗产抢救与传承项目 - 为了保护和传承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设立了一系列抢救与传承项目。

这些项目通过培训、考察和资助等方式,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结语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编制和保护是对重庆人民独特文化的认可和保护。

重庆市级非遗名录

重庆市级非遗名录

重庆市级非遗名录重庆市级非遗名录重庆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经过多年的保护与传承,亦有许多非遗项目被列入了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重庆市级非遗名录项目:一、传统音乐类1. 川派古琴:川派古琴是一种从古琴中发展出来的一种四弦乐器,以其柔和、玄妙的音色及独特的演奏技巧,备受听众喜爱,并被誉为“琴中绝唱”。

2. 武陵山山歌:这是重庆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以表达人民群众忧愁、欢乐、思乡等情感为主要特点,在《大江东去》等著名歌曲中也有所体现。

二、传统舞蹈类1. 川剧变脸:作为川剧中的著名表演艺术,川剧变脸以其独特的面部变化技艺,深受观众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

2. 乐山大佛舞:乐山大佛舞又称“船踏浪”,是浸润在乐山地区民间重要活动之一,舞蹈形态独特、技艺精湛、文化内涵浓郁,被誉为“天下第一舞”。

三、传统手工艺类1. 重庆火锅:重庆火锅是以牛油为主料,配以辣椒、花椒、青蒜、鲜肉、蔬菜等原料烹制的重庆特色餐品,其独具特色的烹制方式和食用习惯被广大群众所喜爱。

2. 重庆磨花木雕:重庆磨花木雕起源于清代,其特点为线条流畅、精细入微、色彩华丽,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传统体育项目类1. 渝中古镇杯跑马:渝中古镇杯跑马是重庆传统的庆祝活动,每年春节期间经典举行,比赛距离以8.88千米为主,其中蕴含8这个数字的吉祥含义。

2. 重庆打谷:重庆打谷是一项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重庆的国家体育运动”。

以上是部分重庆市级非遗名录项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重庆文化传统的发扬,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守护和传承。

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传统音乐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共有43项,其中包括了各地民歌、歌舞音乐、器乐演奏等。

这些音乐作品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二、传统舞蹈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共有34项,涵盖了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等多个种类。

这些舞蹈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三、传统戏剧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共有35项,包括京剧、昆曲、川剧、粤剧等在内的多种地方戏曲。

这些戏剧作品代表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曲艺曲艺类非遗项目共有29项,包括了大鼓、快板、相声等曲艺形式。

这些表演形式具有简便易行、贴近生活、易于传播的特点,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项目共有23项,包括武术、气功、杂技等。

这些传统体育和杂技作品代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具有健身、娱乐和观赏的价值。

六、传统美术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共有23项,包括剪纸、年画、刺绣等。

这些美术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

七、传统技艺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共有40项,涵盖了陶瓷制作、丝绸织造、家具制作等技艺。

这些技艺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华,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八、传统医药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共有14项,包括中医、中药等领域。

这些医药知识和技艺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九、民俗民俗类非遗项目共有41项,包括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习俗等。

这些民俗活动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以上是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内容,共涵盖了9个类别253项非遗项目。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创造。

(完整版)重庆第五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完整版)重庆第五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石柱县
石柱土家断头锣鼓
黄康胜


1939.1
22
石柱土家啰儿调
向云群

土家
1963.7
23
刘长珍

土家
1973.12
24
秀山县
薅草锣鼓
杨再高

土家
1963.5
25
酉阳县
咚咚喹
白现贵

土家
1968.8
26
酉阳吹打
田井辉

土家
1964.4
27
彭水县
鞍子苗歌
李佶阳


1983.5
28
传统舞蹈
北碚区
北泉板凳龙


1974.1
36
云阳县
高阳板凳龙
唐明义


1935.1
37
巫溪县
大宁河巫舞
乔心平


1966.1
38
石柱县
玩牛
余长英

土家
1953.7
39
彭水县
高台狮舞
毛云锋


1984.11
40
传统戏剧
万州区
川剧
谭继琼


1973.5
41
张承志


1941.4
42
涪陵区
涪州川剧
孔宪禄


1941.11
43
孙宗燊
潘恋


1966.11
87
长寿区
长寿薄脆传统制作工艺
王怀


1963.4

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山东省巨野县
05-2078 李从海 男 汉族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05-2079 何克宁 男 汉族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
05-2080 刘英翘 05-2081 杨文明 05-2082 任连义
男 汉族 Ⅱ-49 广东音乐 男 土家族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男 汉族 Ⅱ-55 河北鼓吹乐
附件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05-1987 田锦锋 男 苗族
(1082人)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Ⅰ-1 苗族古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台江县
05-1988 吴通贤 男 苗族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05-1989 陈秋强 男 汉族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上虞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 族自治州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 县
男 汉族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05-2047 张中祥 男 汉族 Ⅱ-27 薅草锣鼓(金湖秧歌) 江苏省金湖县
05-2048 方由根 05-2049 冷浩然 05-2050 贾福英
男 汉族 Ⅱ-27 薅草锣鼓(武宁打鼓歌) 江西省武宁县

