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自控理论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自动控制的概念、目标与任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性能指标、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判据、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等内容。
二、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传递函数:理解线性系统的概念和性质、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了解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描述方法、时域和频域的表示方法、稳定性和稳定判据、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等内容。
三、经典控制方法:掌握经典控制方法中的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器,包括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微分控制器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等内容,理解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
四、根轨迹法:了解根轨迹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掌握根轨迹的性质和基本规律,理解根轨迹对系统稳定性、响应特性和参数设计的影响。
五、频率响应法:理解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包括频率响应曲线、伯德图、封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判据和性能指标等内容,掌握频率响应法的应用于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
六、状态空间法:了解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包括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系统可观性和可控性的判据、状态反馈控制和输出反馈控制的设计方法等内容。
七、多变量系统与鲁棒控制:理解多变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多变量系统的模型描述和控制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多变量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联合稳定性分析和设计、鲁棒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等内容。
八、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了解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包括状态观测器、系统鲁棒性分析和设计、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等内容。
以上内容是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中的主要内容,考生需要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课堂笔记和相关考研辅导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通过大量习题和实例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同时,考生还可以参加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完整)《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概要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着重考察学生应用适当数学工具和基本原理,用不同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公式的表述与使用范围等),并且能在基本分析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五大题(部分大题中含有若干个小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其中大多数是大题目。
客观性的题目占的分量较少。
6、题目类型(1)填空题(每题3分,约15分)(2)选择题(每题3分,约15分)(3)简答题(每题10分,约10分)(4)分析计算题(约40分)(5)作图题(每题10分,约20分)7、答题要求(1)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无需再作说明。
(2)分析计算题:分析思路清晰,公式表述清楚;解题时思路清楚,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化。
这类题一般按演算步骤记分,如果计算结果不对,但演算步骤对了,仍可得一定分数。
(3)作图题:要求作图步骤清楚,若图未做完,可按作图步骤得一定分数。
《自动控制理论》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题型:计算题二、主要内容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2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2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线*系统的时域分析法2 线*系统时间响应的*能指标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2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2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2 线*系统的稳定*分析2 线*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线*系统的根轨迹法2 根轨迹方程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2 广义根轨迹2 系统*能的分析与估算线*系统的频域分析法2 频率特*2 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特*2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2 稳定裕度2 闭环频率特*2 系统时域指标估算线*系统的校正方法2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2 串联校正2 反馈校正2 复合校正线*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2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2 z变换理论2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2 离散系统的稳定*与稳态误差2 离散系统的动态*能分析四、考试要求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理解并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 理解并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实例和基本要求2 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2 熟悉并掌握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和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2 理解并掌握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 理解并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或信号流图表示法,熟悉结构图化简方法,了解信号流图简化公式。
