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天气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课件教科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精品教案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整理和记录天气日历,培养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2.难点:正确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天气日历、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情况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引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2.回顾天气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习使用天气日历: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天气日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整理天气日历: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天气日历,教师指导。
5.记录天气情况:学生记录自己的天气情况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天气情况数据。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记录天气情况,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师小结这学期同学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既要会欣赏自己的进步,也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只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第7课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7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
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 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阴天。
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题。
讲授新课一、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提出问题:(1)在我们的记录中,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2)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3)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
(4)找出降雨和不降雨的分别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播放视频《统计天气信息》1.分析云量信息问题:(1)这段时间里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2)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统计数据可能表明这段时间里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
用这些数据可以形成一个陈述,如:这段时间,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2.分析风向和风速信息问题: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这段时间主要刮什么风向?学生整理天气日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
观看视频学生填写云量信息统计,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整理方法,使学生们在整理天气日历的时候有规可循。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知道该如何整理统计天气信息,并做出分析判断。
分析云量的信息分析风向和风速信息3.分析气温的变化分析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说说气温怎么变化的。
我们平时通过天气预报获得的气温信息,都是当天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
在我们分析气温记录时,可以计算出平均气温。
如果是一个月的气温记录,可以计算出每周的平均气温,这样更容易发现气温的变化及趋势。
4.分析降雨量的变化分析降雨量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出现过连续多日降雨或不降雨的天气吗?二、交流研讨学生填写风的统计,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分析气温柱状图,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分析降雨量柱状图,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分析气温的变化分析降雨量的变化1.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描述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要从多方面综合进行描述。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时《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我讲授了《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学 会了管理自己,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们发言很积极,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不足之处: 1.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 2.教师应让学生多 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六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 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 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 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 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 行解释。 【科学态度】: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预设:有的同学记录信息有缺少,其他同学补 充。有的同学还关注到空气质量等其他因素,可以作为补充。)
2.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小组对比学习,讨论。 3. 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预设:云量 、风力、风向、降水量、气温等)
4. 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 (6)、打孔,比谁先流完 。
《我们关心天气》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课件

探究一
晴天长城
雪天长城Biblioteka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一样吗?
1122月月的的海海南南
1122月月的的黑黑龙龙江江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一样吗?
探究二
天气现象是发 生在大气圈中 的自然现象
探究二
这些恶劣天气现象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台风
沙尘暴
暴雨
探究三
为了记录不同天气 现象,可以用记录 天气日历的办法
探究三
一个天气日历 该怎么做呢?
我们的天气日历
班级
姓名
日期
星期
天气 现象
探究三
注意: 1.天气现象处应留有足够的记录空间。 2.在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和天气 现象。 3.天气现象最好从云量、降水量、气温三个方面 进行。 4.记录的形式可以用简单的文字,也可以用符号。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
1. 我们关心天气
什么是天 气呢?
过两天爸爸准备带 我去爬山,今天的 天气可爬不了
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 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探究一
常见的天 气有哪些?
今天的天 气怎么样?
冷暖: 冷 热 温暖 阴晴: 阴 多云 晴 雨雪: 小雨 中雨 大雨 雷雨
研讨
天气日历的符号 该如何设计呢?
