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4篇)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集合概念(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二)直线的倾斜角:定义:____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____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
即。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直线方程:1.点斜式:y-y0=k(____-____0)(____0,y0)是直线所通过的已知点的坐标,k是直线的已知斜率。
____是自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y是因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
2.斜截式:y=k____+b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____+b,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该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
此斜截式类似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两点式;(y-y1)/(y2-y1)=(____-____1)/(____2-____1)如果____1=____2,y1=y2,那么两点就重合了,相当于只有一个已知点了,这样不能确定一条直线。
如果____1=____2,y1y2,那么此直线就是垂直于____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____=____1,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梳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梳理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梳理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化学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本文旨在对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初中化学知识点概述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特定的性质。
初中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化合物包括酸、碱、盐等。
学生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原子与分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学生要掌握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的转化。
初中学生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掌握反应的特征、条件及其现象。
同时,学生还要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作用。
4.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初中阶段主要涉及烃、醇、醚、酸、酯等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学生要了解有机物的命名规则,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加成、氧化、取代等。
5.溶液与浓度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的浓度是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一个指标,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学生要熟悉溶液的性质,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了解浓度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6.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描述酸碱体系中酸碱物质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
初中学生要了解酸碱的定义及酸碱度、pH值等概念,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滴定等基本知识。
三、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1.注重概念理解化学知识点的掌握离不开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深入理解化学概念。
高中化学铝的知识点_高中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化学铝的知识点_高中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总结范文铝知识点(一)、铝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因它是唯一能与碱反应的金属。
2.铝箔的燃烧: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氧化铝的熔点(2050℃)远远高于铝(660℃)的熔点。
3.铝、铁钝化: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应(不是不反应),因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但在加热条件下,则能继续反应、溶解。
4.铝热反应:实验现象: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的熔化物落下来。
引燃剂:镁条、氯酸钾;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5.离子共存:加入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说明此溶液含有大量的H+或OH-,酸溶液中不能含有NO3-、AlO2-,溶液中一旦有了NO3-,溶液就成了HNO3,它与铝将不再产生氢气;碱溶液中不能含有Al3+、NH4+,但可含有AlO2-。
(二)、氧化铝1.熔点高:作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验仪器等。
2.两性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氧化物,特别与碱的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工业制备铝:2Al2O3(熔融)=4Al+3O2↑(三)、氢氧化铝1.制备原理:命题角度为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强调用氨水,而不能用强碱。
2.两性氢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氢氧化物,特别与碱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治疗胃酸过多: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但可与胃酸(盐酸)反应,不能用强碱如NaOH。
4.明矾净水原理:因溶液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和悬浮水中的泥沙形成不溶物沉降下来,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1、铝和氢氧化钠溶液2Al+2NaOH+2H2o=2NaAlO2+3H2↑2、铝热反应4Al+3MnO2=3Mn+2Al2O3(高温)3、氧化铝和盐酸Al2O3+6HCl=2AlCl3+3H2O4、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Al2O3+2NaOH=2NaAlO2+H2O5、氢氧化铝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6、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Cl=AlCl3+3H2O7、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Al(OH)3+NaOH=NaAlO2+2H2O8、三氯化铝和过量氨水AlCl3+3NH3+3H2O=Al(OH)3↓+3NH4Cl9、三氯化铝和过量氢氧化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研究发现,铝元素能损害人的脑细胞。
最新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总复习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作文范文汇总

