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二物理透镜部分测试题附答案
精品练习(附答案)《透镜》(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培优基础练第5章第1节透镜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经过透镜发生偏折是一种折射现象B.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2.图中只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中未画出透镜)情形,请你根据光路的方向判断其中属于凸透镜是()A.a、c B.b、dC.c D.a、b、c3.下面四个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4.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F点C.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将仍然具有会聚作用D.若在F点放一个发光的小灯泡,则该凸透镜对小灯泡发出的光将不具有会聚作用5.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6.如图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
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A.会聚光束B发散光束 C.平行光束 D.不能确定8.子涵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的现象,移动白纸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10 cm,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此透镜的焦距为()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9.要使光线经过某一个光学元件后发生图示的偏折,可供选用的元件有:①平面镜;②凸光学元件有()透镜;③凹透镜。
能达成该目标的所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0.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二、填空题1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这一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要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线,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上.12.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空气泡下方处较(填“亮”或“暗”),这是因为太阳光射向空气泡和水如同射向透镜一样,出射光线会(填“发散”或“会聚”).13.炎炎夏日,停在露天停车场的汽车内有一瓶矿泉水,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会使光线______。
(人教版)最新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最新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学完透镜后,小明同学对透镜的知识点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C.经过凸透镜射出的光线传播方向都会发生变化D.若使凸透镜产生平行光,应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2.如图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3.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C.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 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第4题图第5题图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滨州中海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7.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A.无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8.图甲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佩戴的眼镜是图乙中的( )9.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做的眼镜进行矫正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10.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中,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1.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作用.用这个镜片做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视眼.第11题图第12题图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_____.13.如图甲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图中乙、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摄像头离小车________(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满足________(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14.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三、作图题(每题6分,共12分)15.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在图中作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第15题图第16题图16.如图所示,图甲是小明奶奶眼睛成像情况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矫正小明奶奶视力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12分,第18题8分,共20分)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2)如图2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3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 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 cm.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应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这是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2)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填“前方”“上方”或“后方”).五、综合运用题(10分)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__、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 cm.(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如果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这就是________(填“近”或“远”)视眼.(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_(填以下选项).A.0~10 cm B.10 cm~25 cmC.10 cm~极远处D.0~25 cm(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镜及其应用》参考答案1.D 2.A 3.A 4.B 5.D 6.A7.C8.D9.D10.D11.会聚远12.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或幻灯机12.凸透近大于2f 14.凸透显微镜15.16.17.(1)15.0(2)不能,因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3)倒立放大能(4)左18.(1)远离照相机(2)发散前方19.(1)倒立远(2)像距(3)C(4)做眼保健操,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凹透镜是()A.B.C.D.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3.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是30.0cmC.若蜡烛、光屏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再一次成像D.若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0cm刻度处,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7.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预防近视从我做起。
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B.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C.乙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D.乙图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二、多选题9.小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4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4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7cm10.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三、填空题11.富川县很多学校都安装了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A.凹透镜聚光B.平面镜成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光的色散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
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5cm B. 10cmC. 15cmD. 25cm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A. 缩小、正立的虚像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缩小、倒立的实像D. 放大、倒立的实像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A. u<fB. f<u<2fC. u=2fD. u>2f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1透镜 习题(解析版)

5.1 透镜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太阳光下,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的是凹透镜B.用透镜观察景物,能放大的是凹透镜C.用手摸形状,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D.以上说法都对2.小明同学要测凸透镜的焦距,当光屏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最亮时,测的焦距为L,则该透镜的实际焦距为()A.大于LB.小于LC.等于LD.有可能大于L,有可能小于L3.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光本领就越强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小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都是实焦点D.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4.如图是口径和材料都相同的两个透镜,关于它们的焦点和折射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B.甲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C.乙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D.乙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5.汽车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不适合放在前挡风玻璃下的是哪种瓶盖造型()A.B.C.D.6.一束会聚光束原来会聚于S点,今在会聚点S点之前放置一个薄凸透镜,如图所示,则()A.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成发散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B.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与S点之间C.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点距离透镜比S点更远D.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有可能变成平行光线7.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
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成为()A.平行光束B.会聚光束C.发散光束D.不能确定8.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个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
若在凸透镜远离白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B.一定等于20cmC.一定小于20cmD.可能小于20cm,也可能大于20cm9.如图所示,是一副眼镜放到太阳光下,眼镜到地面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在地面上观察到的情境,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B.凹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10.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C.甲、乙都是凸透镜D.甲、乙都是凹透镜11.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可使用的光学元件是()A.一定是平面镜B.一定是凸透镜C.一定是凹透镜D.可能是凹透镜12.关于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形对称的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是相等的B.外形对称的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是不相等的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的点,叫做焦点D.光的可逆性只在凸透镜中适用,在凹透镜中不适用二.填空题(共5小题)13.小明在长白山旅游时看到一块警示牌,上面写有请不要把装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遗留在山上,他想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可能会引起森林大火,因为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比凹透镜的光线更亮B. 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比凹透镜的光线更暗C.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光线的亮度无关D.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光线的亮度有关答案:C2.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3.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4.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A5.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6.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B7.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C8.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会聚作用C. 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发散作用D. 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没有会聚作用答案:B2.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发散作用B. 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发散作用C. 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D. 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没有发散作用答案:B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______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二倍焦距2. 凹透镜成像时,无论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如何变化,所成的像总是______的。
答案:虚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答案:当物体距离透镜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物体距离透镜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当物体距离透镜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 请说明凹透镜成像的特点。
答案:凹透镜成像时,所成的像总是正立、缩小的虚像,且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
四、计算题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15cm,求成像的性质及像距。
答案:由于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但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可以通过透镜公式1/f = 1/u + 1/v计算得出,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代入数据得1/10 = 1/15 + 1/v,解得v = 30cm。
2. 已知凹透镜的焦距为-5cm,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20cm,求成像的性质及像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透镜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
2.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
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以外B.5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6.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
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 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 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 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7.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8.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 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 四点
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10.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
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1.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4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1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
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的____像.
15.幻灯机和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____镜,物体应放在____,像在____,像的性质是____.若要使银幕画面更大些,幻灯机与电影机应离银幕____些.
16.透过装水的玻璃杯看到的手指是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这是因为装有水的玻璃杯可看成
17.在下图中,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18.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
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三、作图题
19.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四、实验与探究题:
20.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着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
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
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21.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
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
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2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
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 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l)在a、b、c、d、e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
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6(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6(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16(丙)中的哪一个[ ]
【透镜测试题答案】
一、1.C 2.B 3.B 4.D 5.6. 7. 8. C 9. A 10. B 11. D 12.A 13.B
二、14.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光屏、倒立、缩小、实;15.凸透镜、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二倍焦距之外、倒、放大、实、远; 16.凸透镜17.乙18。
正立
三、19
四、20. 1)将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使其在地面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透镜
的距离即为焦距。
2)乙
3)控制变量法让物距保持不变。
21. 1)9.5厘米2)同一直线3)缩小
22. 1)e a ab cd 2)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