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练习题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急湍.()泠.泠()缥.碧()轩邈.()横柯.()嘤.嘤()鸢飞戾天()()好鸟相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风烟..()..作响()轩邈..()泠泠..俱净()缥碧经纶..世务()直指.()任意东西..()..()横柯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省略句可以补充进去省略的词。
仔细判断,明显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千丈见(于)底。
B.猿则百叫(于)无绝。
C.急湍甚(于)箭。
D.任意(于)东西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2)写水清澈的句子是:(3)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4)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5)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的句子是(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9.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提高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螵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缥.()碧轩.()邈.()泠.()泠千转.()柯.()鸢.()飞戾.()天经纶.()窥.()嘤.()嘤成韵.()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填空:(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代家。
字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和的修辞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从、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10分)(3)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
5、《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7、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用课文原句填空)8、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9、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10、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习题精选题 附加答案

与朱元思书习题精选一.文学常识填空;1. 本文作者,字、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2.风烟俱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3.水皆缥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4.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5.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6.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7.表现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鄙弃名利、淡泊人生的句子是:。
8.异水,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二. 中考链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贵州中考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翻译上文画横线的句子: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附答案)《与朱书》练习1,给下列单词加一些注音:淡绿色,绿色,绿色,绿色,千转,不差,柯,风筝,飞翔,经济,窥视,旋律,押韵,2,解释下列附加单词:(8分)风和烟都是干净的()如果凶浪跑()..蝉转了一千次(),不要往山谷里看,而是忘记回头()..过河()报道经济(世界领导人...放风筝犯罪...流动的天空()...从阜阳到桐庐的任何东西(百许立)...水是淡绿色的蓝色(负势竞争)(我要感谢你的帮助。
从溪流中漂浮,任何东西(2)负势竞争,彼此宏伟,高点,千峰(3)如果风筝飞向天空,希望山峰会平静下来。
经济和社会事务,见谷忘谷。
(4)被水平覆盖,白天仍然微弱。
(5)急湍是很锋利的箭,如果猛浪急冲(6)泉岩,零陵音;好鸟一起唱歌,唱着韵律。
(7)蝉并不是每一个回合都很穷,而猿却是无止境的。
4,填写空白:(1),作者为《与朱书》,_ _ _ _ _,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家族。
字_ _ _ _ _ _ _ _ _ _ _ _,故阴人1(2)作者把富春江如画的景色描绘得层次分明在第一段中,富春江的景观特征总是用“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来概括;第二段以“异水”为词,运用“和谐”的修辞手法,抓住“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的特点,形象、具体地加以描述。
第三段以“岐山”二字为题,紧扣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特点,从两个角度描述风景(3)从适用范围和标题形式来看,它属于正文。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它属于;从语言特点来看,它属于5.《三峡》中的同一个句子是6。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11、名句:天下美景推古今富春。
(武莺环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吴三条线都在山川,桐庐风光依旧美。
(苏颂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在描绘不同的水时,它抓住了绿色和雨燕的特点;描绘奇山时,要紧扣山高、树多、风景美这一特点。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学在课前]1.给下列加点字的字注音。
泠泠作响()缥碧()急湍()鸢飞戾天()()轩邈()()嘤嘤()成韵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字、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2),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 、”八个字;第二段写“ ”二字,抓和特点;第三段又分写“ ”,多层次展开描绘。
[课堂探究]阅读语段,回答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与答案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4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1.A 2.C 3.①青白色②高;远③美丽④筹划、治理 4.①奇山异,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D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最全《与朱元思书》练习题答案

与朱元思书》、给下列加线的词注音水皆缥碧(pi a o)急湍甚箭(tu a n )泠泠作响(I i ng l i ng)鸢飞戾天(yu a n I 1 )经纶世务(I u n)互相轩邈(xu a n mi a o )横柯上蔽(k e )嘤嘤成韵(y 1 ng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烟俱净俱:全,都。
净:消散,散尽。
2、从流飘荡从:顺,随。
飘荡:漂浮移动。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流的水。
甚:比。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借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至息:使……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筹划。
窥:看。
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1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轩:高。
邈:远。
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激:冲击。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作:发出。
12、皆生寒树。
皆:都。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
13 好鸟相鸣。
好:美丽的。
14、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15、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向西(飘荡)。
16、一百许里。
许:左右。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 绝:天下独绝极猿则百叫无绝停2. 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3. 直:直视无碍一直争高直指笔直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野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那一座座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长,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无数的山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与朱元思书》练习及答案

一、解释括号前加点字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 )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 )甚.( )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 )势竞.( )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 )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
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 )谷忘反.( )。
横柯.( )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翻译下面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第二段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运用怎样手法写水的?请简要赏析。
(4分)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怎样手法写水?请简要赏析。
(4分)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这几句是怎样写山的?请简要分析。
(4分)5.“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4分)四、比较阅读(一)【甲】《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给下列加线的词注音
水皆缥碧(pi do)急湍甚箭(tu m )泠泠作响(I吨l m g)
鸢飞戾天(yum I 1)经纶世务(I印)互相轩邈(xu①mi d o )横柯上蔽(k e)嘤嘤成韵(y ing )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净俱:全,都。
净:消散,散尽。
2、从流飘荡从:顺,随。
飘荡:漂浮移动。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流的水。
甚:比。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借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至息:使……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筹划。
窥:看。
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1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轩:高。
邈:远。
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激:冲击。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作:发出。
12、皆生寒树。
皆:都。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
13好鸟相鸣。
好:美丽的。
14、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15、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向西(飘荡)O
16 、一百许里。
许:左右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 绝:天下独绝极
猿则百叫无绝停
2. 上: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3.直:直视无碍一直
争高直指笔直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野马。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那一座座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长,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无数的山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忙于治理社会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8、争高直指,干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10、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沿途都是奇山异水,都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绝无仅有的。
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1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1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任凭船儿流向东,流向偏西。
1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虽有千丈,却也清澈见底。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朝代)时期的吴均,(人名)字叔庠—
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或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或总写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7•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天下独绝)。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
语作答),并且重点从(虹和(水)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8.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用课文原句填空)
9•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清澈湍急)。
10.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或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1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1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4、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15、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负势竟上,互相轩邈16•文章理解。
(1)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的情态。
⑵在分写“异水”时,用“(千丈见
底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3)在分写“奇山”时,通过响、
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幽静(或:寂静、静等)的特点。
(4)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皆生寒树一句相照应。
17.《与朱元思书》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奇(高、险)水异(清、急)的特点,反映出作者厌弃世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生活情趣。
18.“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19.本文是从视觉和听(听觉)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用原文回答)的特点。
20.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21.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用原文语句回答)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2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富春江的什么特点水迅疾凶猛
23.简答题
(1)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总起奇山异水
(2))第二段第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使用了夸张、
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3) .第三段“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这—句话侧面写出富春江景色之美,含蓄表达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淡泊名利、避世
退隐的高洁志趣的思想。
(4)、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找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1)从视觉来写: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2)从听觉来写:“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24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C )
A .天下独绝 B. —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C. 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皆生寒树有时见日
25、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
2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 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 .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 .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 .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