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影响共20页

合集下载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食品安全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涉及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也包括内部生产过程因素。

本文将探讨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些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气候和天气气候和天气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极端气候条件会对作物的生长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干旱、洪灾、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导致粮食生产不足,甚至导致粮食储存过程中的发霉和变质。

因此,气候变化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会对环境中的农作物和水源造成污染,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二氧化硫等,在降水的过程中可能沉积在土壤和水源中,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土壤质量土壤质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受到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的土壤会导致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监控和改善土壤质量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生产过程因素农药残留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用于防治病虫害。

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合理使用农药、定期监测和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水平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业中,常使用饲料添加剂以提高养殖效率和增加动物生长速度。

然而,滥用饲料添加剂可能导致禽畜产品中添加剂残留过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严格控制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和种类是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的关键。

生产工艺和卫生条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卫生条件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可能导致食品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滋生,造成食品污染;而不良的卫生条件则可能引入外部污染物,导致食品遭受二次污染。

因此,保持良好的生产工艺和卫生条件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总结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

除了以上列举的因素外,政府监管、消费者意识等也对食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九大因素影响我国食品安全

九大因素影响我国食品安全

九大因素影响我国食品安全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食品不安全因素已贯穿了食品供应的整个过程。

下面就此问题略作阐述:一、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和真菌污染。

“我国1990—1999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表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居各类食物中毒病原的首位,占食物中毒规模的40%”。

而在食品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都易造成微生物污染。

二、化学性污染。

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最近几年,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剧毒化学农药的规章。

中国也不例外,然而,2001年2季度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已被禁止使用的两类高毒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依然很高。

就拿笔者所在的三门县来说,时至今日这两类农药依旧有售,改变的只不过是名称而已。

三、环境污染。

“据估计,人类肿瘤的85%~90%为环境因素所致”。

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人类从食品中摄取了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

目前,主要是由于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致使我国850条江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动、植物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在其体内不断蓄积,使之成为被污染的食品。

四、食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管理水平偏低。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范的、有实力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比重还较低。

“据国家质检总局‘两查’调查的60085个生产企业中,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94.9%,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或生产厂点占79.4%”。

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家庭作坊、食品摊点等仍然是影响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

五、法律保障体系不适应。

法律保障体系主要指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

许多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提高。

另外,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数量众多,分属不同部门,明显缺乏统一和发展规划。

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ppt课件

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ppt课件

ppt精选版
8
第四节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的类型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概括为生物性、化学性、 物理性三大类。其中以生物性病原物种类最多,引 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最为常见。
➢生物性病原物 ➢化学性病原物 ➢放射性病原物
ppt精选版
9
一、生物性病原物
生物性病原物主要是指污染食物的微 生物、寄生虫、动植物体内存在的天 然毒素以及动植物食物储存时产生的 毒性物质。
ppt精选版
10
二、化学性病原物
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污染食品的有 害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 化合物,如汞、镉、铅、砷、有机磷、 亚硝酸盐等。
ppt精选版
11
三、放射性病原物
放射性病原物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放 射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 开采、冶炼、国防以及放射性核素在 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时其废物 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的泄漏。
识不清、血压下降、循环障碍。
ppt精选版
23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不生吃虾、蟹或经盐腌制的蟹; ➢鱼、虾、蟹、贝烧熟, 煮透,100℃并持
续30分。
➢烹调用具严格生熟分开;
➢海产品低温储存;
➢凉拌食物(如海蜇)冲洗后置食醋中浸 泡10分钟或在沸水中飘烫数分钟;
ppt精选版
24
③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这些食源性疾病的统计数字,主要指微生物性的 危害,化学性的危害同样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来 源。化学性危害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的严重后果, 包括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ppt精选版
2
➢我国有较健全的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但没 有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体系,所以难以估计 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
➢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食源性疾病不严重。 据报道,食源性疾病成为危害中国公众健 康最重要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在食品加工、运输、储存以及消费等环节中,存在许多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

本文将讨论一些主要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并分析其对食品安全的具体影响。

1. 环境因素1.1 水质污染水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许多食品制造过程中都需要用水。

若水源受到污染,将导致加工过程中食品受到污染。

例如,使用被重金属污染的水源加工食品可能导致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1.2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也可能导致食品污染。

例如,空气中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可能通过沉降到农田中,被农作物吸收。

这些污染物在食品中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2. 生产与加工因素2.1 饲料质量家畜和家禽的饲料质量直接影响其肉品、蛋类等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如果饲料中存在有害物质,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这些有害物质将被动物摄取并富集在其体内,最终转移到人们的餐桌上。

2.2 加工过程卫生问题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不达标,可能导致食品受到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污染。

例如,如果加工工厂的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卫生规范,容器、设备等可能受到细菌污染,从而污染食品。

3. 运输与储存因素3.1 温度控制不当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果温度控制不当,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将快速繁殖,导致食品腐败和变质。

因此,食品运输和储存时需要适当的冷藏和保鲜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质量。

3.2 包装不合格包装是食品运输和储存中的重要环节。

如果包装不合格,容易导致食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例如,密封不良的包装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未使用食品级材料的包装有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导致食品受到污染。

