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合集下载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目录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i
目录
本报告由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特别工作组编写,经专门委员会认可但未详细批准。 尽管付印之时,本 IPCC 报告所言内容据信真实准确,但对任何可能的错误或疏漏,作者和出版商均不 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或义务。对于本报告中所提到任何网址的是否持续存在,作者和出版商均不承担责 任,亦不能保证此等网站的任何内容现在或将来会一直准确或适当。
我们还希望感谢 IPCC 秘书处(Jian Liu, Rudie Bourgeois, Annie Courtin 和 Joelle Fernandez),他们提 供了大量协助和支持,使这个项目得以在紧迫的期限内按时完成。
最后,我们还希望感谢 IPCC 主席 Rajendra Pachauri、IPCC 秘书 Renate Christ 和特别工作组领导成员: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特别工作组联合主席以及 Soobaraj Nayroo Sok Appadu(毛里求斯)、Dari N. Al-Ajmi (科威特)、Ian Carruthers(澳大利亚)、Sergio Gonzalez-Martineaux(智利)、Art Jaques(加拿 大)、Jamidu H.Y. Katima(坦桑尼亚)、Sadeddin Kherfan(叙利亚)、Dina Kruger(美国)、Kirit Parikh(印度)、Jim Penman(英国,自 2006 年)、Helen Plume(新西兰)、Audun Rosland(挪威, 至 2005 年)和 Freddy Tejada(玻利维亚),感谢他们为本项目提供支持。
日本 Hayama 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为 IPCC 出版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 年。版权所有。 使用本指南时,请引作: IPCC2006,《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编写,编辑:Eggleston H.S., Buendia L., Miwa K., Ngara T. 和 Tanabe K.。 出版者: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