简洁、直观、形象, 让人一 看就懂, 适当用文字注明符 号代表的意义, 再填写天气
探索
来观看一下实 验指导视频
一分钟了解世 界气象日
感谢聆听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教科版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能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学会运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整理天气信息。
3.对天气现象的观察产生浓厚兴趣。
4.懂得气候规律与人类生存开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记录来描述这段时间天气的具体情况。
【教学准备】天气日历,各种统计表格,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提问:同学们记录天气日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这些信息能告诉我们什么呢?2.学生汇报。
3.教师拿出一份记录好的天气日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记录的信息,来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板书课时: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统计云量。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4〕学生答复。
教师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们能知道哪些天是晴天,哪些天是阴天,哪些天是多云,而且可以统计出这段时间内最常见的天气是哪种。
2.统计风向和风速。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风的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4〕总结:我们能通过对风的统计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哪些天刮风,哪些天不刮风,而且知道这些天哪个方向刮来的风最多……3.分析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1〕教师展示天气日历中的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演示分析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这个月的降水情况。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分析自己记录的两个柱状图,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制作的柱状图。
4.描述天气变化。
〔1〕教师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并答复。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气候的概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两套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第七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经过《天气》这个单元前六课的学习,主要是观察、记录
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三周的当地天气,本课则是帮助学生对记 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 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统计分析部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 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包括云量、风的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汇总 到云的情况统计表和风的统计表中,最后再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 的情况进行概括描述。关于气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对比各 小组的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 看气温柱状图中这段时间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将这段时 间气温的变化作总体描述。关于降水量变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可以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记录的数据,对这段时间的降水量 做如下统计:降雨的天数、不降雨的天数、最大降雨量是多少, 在此基础上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情况。概括描述部分,经过统 计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的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 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在有了前期观测和记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 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 统计图表陈述数据和结果。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 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 变化的一些规律。 2、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 均状况。 【 科学探究】: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 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 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 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四、教学重难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科学化的信息记录和分析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记录、整理、分析能力。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1.各组分析数据材料,统计地区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包括气温、风向、降水量、云的变化等。
2.小组交流,相互合作,整理数据并总结天气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33.学生分析天气的各个因素变化特点风的变化特点:云的变化特点:气温变化特点:降雨量变化特点:4.学生讨论这些因素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活动21.教师提供杭州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各因素变化趋势。
2.教师请同学分享讨论杭州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变化,总结各个影响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天气变化的趋势。
教师活动31.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以后,引导学生分析风、云、雨、气温的变化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并且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意图说明:提供杭州一个月的图片和数据资料,让学生自己寻找有用信息,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分工协作统计天气变化的各个信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索方法,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学生总结自己一个月以来记录的天气变化情况。
2.小组讨论,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农民伯伯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师活动41.教师通过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一个月以来的天气变化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特别是对农民伯伯的生活造成了哪些3.学生观看视频,四季如春的云南风景、长年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四季分明的杭州,总结这些地方的天气特点。
4.通过视频了解古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影响?3.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地方的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4.教师播放并且讲解古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变化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展示交流,明确任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示学生的天气日历)
展示交流,明确任务
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整理和总结?
气温
降雨量
风
云
展示交流,明确任务
云小组
天气情况 晴天 多云 阴天 其他
云的情况统计表 月 日— 月 日
天数(天) 最常见的天气(√)
晴天 □ 多云 □ 阴天 □ 其他 □
展示交流,明确任务
风小组
风的统计表
月 日— 月 日
刮风的天数(天) 不刮风的天数(天) 风最大那天的风速和风向
展示交流,明确任务
气温小组
展示交流,明确任务
降雨量温小组
统计天气信息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本组的天气信息?
●风、云小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把统计天气现象的记录卡收集起来,两人 负责逐个读出记录卡上的信息(一人读,另一人监督),其他人用画“正”字的 方法记录各种天气的天数,最后把得到的数据汇总到统计表中。
第3单元 天气
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 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常年干旱
B.四季如春
C.碧空如洗
②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
A.清风拂面
B.严寒酷暑
C.乌云密布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天气预报报告的数据跟我们记录的数据不一致,说明天气预报不准
B.如果天气预报报告的数据跟我们记录的数据不一致,说明我们记录错了
五言版: 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 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 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 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 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 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 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拓展:二十四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回归线。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回归线。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分析天气信息,概括描述
概括描述
四季分明的杭州
常
年
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
干
四 季 如 春
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 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一个 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气候。
的
云
讨论:气候和天
南 昆
气有什么区别?
明
旱 的 新 疆 吐 鲁 番 托 克 逊
拓展:二十四节气
七言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基础达标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时,如果某一天没有记录,可以根据天气规律编一份数据填上去。( )
②地球上的某些地方,例如北极,每天的天气都是一样的。( )
③“春暖花开”描述的是天气。( )
④“斜风细雨”描述的是天气。( )
⑤现代科技发达,天气对人们生活没什么影响。( )
C.天气预报报告的是某一区域内的天气情况,跟我们观测的某个地点的天气情况可能不一致。
④下面属于天气对我们的不利影响的是( )。
A.人们在晴天晒被子
B.春雨贵如油
C.前方冰雪路面,请谨慎驾驶
综合探究
(1)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在下图中填一填。
●气温小组和降雨量小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把统计天气现象的记录卡收集 起来,两人负责逐个读出记录卡上的信息(一人读,另一人监督),其他人 在对应日期的格子里涂色。如果数值在两个刻度之间,估计时尽量准确。
分析天气信息,概括描述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本组的天气信息?
●云小组:在我们的统计中,晴、多云、阴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哪种天气 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风小组:在我们统计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 向的风?是大风多还是微风多? ●气温小组:在这段时间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气温 是怎样变化的? ●降雨量小组:这段时间几天有降欲?降雨量最大是多少、是哪一天?这一 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