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实用策略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建议(共72张PPT)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建议(共72张PPT)

相形见绌(15 年 21年) 粗制滥造(15年 21年)
殚精竭虑(16年 20年) 提纲挈领(18年 19年)
奔驰(18年)
风驰电掣(19 年)
信手拈来(19年)
拈轻怕重(15年)
一、语文知识积累——如何提高基础分
研究题型、研究考点、找到规律,科学复习
(一)字音——看题目,找规律
1.(2021年)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假如我是一只鸟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①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②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③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④这被暴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⑤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 A. ⑤③④①② B. ②⑤④①③ C. ⑤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⑤
出自艾青《我 爱这土地》
2021年的排序 题选用课内语段 (现代诗歌), 对回归教材、回 归课堂有导向作 用
④注意辨认方音与普通话读音的区别。如解剖、 小巷、稚嫩等
⑤注意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律。(声调符号歌)
如何提高基础分
第一轮复习(梳理教材中每课下面的字词) 一、请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莽莽( ) 素裹( ) 妖娆( ) 风骚( ) 喉咙( ) 狭窄( ) 呢喃( ) 柔嫩( ) 娉婷( ) 冠冕( ) 丰润( ) 翅翼( ) 忧戚( ) 枉然( ) 摇曳( ) 解剖( ) 厌恶( ) 亵渎( ) 羡慕( ) 骈进( ) 二、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嘶哑 天娇 随机应变 强聒不舍 断章取义 (2)鲜妍 漫游 鸠占雀巢 言不及义 不二法门 (3)秘诀 绸缎 无师自通 荡然无存 疲备不堪 (4)晨曦 贸然 抽丝剥茧 彬彬有理 一意孤行
同音义近:读音相同,意思相近,字形差别大,容易失误 凑合(和) 粗制滥(烂)造 因地制(治)宜 闲情逸致(志)

【中考备战策略】2017年中考语文(人教版)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议论文阅读(图片版) (共211张PPT)

【中考备战策略】2017年中考语文(人教版)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议论文阅读(图片版) (共211张PPT)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 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 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 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 古 语说:“富贵不过三代” ,又说 “从来纨绔少伟男” 。清代 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 醒, 激人超越。 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 “适 应性 ” ,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 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 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 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 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 ”此 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 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 ,杜甫流落乃成《三吏》 《三别》 , 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 ,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 。中国 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 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 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考点一
把握中心论点
1.题型汇总 (1)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2)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 (3)全文围绕哪句话展开论述? (4)给文章拟写标题。 (5)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6)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 方法指导 寻找中心论点,往往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内容: (1)文章的题目。题目有时直接就是中心论点,有时是对 中心论点的提示。 (2)文章的开头。中心论点一般在开头提出,就是所谓开 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3)文章的中间。 有的文章论点需要在中间通过对材料的 解读才可以提炼出来。

聚焦中考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

聚焦中考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

考点跟踪突破10 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看麦熟刘成章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②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③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④于是,麦黄天,广漠的田野上,村与村的大路小路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⑤奔着爹,她们在走。

奔着娘,她们在走。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丰盈而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

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

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⑥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

她们或者静看半天,或者干脆上前折个麦穗,放在手心把颗粒搓下来,吹去皮皮,数数一共是多少颗,然后挑一颗胖嘟嘟的颗粒,轻巧地扔进红唇,用雪白的牙齿咬咬。

中考语文总复习应对策略

中考语文总复习应对策略

中考语文总复习应对策略结合宁夏中考和我校语文教学复习的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宁夏中考语文复习的应对策略,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还望同仁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确立目标,明确复习方向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教师要认真解读《考试纲要》,明确考试方向,研读近几年的中考题,洞察和精研考试热点。

考点就是我们复习的要点,它是我们复习的起跑线,也是终点站。

一份中考试卷的结构,形式,题型,考查的知识点,课内外分布情况,考卷评分标准,包括中考试卷发展变化,教师都要了然于胸,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直击要点、有的放矢。

每年年初学校都会组织初三教师召开中考复习计划研讨会,要求科任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考复习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合理分配时间,秉着“只可提前不能推后”的原则,从过课本抓基础到归类分块复习,再到最后的模拟演练,查漏补缺。

在此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安排,都尽可能提前,在既定的时间内,按照计划完成复习任务,尽量留出更多更充足的时间来查漏补缺,调整心态。

二、稳扎稳打,步步落实复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三轮复习的方式”,说是三轮,其实是两轮,第一轮的复习会穿插在其它几轮的过程中,复习完,估计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第一轮复习:模块训练。

复习要点:回归课本、系统归纳,重视基础。

具体做法是从大块到小块的复习顺序,也就是先过“阅读理解”这块,这块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两大块。

我们会把文言文作为复习的重头戏,考试的篇目考纲已经规定,复习目标很明确。

复习过程的策略是每篇课文我们都会采取五步走,即背诵、常识(和背景,学习古文一定要知人论世,才能很好地理解思想)、文言词语归类、重点句子翻译赏析、问题解析(联系各地中考题型分析)。

这几个环节都是要求学生以背诵的形式完成的,这样就做到了识记讲练结合,教师动起来牵动了学生积极地动起来。

接下来是记叙文和议论文阅读训练,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我们会结合考点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

2017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学案——语法知识

2017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学案——语法知识

2017中考语⽂复习专题学案——语法知识2017中考语⽂复习专题学案——语法知识(教师版)【考点检索】语法知识。

选择题。

第14题。

【考点⽬标】1.准确判断五种短语结构类型,辨析后补短语与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2.掌握单句的六种常见成分,准确区分宾语与补语、特殊句式的句⼦成分。