ipcc

ipcc

第1章导言作者Amit Garg (印度)、 Kainou Kazunari(日本)和 Tinus Pulles (荷兰)目录1 导言1.1 导言.......................................................................................................................................................1.5 1.2源类别...................................................................................................................................................1.5 1.3方法学公式...........................................................................................................................................1.51.3.1化石燃料燃烧中的排放...............................................................................................................1.51.3.1.1方法.........................................................................................................................................1.61.3.1.2 选择方法层级:综合决策树..................................................................................................1.81.3.1.3与其他清单方法的关系.........................................................................................................1.91.3.2溢散排放.....................................................................................................................................1.101.3.3CO2捕获和储存.........................................................................................................................1.10 1.4 数据收集问题.....................................................................................................................................1.101.4.1活动数据.....................................................................................................................................1.101.4.1.1燃料定义...............................................................................................................................1.111.4.1.2能源单位的转换...................................................................................................................1.161.4.1.3活动数据源...........................................................................................................................1.171.4.1.4时间序列一致性...................................................................................................................1.191.4.2 排放因子.....................................................................................................................................1.191.4.2.1 CO2排放因子.......................................................................................................................1.191.4.2.2 其他温室气体.......................................................................................................................1.251.4.2.3 间接温室气体.......................................................................................................................1.25 1.5清单估算的不确定性.........................................................................................................................1.261.5.1常规.............................................................................................................................................1.261.5.2活动数据不确定性.....................................................................................................................1.261.5.3排放因子不确定性.....................................................................................................................1.26 1.6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完整性............................................................................................................1.281.6.1参考方法.....................................................................................................................................1.281.6.2部门之间可能的重复计算.........................................................................................................1.281.6.2.1燃料的非能源用途...............................................................................................................1.291.6.2.2燃料废弃物...........................................................................................................................1.431.6.3移动对固定源燃烧.....................................................................................................................1.291.6.4国界.............................................................................................................................................1.291.6.5新源.............................................................................................................................................1.29参考文献 .....................................................................................................................................................1.30图图 1.1能源部门中的活动和源结构...............................................................................................1.6图1.2 估算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的通用决策树...........................................................................1.8图 1.3燃料燃烧的有效 CO2 排放概率分布函数(PDFs)的一些典型例子............................1.26表表 1.1 《2006年IPCC指南》中使用的燃料类型的定义............................................................1.12表 1.2 缺省净发热值 (NCVs)和95%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1.18表 1.3 碳含量的缺省值.................................................................................................................1.21..................................................................................................1.23表 1.4 燃烧的CO2缺省排放因子框框 1.1 总和净发热值之间的转化.................................................................................................1.161 导言1.1 导言能源系统应用于主要靠化石燃料燃烧驱动的大部分经济体。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Annex 1: Worksheets A N N E X1WORKSHEETSVolume 2 : EnergyContentsAnnex 1 Worksheets1A Fuel Combustion Activities ........................................................................................................... A1.6 1B.1 Solid Fuels ................................................................................................................................... A1.11 1B.2 Oil and Natural Gas ..................................................................................................................... A1.14 Reference Approach ................................................................................................................................... A1.16 Auxiliary Worksheet (Reference Approach) .............................................................................................. A1.19Annex 1: Worksheets1.1INTRODUCTIONThis Annex presents worksheets to enable inventory compilers to readily implement the Tier 1 methods. Volume 1, Chapter 8 gives guidance on how to report the resulting emission estimates.Table 1 explains the main considerations concerning fuel consumption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with respect to column A of the fuel combustion activities worksheets.Worksheets for fuel combustion activities also cater for CO2 capture from the subcategories 1A 1 and 1A 2. Emissions of CO2 from biomass fuels are estimated and reported in the AFOLU sector as part of the AFOLU methodology. In the reporting tables, emissions from combustion of biofuels are reported as information items but not included in the sectoral or national totals to avoid double counting.Worksheets for fugitive emissions are of two types:(1)Emissions arising from mining, process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coal. This includes thenew method of determining CH4 emissions from abandoned coal mines.(2)Emissions from oil and natural gas systems.Reference Approach worksheets are also included though its main purpose in the 2006 IPCC Guidelines is to serve as an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cross-check of the bottom-up approach methods described in Tiers 1, 2 and 3.Volume 2: Energy1 Fuels not burned for energy purposes are not included in this table (e.g. bitumen and white spirits).Annex 1: Worksheets2 Fuels not burned for energy purposes are not included in this table (e.g. bitumen and white spirits).Volume 2 : Energy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1.6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1.7Volume 2 : Energy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1.8Annex 1: Worksheets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1.9Volume 2 : Energy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1.10Annex 1: Worksheets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1.11Volume 2 : Energy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1.12Annex 1 : WorksheetsVolume 2 : EnergyThe following worksheet for the Tier 1 approach should be filled in for each source category and subcategory. The potential subcategories are indicated in Tables 4.2.2 and 4.2.4 to 4.2.5 of the Chapter 4: Fugitive Emissions.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1.14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1.15Volume 2 : EnergyAnnex 1 : WorksheetsVolume 2 : EnergyAnnex 1 : Worksheets。

动物肠道甲烷排放

动物肠道甲烷排放

根据2006 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表10.9(建议的肠道发酵排放清单方法),绵羊、山羊、马、猪、驴、骡的肠道甲烷排放量可根据参考排放因子及牲畜数量相乘得出,结合2006 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表10.10中给出的排放因子参考值,计算得:E CH4绵羊=5×575.3×104×10-7=2.8765(万吨CH4/年)E CH4山羊=5×323.0×104×10-7=1.6150(万吨CH4/年)E CH4猪=1.0×3146.8×104×10-7=3.1468(万吨CH4/年)E CH4马=18×25.9×104×10-7=0.4662(万吨CH4/年)E CH4驴、骡=10×11.9×104×10-7=0.1190(万吨CH4/年)奶牛和其他牛宜采用方法2,根据相关文献[1],计算得:E CH4奶牛=56.57×202.2×104×10-7=11.4385(万吨CH4/年)E CH4非奶牛=59.77×326.3×104×10-7=19.5030(万吨CH4/年)E CH4总= E CH4奶牛+ E CH4非奶牛+ E CH4绵羊+ E CH4山羊+ E CH4猪+ E CH4马+ E CH4驴、骡=11.4385+19.5030+2.8765+1.6150+3.1468+0.4662+0.1190=39.1650(万吨CH4/年)参考文献[1].王月,张东方,丁莹,荆红俊,娜仁花.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家畜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家畜生态学报. 2014,V ol.35 No.10.。