4. 消费行为因素4.1 食品存放和烹饪不当消费者在家中存放和烹饪食品时需要注意卫生与安全。

如果食品存放不当,例如放置在高温环境下,易导致细菌滋生,使食品变质。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0、蜡样芽胞杆 菌(Bacillus cereus)
2024/8/24
10、蜡样芽胞杆菌 (Bacillus cereus)
分布:
蜡样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 在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 生熟食品中常见。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 出该菌,包括肉、乳制品、蔬菜、鱼、 土豆、糊、酱油、布丁、炒米饭以及各 种甜点等。
生 物 性 污 染 对 T食第IT品三LE安章 全的影响
演讲人姓名
生物性污染是指微生 物、寄生虫、昆虫等 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2024/8/24
第一节 细菌性 食源性 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由细菌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属食源性疾病范畴,主要包括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属我国法定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及新近参照传染病管理的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体摄入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产生强烈的神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 有A、B、C、D、E、F、G七种毒素类型 A、B、E、F与人类肉毒中毒有关 E型肉毒梭菌在水产品中最常见,3 C仍可生长,
很少使食品产生腐败迹象 A型肉毒梭菌常见于陆上动、植物,使产品产生
腐败气味,A型菌芽孢比E型菌芽孢耐热性更强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控制途径: ○ 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改进食品的加工、调制及储存方法,改善饮食习惯, ○ 水产品的加工可采取事先取内脏,并通过保持盐水浓度为10%的腌制方法,并使水活度低于0.85或pH为4.6以下。 ○ 在常温储存的真空包装食品采取高压杀菌等措施,以确保抑制肉毒梭菌产生毒素,杜绝肉毒中毒病例的发生。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土壤传播疾病
某些疾病可以通过土壤传播,如钩虫病、阿米巴 病等,影响食品安全。
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
干旱、洪涝、极端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或品 质下降,影响食品安全。
气候变化引起的病虫害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新的病虫害出现或原有病虫害的扩散,对农作 物造成损害,影响食品安全。
温度波动
温度波动可能导致食品变质腐烂,产生有害物质,影响食品安全 。
污染来源
其他异物的来源可能包括食品加工场 所的卫生条件不良,如人员卫生、设 备清洁等方面存在问题;食品贮藏和 运输过程中的防护不当,导致其他异 物进入食品等。
预防措施
针对其他异物污染,应采取一系列措 施进行预防,如加强食品加工场所的 卫生管理,确保人员卫生和设备清洁 等方面符合要求;在食品贮藏和运输 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密封 包装、定期检查等,以减少其他异物 进入食品的风险。
检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专业背景
食品检测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如化学、生物、食 品科学等,以确保其对检测方法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技能培训
食品检测人员需要经过相关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其操作仪器 设备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THANKS
免疫、生殖等系统功能。
控制措施
0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限制农药使用量和使用范围,推广
生物防治方法等。
兽药残留
兽药种类
兽药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寄生虫药等,用于预防和治疗 动物疾病。
残留量及危害
兽药残留量过高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肝肾损伤、致畸 、致突变等。
控制措施
建立兽药残留监测体系,严格执行兽药使用规定,加强养殖环节 的质量监管等。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大肠杆菌O157:H7
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 首先发现以来,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
大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 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致病性 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肉毒梭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治病性大 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韦氏杆菌、志贺 菌等
(2)传播人畜共患病:炭疽病、布鲁杆菌病、 结核病、口蹄疫
1、沙门氏菌
简介: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 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 菌。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 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 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 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 37℃,在20℃以上即能大 量繁殖 。
引起食品污染的病毒主要有: 猪瘟病毒 禽流感病毒 口蹄疫病毒 鸡新城疫病毒
饮食营养与卫生
引发疾病
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可引起人类的 疾病
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 主要取决于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食用者的身体状况,受威 胁最大的是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个体。
2、大肠杆菌
各种粪便细菌和类似的生 活在土壤或植物降解物中 的细菌(最常见的是产气 肠杆菌,学名Enterobacter aerogenes)一起被归为 “大肠菌群”(coliform)。 大肠菌群被定义为好氧或 兼性厌氧。不形成内孢子, 能发酵乳糖产生酸及气体 的一群微生物。
3、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 是人类的一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病原菌, 隶属于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有 “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 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 许多严重感染。

第3章--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ppt课件

第3章--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ppt课件
四、副溶血性弧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主要为活菌入侵肠道致病,少数因溶血性 毒素引起; 腹痛、腹泻、呕吐等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海产品、盐腌制品
ppt课件
16
第二节 细菌
五、肉毒梭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革兰氏阳性杆菌; 当环境温度<15℃或 >55℃、或pH<4.5或>9时, 不能繁殖; 干热180℃、5-15min, 或高压蒸汽121℃、 30min、或湿热100℃、 5h才能致死
ppt课件
19
第二节 细菌
六、蜡样芽孢杆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产生肠毒素; 污染食物后无感官性状的明显变化; 呕吐型或腹痛型胃肠炎等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米饭、米粉、乳、肉类及制 品、蔬菜、水果等
ppt课件 20
第二节 细菌
七、产气荚膜梭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人和动物肠 道; 革兰氏阳性杆菌; 最适宜温度45度。
ppt课件 8
第二节 细菌
一、沙门菌属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以急性胃肠炎型食物中毒为最多; 平均死亡率4%-5%。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主要为家畜肉、蛋类、家 禽肉和奶类及其制品。
ppt课件
9
第二节 细菌
二、大肠埃希氏杆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部分具有 致病性,又称致泻性大肠埃希氏杆菌;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最适宜温度37℃; 最适宜pH7.4-7.6。
ppt课件
21
第二节 细菌
七、产气荚膜梭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产生外毒素、肠毒素、侵袭性酶和荚膜; 坏死性肠炎; 致死率40%。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肉类和鱼贝类等蛋白质性食 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