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病句复习:句子结构要完整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一、语序不当1.词序不当造成词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有:没有遵循时空、逻辑顺序;介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昨天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主语的词序不当,应该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老师和领导",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都行,但是不能乱。

例: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能说"把这本书不读好",只能说"不把这本书认真读好"。

细心一点的话可以凭借语感判断出来。

例: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收集、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显然是应该先"收集",再"选择",最后才谈得上"组织",这里"组织"和"选择"的位置反了。

注意无论什么情况,辨析时都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情理来操作。

2.多项定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羽毛球教练。

正确的顺序应为: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词)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羽毛球(名词)教练。

3.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顺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或程度的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的顺序应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4.句子成分顺序不当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这里定语与中心词的位置显然就颠倒了。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个人整理】2020年中考修改病句-训练名师推荐

【个人整理】2020年中考修改病句-训练名师推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修改病句专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考试动员报告。

B.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

C.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D.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都参与了报道。

【答案】C【解析】A语序错误。

“讨论”和“聆听”对调位置即可。

B残缺主语。

去掉“由于”或“使”。

D不合逻辑。

改为“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参与了报道”。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C.唐诗中积极迸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答案】C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

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答案】A【解析】B.主谓不搭配,“刻文”和“集中场所”不搭配,“石碑上的刻文”应改为“有刻文的石碑”。

C.动宾不搭配,把“成立”改为“建立”;语序不当,把“干预、发现和制止”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2020中考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总结

2020中考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总结

【导语】病句修改是语⽂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有部分同学抱怨,这种题型太难了,每次考试都失分。

今天为⼤家整理分享这篇⽂章,希望对⼤家的学习有帮助! ⼀、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注】出现长句时,做题者容易顾头不顾尾,顾近不顾远。

(⼆)修饰使⽤不当 (三)“⼆对⼀”和“⼀对⼆” 1.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化环境中,能否⽤东⽅雕塑语⾔表达这个精神,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缺的。

(⼆对⼀) 2.近⼏年来,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不断受到群众和教育专家的炮轰,还要不要坚持下去,是有关部门需要完成好的⼯作。

(⼀对⼆) (四)关于数字 【注】规律1:“⾄少”“最多”“最低”“⾼达”“长达”“历时”“超过”等词不能与⼤概的数字(⼤约,1000多,xx左右)连⽤。

规律2:“降低”“减⼩”“缩⼩”不能与倍数连⽤。

1.“海协会”和“海基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本,举⾏了最后⼀次预备性磋商,历时⼤约⼀个⼩时。

(违反规律1) 2.参加本次⽐赛的选⼿平均年龄19岁,平均⾝⾼1.68⽶,平均⽂化程度⼤专以上。

(违反规律1) 3.南昌⾄上海的⽕车动车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分别为106元、81元,相⽐之下,普通列车的票价要低⼀倍多。

(违反规律2) 三、句式杂糅 (⼀)主语偷换 【注】都是长句,请细读! 1.我国⽔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应不同审美趣味,被国⼈誉为“墨宝”。

2.梵⾼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们才像天⽂学家发现⼀颗新星⼀样仰望他、称赞他。

3.张⼤千是百年以来最伟⼤的画家,齐⽩⽯的修养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充其量是个⼩品画家,也可能是个⼩品画⼤家——这是⼀个⼤胆的颇有见地的新见解、新评价。

(从划线处起,主语从“齐⽩⽯的修养”偷换成了“齐⽩⽯”) 4.在残奥会正式落幕前,北京奥组委推出的歌曲《再看⼀眼》,由谭晶、莫⽂蔚、容祖⼉、孙燕姿四位⼥歌⼿联袂演唱,⽤歌声回顾那难以平息的奥运情感。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正确识别考纲规定的六大类型病句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正确识别考纲规定的六大类型病句
学案2 正确识别考纲规定的六大类型病句
考点解读
辨析病句是高考语文考查的热点。在命题形式上,常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辨析病句,题型稳定,要求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所考病句 类型不会超出考纲规定的六种类型。同一类型的语病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考题 中。其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类型设题的频率较高。 从近几年对该考点考查情况看,有如下特点: 1.出现频率高,考查时间长。 近几年,病句考查一直为命题者“青睐”,是持续时间长、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 之一。一般以“辨析有无语病”为考查形式,偶尔也涉及修改病句。
主客 体颠 倒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出现 “为……所”“使”“对”“对于”等词的语句,会 涉及主客关系,若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 现象。 如: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 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分析:这个例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应该主对宾、人 对物。正确的说法应为“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鸦片战争 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 能说得一清二楚”。“主客体颠倒”也可归类到“类 型六 不合逻辑”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该是“一批支持
的定语之前。 热爱天津女排的球迷”。另外,“无
如: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 论……还是”这一组关联词所关涉的内
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 容应该形成并列关系,“天津”和“比
词)红色(形容词)玫瑰花(名词)被人摘 赛现场”可能是交叉关系,故而不当。
解题指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经典的文章增强语感、掌握一定 的语法知识和逻辑知识外,掌握一定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1.语感审读法 利用平日培养出的语感,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感觉别扭的句子,进而审读分析, 对该句是不是病句作确认。