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 能源

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 能源

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能源摘要:1.IPCC 与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200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发布3.2019 年修订版的目的与意义4.能源领域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重要性5.我国在能源领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举措6.结论与展望正文: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一个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的国际组织。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IPCC 于2006 年发布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在2019 年,IPCC 对这一指南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的科学研究和政策需求。

200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发布,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这一指南对于了解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制定减排政策以及评估减排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对气候变化问题认识的深入,2006 年指南的部分内容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

因此,IPCC 在2019 年对指南进行了修订。

2019 年修订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最新的科学认识和技术进步,使指南更加完善和实用。

修订过程中,IPCC 对原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增加了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减排措施。

此外,修订版还强调了透明度和可重复性,以方便各国在制定和评估减排政策时进行比较和借鉴。

能源领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约70%。

因此,减少能源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在我国,能源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等。

总之,IPCC 2019 年修订版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各国提供了更加完善和实用的减排工具。

在我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已经在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减排成果。

计算碳排放量的基本知识

计算碳排放量的基本知识

计算碳排放量的基本知识1、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土地利用划分标准《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优良做法指南》和《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将土地利用划分为6大类,即林地、农地、草地、湿地、居住地和其它土地,在此基础上考虑各地类内及其相互转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

2、根据GDP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 GDP(换算成万元产值)×万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折合为为2.46t。

0.6 t标准煤(GDP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每吨标准煤排放CO2排放量。

2008举例:依据厦门市每年的经济规模,可测算出未来城市的CO2年,厦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0.02亿元,万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折合为0.6 t标准煤(GDP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每吨标准煤排放CO:为2.46 t,经计算可知, 2008年CO2:排放量为2245万t。

2005-2008年厦门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为年平均2.56%,而如果在此基础上乘以1.3的系数可达到3.35%,假定以此作为未来CO2排放的惯性发展模式,并且假定未来厦门GDP增长率按年14%的速度发展,2020年GDP总量将为2005年的7.14倍,而单位GDP能耗将降为2005年的60%,2020年C02排放总量可控制在2005年的4.28倍。

2020年,厦门单位GDP能耗可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单位GDP为0.39 t标煤/万元;C02排放总量控制在6 864万t。

3、碳排放量的基本公式碳排放量的基本公式为:C=ΣiCi=ΣiEi/E×Ci/Ei×E/Y×Y/P×P (1)式中,C为碳排放量;Ci为i 种能源的碳排放量;E为一次能源的消费量;Ei为i种能源的消费量;Y为国内生产总值(GDP);P为人口。

从(1)可以分析4个影响碳排放量的变数为:能源结构因素Si=Ei/E,即i 种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份额;各类能源排放强度Fi=Ci/Ei,即消费单位i 种能源的碳排放量;能源效率因素I=E/Y,即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经济发展因素R=Y/P。

碳排放估算

碳排放估算

碳排放估算作者:王亚楠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2期摘要:随着温室气体效应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对碳排放的关注度也日渐增加。

但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无法直接从统计数据中得到,去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获得。

本文将以河北省为例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

关键词:河北省;二氧化碳排放;估算一、基本测算思路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提供的内容,本文选定采用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数量以及平均排放因子的方法进行计算。

根据河北省的能源消费情况本文选定了煤炭、原油和天然气这三种燃料。

计算公式为:碳排放总量=各种能源的碳排放量=转换后的消费量* 排放系数*氧化率* 44/12二、计算步骤(一)能源单位转换不同的化石燃料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定单位,煤炭和原油的单位为万吨,石油的单位为亿万立方米,而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各种燃料含碳量的单位为吨/太焦,所以需要引进发热值将不同的单位转换成统一的能源单位。