线*系统的时域分析法2 熟悉并掌握线*系统时间响应的*能指标2 掌握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2 掌握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2 了解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2 理解并灵活运用线*系统的稳定*分析方法2 熟悉并掌握线*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方法线*系统的根轨迹法2 熟悉并理解根轨迹方程2 掌握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2 掌握广义根轨迹理解并灵活运用根轨迹法分析控制系统*能指标和确定控制系统控制参数线*系统的频域分析法2 熟悉线*系统频率特*的基本概念2 掌握并熟练绘制典型环节对数幅频特*曲线2 掌握对数幅频特*简化绘制方法并熟练绘制开环系统频率特*曲线2 熟练绘制奈奎斯特图,掌握奈奎斯特稳定判据2 熟练掌握通过对数幅频特*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2 了解闭环频率特*分析方法2 理解并掌握高阶线*系统时域指标估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线*系统的校正方法2 理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2 熟悉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2 理解并灵活运用超前校正方法和滞后校正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校正2 熟悉并理解反馈校正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校正2 了解复合校正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校正线*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2 熟悉并掌握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2 熟悉信号的采样与保持过程和掌握香农采样定理2 熟悉并掌握z变换理论2 熟悉并掌握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2 掌握离散系统的稳定*分析方法和稳态误差计算2 掌握离散系统的动态*能的时域分析方法五、主要参考书目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4版.*:科学出版社,2002。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大纲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涉及系统建模和控制设计的学科,学习本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掌握系统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下面是《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大纲。
一、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控制系统的特性参数与性能指标4.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优缺点二、系统数学模型1.力学系统的数学建模2.电气系统的数学建模3.热力系统的数学建模4.液压系统的数学建模三、信号与系统1.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系统的时间域和频域分析方法3.信号的线性时不变系统表示与处理4.采样与保持四、系统时域分析1.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状态方程2.系统的零极点分析和阶跃响应3.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4.系统的动态特性与频域指标五、系统频域分析1.线性系统频域描述的基本概念2.系统的频率响应与波特图3.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分析六、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1.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PID控制器的性能指标与调整方法3.根轨迹法与极坐标法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和稳定性分析方法七、校正和校准2.定义和识别开环和闭环误差3.适应性校正和自适应控制方法八、多变量系统与现代控制理论1.多变量系统的性态和控制方法2.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概述3.线性二次调整与最优控制4.自适应控制与模糊控制九、主动振动控制1.振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主动振动控制的建模和控制方法3.智能材料在主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以上是《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大纲的主要内容,整体上包括了基本概念、系统数学模型、信号与系统、系统时域分析、系统频域分析、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校正和校准、多变量系统与现代控制理论、主动振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能对你的考研复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851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851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系
统建模、控制理论、信号处理等内容。
根据不同学校或教师的教学
安排,考试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部分,以及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等。
2. 信号与系统,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
变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等。
3. 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包括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状态空
间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 闭环控制系统,包括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稳定性分析、根轨迹法、频域分析等。
5. 控制器设计,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校正器设计、状态反馈控制等。
6. 系统稳定性分析,包括极点分布、系统稳定性的判据、稳定裕度等。
7. 频域分析,包括频域响应、频域设计等。
8. 数字控制系统,包括采样定理、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数字控制器设计等。
9. 控制系统的应用,包括控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等。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面对选择题、计算题、分析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考试大纲通常会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备考。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自动控制原理的考试。
东南大学自动化自控考纲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1 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自动控制原理(含现代控制部分)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电路分析基础和信号与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系统的概念,学会描述系统的多种数学方法,掌握分析系统动态性能、静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初步了解系统校正的一些常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控制理论基础。
2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2.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主要内容:自动控制的任务,基本控制方式:开环、闭环(反馈)及复合控制。
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稳、快、准及最优化。
基本要求:重点是反馈控制原理与动态过程的概念,以及建立方块图的方法。
2.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内容:动态方程的建立及线性化,传递函数,结构图(方块图)的等效变换,梅逊公式及应用,典型环节。
基本要求:重点是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概念,结构图等效变换法则。
熟练运用梅逊公式。
利用复阻抗直接建立电路结构图的方法。
典型环节的概念。
2.3 线性系统时域分析法主要内容:典型响应及性能指标。
一阶、二阶系统的分析与计算。
系统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劳斯判据。
稳态误差的计算及一般规律。
基本要求:重点是典型响应,性能指标诸概念及计算指标的方法,重视结构参数对系统响应影响的一般规律。
典型响应以阶跃响应为主。
劳斯判据和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
2.4根轨迹法主要内容:根轨迹的概念与根轨迹方程,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广义根轨迹,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性能的关系,阶跃响应的根轨迹分析。