中考病句修改搭配

中考病句修改搭配

中考病句修改搭配
当遇到病句需要修改时,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搭配来进行修正:
1. 主谓不一致:
- 将动词与主语保持一致。

例如,"我喜欢跳舞" -> "我喜欢跳舞"。

- 还需要注意时态的一致性。

例如,"他昨天去买书" -> "他昨天去买了书"。

2. 缺少主语或宾语:
- 添加适当的主语或宾语。

例如,"在学校学习很重要" -> "在学校学习知识很重要"。

3. 句子结构混乱或不完整:
- 重新组织句子结构,确保句子通顺。

例如,"我对游泳感兴趣的是" -> "我对游泳感兴趣"。

4. 主谓宾语搭配错误:
- 确保主语和谓语动词搭配适当,并且宾语与谓语动词的关系正确。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我" -> "我喜欢看
电影"。

5.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 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来分隔句子和短语。

例如,"我很高兴你能来我的生日聚会" -> "我很高兴,你能来我的生日聚会"。

记住,在修改病句时,要注意语法和上下文的连贯性。

如果仍有困惑,请具体说明需要修改的病句,我将尽力帮助您进行修正。

【刚刚整理】2020年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训练老师推荐

【刚刚整理】2020年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训练老师推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修改病句专题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5 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A.“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

B.“防止”与“不要”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与语义不符,应去掉“防止”或者“不要”。

D.“发扬……产业”搭配不当,可将“发扬”改为“发展”。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答案】B【解析】A.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关键是能否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C.搭配不当,可改为“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改善”。

D.缺少主语,可把“在……后”删掉。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中考病句知识点梳理

中考病句知识点梳理

中考病句知识点梳理
1.主谓一致错误:主语与谓语不一致,例如:他们知道什么是友谊。

正确的句子应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友谊。

2.句子成分缺失错误:句子中缺少必要的成分,例如:他对我很好。

正确的句子应为:他对我很好。

3.语法搭配错误:词语之间的搭配不当,例如:我不会听你的忠告。

正确的句子应为:我不会听从你的忠告。

4.介词用法错误:介词的使用不当,例如:他没有责备我。

正确的句
子应为:他没有责怪我。

5.动词时态错误:动词的时态与语境不符,例如:我刚吃完晚饭又洗
澡了。

正确的句子应为:我刚吃完晚饭又在洗澡。

6.代词使用错误:代词的使用不正确,例如:他告诉我他去了。

正确
的句子应为:他告诉我他已经去了。

7.修饰语位置不当:修饰语的位置应该放在被修饰的词语之前,例如:有一个人坐在公园长椅上看书。

正确的句子应为:有一个人坐在长椅上在
公园看书。

8.从句结构错误:从句的结构和主句不一致,例如:你想要什么样的
水果,我有丰富的品种。

正确的句子应为:你想要什么样的水果呢?我有
丰富的品种。

9.逻辑关系混乱错误:句子中的逻辑关系不清晰,例如:她每天睡觉
前喜欢看书不会将作业。

正确的句子应为:她每天睡觉前不喜欢忘了做作业。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知识点:病句的常见类型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知识点:病句的常见类型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知识点:病句的常见类型病句是指在语法、逻辑、表达等方面存在错误或不合理的句子。

病句的常见类型有:
1.主谓不一致: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不一致,例如:“我喜欢你们。

”(应为“我喜欢你。

”)
2.成分缺失:句子中缺少主语、谓语、宾语等必要成分,例如:“昨天下雨。

”(缺少主语)
3.连词错误:使用错误的连词或连词位置不当,例如:“我爱吃米饭,而且可以饱肚。

”(应为“而且可以填饱肚子。

”)
4.词语搭配错误:词语之间搭配不当,造成表达不清楚或误解,例如:“他写了一篇非常冷的文章。

”(应为“冷酷”)
5.时态语态错误:使用错误的时态或语态,造成句子不准确或不通顺,例如:“他昨天去了北京。

”(应为“他明天将去北京。

”)
6.句子结构混乱:句子结构不清晰,缺乏条理性,造成理解困难,例如:“她是个可爱的女孩,会跳舞。

”(应为“她是个会跳舞的可爱女孩。

”)
7.修辞错误:修辞手法使用不当,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和语感,例如:“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明亮。

”(不合理的比喻)
8.标点错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或位置不当,造成句子含义模糊或歧义,例如:“我特别喜欢吃,饺子。

”(应为:“我特别喜欢吃饺子。

”)
以上是病句的一些常见类型,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辨析和改正病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结构要完整读读下面这两个句子,看看它们存在什么问题:(1)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

(2)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这两个句子共同的问题在于缺少了某个必要的句子成分。

句(1)的前一分句省略主语,而后一分句又用“使”开头,这样句子就没有了主语。

去掉“看到”或“使”,句子就完整了。

句(2)的“描绘”后边本应有一个宾语的中心语(如“情景”),但由于定语太长,结果漏掉了宾语的中心语。

这样的毛病往往是写作时粗心大意,写完后又不认真检查造成的。

只要把句子认真读几遍,必要时用上“提取主干”的方法,就不难发现这类语病。

完整的句子结构完整的句子结构:(定)主//[状]谓<补>+(定)宾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如:“辨认<仔细>”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宾语和补语区分参见: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

