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蓝光临:川剧表演艺术家认为,“变脸”应得到保护
李平( 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长、上海市戏曲学 会副会长)认为:“变脸”这门艺术不应该扩散到海外。
陈智林:四川省川剧院院长认为是借变脸炒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和中 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 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 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一、什么是无形文化遗产
有形遗产/物质文化遗产
1972年巴黎《世界文化及自然 遗产保护公约》,陆续确立了 700余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正方形:人类创造 圆圈:大自然 圆形:全世界
无形文化遗产/传统民间文化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 关于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建议。
建于1992年7月
江陵端午祭
端午节传入韩国已有 上千年历史,其“端 午文化”,特别是江 陵端午祭,已经加入 了当地山川气息和人 文追求。
神服 神鼓 神刀 神剑 神杖 铜镜 神杆 神旗 神箭 神偶
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
源流关系 差别
意见的差异
例2 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看完川剧后曾叮嘱过,变脸 是国家机密,不能随便泄露。
★谱曲“依字行腔”, 音乐旋律与字音的四声阴阳相配合 , 如 明珠走盘 , 晶莹圆转 , 充分体现汉字吐字发音的优美和音乐 的浑然天成。
★身段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肢体艺术 ,姿态细腻、优 雅、从容 , 同时且歌且舞 , 与现代舞蹈的热烈奔放 相比 , 自有一番气象。
★服装高雅华丽 , 论色彩、论工艺、论精美 , 都远 非现代时装所能比。
2、昆曲欣赏
司马相如
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字长卿。今 四川成都人。 《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 《子虚赋》、《上林赋》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传统的非物质性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传、表演、惯例、庆典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可以增加地方的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以下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析:充分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需要进行深入挖掘和保护。

挖掘方面,可以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庆典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

保护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防止其遭受破坏或失传。

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品质。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需要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

可以通过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推出特色美食等方式,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

还可以注重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更加亲身参与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需要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片、举办相关活动、运用网络媒体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推向更广泛的游客群体。

同时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影响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管理和服务。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管理机构,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还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旅游服务队伍,提供优质的导游和接待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需要充分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强管理和服务。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种具有特定历史文化价值、传统、符号意义以及社会功能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可能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各种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性和发展性,能够为社会带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成为了当今文化旅游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讨论其意义、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旅游的方式,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技艺、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文化遗产能够为旅游业带来独特的吸引力,吸引全球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收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加强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对话。

通过旅游的方式,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关系,有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存在着保护难度大的问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年龄较大,传承后人较少,传统技艺可能因此濒临失传,而传统的旅游开发又需要大量的传承者参与,这就需要保护传统技艺、培养继承者的工作难度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存在着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会被商业化,导致传统文化的变形和失真,这将对文化传承造成严重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也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当的问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造成破坏,这将对当地社会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传承性、表现力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语言、民俗、音乐、戏剧、舞蹈、手工艺和口述传统等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首先必须承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调查研究、记录和组织评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支撑。

在资源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具体开发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划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和特色,规划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让游客沉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氛围中,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民间传说和人文精神。

线路中可以融入文化活动、文化体验、文化展示等形式,让游客更加生动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是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主题,以旅游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

通过设计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可以让游客体验到真正的本土文化和风俗,加深游客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如推广手工艺制作体验、民俗文化表演、语言学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多样性的文化饕餮盛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基地是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为内容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单位。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基地,可以创造一个交流、互动和体验的平台,提供旅游、文化、娱乐、休闲等多方位的服务。

同时,可以致力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为游客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体验。

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可以有效地展示本土传统文化,提升当地的文化形象。

比如通过民俗游行、民俗文化表演等方式,让游客体验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促进文化交流和繁荣。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自然地、历史地创造和发展的思想、信仰、价值观、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某些物质文物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向游客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文化魅力,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的质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传统的景区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填补了旅游市场的空缺。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的机会,对于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首先是资源整合和挖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挖掘和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资源,包括民间传统节日、手工艺制品、民间工艺等,还需要将这些资源整合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其次是旅游产品创新和设计。

旅游产品创新和设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性质、内涵、特色和价值,制定合适的旅游产品策划方案。

同时,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制定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最后是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需要建立健全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和管理机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满意度。

在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

政府需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制定合适的政策和规划,提高投资力度,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旅游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策划方案,满足游客的需求。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尤其对于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来说,更是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不仅是一项文化传承的任务,也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

但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成为了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的包括建筑、艺术品、手工艺品、遗址等有形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凝聚了时代的记忆,是珍贵的文化财富。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重要的是要加强对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不仅需要立足于专业化的技术保护,还要注重大众参与的意识提升。