安徽省马鞍山市
05-2037 李家莲 女 汉族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05-2038 尚生武 男 土家族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05-2039 阿称恒 男 傈僳族 Ⅱ-17 傈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05-2040 苏平 05-2041 李桂英 05-2042 王德勤
女 撒拉族 Ⅱ-20 花儿(松鸣岩花儿会) 甘肃省和政县
香港特别行政区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重庆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类别:
1. 口述和表演艺术:如重庆皮影戏、川剧、重庆锣鼓、重庆评弹、重庆地方戏曲等。

2. 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如重庆火把节、重庆山城森林音乐节、重庆白果节、荆芥会、神妙会、双山双节等。

3. 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如重庆渝绣、重庆竹编、重庆铜锣烙画、重庆木雕、重庆桑拿石雕等。

4. 传统的医药和保健知识:如重庆火罐疗法、刀疤针疗法等。

5. 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渔猎文化:如重庆巴渝土家渔猎文化、重庆泛舟渔猎文化等。

以上列举的是一些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别,还有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丰富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81
南山古琴艺术
南岸区
10
Ⅱ―82
翻叉号子
长寿区
11
Ⅱ―83
龙溪河拖滩号子
12
Ⅱ―84
永兴吆喝
江津区
13
Ⅱ―85
薅草锣鼓
城口县
14
Ⅱ―86
梁山吹打
丰都县
15
Ⅱ―87
榨菜踩池号子
16
Ⅱ―88
高峰薅秧歌
垫江县
17
Ⅱ―89
高安唢呐
18
Ⅱ―90
石桥木叶吹奏
武隆县
19
Ⅱ―91
平桥薅秧号子
20
Ⅱ―92
开州民歌
75
Ⅷ―141
来凤鱼传统烹饪技艺
璧山区
76
Ⅷ―142
何氏制墨技艺
铜梁区
77
Ⅷ―143
书画传统装裱与修复技艺
荣昌区
78
Ⅷ―144
烧酒房传统酿造技艺
79
Ⅷ―145
黑山谷传统生态茶叶栽培与制作技艺
万盛经开区
80
Ⅷ―146
鸡鸣贡茶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城口县
81
Ⅷ―147
永安梅咂酒传统酿造技艺
垫江县
82
Ⅷ―148
开县
21
Ⅱ―93
五句子歌
云阳县
22
Ⅱ―94
酉阳吹打
酉阳县
23
Ⅱ―95
咚咚喹
24
Ⅲ―43
南岸狮舞
传统舞蹈
南岸区
25
Ⅲ―44
迎龙镇民间莲萧
26
Ⅲ―45
双石小金龙
永川区
27
Ⅲ―46
双江莲萧
潼南区
28
Ⅲ―47
五节龙舞
29
Ⅲ―48
新民春牛舞
垫江县
30
Ⅲ―49
左家坪高台狮舞
忠县
31
Ⅲ―50
大宁河巫舞
巫溪县
32
Ⅳ―24
汉艺斋木竹雕刻技艺
51
Ⅶ―41
巴人漆艺
传统美术
南岸区
52
Ⅶ―42
北碚布艺
北碚区
53
Ⅶ―43
合川根雕
合川区
54
Ⅶ―44
秀山金珠苗绣
秀山县
55
Ⅶ―45
彭水苗绣
彭水县
56
Ⅷ―122
万州杂酱面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万州区
57
Ⅷ―123
濯水石鸡砣土陶制作技艺
黔江区
58
Ⅷ―124
鲊(渣)海椒传统制作技艺
59
Ⅷ―125
鱼泉酶豆渣传统制作技艺
91
Ⅷ―157
斑鸠叶凉粉传统制作技艺
奉节县
92
Ⅷ―158
大昌雪枣传统制作技艺
巫山县
93
Ⅷ―159
老鹰茶传统制作技艺
巫溪县
94
Ⅷ―160
土家倒流水豆腐干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石柱县
95
Ⅷ―161
辛家老店豆腐乳传统制作技艺
秀山县
96