下表给出了三种不同能源的发热值。

(二)计算各能源碳排放系数燃料中的一小部分碳在燃烧过程中不会被氧化,这部分比例通常比较小,所以在生成缺省CO2排放因子(又名CO2的排放系数)时将被氧化的谈比例假设为1.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燃料的这部分比例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下表给出的含碳量为缺省CO2排放因子,因而在实际的计算中需要引进氧化率以求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实值。

(三)计算各能源的碳排放量根据以上步骤可最后计算得出各能源的碳排放量以及该地区的碳排放总量(1)煤的碳排放量= 转换后的消费量(TJ)*24.7(t/TJ)*0.9* 44/12(2)石油的碳排放量= 转换后的石油消费量*20(t/TJ)*0.98* 44/12(3)天然气的碳排放量= 转换后的天然气消费量*15.3(t/TJ)*0.99* 44/12碳排放总量 = 煤的碳排放量 + 石油的碳排放量 + 天然气的碳排放量三、河北省碳排放总量估算及分析本文根据2000年—2010年河北经济年鉴所得的能源消费总量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总量的相关数据,经公式计算整理得出河北省的碳排放总量,如表:参考文献[1]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 河北统计年鉴.。

2006年IPCD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PDF 62页)

2006年IPCD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PDF 62页)
第 5 章:农田
来自 中国最大资料库下载
第5章
农田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5.1
第 4 卷:农业、林业和其它土地利用
来自www.3722.Hale Waihona Puke n 中国最大资料库下载作者
Rodel D. Lasco (菲律宾)、 Stephen Ogle(美国)、 John Raison(澳大利亚)、 Louis Verchot (世界 农林中心/美国)、 Reiner Wassmann (德国)和 Kazuyuki Yagi (日本) Sumana Bhattacharya (印度)、 John S. Brenner(美国)、 Julius Partson Daka (赞比亚)、Sergio P. González(智利)、 Thelma Krug(巴西)、 Yue Li(中国)、Daniel L. Martino (匈牙利)、 Brian G. McConkey(加拿大)、Pete Smith(英国)、 Stanley C. Tyler(美国) 和 Washington Zhakata (津巴布韦)
参加作者
Ronald L. Sass(美国)和 Xiaoyuan Yan (中国)
5.2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第 5 章:农田
来自 中国最大资料库下载
目录
5 农田 5.1 导言...................................................................................................................................................... 5.6 5.2 仍为农田的农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耳他国际翻译有限公司(ITA Ltd)
ISBN 92-9169-520-3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ii
目录
目录
前言 序言 概述 词汇表及参加人员名单
第1卷 第2卷 第3卷 第4卷 第5卷
一般指导及报告 能源 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 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 废弃物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iii
前言
前言
在认识到潜在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后,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 1988 年共同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 的一项活动是,通过其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方法方面的工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支持。
本报告是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三年工作的结晶,是对其以前编写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 南的更新。200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科技咨询附属机构(SBSTA)在新德里举行了第十七 次会议,这项任务就是响应这次会议上发出的邀请而开始的。当时,IPCC被邀请修订《1996 年IPCC指 南》,以便反映在《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开展的相关工作1,旨在于 2006 年早期完成这项任务。