对于专业技术保护,应该加强考古、修缮、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比如对于城市的古建筑群,需要进行保护修缮,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同时保留其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维护方面,应该注重细节处理,比如护墙、保砖等,同时,对于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还应该进行专业的保护处理,以确保它们能被世代传承下去。

在加强大众参与方面,应该注重文化教育的推广。

比如开展城市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开展讲座、讲解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让大家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逐步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共识。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日庆典等非材料文化遗产。

由于其没有具体的物质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式需要更为多样化,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赋予更多的创新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设立保护基金等,还可以关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传承方式,通过社区层面的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等活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产品开发,二是服务升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价值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当前旅游业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个方面。

然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面临的挑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等。

这些旅游资源对于游客来说,非常吸引人。

如何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1、走出“博物馆化”“展示化”模式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许多旅游景点都有“博物馆化”“展示化”的倾向,旅游资源变得单调呆板。

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现象。

为了更好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需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让游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真正感受到它的活力和生命力。

2、提高旅游体验和服务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不仅仅是景点,还包括游客的体验和服务。

为了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服务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清洁、设施、娱乐、维护等。

3、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非遗文化之旅、非遗文化展览等。

这些旅游产品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1、文化认同度低由于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不足,造成了文化认同度低的情况。

游客到访时,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景点当成普通景点,容易忽略传统文化背景或不理解其内涵。

这就要求旅游开发者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让更多的游客对文化遗产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管理和保护不到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的管理和保护都不到位,容易导致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消失。

这就需要旅游开发者和政府部门共同加强管理和保护,加大资金投入,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社会群体传承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实践、表演、表达、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器物、风俗习惯和庆典。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民俗、口述传统、语言、文学、视觉艺术、手工艺、庆典活动等。

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的旅游资源。

它是一种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的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以传统技艺、风俗习惯、节庆活动、民间故事等为主要内容,通过旅游活动进行传承、保护和弘扬。

2.特点(1)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展示了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传统风情。

(2)感官体验:与传统旅游资源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更加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或观摩活动来感受其独特魅力。

(3)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使之得到发展和传播。

1.国内开发现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中国不少地方开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开发中,如举办民俗节庆活动、传统技艺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

比如云南的傣族泼水节、四川的川剧表演、江西的江西古陶瓷制作等,都成为了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