3.准确提取句⼦主⼲。

4.掌握常见复句类型及关联词语,准确判断⼆重复句的层次及意义关系。

第⼀课时【课时⽬标】1、掌握常见的短语结构类型;2、学会区分辨析动宾短语和后补短语;主谓短语与偏正短语。

【摸底反馈】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同类的⼀个短语(1)A.纯洁善良B、婉转悠扬C、振聋发聩D、⾔⾏相顾(D主谓)(2)A.独⽴思考B、天伦之乐C、完美⽆缺D、⼀个顾客(C后补)(3)A.打扫⼲净B、打量⼀番C、⼤国⼯匠D、密不透风(C偏正)(4)A.打扫教室B、整修⼀新C、记住乡愁D、发展经济(B后补)(5)A.市场繁荣B、悠久历史C、⾊彩缤纷D、襟怀坦⽩(B偏正)【知识讲练】⼀、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构成⽅式:(1)顺序。

词+词如:描写景物——景物描写(2)虚词。

的(偏正)、地(偏正)、得(后补)、和(并列)如:景物的描写——描写的景物;飞快地跑——跑得飞快(⼆)短语的结构类型1.并列短语: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是平等的联合;词性是相同的。

(1)如:报纸杂志今天或明天(名+名)调查研究讨论并通过(动+动)雄伟壮丽庄严肃穆(形+形)我和他这样那样(代+代)四⾯⼋⽅千秋万代半⽄⼋两(数量+数量)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2)并列短语的构成与判断辨析:可从词性相同、调换顺序、加“和、并、与”等三个⾓度判断并列短语。

判断下列短语类型风俗习惯(并列)废寝忘⾷(并列)雍容华贵(并列)⼴阔⽆垠(后补)风和⽇丽(并列)筚路蓝缕(并列)优良传统(偏正)美轮美奂(并列)鳞次栉⽐(并列)2.偏正短语:前⼀个词修饰、限制;后⼀个词为主(正)。

江西省2017中考语文专题十三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江西省2017中考语文专题十三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专题十三:综合性学习【考点透视】:综合性学习类题型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亮点。

这类试题强调生活即语文,语文要介入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能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类型题具有生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是江西中考的必考题之一。

【教学目标】:熟悉各种综合性题目的特点及解答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2016•江西]综合性学习(6分)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1)自选一个角度;(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3)不超过150字。

【材料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以色列为64本。

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

【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逼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答案】示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必须承认,我们与韩国每年的11本、以色列每年的64本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

可能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转移为快餐式的电子读物,很少阅读有深度的经典内容,我们呼吁广大国民多读经典图书,提高阅读质量。

示例二: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

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时间”。

但是一个人再忙,一天24小时总能有空闲时间,哪怕不是连续的,至少也是可以累计的。

如果利用好“三余”时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没时间”的困扰。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1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案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1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案

11.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记诵积累文言文知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浅易文言文,记诵积累文言文知识。

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大意,把握文章主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

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共同感受这份独特的美吧。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

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文言文。

二、要点回顾常见考点:(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对比阅读)1. 词语解释题:2. 句子翻译题:3. 内容理解题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意写出来(意译)。

键的词语回答:第三,应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中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技法点拨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课外阅读题的答案一定要从课内找,“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2.阅读步骤:①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完整版)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完整版)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洪泉中学潘晓梅一、复习依据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以及《2017年吉林省语文中考说明》的要求,立足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制定本计划。

二、复习设想1. 认真学习《中考说明》,了解考试范围,题型,考点,重点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点,教学中要落实.注意总结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技巧,使学习目标得以达成。

2. 抓常态课堂,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使复习集大家智慧,这样尽量减少无效的劳动。

以耗时间,拼经理来提高质量的做法必须摒弃.3. 合理使用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

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能,使知识能力内化。

4。

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做到仁至义尽,不留遗憾.与同班级教师协调合作,把育人放在首位,其次是教好书.三、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位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合格率、均分和优秀率都有大的进步。

四、具体安排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系统归纳、重抓基础。

(2月27日——4月15日,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

复习要点:①课内古诗词过关:理解→背诵→默写。

②课内文言文过关: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包括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③课内重点现代文过关,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④挖掘课内文本的写作价值.第二轮复习:专题分讲、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4月15日-—6月5日)复习要点:积累与运用(默写、语言应用题的方法指导及训练)文言文阅读(文言阅读方法的指导及训练)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及训练)④写作(各种文体的写作指导及训练)专题复习阶段,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它们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实用策略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实用策略
一、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
《语文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认为老师自己应该先认真解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潜心钻研中考命题,探讨预测命题方向。

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

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文言诗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

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

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

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
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

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

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

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

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

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议论文的命题方向:找中心论点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论证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具体句中代词所指代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论据并指出论据的作用;理解文段中某一句子的特定深刻的含义;找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教育意义的一句(段)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上分析你喜欢的原因;根据文意,自己设计命题自己作答。

说明文的命题方向: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找出段或全文的中心句,并对其作用作出阐析;识别说明顺序(特别是逻辑顺序);判断文段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阐述其作用;阐述说明语
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及判断说明某个词语能否删掉的理由;给文章拟出切合文意的小标题。

(四)、作文部分。

材料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

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
因此,在最后阶段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

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时间来看书读报(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好《语文报》的效果)。

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

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第一轮复习:3月2日——3月底,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面铺开。

第二轮复习:(4月上旬—5月20日左右)应该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

更注重现代文和作文的训练指导。

第三轮复习:(5月21日—6月上旬),这一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
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可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的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

训练时选近三年的海南省中考题或选难度、容量与近年真正起到模拟的作用。

第四轮复习:(考前一星期)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

更多时间用来阅读自己一年来写的文章,整理消化资料中老师评讲的知识点,梳理文体知识结构,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