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合集下载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第一课时湖南的位置与区划、人口与民族★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运用湖南政区图找出14个市州及其行政中心。

3、知道湖南人口数量,运用地图分析我省人口分布特征。

4、运用地图说明湖南省少数民族分布概况。

★学习重点:1、湖南省的地理位置;2、14个市州。

★学习难点:1、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分析湖南省人口的分布特征。

★快乐学习。

一、自主学习,领悟课本。

(预习“湖南”七年级上册课本P1—11,完成学习任务)1、湖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地区,南邻________省,北接_____省,是连接东南沿海与____________的桥梁。

因为省内有大河流湘江,故简称_________。

2、“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

3、湖南省现有_______个省辖市,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

4、2017年,湖南省总人口为____________人。

5、湖南省东面毗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赣B、黔C、鄂D、粤6、被誉为“莲城”的省辖市是()A、长沙市B、邵阳市C、湘潭市D、株洲市7、我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A、湘西、湘南、湘中B、湘南、湘西、湘北C、湘东、湘西、湘南D、湘西、湘东、湘北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1】读“湖南省政区图”,了解位置与行政区划。

1、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标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市州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G_______,H_______,I_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L_______,M________,N_________。

3、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家乡在_____(省辖市)的_________(县级市)。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第一章: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湖南从古至今的主要历史沿革。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湖南的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湖南的历史沿革。

难点:湖南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的图片、地图等。

2. 采用案例教学,以湖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历史。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湖南地方文化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对湖南的了解。

2. 讲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湖南的自然环境。

3. 讲解湖南的历史沿革,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历史变迁。

4. 通过案例教学,分析湖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岳阳楼、桃花源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历史。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湖南地方文化知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湖南的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 使学生感受湖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民间艺术:湘剧、花鼓戏、岳阳楼赋、湖南剪纸等。

2. 湖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

3. 湖南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饮食文化、民居建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

难点:湖南风俗习惯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等。

2. 采用案例教学,以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地方历史教案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期课时教案教学过程:1.识记: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玉蟾岩遗址:道县,距今1万年左右。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资料高庙遗址: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大型祭祀场所,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彭头山遗址:澧县,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了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出土的稻谷和大米数量超过国内此前发现的总和。

城头山遗址:澧县,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2.湖南境内跟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炎帝;炎帝陵位于炎陵县蚩尤:南方苗族先民的一部分舜:舜陵位于宁远县禹:(略)3.识记: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宁乡4、识记: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的意义龙山县里耶一口枯井出土了 3.6万余片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所出秦简的总和,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长沙马王堆汉墓,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长沙走马楼吴简,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对研究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四、板书设计第一课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1、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2、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3、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教学(后记)反思:课时教案课题:二、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第 1 课时总序第 2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 教 案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

一、教案内容:第一章《湖南的地理与环境》1. 教学目标了解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环境特征。

培养学生对湖南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难点:理解地形地貌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课,展示湖南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湖南的地理位置。

步骤2:讲解湖南的地形地貌特点,如湘东山丘、湘中丘陵、湘南平原等。

步骤3:介绍湖南的气候特点,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等。

步骤4:分析地形地貌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山区有利于发展林业、平原有利于农业发展等。

步骤5: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湖南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步骤6:问答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湖南地形地貌分布图,并简要阐述各地形地貌的特点。

二、教案内容:第二章《湖南的传统文化》1. 教学目标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如湘剧、湖南花鼓戏、岳阳楼记等。

培养学生对湖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理解湖南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故事、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课,讲解湖南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步骤2:讲述湘剧的历史发展、表演形式和代表剧目。

步骤3:观看湖南花鼓戏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步骤4: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内容和文学价值。

步骤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湖南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步骤6:问答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三、教案内容:第三章《湖南的名人》1. 教学目标了解湖南的名人,如毛泽东、雷锋、曾国藩等。

培养学生对湖南名人的敬仰之情和自豪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难点:理解湖南名人对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故事、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第一课时湖南的位置与区划、人口与民族★研究目标:1、结合地图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运用湖南政区图找出14个市州及其行政中心。

3、知道湖南人口数量,运用地图分析我省人口分布特征。

4、运用地图说明湖南省少数民族分布概况。

★研究重点:1、湖南省的地理位置;2、14个市州。

★研究难点:1、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分析湖南省人口的分布特征。

★快乐研究。

一、自主研究,领悟课本。

(预习“湖南”七年级上册课本P1—11,完成研究任务)1、湖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地区,南邻________省,北接_____省,是连接东南沿海与____________的桥梁。

因为省内有大河流湘江,故简称_________。

2、“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湖南省现有_______个省辖市,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

4、2017年,湖南省总人口为____________人。

5、湖南省东面毗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赣B、黔C、鄂D、粤6、被誉为“莲城”的省辖市是()A、长沙市B、邵阳市C、湘潭市D、株洲市7、我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A、湘西、湘南、湘中B、湘南、湘西、湘北C、湘东、湘西、湘南D、湘西、湘东、湘北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讨1】读“湖南省政区图”,相识位置与行政区划。

