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的地狱之旅》观后感
但丁读后感

但丁读后感《但丁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的代表作品。
整部诗歌以三部曲的形式叙述了人类在生死之间的旅行和灵魂的救赎之路。
读完《但丁神曲》,我被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对人性的探索所震撼。
整个神曲由《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组成,分别代表了人类世界中的罪恶、忏悔和救赎。
通过描述但丁在地狱内旅行的经历,诗人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罪行,展示了人性的丑陋和贪婪。
但丁在地狱中所见的景象让我深感恐惧和绝望,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内心隐藏的不好的一面。
《炼狱篇》描绘了忏悔和赎罪的过程,这给人一种希望和救赎的感觉。
在这部分中,但丁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和磨炼,最终通过他的坚持和忍耐,在炼狱中找到了救赎之路。
这让我明白了忏悔和赎罪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只有通过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走向光明和解脱。
在《天堂篇》中,但丁达到了最终的救赎,与真理和上帝合而为一。
这一部分充满了美和神性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救赎的力量和喜悦。
同时,诗人通过天堂中的圣人和智者们的对话和启示,探索了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这让我思考了人类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同时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整个《但丁神曲》通过描绘但丁的旅程,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人类存在的意义的探索。
诗中充满了对罪行、忏悔和救赎的描述,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内心的斗争。
同时,通过地狱、炼狱和天堂的象征意义来阐明了灵魂的旅程和内心的平衡。
读完《但丁神曲》,我被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所震撼,深感人类思想的伟大和世界文化的深度。
《但丁神曲》不仅仅是一部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对人性和人类存在的思考。
通过但丁的旅程,我明白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罪与赎的关系。
我也明白了忏悔和赎罪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正视自己的错误和改变自己,才能找到光明和救赎之路。
读完《但丁神曲》,我对人类的内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人类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欲望和追求物质,更是要通过自我探索和内心的提升,寻找灵魂的救赎和真理的相遇。
地狱之歌观后感

地狱之歌观后感《地狱之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但丁的主要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作被视为中世纪最重要的文学遗产之一,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结构而著称于世。
作为一部描绘地狱世界的叙事诗,它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动人的幻境,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罪恶与救赎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地狱之歌》以但丁自传体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罪恶与救赎的故事。
在这个整部史诗中,地狱被描绘成由九个圈组成的巨大坑穴,每个圈代表一种不同的罪恶类型,与其相关的惩罚和罪人形象都映照出人类的各种堕落和罪恶。
但丁通过描述这些罪行和对应罪行者的命运,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崩溃。
然而,他也不仅仅满足于描绘罪恶,而是希望通过揭示地狱中罪人所受的种种痛苦和磨难来唤醒人们的良知和对罪恶的警觉。
在《地狱之歌》中,但丁以诗意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罪行和对应的惩罚。
每个罪行都与一种具体的贪婪、暴力或欺诈形式相关联,可以说是罪恶的具体表现。
罪人们受到的惩罚也千奇百怪,有的被囚禁在剧烈的风暴中,有的被灼烧在沸腾的油中,有的被困在冰封的湖中。
这些描写不仅仅是可怕和残酷的画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那些罪行对人性和灵魂的伤害。
然而,《地狱之歌》中最引人注目和令人难忘的并不是惩罚的描绘,而是对罪人的同情和怜悯。
但丁在描述这些罪人的同时,常常通过他们的对话和回忆,呈现出一种对其堕落和背叛的理解和同情。
这种同情并非是对罪行的宽恕,而是一种对人性脆弱性和诱惑的洞察和体验,引发着读者的共鸣。
通过这种同情,但丁将读者从谴责和厌恶的立场转变为理解和思考的立场,促使我们从中思索人性的复杂性和罪恶的根源。
除了描绘罪行和对罪人的同情之外,《地狱之歌》还反映了对救赎的追求和对罪行后果的深刻思考。
地狱世界中,但丁遇见了一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荷马、维吉尔(古罗马文学家)、圣若望(圣经中的约翰)等,他们成为了但丁旅程中的向导和救赎的化身。
通过这些人物,但丁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仍然怀揣着对真理和美的追求,这种追求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罪恶,寻找救赎的道路。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最新版)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篇一《我读《神曲·地狱篇》》与上帝同在的人——我读《神曲·地狱篇》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是《神曲》。
《神曲》共分《地狱》、《炼狱》和《天堂》3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但丁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地狱和炼狱,在炼狱的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遇到但丁的情人贝阿特丽切,并和她一起升上九重天,见到上帝的一个故事。
仅仅读了《地狱》一篇34首就已经足够震撼我的心。
通过阅读,首先我了解到: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是理性和慈爱,而信仰便是它们的源头。
诗中但丁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想象由象征理性的维吉尔和象征慈爱的女神贝阿特丽切指引着完成从人间到地狱,到炼狱,到天堂,再回到人间的一次心灵之旅,其目的便是歌颂上帝创造的美德,谴责当时或过去人们的罪行,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雾,臻于善和真,使当时的意大利社会走出苦难,拨乱反正。
他在诗中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上帝给予人类“最伟大的赠品”。
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你随我来让人们去议论吧要像竖塔一般任凭狂风呼啸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你们生来不是为了走兽一样生活而是为着追求美德和知识以前不知道文艺复兴是为了做什么,原本以为《神曲》只是将《圣经》中被扭曲的圣言重新整理展现给世人,因此原本认为它是一本宗教书籍。
其实不然,诗中从没提到过上帝或耶稣,即使有也用“那一位”等词简单带过;反而,诗中文字具有很多人文主义色彩,极为崇尚美德。
诗人将地狱分为九层,第一层林勃,是生前无罪但是未受洗礼的亡魂之所在;而之后八层则分别代表神学中人类的八大罪过,即淫荡、食欲、贪财和挥霍、愤怒、异教徒、施暴(对象分为他人、自己和上帝)、欺诈(又分为诱奸、阿谀、买卖圣职、占卜、贪污、伪善、盗窃、阴谋献计、挑拨离间、伪造)和罪过最重的背叛。
诗人在想象中走遍了地狱,并向世人揭露了许多已故的人甚至是尚在人世的人们的罪行,并一一谴责。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例1《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
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
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
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像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
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
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
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
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
但丁读后感

