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武传-汉书-阅读答案翻译译文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汉书·何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何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何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汉书·何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何武传》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

武诣博士受业,治《易》。

以射策甲科为郎,与翟方进交志相友。

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坐法免归。

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

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

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

及武为刺史,行部隶囚徒,有所举以属郡。

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

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

武闻之,终不扬其恶。

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

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

自是后,圣惭服。

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故之如一。

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

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将称人之善。

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

此人显于世者,何侯力也,世以此多焉。

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

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武就国后,莽寝盛,为宰衡,阴诛不附己者。

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

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

武在见污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

众人多宽武者,莽欲厌众意,令武子况嗣为侯,盖武曰刺侯。

节选自《汉书?何武传),有别改译文: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

何武拜见博士从师学习,研习《周易》。

凭考中射策甲科做了郎,与瞿方进心志投合相互友好。

光禄勋以四行推举官吏,何武升任鄂县县令。

犯法被罢免回家。

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中官吏,那县的人很敬畏他们。

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经常不给县里交纳赋税,多次拖欠赋税。

后汉书吴汉传的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后汉书吴汉传的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后汉书吴汉传》的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①由于吴汉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所以北京人对于吴汉的生平故事,应该知道得特别清楚。

据《后汉书.吴汉传》记载:“吴汉字子,南阳宛人也。

家贫,给事县为亭长。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

资用乏,以贩马自业。

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看了这一段记载,就可以明白,吴汉并不是王莽手下亲信的将官,而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

他曾因宾客犯法而亡命逃走,并没有当王莽的女婿,更没有杀王莽的女儿。

他与王莽也并非是有杀父之仇的冤家,与刘秀的关系更不同于旧戏所描写的那样。

吴汉起兵响应刘秀,终于成为光武中兴的功臣,也不是因为他不违母命的结果。

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

②然而这些证明还不够有力,还不足以推翻“杀妻”之说,必定要从正面找出更有力的证明材料,才可以令人心服。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查究:吴汉的家庭和夫妇关系到底怎样?③上述《后汉书.吴汉传》中,有一段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重要叙述。

它写道:“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也。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昆弟外家。

”由此可见,吴汉的家庭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过“杀妻”之类的变故。

1、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①③段根据什么史料,证明什么?史料: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史料: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3、“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查究:吴汉的家庭和夫妇关系到底怎样?”一句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第①段中我们得知吴汉并没有当上王莽的女婿。

你还从哪儿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吴汉字子,是南阳宛县人。

家庭贫穷,在县里供职做亭长。

2017上海春考语文卷的详解及解题指导(《何武传》和《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全文翻译)

2017上海春考语文卷的详解及解题指导(《何武传》和《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全文翻译)

2017上海春考语文卷的详解及解题指导(附《何武传》和《林和靖先生诗集序》的全文翻译。

现代文放在古诗文后面2017.1.7)一.运用与积累1.按要求填空。

(5分)(1)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__。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_秦风·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

要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名句默写,平时一定要精准记忆。

突破易写错的字。

新高考增加了理解性默写,这需要揣摩提示的情境并理解诗歌术语,紧扣关键填名句。

像第③中要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2. 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项是(A)(2分)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A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这句话可用来激励小明;B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该句话强调的是“积累的重要性”C是“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该句话常用来指“做事情要注重积累”和语境不符,不能用来劝小明;D是懂道理,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情、有所行动,是懂道理的表现(结果);改句强调的是“做事情和东得到了的关系”不能用来劝说小明.)(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B ) 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A对“前任”不够尊重;C“效犬马之劳”不合“被选为班长发表感言”的语境、语体要求;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合“发表感言”的语境、语体要求,且过度夸张)(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篇1原文: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

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廉让未皇也。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具道所以然之故。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是时,匈奴强,侵边。

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

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十八》)【注】①受厘:厘,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厘,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后汉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

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

父宝,习《欧阳尚书》。

哀、平之世,隐居教授。

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

光武高其节。

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

数三者,法三台也。

先生自此升矣。

”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论曰: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

延、光之间,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有删节)[鳣] (zhān):俗称小黄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武高其节高:高贵B.不亦厚乎厚:丰厚C.诸儒称之称:称赞D.诚以负荷之寄诚:确实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何谓无知徐公何能及君也B.暮夜无知者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代刘恺为太尉窃为大王不取也D.则将焉用彼相矣割鸡焉用牛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震出身于名门,其八世祖被封为“赤泉侯”,父亲杨宝在哀、平二帝时,隐居民间,教书为业。

《后汉书·吴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后汉书·吴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后汉书·吴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邓禹及诸将多知之。

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

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即拜汉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

更始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

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

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为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

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弥从。

遂悉发其兵,引而南,与光武会清阳。

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

光武曰:“属者恐不与人,今所请又何多也?”诸将皆惭。

明年春,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围苏茂于广乐。

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俱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建、茂出兵围汉。

汉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及乌桓突骑三千余人,齐鼓而进。

建军大溃,反还城。

汉长驱追击,争门并入,大破之。

明年,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诸将乃服,曰:“不战而下城,非众所及也。

”冬,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等,击富平、获过二贼于平原。

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因追讨余党,遂至无盐,进击渤海,皆平之。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得召见,遂见亲信亲信:亲近,信任B.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激怒:激起愤怒C.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突击:突然出击D.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相率:一个接一个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B.①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② 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C.①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②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D.①遂悉发其兵,引而南②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7.下列的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汉“勇鸷有智谋”的一组是①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为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③汉乃勃然裹创而起④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⑤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⑥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④⑤D.②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在邓禹和诸将领多次举荐后,才得以被光武帝召见,并最终成为光武帝最信任的人。

