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溴异氰尿酸土壤处理
氯溴异氰尿酸土壤消毒处理用法

姜瘟,又称生姜腐败病、软腐病,俗称姜瘟;是生姜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病害。
姜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分为细菌性叶枯和青枯腐败两种。
姜瘟由姜腐烂黄极毛杆菌侵染所致,多在茎基部或地下茎的上半部先发病。
根茎上病斑初呈水渍状、黄褐色,以后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留外表皮。
病姜内部充满灰白色有恶臭的汁液。
茎部受害初呈暗紫色,渐为淡黄色,后变褐腐烂。
病姜叶片凋萎卷缩,由黄变褐,枯死早落。
病菌在土壤及根茎内越冬,在土中可存活2年以上,土温在28℃左右和低洼积水田,有利于病菌传播、危害。
德民欣氯溴异氰尿酸对姜瘟病药效实验:药剂为1.5kg/亩、2kg/亩,整地前、播种时各撒施一次,三枪期500倍液、800倍液叶面喷施3次,施药间隔期10天,第3次喷药后15天进行药效调查。
实验结果:50%氯溴异氰尿酸1.5kg/亩、500倍液,防效达到74.6%;2kg/亩、800倍液,防效达到79.2%。
实验表明在整地前、发病前,亩用1.5-2kg/亩进行土壤施药,生姜三枪期进行500-800倍液叶面喷施3次,茎基部也喷,防治姜瘟效果很好,同时也兼治姜茎基腐病。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防治小麦土传病害效果研究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防治小麦土传病害效果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产量受到土传病害的严重影响。
土传病害主要包括镰刀菌病、锈病、褐条锈病等,给小麦生长和产量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农药喷洒,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在小麦土传病害防治中的效果进行系统研究,为小麦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环保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验证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对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明确其在田间应用中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实验证明该粉剂是否能有效抑制小麦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小麦生产提供新的病害防治措施。
探究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在土传病害防治中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为小麦种植者提供更多选择,提高小麦的防病能力,推动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对土壤传播病害的防控措施,为小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病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土传病害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在防治小麦土传病害中的效果,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有效防治小麦土传病害,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小麦病害防治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2. 正文2.1 土传病害概述土传病害是指由土壤中的病原真菌或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类型,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土传病害主要包括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这些病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迅速传播,给小麦生长和发育带来严重危害。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防治小麦土传病害效果研究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防治小麦土传病害效果研究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是一种新型的农药,它在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在小麦土传病害防治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并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受到土传病害的危害较为严重。
土传病害主要包括赤霉病、灰霉病、根腐病等,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目前,化学农药是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主要手段之一,而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作为新型农药,其在小麦土传病害防治中的效果尚待研究。
二、研究目的三、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本试验选择了发病较为严重的小麦田作为试验田地,选取的土壤样品中含有较多的土传病害病原菌。
2. 实验设计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不同剂量的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处理组和对照组。
3. 实验处理4. 样品采集在不同处理组施药后,定期对土壤和小麦植株进行采样,并进行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情况的调查。
5. 数据分析四、研究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在小麦土传病害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 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处理后,小麦的生长状况良好,产量有所提高,说明该农药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5. 研究意义本研究结果将为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防治手段,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具有积极意义。
六、研究展望当前,我国的农药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农药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环保性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的防治机理和适应范围,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在小麦土传病害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具有积极意义。
希望该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防治小麦土传病害效果研究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防治小麦土传病害效果研究作者:朱翠荣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06期摘要; ; 小麦土传病害包括根腐病和全蚀病等,在安徽省临泉县常年发生。
