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概述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概述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概述首先,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对食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产和加工环节的卫生条件、设备设施以及操作流程都可能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卫生差、交叉污染或者未经适当处理的原材料,就会对最终的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食品的储存和运输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果食品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受到了污染或者受到了不良条件的影响,就会对食品的安全造成影响。

包括温度、湿度以及包装等因素都可能会对食品的安全产生影响。

另外,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污染物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些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一些污染物也可能在食品中被检测到,进而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加工食品时要尽可能减少添加剂的使用,确保食品的纯净和安全。

此外,食品的真实性和来源也对食品安全产生了影响。

一些不法商家可能会使用劣质原料制作食品,或者伪造食品的品牌和来源,从而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威胁。

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产业的监管,确保食品的来源真实可靠。

最后,消费者自身的行为和习惯也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忽视食品的真实性和质量,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生产环节的卫生管理和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只有在所有环节上都做好相关工作,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

抱歉,我无法完成您的要求。

因为这需要超出我的能力范围。

限于篇幅,我已经尽可能概述所需内容。

谢谢理解。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没有受到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污染,以及符合卫生标准和法规要求。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环节:1.农药残留: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控制虫害、杀菌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农药使用不当或者超量使用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农药超标,危害食品安全。

2.兽药残留: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使用动物药物控制动物疾病的常见做法。

激素药物的滥用和非法添加会导致肉类、乳制品等食品中激素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3.抗生素滥用:在养殖业中,为了增加动物生产效益,一些养殖户通过添加抗生素等药物来促进动物生长,导致了抗生素滥用和滥用引起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把人类和动物暴露在了潜在的健康风险中。

二、加工环节:1.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添加剂,如防腐剂、增稠剂、漂白剂等,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超量使用,会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2.加工条件卫生不达标: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加工车间、设备和人员的卫生条件不达标,容易导致食品被污染,从而影响食品安全。

三、储存和运输环节:1.储存温度不当:食品在贮存期间,如冷藏、冷冻等环境温度不达标,容易导致食品腐坏和食物中细菌的繁殖。

例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食品受到恶劣环境和高温微生物的侵袭。

2.航空运输事故:在长途运输中,航空器的事故或者机件故障可能导致食品运输受到污染,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3.食品包装破损: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包装破损,容易导致食品受到外界污染,从而降低食品安全性。

四、销售环节:1.无证经营:一些小商贩或者摊贩在无证的情况下销售食品,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供应链管理问题:供应链中的弊端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食品走私、假冒伪劣、掺假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3.餐饮业卫生问题:部分餐饮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可能导致食品污染,从而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食品安全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涉及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也包括内部生产过程因素。

本文将探讨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些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气候和天气气候和天气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极端气候条件会对作物的生长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干旱、洪灾、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导致粮食生产不足,甚至导致粮食储存过程中的发霉和变质。

因此,气候变化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会对环境中的农作物和水源造成污染,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二氧化硫等,在降水的过程中可能沉积在土壤和水源中,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土壤质量土壤质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受到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的土壤会导致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监控和改善土壤质量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生产过程因素农药残留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用于防治病虫害。

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合理使用农药、定期监测和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水平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业中,常使用饲料添加剂以提高养殖效率和增加动物生长速度。

然而,滥用饲料添加剂可能导致禽畜产品中添加剂残留过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严格控制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和种类是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的关键。

生产工艺和卫生条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卫生条件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可能导致食品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滋生,造成食品污染;而不良的卫生条件则可能引入外部污染物,导致食品遭受二次污染。

因此,保持良好的生产工艺和卫生条件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总结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