基本要求:根轨迹法则的应用,利用根轨迹估算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2.5 线性系统频域分析法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系统开环的频率响应,Nyquist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稳定裕度及计算,峰值与带宽,开环频率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三频段(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分析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工程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该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基本要素,包括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2. 信号与系统:介绍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方法、重要性质和常用变换,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
3. 传递函数与状态方程:介绍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以及这些表示方法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
4. 时域分析方法:介绍时域响应分析的方法,如阶跃响应、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分析,以及这些方法在系统性能评价和参数调整中的应用。
5. 频域分析方法:介绍频域响应分析的方法,如频率响应曲线、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以及这些方法在系统稳定性和稳定裕度分析中的应用。
6. 非线性控制系统:介绍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如构造相平面图、极限环分析和决策环分析,以及这些方法在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摆动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7. 系统设计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
反馈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校正器的设计和模式选择方法。
8. 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节:介绍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调节方法,包括根轨迹和频率响应法,并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状态反馈、观测器和最优控制。
除了上述内容,考研大纲还可能包括其他相关的内容,具体以考纲为准。
自动控制原理作为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控制工程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如机械、电子、通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根轨迹绘制方法
绘制工具
使用MATLAB/Simulink等软件进行根轨迹绘制。
绘制步骤
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计算出系统的极点, 根据极点位点,使根轨 迹图更易于观察和分析。
根轨迹分析法
稳定性分析
通过观察根轨迹上的点是否在复平面的左半部分,判断系统是否稳 定。
频率特性与系统函数关系
系统的频率特性与其传递函数之间存在直接 关系,通过分析传递函数可以得到系统的频 率特性。
频率特性绘制方法
实验法
通过实验测试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记录数据并绘制频率 特性图。
解析法
根据系统传递函数,利用数学工具计算频率特性,并绘制相应的图 谱。
近似法
对于某些复杂系统,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频率特性,如采用等效 滤波器法等。
动态结构图的组成
了解动态结构图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如输入、输出、 比较器、放大器等。
动态结构图的建立
根据系统结构和参数,建立动态结构图。
动态结构图的分析
通过分析动态结构图,了解系统动态特性和稳定性等。
0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定义
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恢复到原始状态的 能力。
判据
劳斯稳定判据、赫尔维茨稳定判据等。
准确性
系统能够准确地跟踪输入的变化。
03
02
快速性
系统能够快速地响应输入的变化。
抗干扰性
系统能够抵抗外部干扰的影响,保 持稳定运行。
04
0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
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建立
根据系统物理规律和输入输 出关系,建立线性常微分方 程。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确定系统初始状态和边界条 件,以便求解微分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系统稳定性分析、动态和稳态性能分析以及控制系统的校正、综合方法。
二、考试范围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基本控制原理分析。
2.线性定常控制系统(含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运动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函数)和状态
空间描述以及机理建模方法。
3.线性定常系统(含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分析方法(代数判据、根轨迹法、频率特性
法)。
4.线性定常控制系统(连续时间系统为主)的动态性能分析(二阶系统为主)和稳态性能分析。
5.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常用校正方法(根轨迹法和频率特性法)。
(包括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
6.线性定常控制系统(含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结构分析(对角线和约当规范形、能控性、能观性)。
7.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综合方法(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设计和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反馈控制)。
三、题型(共150分)
1.选择题(40分)
2.简答题(20分)
3.计算题(90分)
四、主要参考书
1.田玉平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吴麒主编,自动控制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路》考研复习大纲
一.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熟练应用电路分析的各种方法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及二端口网络进行电压、电流、功率的分析和计算。
二.考试内容要求和范围
直流电路主要掌握:电阻串联、并联、“Y”和“△”等效变换、等电位法等求等效电阻的方法;用回路法、结点法列写方程对电路进行求解;灵活应用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特勒根定理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该部分内容参阅《电路》(第四版)1――4章。
交流电路主要掌握: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会作相量图。
能对一般交流电路、含互感和变压器元件的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路等进行电压、电流、功率的求解和计算。
该部分内容参阅《电路》(第四版)8――12章。
动态电路主要掌握:一阶、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
掌握贮能元件换路时的性质,会求电路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数,会应用“三要素”法对一阶电路进行分析。
该部分内容参阅《电路》(第四版)6、7及13(或信号与系统中相关内容)章。
二端口网络:掌握四种常用的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求解方法,会求网络函数、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能根据二端口网络参数和端口条件对含有二端口网络的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该部分内容参阅《电路》(第四版)16章。
三.考试题型
计算题约占65%;选择题约占35%
四.主要参考书
邱关源主编:电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