Taka Hiraishi(日本) IPCC 特别工作组联合主席
Thelma Krug(巴西) IPCC 特别工作组联合主席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vi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概述
作者
Jim Penman(英国),Michael Gytarsky(俄罗斯),Taka Hiraishi(日本),William Irving(美国)和 Thelma Krug(巴西)。
编写报告期间,分别在奥斯陆(挪威)、Le Morne(毛里求斯)、华盛顿(美国)、阿鲁沙(坦桑尼 亚)、渥太华(加拿大)、马尼拉(菲律宾)、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和悉尼(澳大利亚)召开了多次 作者和专家会议。在此特别对组织这些会议的主办国和有关机构表示感谢。我们还希望感谢所有为作者 和评审人提供过支持的政府,没有他们的贡献,本报告不可能完成。
1996 年的指南包括《199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修订本》3,以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 和不确定性管理》4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优良作法指南》5。《2006 年指南》正是依据这 些大量工作逐步制定的,以便确保尽可能顺利地从前一些指南过渡到这些新的指南。新指南中纳入了新 源和新气体,此外还根据以前指南发行之后科学技术知识的进步,对以前出版的方法进行了更新。
编写本指南有赖主要协调作者、主要作者和供稿作者 —— 全世界有 250 余名专家供稿 —— 的专业技 能、知识和合作。这些作者在 IPCC 进程的各个起草和评审阶段,为编写本报告投入了精力、时间和努 力,对此我们表示十分感谢。如上所说,本报告依据 IPCC 以往的清单报告和有关清单专家利用 IPCC 清 单指南的经验的报告,没有这些报告作为基础,这项任务本会更加艰巨得多,我们十分感谢所有为这些 报告供稿的人所做的贡献。
本指南在 2005 年进行了两次评审。第一次是专家评审,提出了 6000 多条意见,第二次是政府和专家联 合评审,又提出了 8600 多条意见。评审人所做的努力及其意见为最终报告的质量改进做出了很大贡 献,因此我们希望对他们表示感谢。此外,评审编辑所做的工作确保了收到的所有意见得到适当的考 虑,因此我们也希望对他们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iv
前言
另外,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技术支持组(技术支持组主管:Simon Eggleston;计划官员:Leandro Buendia, Kyoko Miwa, Todd Ngara 和 Kiyoto Tanabe;行政助理:Ayako Hongo;项目秘书:Masako Abe;和 IT 主管:Toru Matsumoto)为本项目提供了指导和协助以及技术和组织支持。他们与各位作者 广泛合作,特别是在各个草案的编辑和最终报告的编写上给予了大力协助,对于他们的杰出工作,我们 希望对他们表示感谢。我们还希望对日本政府表示感激,感谢它为技术支持组提供了慷慨支持,没有这 些支持,本报告可能到现在还未完成。
目录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 Nhomakorabea目录
本报告由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特别工作组编写,经专门委员会认可但未详细批准。 尽管付印之时,本 IPCC 报告所言内容据信真实准确,但对任何可能的错误或疏漏,作者和出版商均不 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或义务。对于本报告中所提到任何网址的是否持续存在,作者和出版商均不承担责 任,亦不能保证此等网站的任何内容现在或将来会一直准确或适当。
我们还希望感谢 IPCC 秘书处(Jian Liu, Rudie Bourgeois, Annie Courtin 和 Joelle Fernandez),他们提 供了大量协助和支持,使这个项目得以在紧迫的期限内按时完成。
最后,我们还希望感谢 IPCC 主席 Rajendra Pachauri、IPCC 秘书 Renate Christ 和特别工作组领导成员: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特别工作组联合主席以及 Soobaraj Nayroo Sok Appadu(毛里求斯)、Dari N. Al-Ajmi (科威特)、Ian Carruthers(澳大利亚)、Sergio Gonzalez-Martineaux(智利)、Art Jaques(加拿 大)、Jamidu H.Y. Katima(坦桑尼亚)、Sadeddin Kherfan(叙利亚)、Dina Kruger(美国)、Kirit Parikh(印度)、Jim Penman(英国,自 2006 年)、Helen Plume(新西兰)、Audun Rosland(挪威, 至 2005 年)和 Freddy Tejada(玻利维亚),感谢他们为本项目提供支持。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 技术支持组
在法国印刷
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转 2108 -11, Kamiyamaguchi Hayama, Kanagawa 日本,240-0115
传真: (81 46) 855 3808 http://www.ipcc-nggip.iges.or.jp
译自英文
Michel Jarraud
秘书长 世界气象组织
Achim Steiner