但丁读后感但丁读后感(通用8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但丁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但丁读后感篇1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
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
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
《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雅特丽齐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13世纪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前夜,佛罗伦萨诞生了位伟大的诗人,这就是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但丁(1265—1321)。
《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和最高成就,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得以产生,是与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状况、诗人所具有的深厚学识和独特的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但丁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是世纪前期欧洲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工商业极不发达、基督教完全垄断意识形态的状况。
13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地,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
早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建立了城邦共和国,取得了自治权。
尽管与整个欧洲甚至与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区比较而言,这只是资产阶级取得的小小的胜利,但它却对社会现实和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丁的地狱之旅故事的观后感

但丁的地狱之旅故事的观后感《但丁的地狱之旅》这部文学作品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作家但丁·阿利吉耶里所创作的一部史诗诗歌。
这部作品描述了主人公但丁在地狱中的探险与旅程,以及他对人类罪恶与道德的思考。
在阅读完这部作品后,我对其中的情节、主题和象征意义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情节所深深吸引。
故事以但丁作为主人公,被导引着进入地狱进行探险展开。
整个地狱被划分为九个圈层,每个圈层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罪恶。
在这一旅程中,但丁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可怕景象,看到了各种罪人的惩罚。
每个圈层都细致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罪孽,让读者感受到了入地狱者所受到的惩罚和痛苦。
同时,这些罪行也给读者带来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其次,我留下了对作品主题的深刻思考。
《但丁的地狱之旅》不仅仅是一部描写地狱的史诗,更是对人类罪恶和道德的探讨。
从作品中,我深刻意识到在地狱所处的每个圈层中,所显示的都是不同类型的罪孽,这些都是一种对人类行为的道德警示。
作者用地狱的形象来揭示人类的罪恶,从而提醒人们要警惕自己的行为,避免落入邪恶的陷阱。
此外,我也被《但丁的地狱之旅》中的象征意义所震撼。
作者通过刻画地狱中的各种景象和景物,给予了这些象征意义。
例如,地狱中的火焰象征着痛苦和惩罚,蛇则象征着背叛和诡计。
通过这些象征意义的使用,作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思考性。
读者不仅仅是被小说中的故事所吸引,还能够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寓意和哲理。
对我而言,《但丁的地狱之旅》是一部触动心灵的作品。
通过描述并揭示人类的罪恶和道德,作者呈现了一个恐怖而真实的地狱世界。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到浑身发冷,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阴暗可怕的地狱之中。
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道德的警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触动和影响。
总之,《但丁的地狱之旅》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通过但丁的探险之旅,读者能够思考人性、罪恶和道德的问题。
作品中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让我深受触动,思考了许多人类行为和自我约束的问题。
地狱篇但丁读后感