目录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1)一、词汇与短语 (1)1、重点单词 (1)2、重点短语 (1)3、重点句子 (1)二、语法知识点 (2)三、作文范文 (4)1、范文一 (4)2、范文二 (5)3、范文三 (5)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6)一、词汇与短语 (6)1、重点单词 (6)2、重点短语 (6)3、重点句子 (6)二、语法知识点 (7)三、作文范文 (9)1、范文一 (9)2、范文二 (9)3、范文三 (10)4、范文四 (10)Unit 3 My weekend plan (11)一、词汇与短语 (11)1、重点单词 (11)2、重点短语 (11)3、重点句子 (12)二、语法知识点 (12)三、作文范文 (15)1、范文一 (15)2、范文二 (16)3、范文三 (17)4、范文四 (17)Unit 4 I have a pen pal (18)一、词汇与短语 (18)1、重点单词 (18)2、重点短语 (18)3、重点句子 (18)二、语法知识点 (19)三、作文范文 (23)1、范文一 (24)2、范文二 (24)3、范文三 (25)4、范文四 (25)Unit 5 What does he do (27)一、词汇与短语 (27)1、重点单词 (27)2、重点短语 (27)3、重点句子 (27)二、语法知识点 (28)三、作文范文 (30)1、范文一 (30)2、范文二 (31)3、范文三 (31)Unit 6 How do you feel (32)一、词汇与短语 (32)1、重点单词 (32)2、重点短语 (32)3、重点句子 (32)二、语法知识点 (33)三、作文范文 (34)1、范文一 (35)2、范文二 (35)3、范文三 (35)4、范文四 (35)语法知识点 (37)肯定句如何变否定句 (37)肯定句如何变一般疑问句 (39)划线部分提问(如何变特殊疑问句) (41)写作训练 (43)写作训练答案 (47)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一、词汇与短语1、重点单词1.science /ˈsaɪəns/ 科学2.museum /mjuˈziːəm/ 博物馆3.post office /ˈpəʊst ɒfɪs/ 邮局4.bookstore /ˈbʊkstɔː/ 书店5.cinema /ˈsɪnəmə/ 电影院6.hospital /ˈhɒspɪtl/ 医院7.crossing /ˈkrɒsɪŋ/ 十字路口8.turn /tɜːn/ 转湾9.left /left/ 左10.right /raɪt/ 右11.straight /streɪt/ 笔直地12.ask /ɑːsk/ 问13.sir /sɜː(r)/ (对男子的礼貌称呼)先生14.interesting /ˈɪntrəstɪŋ/ 有趣的15.Italian /ɪˈtæliən/ 意大利的16.restaurant /ˈrestrɒnt/ 餐馆17.pizza /ˈpiːtsə/ 比萨饼18.street /striːt]/ 大街;街道19.get /get/ 到达20.gave /ɡeɪv/( give/ɡɪv/的过去式) 给21.follow /ˈfɒləʊ/ 跟着22.tell /tel/ 告诉2、重点短语1.science museum 科学博物馆2.near the library 图书馆附近3.get there 到达那里4.go straight 直走5.turn left/right 向左转/右转6.over there 在那边7.next to the museum 在博物馆旁边8.pet hospital 宠物医院9.Palace museum 故宫博物院10.in front of 在…前面11.behind the post office 在邮局后面12.beside the park 在公园旁边13.be far from 离……很远14.be far from home 远离家乡3、重点句子1. --Where is the museum shop?博物馆商店在哪里--It's near the door. 它在门附近。
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二篇)

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相关法则的科学。
对于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新概念的引入和深化,例如溶液、质量守恒、能量变化、金属与非金属、高分子化合物等。
下面是对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形态、状态或大小发生改变,但基本上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如物质的溶解、融化、沉淀等。
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如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条件下,可观察、测量和描述的特征,如物质的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溶液1.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是指溶质溶解在其中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有水、醇类等。
2. 溶解度和饱和度溶解度指的是单位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饱和度是指溶液中已溶质与残留溶质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当溶液中已溶质与残留溶质之间的溶质溶质间力相等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3. 浓度的计算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用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或质量之比表示。
常见的计量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形式化描述,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位于方程式的右边。
2. 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
平衡反应可用化学平衡方程式描述。
3.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在封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保持不变,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四、物质的能量变化1. 热效应热效应指的是化学反应中伴随着的能量变化,通常是热量的放出或吸收。
氮的知识点总结范文

氮的知识点总结范文氮的化学性质:1.氮是一种高度稳定的元素,很少直接参与化学反应。
只有在高温、高压或特殊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发生反应。
2.氮气(N2)是一种无色、无臭、几乎不可溶于水的气体。
它是氮分子由两个N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
3.氮气具有很高的电离能,使其难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只有少数元素如锂、钠、铁和钇等与氮形成化合物。
4.氮气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在水中几乎不会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和高压下,一氧化氮(NO)与氢气(H2)反应生成氨(NH3),这是用于工业生产化肥的重要反应。
5.氮气还可以通过电火花、放电、高能量辐射等方式与氧气(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与氧气进一步反应形成二氧化氮(NO2),这些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氮在地球上存在着氮循环,包括氮气的固定、氨的释放和利用、生物固氮、腐生物质的分解等。
2.空气中的氮气可以通过闪电、火山喷发和工业活动等途径固定为化合氮,如硝酸盐和铵盐等。
这些化合氮可以被植物吸收并转化为蛋白质等有机分子。
3.植物通过根系与土壤中的根结瘤菌共生,将氮气固定为氨,这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固氮方式。
4.植物和动物通过摄取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组织来获得氮,形成食物链。
在食物链中,氮不断地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最终通过生物死亡和分解返回到土壤中。
5.在土壤中,氮化合物可以通过腐生和硝化作用被分解为氮气,再次进入大气中,完成了氮的循环。
氮的应用:1.氮气是一种常用的惰性气体,可以用于保护反应物和产物免受氧气、水分和其他污染物的影响。
它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食品和药品工业等领域。
2.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制造肥料、塑料、炸药和化学品等。
氨也被用作制冷剂。
3.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升高导致了全球变暖问题。
氧化亚氮也被用作潜水员的麻醉剂。
氮的环境问题:1.过量使用氮肥导致了水体和土壤中氮污染的问题。
基础化学知识点范文

基础化学知识点范文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带有中性,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以轨道的形式绕核飞行。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而电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的质量数是质子和中子的总和,原子的原子数是质子的数量。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力,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有三种主要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结合在一起。
离子键是由电荷相互作用引起的,其中一个离子失去了电子,另一个离子获得了电子。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强大吸引力,形成金属晶格。
化学反应是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涉及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也可以是吸热的,即吸收能量。
化学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
温度升高和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加速反应速率,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可以使反应更快。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被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它可以通过观察产物的形成速率来确定。
反应速率可以由观察反应物消失的速率或产物形成速率来测定。
反应速率受温度、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在同一温度下,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它在反应中参与但不被消耗。