执行主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v
序言
序言
本《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基于以前的《1996 年 IPCC 指南修订本》及其后的优良作法 报告,且不断根据后两者的变化进行更新,以确保尽可能顺利地从以前指南过渡到本指南。新指南纳入 了新源和新气体,此外还根据科学技术知识的进步,对以前出版的方法进行了更新。 本指南可协助各国编制完整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本指南以适当的结构编写,以便使所有国家,不论其 经验或资源如何,均能够对这些气体的排放量和清除量做出可靠的估计。特别是,本指南为所有部门提 供了所要求的各个参数和排放因子的缺省值,因此,最简单的做法是,各国只需提供其本国的活动数 据。这种方法还使得有较多信息和资源的国家能够利用更为详细的特定国家的方法,同时保持各国之间 的兼容性、可比较性和一致性。本指南所提供的指导还纳入了以前的清单编制优良做法指导,并对其进 行了改进,以便使最后的估计值在可以判断的情况下既不高于也不低于实际估计数,并最大限度地减少 不确定性。 此外,还对清单领域的查明提供了指导,以便查明哪些领域的改进会使整个清单改进最大。从而可以将 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这些最需要改进的领域,以制作出最切实际的清单。 IPCC 还管理着 IPCC 排放因子数据库(EFDB)。这个 EFDB 数据库于 2002 年启动,并定期更新,作为 供清单编制者利用的资源,通过提供适合用于较为针对特定国家的方法的排放因子及其他相关参数的数 据库,对清单编制者提供协助。 2006 年的指南是 IPCC 编写国家温室气体估计值清单指南的最新一个步骤。作者们认为,指南提供了广 泛适用的最佳缺省方法,因此,本指南适合全球各个国家用于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它们还可用于进 行基于定义较窄的项目估算,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这些方法时应谨慎小心,以便确保恰好只纳入 系统界限以内的排放量和清除量。 我们还希望对所有作者(超过 250 名)以及评审人、评审编辑、指导小组和特别工作组领导成员表示感 谢,感谢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为本指南所做的贡献。我们还希望对所有举办过会议(奥斯陆,挪威;Le Morne,毛里求斯;华盛顿,美国;阿鲁沙,坦桑尼亚;渥太华,加拿大;马尼拉,菲律宾;莫斯科, 俄罗斯联邦;和悉尼,澳大利亚)以及对作者和其他参加人员提供过支持的政府表示感谢。最后,我们 希望对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技术支持组和 IPCC 秘书处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在本指南起草和编写的整 个过程中提供的宝贵支持。
由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特别工作组联合主席 Taka Hiraishi(日本)和 Thelma Krug(巴西)及 Michael Gytarsky(俄罗斯联邦)、William Irving(美国)和 Jim Penman(英国)共同组成的指导小组对 这些指南的编写进行指导,以确保各卷的一致性并与以前的 IPCC 清单报告保持连续性。因此,我们希 望对他们在引导和指导本报告编写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表示感谢。
1 尤其包括科技咨询附属机构和执行附属机构的工作,以及非《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国家通讯专家咨
询小组的工作和附件一缔约方温室气体清单的技术评审工作。 2 http://www.ipcc-nggip.iges.or.jp/提供有权限范围、目录和工作计划。 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997)。 Houghton J.T.,,Meira Filho L.G.,Lim B., Tréanton K.,Mamaty I.,Bonduki Y.,Griggs D.J. 和 Callander B.A. (编辑). 《199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修订 本》。 IPCC/OECD/IEA,法国巴黎。 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0)。Penman J.,Kruger D., Galbally I.,Hiraishi T., Nyenzi B.,Emmanuel S.,Buendia L.,Hoppaus R.,Martinsen T.,Meijer J.,Miwa K.,和 Tanabe K. (编辑)。《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IPCC/OECD/IEA/IGES,日本叶山。 5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2003), Penman J.,Gytarsky M.,Hiraishi T.,Krug, T.,Kruger D.,Pipatti R.,Buendia L.,Miwa K.,Ngara T.,Tanabe K.,Wagner F.,《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 林业优良作法指南》。 IPCC/IGES,日本叶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