除了以上列举的因素外,政府监管、消费者意识等也对食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标准。
规范使用
提高食品加工企业对食品添加剂 使用规范的认识,确保食品添加
剂在合理范围内使用。
消费者教育
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 ,引导消费者关注食品标签,合
理选择食品。
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源头控制
加强对食品原料产地的环境监测,确保食品原料 安全无污染。
严格检测
建立完善的食品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检测体系 ,确保食品中污染物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01
02
03
健康风险
不安全食品可能含有有毒 有害物质,长期摄入会增 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疾病的风险。
社会影响
食品安全事件会影响消费 者信心,导致企业信誉受 损,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经济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对相关 产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 国家经济发展。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01
02
03
04
微生物污染
技术创新
研发和推广食品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去除技术 ,降低食品中污染物含量。
04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异物污染
原料污染
原料中混入的石头、玻璃、金属等硬 质异物。
加工过程污染
生产线上的设备零部件、工具等脱落 混入食品。
放射性污染
天然放射性物质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如镭、钍等。
核事故污染
核事故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通过水源、土壤等途径污染食品。
积极参与食品安全调查
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的调查。
及时反映问题
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权益。
倡导社会共治
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2-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2-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3、食品腐败变质的常见类型
(1)变黏 是由于细菌生长代谢所形成的多糖所致。常发生在以碳水化合 物为主的食品中。
(2)变酸 常发生在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和乳制品中。是由于腐败 微生物生长代谢产酸所致。 (3)变臭 是由于细菌分解蛋白质为主的食品生产有机胺、氨气、三 甲胺、甲硫醇和粪臭素等所致。 (4)发霉和变色 发霉:主要发生在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 变色:细菌可使蛋白质为主的食品和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 品产生变色。 (5)变浊 是一种复杂现象。主要是液体食品。
2、霉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和去除霉菌毒素污染的措施: ①合理耕作、灌溉和施肥、适时收获。
②减少粮食及饲料的水分含量,降低储藏温度和改进储藏、加 工方式。
③通过抗性育种,培养抗霉菌的作物品种。
④加强污染的检测和检验,执行卫生标准。
⑤利用碱炼法、活性白陶土和凹凸棒黏土或高岭土吸附法、紫 外线照射法、山苍子油熏蒸法和五香酚混合蒸煮法等化学、物 理方法去毒。 允许残留量: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素标准10ug/kg, 其他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ug/kg 婴儿代乳品不得检出。
(5)辐照保藏
将放射线用于食品灭菌、杀虫、抑制发芽等。
钴(60Co)、铯(137Cs)等; 紫外线
食品辐照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品中毒的原因及症状
中毒机理: ①感染型。 摄取大量病原活菌的食物所引起。常见的是胃肠道疾病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也具有全身症状(头 痛、意识模糊、全身酸痛、甚至昏迷)。 ②毒素型。 肠道型:由肠毒素引起,主要是胃肠道疾病症状(腹痛、恶心、 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大便呈水样,且大便大量出血,严重脱 水,甚至引发血性尿毒症、肾衰竭而亡)。 神经型:肉毒素引起的。作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 肉收缩和神经功能不全或丧失。(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张 目困难;声音嘶哑、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呼吸心跳功能衰竭。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有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有
学院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 法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预防控制方法
04
总结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具体措施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种类:细菌、病毒、真菌等 污染途径:水源、原料、加工过程等 危害:引起食物中毒、传染病等 预防控制方法: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测等
添加项标题
培训员工:对食品生产加工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确保他们了 解并遵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添加项标题
定期检查: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卫生标准的 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添加项标题
记录管理:建立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记录,包括原料采购、 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记录,以便追溯和监控。
加强食品从业人 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专业知识 和技能水平
建立食品从业人 员的准入制度, 确保从业人员具 备相应的素质和 能力
加强食品从业人 员的职业道德教 育,提高其责任 意识和法律意识
建立食品从业人 员的考核和奖惩 机制,激励其积 极履行职责和义 务
推广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免疫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毒素进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标准
建立食品安 全监管机构, 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 销售等环节
的监管
建立食品追 溯体系,确 保食品来源
可追溯
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 销售等环节 的卫生管理, 确保食品卫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包括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包括

03
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范
定期对生产设备、工具进行清 洗和消毒
确保食品原料新鲜、无污染
加强员工卫生意识培训,提高 卫生水平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定义: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 一种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 储存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记录 和追踪的管理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常态化工作,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 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
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安全意识 培训食品生产经营者掌握食品安全知识 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 确保食品生产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等集体食堂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定义和目的:对食品中潜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预警,确保食品安 全
评估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 进行全面评估
预警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监管部门职责: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强食品安全法 律法规培训,提 高监管人员的法 律意识和执法水 平
定期开展食品安 全知识培训,提 高监管人员的专 业素养和技能水 平
建立食品安全监 管人员考核机制, 对不合格人员进 行培训和调整
加强与国际食品 安全监管机构的 交流与合作,引 进先进技术和经 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食品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 并处理化学污染源。