1、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标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市州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G_______,H_______,I_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L_______,M________,N_________。

3、伟大领袖的家乡在_____(省辖市)的_________(县级市)。

湖南省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湖南省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湖南省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引言1.1 概述湖南省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特色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了解并传承湖南省的地方文化常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性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湖南省地方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分为大纲中所示的五个主要部分来进行介绍。

其中,引言部分将先对文章的目的进行阐述,并简要描述文章结构。

接下来,将会逐步展开介绍湖南省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的内容、教育意义以及学习目标。

1.3 目的本教案的目的是帮助七年级下册学生全面了解湖南省地方文化概况,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提高他们对该地区特色风俗、历史沿革以及民谣传说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对本地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湖南省独特而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使其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2. 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介绍:2.1 教案内容: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是指在七年级下册进行的一门地理学科的课程,主要涵盖湖南省地方文化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湖南省的地方文化特点、历史沿革、特色风俗以及地方民谣传说等内容。

2.2 教育意义:湖南省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背景和独特文化传承的地区,通过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有更深入了解,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乡土地和人文景观产生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身份认同。

2.3 学习目标:在本门课程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了解湖南省的历史沿革,包括重要事件、朝代更迭等内容;- 探索湖南省独特风俗与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春节等,了解其中的意义与习俗;- 介绍湖南省地方民谣传说,如七仙女下凡、湘妃竹器等,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地方历史教案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期课时教案教学过程:1.识记: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玉蟾岩遗址:道县,距今1万年左右。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资料高庙遗址: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大型祭祀场所,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彭头山遗址:澧县,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了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出土的稻谷和大米数量超过国内此前发现的总和。

城头山遗址:澧县,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2.湖南境内跟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炎帝;炎帝陵位于炎陵县蚩尤:南方苗族先民的一部分舜:舜陵位于宁远县禹:(略)3.识记: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宁乡4、识记: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的意义龙山县里耶一口枯井出土了 3.6万余片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所出秦简的总和,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长沙马王堆汉墓,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长沙走马楼吴简,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对研究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四、板书设计第一课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1、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2、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3、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教学(后记)反思:课时教案课题:二、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第 1 课时总序第 2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 教 案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民间故事常识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民间故事常识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民间故事常识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常识,包括故事的起源、背景和文化内涵,并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1. 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简介:介绍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其在湖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简介:介绍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其在湖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代表性的湖南地方民间故事:选取几个代表性的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例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介绍故事的情节和传统解读。

代表性的湖南地方民间故事:选取几个代表性的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例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介绍故事的情节和传统解读。

3. 故事的文化内涵:讨论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故事的文化内涵:讨论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4. 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智慧和道理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智慧和道理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5. 故事的传承和创新:了解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传承方式和现代创新形式,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创新精神。

故事的传承和创新:了解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传承方式和现代创新形式,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基本知识。

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第1课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3、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难点:1、林则徐禁烟。

2、魏源的改革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册我们主要了解了湖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湖南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希望大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讲授新课(一)湖南的禁烟运动:原因:英法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疯狂的向中国走私鸦片。

危害:造成中国“银荒兵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禁烟措施:设禁烟局、捉拿烟贩、收缴烟具、封闭烟馆、配制戒烟药丸、严令吸烟人员定期戒绝。

1912年,湖南都督谭延闿在湘禁烟,一次就焚毁下笔91551两。

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二、讲授新课(一)太平军在湘南的发展:起义时间:1851年地点:广西金田村领导人:洪秀全进入湖南:1852年6月发布檄文:《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二)长沙之战:1852年8月,西王萧朝贵率林凤祥、李开芳等1000余名太平军奔袭长沙 1852年9月24日,洪秀全率太平军主力增援长沙,兵分3路向长沙城发起猛攻。

激战81天后,撤出长沙,挥师北进。

(三)水营的建立与太平军出湘:1852年12月,太平军占领岳州,获火药、枪炮、船员5000余只,正式建交“水营”。

(四)曾国藩创建湘军:目的: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52年11月开始创建到1854年初,湘军已经扩大到15个营,水师10个营,总人数达17000人。

1864年6月,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失败。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四、板书设计第2课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一、太平军在湘南的发展二、长沙之战三、水营的建立与太平军出湘四、曾国藩创建湘军第3课湖南人的洋务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湖南洋务的沉寂与湖南人在外地的洋务活动。

2、郭松焘的洋务与外交活动。

3、左宗棠的洋务实践与收复新疆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湖南人的洋务运动。

二、讲授新课(一)湖南洋务的沉寂:洋务运动时,湖南因地处内陆,思想守旧,因而开放较晚。

1875年创办湖南机器局,后停歇。

1895年开办的湘裕炼矿公司,是第一家近代企业,比上海、天津等晚了近30年,较兰州也晚了17年。

(二)曾国藩的洋务运动:1、1861年,他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项军事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兴办的开始。