例如:(1)他打球。

(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病句分析一个正确的句子,结构必须要完整。

如果句子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那就会影响语意的表达。

句子成分残缺主要有三种: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

一、主语残缺导致主语残缺的原因一般有三个:一是滥用介词,二是滥用“使”字结构,三是滥用省略。

A 、句首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在句子当中,介词结构充当状语成分。

有些句子并不缺少主语,而是误将主语放在了介词结构当中,造成了主语的残缺。

句首滥用的介词往往有以下一些: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当、从……中、对于……★通过你的讲解,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解析】本来“你的讲解”是句子的主语,但是由于前面滥用了介词“通过”,“通过你的讲解”这个介词结构就只能做状语,从而造成了主语残缺。

修改的办法就是删去“通过”。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

【解析】这个句子滥用了“在……中”这个介词结构,去掉“在……中”,让“这部作品”作主语,整个句子结构就完整了。

B 、滥用使字结构,造成主语残缺“使”字是个动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成分。

一般来说,“使”字句是个兼语句。

例如“这幅画使我想起了童年生活。

”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兼语句,其结构分析如下:这幅画使我想起了童年生活。

主语 1 谓语 1 宾语 1 谓语 2 宾语 2主语 2这个句子当中的“我”既当谓语“使”的“宾语”,又当谓语“想起”的主语。

因为“使”字的后面有一个主语,所以人们往往会以为那是全句的主语,就造成主语残缺。

★经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都受到了深刻教育。

【解析】“使”字的前面是“经过这次活动”,是个介词结构,只能做状语。

那么这个句子缺少主语了。

有两种改法:删去“使”,让同学们作主语,整个句子就不是兼语句了;或者删去“经过”,让“这次活动”作主语,整个句子是个兼语句。

★半夜里在旷野中听到了那种咯咯的声音,使我毛骨悚然。

【解析】“…… 听到了那种咯咯的声音”,这个句子没有主语,也就是说,“使”字的前面没有主语出现,整个句子没有主语。

修改的办法就是删掉“使”,让“我”作全句的主语。

C 、滥用省略,造成主语残缺在语法结构中,几个句子如果主语一致,主语就可以“承前省略”,或者“蒙后省略”。

但是如果几个句子主语不一致,滥用省略,就会导致部分句子缺少主语。

★他是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并安排他担任了县长的职务。

【解析】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他”,第二、第三个句子没有主语,根据语法结构,就是承前省略,主语也是“他”。

我们把“他”放到句子去检验一下,发现第三个句子不正确。

第三个句子变成了“他并安排他担任了县长的职务”,这显然不正确。

修改方法是,把“并”字删去,在“安排”的前面加上主语“上级”。

★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解析】谓语“抱着”缺少主语,根据语法结构,主语“蒙后省略”。

从逻辑上来讲,“抱着”的主语应该是“我们”,但是后一句的主语竟然是“黑板报”,不是“我们”,这样就造成了主语残缺。

修改方法是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二、谓语残缺谓语残缺的病因一般有两个:一时误以介词结构做谓语;二是错把状语或宾语中的动词作整个句子的谓语。

A 、误以介词结构做谓语,导致谓语残缺★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坚固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解析】通过分析发现,后一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

而前一个句子只说出了主语“南堡人民”和状语“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介词结构),根本就没有谓语,这是误把“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当谓语了。

修改时,可以讲“经过”提到句首,用“经过南堡人民一个冬天的苦战”作状语,让“拦河大坝”做句子的主语。

★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解析】前一个句子只有主语“朱柯忠”和状语“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缺少谓语。

可以在突然的后面加上“发现”,作谓语。

B 、误把定语中的动词作谓语,导致谓语残缺★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解析】这个句子中,“安定社会生活”是宾语“责任”的修饰语,作定语。

病因是错把“安定”当成了谓语,导致谓语残缺。

修改的方法是在“安定”的前面加上“承担”,作谓语。

★作家应当深入生活,了解百姓生活情况,才能正确地、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生活的目的。

【解析】“正确地、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生活”作宾语“目的”的修饰语,是定语。

修改的方法是在“正确”的前面加上“达到”,作谓语。

三、宾语残缺宾语前的定语太长,往往会使得宾语中心语残缺。

有些动词,后面要求带名词性宾语,可是他们的后面没有宾语中心词,如“解决、发展、开展、采用、进行、扩大、提高、抓紧、表达”等。

★为了弥补用水不足,只好将废水回收,开展一水多用和用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

【解析】谓语“开展”缺少宾语,应该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到会的同学畅谈了一年来努力学习,互相帮助,取得了很大成绩。

【解析】谓语“畅谈”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句子末尾加上“的情况”。

★这个节目表达了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

【解析】谓语“表达”缺少宾语,应在句子末尾加上“的决心”。

熟练掌握了以上这些成分残缺的病句形式,我们写作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倍加小心。

这样我们就一定可以把句子结构写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