Ⅷ―162
洪安腌菜鱼传统制作技艺
97
Ⅷ―163
酉阳传统造纸技艺
郁山泼炉印灶制盐技艺
107
Ⅷ―173
彭水米花传统制作技艺
108
Ⅸ―14
曾氏“正骨术”
传统医药
黔江区
109
Ⅸ―15
恒合正骨推拿术
渝中区
110
Ⅸ―16
武医合璧
九龙坡区
111
Ⅸ―17
陪都传统膏药制作技艺
南岸区
112
Ⅸ―18
九禽形意推拿功法
渝北区
113
Ⅸ―19
伍舒芳膏药传统制作技艺
合川区
114
Ⅸ―20
诸佛冯氏蜂毒疗法
43
Ⅶ―33
罗氏剪纸
传统美术
万州区
44
Ⅶ―34
巴渝民间泥塑(万州泥塑、合川泥塑、龙水泥塑、邱氏泥塑)
万州区、合川区、大足区、忠县
45
Ⅶ―35
渝州竹雕(万州竹雕、大足竹雕)
万州区、大足区
46
Ⅶ―36
叶脉画
渝中区
47
Ⅶ―37
葫芦烙画
48
Ⅶ―38
关氏卵石雕刻技艺
大渡口区
49
Ⅶ―39
琼缘刺绣
沙坪坝区
50
Ⅶ―40
南泉豌豆面传统制作技艺
南岸区
68
Ⅷ―134
古佛徐氏手工面制作技艺
北碚区
69
Ⅷ―135
重庆泡菜传统制作技艺
70
Ⅷ―136
飞泉鲜花椒油低温制作技艺
渝北区
71
Ⅷ―137
刘记永吉盐水鸭传统制作技艺
72
Ⅷ―138
巴国阴米传统制作技艺
73
Ⅷ―139
三不加酱油传统酿造技艺
南川区
74
Ⅷ―140
三不加食醋传统酿造技艺
酉阳县
98
Ⅷ―164
龙潭鸭子龙彩扎技艺
99
Ⅷ―165
柚子龟传统制作技艺
100
Ⅷ―166
龚滩镇绿豆粉传统制作技艺
101
Ⅷ―167
酉阳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102
Ⅷ―168
土家油茶汤传统制作技艺
103
Ⅷ―169
麻旺醋传统酿造技艺
104
Ⅷ―170
藤茶传统制作技艺
105
Ⅷ―171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彭水县
106
Ⅷ―172
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9
钟云舫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
江津区
2
Ⅰ―20
巫山龙洞传说
巫山县
3
Ⅰ―2―76
三峡背二歌
传统音乐
万州区
5
Ⅱ―77
谢家锣鼓
黔江区
6
Ⅱ―78
黎水拗岩号子
7
Ⅱ―79
薅草锣鼓
8
Ⅱ―80
泛川派古琴艺术
大渡口区
9
彭水县
115
Ⅹ―34
马喇龙灯习俗
民俗
黔江区
116
Ⅹ―35
跳磴民居上梁习俗
大渡口区
117
Ⅹ―36
盂兰盆节
九龙坡区
118
Ⅹ―37
九龙楹联习俗
119
Ⅹ―38
綦江苗族传统婚俗
綦江区
120
Ⅹ―39
更鼓红苗“绷鼓”仪式
万盛经开区
121
Ⅹ―40
王家坝红苗秋坡会
122
Ⅹ―41
凤来大石箐香会
武隆县
123
Ⅹ―42
巫文化的禁忌
川剧
传统戏剧
万州区
33
Ⅳ―25
涪州川剧
涪陵区
34
Ⅳ―26
苞谷灯戏
酉阳县
35
Ⅴ―14
花鼓
曲艺
长寿区
36
Ⅴ―15
谐剧
重庆演艺集团曲艺分公司
37
Ⅴ―16
相声
38
Ⅵ―20
八卦掌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九龙坡区
39
Ⅵ―21
石蟆百戏伎艺
江津区
40
Ⅵ―22
苏家拳
荣昌区
41
Ⅵ―23
万灵镇游艺系列
42
Ⅵ―24
夔龙术
奉节县
鸭江老咸菜传统制作技艺
武隆县
83
Ⅷ―149
火炉药膳羊肉传统制作技艺
84
Ⅷ―150
白马天然蜂蜜传统酿制技艺
85
Ⅷ―151
谢氏铁匠传统锻造技艺
忠县
86
Ⅷ―152
良玉汤圆粉传统制作技艺
87
Ⅷ―153
紫水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开县
88
Ⅷ―154
南门红糖古法熬制技艺
89
Ⅷ―155
陶器传统制作技艺
云阳县
90
Ⅷ―156
黔江鸡杂传统制作技艺
60
Ⅷ―126
黔江牛肉脯传统制作技艺
61
Ⅷ―127
涪州腌腊肉传统制作技艺
涪陵区
62
Ⅷ―128
重庆周氏古船模型制作技艺
渝中区
63
Ⅷ―129
陈氏抄手传统技艺
64
Ⅷ―130
谢氏烧烤传统制作技艺
大渡口区
65
Ⅷ―131
刘氏根雕书法技艺
沙坪坝区
66
Ⅷ―132
磁器口陈麻花传统制作技艺
67
Ⅷ―133
巫山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