除了以上这些基础化学知识点外,化学还涉及其他许多概念和原理,如化学平衡,酸碱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些知识点都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和基础。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化学知识点,可以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基础化学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速率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一些复杂概念和原理。
希望本文对你对基础化学知识的了解有所帮助。
元素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元素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1. 元素是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单位,它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元素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被称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不同的元素具
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3. 元素的电子分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反应性。
具有相似电子分布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被归为同一族。
4. 元素的核子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量。
原子量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以碳-12的原子质量为基准。
5. 元素可以通过周期表来进行分类。
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在一起的表格,它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6. 元素的结构可以通过原子核结构和电子云结构来描述。
原子核结构主要描述元素的核子
组成,而电子云结构描述了电子在原子周围的分布情况。
7. 元素的稳定性跟其原子结构有关。
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核子的稳定性,而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稳定性。
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电子组织和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
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决定了元
素的离子化倾向和共价化倾向,而核子的排布则决定了元素的同位素特性。
9. 元素的物理性质也受其原子结构的影响。
原子核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密度、熔点和沸点,
而电子云结构则决定了元素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光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课题2 元 素一、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相对原子质量=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课题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质子数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二、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例如:钠离子:Na+。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例如:Fe3+: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如:Fe3.+: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和原子半径的比较方法类似,所以方法基本通用。
常用方法个人总结如下:(1)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K+和Na+,K和Na(2)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Na+和Al3+,Na和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阳离子,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
例如Cl->K+(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相比较:阳离子<原子<阴离子,例如Na+ < Na,Cl< Cl-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2+2-2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一、化学式1、 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 含义:A 表示某种物质;B 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例如:H 2O :A 表示水这种物质;B 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表示一个水分子;D 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 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 2;4H 2O :表示4个水分子。
4、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3H 2O :3表示3个水分子。
5、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如;H 2O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6、 化学式的书写:⑴单质:A :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例如:氢气:H 2、氧气:O 2B :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例如:铁:Fe ;红磷:P 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
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
例如:四氧化三铁:Fe 3O 4;氯化镁:,,Mg +2 ,,Cl -12;硫酸钠: ,,Na +12SO 47、 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 含有酸根(NO 3、SO 4、CO 3、PO 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 含有氢氧根(OH )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例如:Fe 3O 4:四氧化三铁;MgCl 2:氯化镁;Al(NO 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
二、化合价1、 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
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2、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 2。
3、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例如:MgCl 2。
:2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b+a 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①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②离子个数的表示: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③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 例:镁离子:Mg 2+与+2价的镁元素:,,Mg +2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以A m B n 为例,即(+a)×m +(-b)×n =0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1)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 (2)原子团顺口溜: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附:常见原子团:硝酸根:NO 3 氢氧根:OH 碳酸根:CO 3 硫酸根:SO 4 磷酸根:PO 4 铵根:NH 4 7、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 K + Ca 2+ Na + Mg 2+ Zn 2+ Al 3+ Fe 3+ Fe 2+Ag +H + NH 4+ Cl - O 2- S 2- SO 42- CO 32- NO 3- OH - PO 43-等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以A m B n 为例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Mr(A m B n )=Ar(A)×m +Ar(B)×n2、各元素的质量比 A 元素质量与B 元素质量的比=[Ar(A)×m] :[Ar(B)×n] 3.元素质量分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