2、曾国藩是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三)左宗棠的洋务实践与收复新疆:1、左宗棠是洋务派的又一代表人物。

2、他兴办了: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学堂、兰州织呢局等。

3、1878年,他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

(四)郭嵩焘、曾纪泽的务实外交:1876年,郭嵩焘出任中国驻英大使,是中国第一位驻外的外交官。

1881年,曾纪泽不畏威逼讹诈,与俄与反复辩论,签订了《中俄改订条约》,收回部分主权。

三、总结: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四、板书设计第3课湖南人的洋务运动一、湖南洋务的沉寂二、曾国藩的洋务运动三、左宗棠的洋务实践与收复新疆四、郭嵩焘、曾纪泽的务实外交第4课最富朝气的维新实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活跃的维新思想。

2、谭嗣同、陈宝箴、熊希龄等在维新变法中的主要活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谭嗣同的事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学习我们学习了湖南人的洋务运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最富朝气的维新实践。

二、讲授新课(一)活跃的维新思想:1、维新运动时期,湖南成国“全国最富朝气”的维新省份。

2、维新人士创办《湘学报》和《湘报》。

3、查找史实说明湖南是维新运动时期“最富朝气的一省”。

(二)敢为为先的谭嗣同:1、谭嗣同,浏阳人。

1879年写成《仁学》一书。

2、敢为人先,在湖南率先创办新式学堂——浏阳算学堂。

3、以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为阵地,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4、1898年6月,光绪帝命谭嗣同任职“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事宜5、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9月28日,他与杨深秀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三)全国唯一支持变法的巡抚:1、陈宝箴,1895年任湖南巡抚。

2、他创办长沙时务学堂、武备学堂,支持创办《湘报》,发起成立南学会3、大力兴办矿业,成立了湖南矿务总局,开启了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先河4、设长沙电报局,开湖南近代通讯之先河。

5、是清末唯一支持和推动新政的巡抚。

(四)熊希龄的维新实践:1、熊希龄,年少时勤学多思,有“湖南神童”之称。

2、对湖南的贡献:P16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四、板书设计第4课最富朝气的维新实践一、活跃的维新思想二、敢为为先的谭嗣同三、全国唯一支持变法的巡抚四、熊希龄的维新实践第5课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湖南志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黄兴创立华兴会。

3、率先响应武昌起义。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1、黄兴创立华兴会。

2、率先响应武昌起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新运动和思想,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下在探索资产阶级道路中的湖南志士。

二、讲授新课(一)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1903年,新化人陈天华发表《猛回头》和《警世钟》呼吁返清救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黄兴创立华兴会:1903年,黄兴从日本回国,在长沙明德学堂任教,宣传革命思想,组建了革命团体华兴会。

1905年,黄兴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担任执行部庶务,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当时把他和孙中山并称为“孙黄”。

(三)率先响应武昌起义:同盟会成立后,澧县人蒋翊武在湖北新军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筹备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焦大锋、陈作新等同盟会的策划下,湖南率先响起。

1911年10月22日,长沙起义成功。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四、板书设计第5课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湖南志士一、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二、黄兴创立华兴会三、率先响应武昌起义第6课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新民学会的创立、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以及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同时加深对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事迹。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难点: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以及湖南共和主义小组的建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湖南志士,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二、讲授新课(一)新民学会的创立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根据《礼记》所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于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组织的进步团体,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由萧瑜任总干事。

新民学会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个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

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但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国内各派军阀互相争夺,内战持续不断,全国人民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同城乡小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不满中国社会的黑暗,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民学会于1918年4月14日在湖南长沙蔡和森家中刘家台子召开成立会。

(二)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问:五四运动爆发时湖南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当时湖南正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势力严密封锁五四运动的消息,竭力压制各界的爱国热情。

)问:湖南人民和青年学生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五四运动的情况的?(通过报纸和回湘的学生了解到北京等地五四运动的有关新闻。

)问:湖南学生联合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谁任会长?(1919年5月28日,由彭璜任会长)问:湖南各地是如何开展抵制日货运动的?(许多店员、码头工人与学生并请战斗,拒绝卖日货、拒绝给日本人、轮船装运货物,捣毁少数顽固坚持贩卖日货的店铺。

)问:学生联合会编发了多种刊物,最著名的是什么?(最著名的有《救国周报》和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

)“驱张”运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罢课;各界同时发起“驱张”运;、分赴北京、上海、衡阳等地开展“驱张”运动;到北京组织平民通讯社;彭璜在上海创办《天问》杂志,宣传“驱张”活动。

(三)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1927年7月受陈独秀的委托,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负责湖南的建党工作。

经过数月的酝酿筹备,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0月成立毛泽东、何叔衡、彭璜、贺民范等8人为发起者。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四、板书第6课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一、新民学会的创立二、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三、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