氯溴异氰尿酸,是一种高效、广谱、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可杀灭各种病菌。
本文研究了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对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地菌净)对小麦根腐病防效明显,宜在该县大力推广。
关键词; ; 小麦土传病害;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防效中图分类号; ; S435.121.4+9;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6-0077-01小麦根腐病是由禾旋孢腔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多危害小麦幼苗及植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田间常表现为茎基腐和根腐,湿度较大的地块还会引起叶斑、茎枯、白穗等。
该病常在播种后1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春节后返青期间达到发病高峰,田间能看到条状或块状发病中心;拔节期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病症状不再明显,但在小麦抽穗至成熟期表现为叶枯、白穗等[1-2]。
小麦全蚀病也是一种根部病害,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的第1~2节;初期田间表现为下部黄叶多、植株矮小,严重地块则幼苗成片枯死;春节过后植株生长迟缓、不分蘖或分蘖较少,根部变黑;小麦抽穗后田间能看到点片状发病植株,常表现为早枯白穗,病根变黑,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能看到黑褐色菌丝,着生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3-4]。
近几年,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不断加大,这2种病害在临泉县主要麦区发生逐年加重,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据调查,小麦根腐病在临泉县年平均发病株率0.5%~3.8%,小麦全蚀病发病面积较小,但因地块不同,造成的损失也有差异。
针对小麦土传病害的严重发生及造成的损失,当地群众常使用药剂拌种结合茎叶喷雾等方式进行防治,但由于操作烦琐、成本较高,群众迫切希望找到一种简单便捷、易于操作的药剂和使用方法。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土壤处理对作物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研究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土壤处理对作物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研究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作物土传病害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土传病害不仅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已成为当今农业领域非常迫切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研究将探讨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进行土壤处理的方法,对作物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土传病害是指由土壤中的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疾病,包括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在土壤中可以长时间存活,通过土壤颗粒、残留植株等途径传播至作物根际,引起作物根部和地下茎、叶片等部位的病害。
土传病害主要包括根腐病、根结线虫病、黄曲霉病、疫霉病等,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控制土传病害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杀菌剂或除草剂在土壤中进行处理,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体。
而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杀菌剂之一就是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
该制剂具有杀菌效果强、残效期长、持效时间长等优点,对多种土传病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进行土壤处理的方法,对作物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
通过对不同处理组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该方法在不同土壤和环境条件下对土传病害的控制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可行的土传病害防治方案。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实验设计本研究将选择不同作物田间进行实验观测,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
在相同土壤环境下,将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处理组采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进行土壤处理。
每个处理组将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进行长期观测和数据收集。
2. 数据采集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将定期对土壤和作物进行样品采集和病害观测。
主要采集的数据包括土壤温度、湿度、PH值、电导率等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发病情况等。
氯溴异氰尿酸使用方法

熟悉农业生产的专业人士一定对于氯溴异氰尿酸很熟悉了,它是农作物常用的一种杀菌剂,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杀菌剂还是农药和化肥必须要合理地去使用才能起到合适的效果否则会物极必反。
那我们在使用这一种杀菌剂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这里为您详细分析一下氯溴异氰尿酸使用方式和方法,望您采纳:
1、喷雾: 一般预防及苗期,德民欣50%氨溴异氨尿酸可溶粉剂应稀释1000-1500倍液,病发期稀释800-1000倍液,防治青苔稀释200-500倍液,均匀喷雾,叶面有水滴为好。
2、灌根:稀释1000倍液,每病株按50m剂量灌根。
3、滴灌:首先要二次稀释,土传病害轻时,每亩按500g的量滴灌即可,土传病害扁重,按每亩1-1.5kg的量。
4、撒施:土壤消毒按每亩1.5-2kg拌细土均匀撒施。
5、涂抹:清除树干流胶后,德民欣50%氨溴异氰尿酸可溶粉稀释200倍液,用刷
子进行涂抹。
6、浸种:稀释1000-1200倍液,浸种4-6小时,捞出后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
德民欣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20克,120克,500克,1000克,25kg 多种包装规格,可选性强,质优价美,证件齐全,1袋1码,1县1代理商。
德民欣氯溴异氰尿酸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在配药时, 不与碱性、有机磷农药、化肥混用;