国际上也有不少国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进行开发,如日本的和服体验、韩国的传统民俗村、印度的古典音乐表演等,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旅游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1.问题(1)商业化倾向:一些地方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时过于商业化,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的艺术。昆曲可以在贵族的私人戏台上供少数人玩赏 , 也可以走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雅俗共赏。
★昆曲的剧本 , 都是文学精品。 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 的《牡丹亭》、洪生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空灵的古琴 , 悠扬的竹笛 , 时而高昂激时而声若游丝 ...... 昆 剧的“婉丽妩媚、一咏三叹”和演奏音乐的文武场是分不开 的。
2、昆曲欣赏
司马相如
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字长卿。今 四川成都人。 《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 《子虚赋》、《上林赋》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1传承性
所谓传承性,就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被人类以 集体、群体或个体方式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 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由遗产的本质所决定 的。人类遗产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前代遗留因被后代认为 具有价值而享用或传承的财富,所以传承性是人类所有 遗产的共同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也不例外。
蓝光临:川剧表演艺术家认为,“变脸”应得到保护
李平( 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长、上海市戏曲学 会副会长)认为:“变脸”这门艺术不应该扩散到海外。
陈智林:四川省川剧院院长认为是借变脸炒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和中 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 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 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目前全世界共九十项人类口头和 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中,中国的昆曲、古 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 长调民歌名列其中。此次艺术节,这四张 “王牌”全部以最强的阵容亮相。
此外,演出还将部分入选中国“第 一批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的优秀代 表作,包括侗族大歌、泉州提线木偶、泉 州南音、彝族海菜腔民歌等。
非物质文化的类型:
【民间文学】 【传统戏剧】 【民间美术】 【民俗】 【民间音乐】 【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间舞蹈】【杂技与竞技】【传统医药】
美术、工艺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是 实践、表演、 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 有关的工具、实物、 工艺 品和文化场所等。
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 会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 表作”的决议。
失败! 耻辱! 糊涂!
认同! 分享! 骄傲!
中国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故事
湖北的端午节
上世纪50年代, 武汉市广邀楚学 专家,多方筹款, 在东湖建成近10 个纪念屈原的景 点,使得东湖成 为中国最具规模 的屈原纪念中心。
行吟阁
“行吟阁”取自《楚辞·渔 父》:“行吟泽畔”。
展示屈原流放汉口的历程 郭沫若题名 像高3.6米 叶剑英1979年4月题词道:
★谱曲“依字行腔”, 音乐旋律与字音的四声阴阳相配合 , 如 明珠走盘 , 晶莹圆转 , 充分体现汉字吐字发音的优美和音乐 的浑然天成。
★身段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肢体艺术 ,姿态细腻、优 雅、从容 , 同时且歌且舞 , 与现代舞蹈的热烈奔放 相比 , 自有一番气象。
★服装高雅华丽 , 论色彩、论工艺、论精美 , 都远 非现代时装所能比。
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角色有:生 旦 净末丑
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牡丹亭》、 《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 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
《牡丹亭》
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共55出, 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并称为“临川四梦”。 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你们的意见?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
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 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增进民族自信心和凝聚 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 远的意义。”
三、无形文化遗产的级别
五级体系
世界级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1、世界级
2001年5月第一批:19项 2003年11月第二批:28项 2005年11月第三批:43项
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 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 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
广陵散
湖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作之一 黄梅挑花
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 在全国众多的挑花绣品中,黄梅挑花被当地人称为:彩挑。 黄 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GA)机布,又叫大DAI)布染成 青色作底,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七种颜色),在上面交替挑 绣各种图案,动物如:鲤鱼穿莲、恩鸽蟠桃、鹭鸶穿莲等;戏曲人 物有:四郎探母、穆桂英下寨、桃园结义等;植物有:莲、兰、菊、 桃等。
主要的品种有被面、床单、门沿、方巾、围腰、衣裤、鞋垫、枕 头等。其中方巾尤为出色。
1938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参加波兰世界社会 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获奖章。1959年、1980年两度被选为北 京人民大会堂的窗帘、台布、沙发巾的饰物。
黄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冈市黄梅挑花、 红安的绣活(鞋垫) 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 武穴的章水泉竹艺4个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亮相上海 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
建于1992年7月
江陵端午祭
端午节传入韩国已有 上千年历史,其“端 午文化”,特别是江 陵端午祭,已经加入 了当地山川气息和人 文追求。
神服 神鼓 神刀 神剑 神杖 铜镜 神杆 神旗 神箭 神偶
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
源流关系 差别
意见周恩来总理看完川剧后曾叮嘱过,变脸 是国家机密,不能随便泄露。
★内敛之美 ★即兴之美 ★修身养性
昆曲和古典诗词、书画、园林艺术等气韵相通,生动 体现了华夏美学精神。昆曲,宛如一方温婉琥珀凝结 着流年记忆。昆曲,更像一株淡雅幽兰容涵着芳馨情 采。试着走进昆曲的世界,你将生动地触及古典戏曲 的细腻含蓄、清逸淡远,你或许会被传奇故事、曼妙 歌舞、深情远致所打动,焕发出更多的诗意和灵感。
第一批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 名录
民间文学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杂技与竞技
民间美术 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31项 72项 41项 92项 46项 17项 51项 89项 9项 70项
太极拳(河北永年杨 氏太极拳、河南焦作 陈氏太极拳)
少林功夫(河南登封)
东北二人转
陕西秦腔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 最为鼎盛。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 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 画产地之一。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 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 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 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爱憎, 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1987年,文化部正式发文,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 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唯一一项国家机密。
彭登怀
1994年,会变9 张脸,马来西亚 演出时一名电缆 商开出了100万 马币(时约325 万元币)
王道正
1987年夏的日本东京 2002年的日本东京
扩散到海外的争论
彭登怀:认为:海外学习“变脸”是一个非常可喜的 现 象,“大可不必紧张”。
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 产
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 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 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业品和文化场所。
内容:(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 言;如扎巴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活动 (2)表演艺术;如昆曲(3) 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如韩国端午祭(4)有 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如中国剪纸 。
服饰织染
确认民族身份
☆“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 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 形式是证明其世界上的存在的最有效手段。
☆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 构成了人类精神的财富
例子1:中韩的端午节之争
起因:2005年韩国抢先申报 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
古琴艺术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和中国的书画、诗 歌以及文 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 具代表性的一种。
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 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它是中国 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 居其首。
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 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 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每两年审批一次,每次 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
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 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 我国的昆曲和古琴。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状况
第一批代表作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 14—17世纪)。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 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
简单理解
花样剪纸 湖北大鼓 木雕和石雕 二胡
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 生产方式,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 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生态环境
形式与空间
秦腔
辩证地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陈旧落后的东西”还是“先进的东西”? 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辩证地考察
武强木版年画
皮影戏
木偶戏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川江号子
捏糖人手工技艺入选名录
能否查找
你自己比较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被收录入第 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
四、中国的人类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