地狱篇但丁读后感
一开篇,但丁就迷失在黑暗的森林里,就像我早上起床找不着眼镜的时候一样迷茫。
然后维吉尔出现了,他就像那种学霸级别的学长,带着但丁开始闯荡地狱。
地狱那地方,可真是个大杂烩。
我发现但丁的脑洞简直大得能装下整个宇宙。
地狱分成好多层,每一层都关着不同类型的罪人。
那些犯了罪的人在里面受到各种各样奇葩的惩罚。
比如说那些贪食者,在地狱里就得忍受永远的饥饿和恶劣的环境,看着食物却吃不到,这对吃货来说简直是最残酷的刑罚了。
就好像我要是不能吃巧克力,那简直比让我跑马拉松还难受。
那些欺诈者被恶魔不停地折磨,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就在想,但丁肯定特别痛恨欺诈这种事儿。
他把欺诈者安排在比较深的地狱层,感觉就像是在说:“哼,你们这些坏蛋,骗别人,那就让你们尝尝更厉害的苦头!”
在地狱里还有好多有名有姓的人,像是尤利西斯。
我以前只知道尤利西斯是个英雄,可在但丁的地狱里,他因为自己的一些行为也被惩罚。
这让我觉得,在但丁眼里,不管你以前有多牛,只要犯了错,就得接受惩罚,就像学校里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违反校规都得挨罚一样。
但丁描写地狱里的那些场景也特别生动。
那些火焰啊,那些怪模怪样的恶魔啊,感觉就像在看一部超级恐怖的3D大片。
我有时候都觉得他是不是真的到过地狱,才能写得这么细致。
不过也有可能是他太有想象力了,把自己对人性丑恶的厌恶都通过这些恐怖的描写发泄出来。
《地狱》读后感

《地狱》读后感《地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但丁的文学巨著,被誉为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史诗之一。
作品以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地狱为描写背景,通过对人生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探讨,展示了但丁对人性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被誉为“世界文学的镜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狱》以但丁自身为叙述者,描述了他在一个梦中被引领到地狱之中,并在导师维吉尔的陪同下,沿着地狱的九层下行,见识了不同的罪恶和惩罚。
作品中通过描写各种各样的罪犯,展示了人类各种各样的罪孽以及对应的惩罚,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类道德与宗教观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但丁也通过反思自己的罪孽,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读完《地狱》,我深深地被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情感所震撼。
作品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对人性的探讨,让人们深深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地狱中的种种罪恶,都是人性的阴暗面,而这些阴暗面往往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人们常常轻易地被贪婪、嫉妒、欺诈等罪恶所驱使,而忽略了内心的善良和正义。
但丁在作品中通过对人类罪孽的揭露,警示人们要警醒自己的行为和心灵,反思内心的真正追求。
作品中的宗教意义也极为深刻。
但丁在作品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狱世界,十分生动地展现了对不同罪恶的不同惩罚方式。
这些惩罚都是源自于对宗教道义的坚守和信念,而它也警示人们在世上要尽善尽美,遵守宗教的道德规范,警示人们要谨慎生活、诚实守信,远离罪孽。
《地狱》也让人对维吉尔的形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他是但丁在地狱之旅中的导师和引领者,对于但丁来说是一位伟大的指导者。
维吉尔虽然是在地狱中的罪犯,但却成为了人类道德的楷模。
他引领但丁在地狱中的穿行,帮助他认清罪孽,最终带领他走向复兴之路。
维吉尔的形象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使读者对于道德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得来说,《地狱》是一部意义深远的文学巨著,它对于宗教、道德和人性的思考非常深刻。
作品展现了但丁在对罪孽的揭露中,引领人们审视自身的行为和信念。
通过对地狱的描绘,但丁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对应的惩罚方式,使读者得以审视自己,对道德和宗教有了更深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丁的地狱之旅》观后感
《但丁的地狱之旅》是一部奇幻动画电影。
基于但丁作品《神曲》改编而成。
影片讲述了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在英雄维吉尔的带领下,穿越一层层地狱,走遍地狱的各个区域,最终来到地心,并来到另一半球,即炼狱.....。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吉尔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本影片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分为9层,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
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
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
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
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雅特里奇出现。
贝雅特里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
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
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
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但丁的地狱之旅》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这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他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但丁的地狱之旅》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影片中寥寥数笔,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
的鞭打下,幽灵从岸边跳进地狱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
《但丁的地狱之旅》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
看前半部几乎每秒都在起鸡皮疙瘩,《但丁的地狱之旅》观后感.坚持的理由也包括一时忏悔和不断生起的罪念本身.
是一部宗教性质的电影.但不论对哪种信仰的观众,都一样教导我们必须面对灵魂深处的罪.
只有活着的人可以为自己赎罪.我遇到过好几个有缘的朋友,都叹人生没劲.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劝慰说.尽管我自己也有渴望却不可及的念头.放弃了却又不想强调绝望.既然活着就有活着的意义…那些没劲的想法,留到下辈子去享受吧.
看这部片,前前后后感触颇多.中间不舍得停下来记什么,看完后就有种大起大落的感觉,观后感《《但丁的地狱之旅》观后感》.常这样,看完一部很有感触的片,然后就有点脑袋空白了.
回忆自己曾经的罪,忏悔和赎罪.如果人活着就是这样犯错改过无止循环的话,那么的确可以理解许多大师为什么总叨念着轮回苦轮回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