九大因素影响我国食品安全

九大因素影响我国食品安全

九大因素影响我国食品安全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食品不安全因素已贯穿了食品供应的整个过程。

下面就此问题略作阐述:一、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和真菌污染。

“我国1990—1999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表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居各类食物中毒病原的首位,占食物中毒规模的40%”。

而在食品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都易造成微生物污染。

二、化学性污染。

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最近几年,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剧毒化学农药的规章。

中国也不例外,然而,2001年2季度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已被禁止使用的两类高毒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依然很高。

就拿笔者所在的三门县来说,时至今日这两类农药依旧有售,改变的只不过是名称而已。

三、环境污染。

“据估计,人类肿瘤的85%~90%为环境因素所致”。

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人类从食品中摄取了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

目前,主要是由于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致使我国850条江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动、植物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在其体内不断蓄积,使之成为被污染的食品。

四、食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管理水平偏低。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范的、有实力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比重还较低。

“据国家质检总局‘两查’调查的60085个生产企业中,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94.9%,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或生产厂点占79.4%”。

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家庭作坊、食品摊点等仍然是影响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

五、法律保障体系不适应。

法律保障体系主要指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

许多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提高。

另外,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数量众多,分属不同部门,明显缺乏统一和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3.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非常严重,它属于化学污染的范畴,人 们较早就对食品的重金属污染 问题加以重视。据分析,重金属污染以镉污 染较为严重,其次是汞、铅等,污染物多为粮食作物,非金属 砷的污染也 不可忽视。多数金属在体内有蓄积性,半衰期较长,能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 反应,可能还会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潜在危害。目前,我国儿童铅污染 较为严重。
9
7.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
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 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
10
11
8.假冒伪劣食品
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如:用 化学合成物质掺兑的酱油、食醋;粗制滥造的饮料、冷食品;水果表面用染料 涂色;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甲醇假冒白酒等。
14
10.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
食品基本都以动植物生物组织作为主要成分。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 生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物变化 ,产生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变质的鲜奶、 酸奶、鲜肉,超过保质期的糕点、果汁饮料等。
15
16
11.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
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如今,转基因食品早已摆 上了人们的餐桌,比如人们大量食用的番茄、甜椒,大豆粉、大豆油等大豆 制品。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害 ,但有关转基因 食品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12
13
9.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
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 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 殖。我国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在我国,易造成食 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 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尤其在气 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8
6.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 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使馒头、包子增白 用二氧化硫;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 增亮,延长保存期;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 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等等。
毒素污染是目前极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毒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界, 如贝类毒素和真菌毒素。贝类毒素不易被加热所破坏,所以其危害性是相 当大的。真菌存在于大多数的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直接或间接进入食物链 导致动植物食品受到毒素污染。在众多的真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是众所 周知的最危险的毒素之一,是一种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常存在于花生、 坚果等粮油类食品及其制品中,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毒大米”事件,即 为黄曲霉毒素污染。
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以我国食品安全为例
1.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 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我国农产品中有机磷残留 量超出国家标准的现象较为突出。
我国每年大量、超量或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于农作物上,使化肥在土壤中 的残留量越来越重,化肥施用不当、滥用化肥生产的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威 胁并不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食品加工用的添加剂品种及其用量和在产品中的 残留限量,超量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曾有在 面粉中超限量5倍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超标量20多倍使用苯 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等。
6
7
5.毒素污染
从国内外对转基因生物的研究来看,转基因食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潜 在危险:可能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 (标记基因);可能产生过敏综合症;可 能对人类有毒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害;对人类和人体存在未 知的危害。
17
Thank You !
2
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 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将增加潜在的健康 安全问题。
近年,在我国由于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兴奋剂可以使禽、畜 产生足够的瘦肉而被大量使用,从而使更多食用残留有“瘦肉精”食品的 消费者引起中毒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