《汉书何并传》“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汉书何并传》“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汉书何并传》“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初,侍中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

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林卿素骄,惭于宾客,北度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并自从吏兵追林卿。

行数十里,林卿迫窘,及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

自代,身变服从间径驰去。

会日暮追及,收缚冠奴,奴曰:“我非侍中,奴耳。

”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叱吏断头持还,悬所剥鼓置都亭下,署曰: “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

”吏民惊骇,林卿因亡命,众庶以为实死。

陵阳严诩本以孝行为官,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曰:“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

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

弟威为郡掾,臧千金。

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一等之罪,愿蚤就髡钳。

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

”元惧,驰遣人呼弟。

阳翟轻侠赵季、李款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

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

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

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亦得赵、李它郡,持头还,并皆悬头及其具狱于市,郡中清静。

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

数年,卒。

(删节自《汉书何并传》)[注] ①建鼓,柱子上悬着的鼓。

②襜褕,指穿在外面的衣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B.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C.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D.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宾客,古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依附者。

《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

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

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

”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

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 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⑤孤于外官:孤,远。

外官,指使者之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偃使行风俗行:巡察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矫:假托C.干名采誉干:求取D.臣宜被坚执锐锐:锋利的.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武帝异其文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 弃繻而去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 以从民望,干名采誉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D.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去长安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武传-汉书-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何武传|汉书|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

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

九江太守戴圣,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

及武为刺史,行部①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

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

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

武闻之,终不扬其恶。

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

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

自是后,圣惭服。

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

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

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

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驾下,未尝省见。

”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②,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

”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

岁中,庐江太守举之。

其守法见惮如此。

多所举奏,号为烦碎,不称贤公。

功名略比薛宣,其材不及也,而经术正直过之。

武后母在郡,遣吏归迎,会
成帝崩,吏恐道路有盗贼,后母留止,左右或讥武事亲不笃。

哀帝亦欲改易大臣,遂策免武曰:“君举错烦苛,不合众心,孝声不闻,恶名流行,无以率示四方,其上大司空印绶,罢归就国。

”后五岁,谏大夫鲍宣数称冤之,天子感丞相王嘉之对,而高安侯董贤亦荐武,武由是复征为御史大夫,月余,徙为前将军。

武就国后,莽寝盛,为宰衡,阴诛不附己者。

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

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上党鲍宣,南阳彭伟、杜公子,郡国豪桀坐死者数百人。

武在见诬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

众人多冤武者,莽欲厌众意,令武子况嗣为侯,谥武曰刺侯。

莽篡位,免况为庶人。

【注】①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称为行部。

②方伯,商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

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官吏,郡县官吏敬畏他们。

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的户籍,赋税常不缴纳,县屡次欠应征收的赋税。

市场掌管赋税的啬夫求商逮捕羞辱了何显家人。

何显发怒。

想要用官吏职事中伤求商。

何武说:“因为我们家在租赋徭役方面没有作为众人的表率,奉公行事的官吏不也应该这样吗!”
何武终于告诉了太守,征召求商当了卒吏,州郡乡里听到此事都敬服何武。

过了很久,太仆王音推荐何武为贤良方正之人,升官为扬州刺史。

九江太守戴圣是《礼经》方面号称“小戴”的人,实行政事多不守法,前任刺史认为他是大学者,宽容他。

等到何武作刺史,巡行辖区审查记录囚犯罪状,有检举的犯罪行为就把他们委托给郡官府。

戴圣说:“后辈年青人懂什么,竟要扰乱别人治理政事!”他全没有判决。

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过,戴圣害怕了,自己请求免官。

后来他作了博士,在朝廷诽谤何武。

何武听到这些,始终不宣扬他的不良行为。

后来戴圣儿子的门客聚合做强盗,被捉到,拘囚在庐江,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内心公正判决此案,戴圣的儿子最后得以不死。

从此以后,戴圣惭愧、佩服。

何弄到京师汇报事情时,戴圣总要到何武处谢恩。

何武作刺史,巡行辖区一定先到学校见儒生,考查他们诵读议论,询问政事得失的见解,然后进入传舍,调出公文询问开垦田地和一般田地情况,各种庄稼长得好不好,作完这些事才接见太守,把这作为固定的作法。

起初,何武作郡官吏时,侍奉太守何寿。

何寿了解何武有宰相才能,因为他是同姓所以看重他。

后来何寿作了大司农,他哥哥的儿子作庐江长史。

此时何武奏告政事在
府邸,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准备了酒席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以及老朋友杨覆众等,喝酒畅快时,何寿叫他哥哥的儿子出来见客人,说:“这个儿子是扬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见面。

”何显等人很惭愧,回来把此事告诉何武,何武说:“刺史是古代的方伯,是皇帝托付信任的官职,是一州的表率,职责在于进荐好的人才罢退不好的人,官吏治理政事的成绩显出卓越的才能,百姓有才能而隐居不出,刺史才应当召见他们,不能有因私询问的事。


何显、杨覆众竭力劝他,何武不得已召见何寿哥哥的儿子,赐给他一杯酒。

这一年,庐江太守推荐了何寿哥哥的儿子。

他遵守法令为人所敬畏到了这样的地步。

何武为人仁义厚道,喜好进荐人才,勉励赞许别人的长处。

作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在沛郡看重唐林、唐尊,等他作了公卿,@cn组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