2、将本品稀释后再混用,现配现用,并且要先试后用;
3.防治细菌性、病毒性病害,最好间隔一周连续使用两次。
对真菌性病害持效期较短,单纯防治真菌性病害时不建议单独使用,可搭配其他成分一起使用,即可保证持效期,更提升见效速度及可靠性。
想必您对于氯溴异氰尿酸的使用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土壤处理对作物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研究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土壤处理对作物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研究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是一种广泛用于土壤处理的农药,其在作物土传病害防控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从病害的防控效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和安全性等方面展开综合性研究。
土传病害是作物生长中常见的病害类型,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寻找有效的土壤处理剂对土传病害进行防控显得十分重要。
而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就是一种有效的土壤处理剂,其能在土壤中迅速分解,释放出氯离子和溴离子,通过抑制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防控土传病害的目的。
研究显示,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处理土壤后,作物的土传病害发病率和病害指数均显著降低。
对玉米田地进行土壤处理后,玉米的叶部病害明显减轻,株高和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这表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在作物土传病害的防控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中的养分循环和植物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一种土壤处理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的研究显示,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处理土壤后,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这说明该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小,不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较快,不会长期残留,因此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可控的和暂时的。
这为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撑。
关于农药的安全性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目前的研究显示,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在规定的使用方法下对作物和土壤生态系统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该农药对作物本身没有明显的毒性和残留问题,不会对作物的品质和食用安全造成影响。
该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较快,残留量较低,因此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超量使用和频繁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氯溴异氰尿酸使用方式方法

氯溴异氰尿酸是一款即杀细菌、真菌又杀病毒的杀菌剂,灭菌机理主要是遇水形成次氯酸和次溴酸。
其使用方式、方法有一下几种:
1喷雾:一般预防及苗期,德民欣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应稀释1000-1500液,病发期稀释800-1000倍液,防治青苔稀释200-500倍液,均匀喷雾,叶面有水滴为好。
2灌根:稀释1000倍液,每病株按50ml剂量灌根。
3滴灌:首先要二次稀释,土传病害轻时,每亩按500g的量滴灌即可,土传病害偏重,按每亩1-1.5kg的量。
4撒施:土壤消毒按每亩1.5-2kg拌细土均匀撒施。
5涂抹:清除树干流胶后,德民欣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稀释200倍液,用刷子进行涂抹。
6浸种:稀释1000-1200倍液,浸种4-6小时,捞出后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
德民欣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新包装上市,
规格有20g,120g,500g,1000g,25kg.产品质量严格按标准执行,证件齐全,1物1追溯码,1县1代理商,签订正式合同,请认准德民欣商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消毒是防治土传病虫害为害作物的重要方法。
我们都知道农作物是以土壤为基础生长的,那么土壤如果污染了农作物的生产就会收到损害,而且土壤也是传播病虫害的有利介质,抓土壤污染就是从根源去治理农作物的病虫害。
这里为您简单分析了利用德民欣50%氯溴异氰尿酸进行土壤消毒的用法。
德民欣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20克,120克,500克,1000克,25kg 多种包装规格,可选性强,质优价美,证件齐全,1袋1码,1县1代理商。
以下几点供您参考。
一、合理选择土壤消毒剂
随着菜农对土壤消毒重视程度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形态的土壤消毒剂,如气体剂型的溴甲烷,粉剂有氯溴异氰尿酸,颗粒剂型的棉隆、石灰氮,液体剂型的威百亩、氯化苦等。
1.拱棚与大棚选择消毒剂有区别。
拱棚面积较大,且单位面积的蔬菜种植效
益较大棚低,可选择相对便宜的土壤消毒剂。
拱棚歇茬期相对较短,应考虑选择消毒时间短的消毒剂。
而大棚歇茬期较长,要根据病虫害防治重点、土质等条件来选择。
2.根据病虫害防治重点选择土壤消毒剂。
种植辣椒、茄子等的棚室及种植大姜的地块,土壤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土壤中引起辣椒根腐病、茄子黄萎病、姜瘟病等的土传病菌;种植丝瓜、苦瓜、黄瓜的棚室,土壤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土壤中的根结线虫。
氯溴异氰尿酸虽然对病菌杀灭效果优异,但对根结线虫杀灭效果较差;而1,3二氯丙烯则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两者可配合施用。
二、科学使用土壤消毒剂
1.施用土壤消毒剂前精细整地。
在施用土壤消毒剂前,先进行深翻,再用旋耕机旋地,使土壤颗粒细小而均匀。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发挥土壤消毒剂的效果。
建议每亩地用德民欣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1.5~2kg,拌细土均匀撒施。
2.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消毒时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70%。
3.正确覆盖塑料薄膜。
施用土壤消毒剂后覆盖的塑料薄膜不能太薄,最好用无透膜(不透气)或厚度在0.04毫米以上的塑料薄膜。
4.保持一定的覆膜时间。
施药后覆膜时间长短依温度而定,温度在30℃以上时,覆盖7~12天;温度在15℃~30℃时,覆盖12~15天。
通过文章的介绍相信您对于氯溴异氰尿酸进行土壤消毒的知识有所了解了,
为解决您的问题提供一点点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