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
水螅和涡虫形态观察.

一、实训目的 通过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掌握两胚层动物的基本结构
和特征;通过对涡虫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的主 要特征; 二、实训材料和器具 水螅装片或切片、涡虫装片或切片、显微镜
三、水螅玻片标本观察 观察水螅横切面或纵切面和整
体装片,注意观察两个胚层分 布的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
1.外胚层细胞 细胞多呈短柱状,主要由外皮肌细胞组成,其中含有间细胞、刺
细胞、感觉细胞、腺细胞和神经细胞等。 外皮肌细胞 短柱状,细胞核近中央处。 间细胞 细胞小(与皮肌细胞的核大小略等),夹在皮肌细胞基
部之间,常数个在一起。 刺细胞 中央具有一染色深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刺丝囊。 感觉细胞 细胞小(形似橄榄),染色深,分布在外皮肌细胞间。 腺细胞 细胞含有细小深色的颗粒,主要分布在口周围和基盘处。 神经细胞 细胞体为多角形,向四周发出若干胞突,位于外胚层
细胞基部
2.内胚层细胞
细胞多是长方形的,主要由内皮肌细胞和腺 细胞构成,间细胞、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数 量则很少,它们的形状和分布部位与外胚层 的间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似。
内皮肌细胞 细胞大而长,呈囊状,有些皮肌 细胞具有鞭毛,有营养和运动的功能。
腺细胞 狭长形,顶端常膨大,细胞内有染色 深的颗粒。
圆球形精巢,输精管,贮精囊; 阴茎, 生殖腔有生殖孔通体外.固定生殖 腺和生殖导管
(二)涡虫横切面玻片标本观察
外胚层:为体壁最外一层排列紧密的柱状上皮细胞,其间夹有的色深,条状结 构为杆状体,杆状体有何功用 此外,还可看到一些向里层(中胚层)深入的囊状, 含深色颗粒的单细胞腺及其通向体表的部分管道.转高倍镜观察,可见腹面表 皮细胞具纤毛,表皮细胞的基底为一薄层基膜.
中胚层:形成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镜下可见紧贴基膜 内侧的环肌,环肌内侧为纵肌,它们与表皮共同构成体壁 即皮肌囊.皮肌囊有何功能意义 此外,在横切面的背腹体 壁间还可见到腹肌纤维.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充满呈网 状,含有许多黄色小泡的结构,为中胚层实质。
4.水螅 --腔肠动物

四、实验结果
绘水螅纵切和横切图(注意图的大小、布局,标注的完整 与整齐,以及镜下观察与完成作业间的时间的合理配)。
五.思考题?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动物学实验
周向宇
Tel:15971901801 6252
实验四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实验目的 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
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实验器材 水螅横切和纵切片标本Fra bibliotek实验内容
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 1)水螅整体装片的观察 (注意螅腔、芽腔及触手剖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二)实验内容:
1. 水螅玻片标本——纵横切、装片的观察 2. 涡虫、吸虫、绦虫装片的观察与比较 3. 观察、解剖蛔虫
2.水螅纵切片和横切片的观察
• 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纵切片,先 在4×物镜下辨认水螅的口、垂 唇、触手、消化循环腔和基盘 等部位。
• 如触手被纵切,其内的腔与消 化循环腔相通吗?
(二)扁形动物玻片标本观察
• 分别取涡虫、血吸虫尾蚴、毛蚴、囊虫、日本吸血虫、 绦虫成熟节片等扁形动物切片或装片显微镜下观察, 了解扁形动物繁殖特征。
腺细胞
消化道 环肌 纵肌
成杆状体细胞 腹神经索 纤毛 背腹肌
成虫长12~20mm
成熟卵89 ×67 μm
毛蚴99 ×35 μm 尾蚴100~150 μm 尾干长140~160 μm 尾叉长50~70 μm
♂
♀
♂ 合抱
子宫
精巢 侧神经 排泄管 卵巢 卵黄腺
生殖孔 阴道 卵巢副叶 梅氏腺
(三)马蛔虫的解剖
1. 外形观察
• 辨认身体不同节段的主要外部结构,使用解剖镜查看 口缘、尾部、交合刺;注意记录。
2. 内部观察
• 从背部开始,剪开表皮层,固定在解剖盘。观察消化 、生殖、神经系统,注意雌雄性的不同;制作体壁组 织肌肉纤维装片。
实验二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
一、目的与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两胚 层)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 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对涡虫、吸虫、绦虫装片的观察,了解扁形动 物(三胚层动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四、作业与思考
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的优化设计

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的优化设计广东广州市黄埔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510715)吴凯臻[摘要]调查广州市水螅资源分布情况,并在实验室与校园池塘饲养水螅,以优化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节中“观察水螅结构”这一实验。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9)23-0095-02在2016年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广州市中小学理科实验目录(试行)》《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目录(上册)》中,“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结构”被列为选做演示实验,所用到的材料为活水螅,但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展这项实验。
据刘艳红老师的研究,在广州市黄埔区27所被调查的学校中,有26所学校无法开展本实验[1],实验开出率仅3.7%,原因在于活水螅难以获取和饲养。
水螅生存在洁净无污染且水生植物丰富的淡水环境中,由于环境被破坏,城市甚至农村学校均很难获取水螅活体,而互联网商店也很难找到水螅活体,部分中学需向大学实验室购买水螅,且价格较贵。
而水螅是肉食性水生动物,仅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饵料获取并不容易,所以该实验的开展一直是各地学校生物科组面临的难题。
笔者根据多年来对广州地区水生态的调查研究,利用本土资源优化改进了本实验。
一、水螅的采集广州市区地处我国珠江三角洲北缘,水生态资源十分丰富,除珠江主航道外,有大小河涌数十条,以及各大人工湖,但由于长年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天然河道中已难寻水螅踪迹,而市区各大人工湖在过去几十年间水体营养化十分严重,造成藻类过度繁殖,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大幅度下降,水螅也逐渐销声匿迹。
然而可喜的是,从2015年开始,政府对市区部分人工湖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运用大型水蚤控制浮游藻类种群,且在湖底遍植苦草、蜈蚣草等沉水植物,使湖水变得清澈见底,且水草繁茂,湖中均栖息着数量可观的水螅种群,十分便于广州市区学校采集使用。
观察软体动物水螅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3
采集水螅
春末夏初或中秋季节,可在无污染、水草丛生的池塘、河流、
湖泊、水库,先捞取适量的水草放入白色洗脸盆内,再加足量
的水,然后把脸盆端到明亮处静置片刻,用肉眼并配以放大镜,
仔细从水草上寻找水螅。如果发现有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上,
一端伸出长长的触手,灰褐色或灰白色的物体,那就是水螅。
显示过程
4
显示图片
6
观察水螅
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显示图片
7
观察水螅
的精巢和
卵巢
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
带有芽体的水螅。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在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注意观察精巢和卵巢的外形不同的着生位置
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的实验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水螅的形态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字显示问题
器材介绍
2
实验材料用具介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养的草履虫,草履虫整体装片,草履虫生殖装片,水螅整体
装片,水螅横切片,水螅纵切片,水螅过精巢、卵巢切片。显
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观察水螅的形态特征
培养水螅
水螅对水质十分敏感和要求严格,因此水质一定要洁净,必
须勤换培养用水,这是养好水螅的关键。如果水体大可放少
量水草,如不放水草就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以换原培养水
的1/3为宜;每日要有3h光照,以利于水草的光合作用,
使水体能有较高的溶氧量,光线以散射光为宜,避免水温高。
试验十三水螅的形态与生命特征

实验十三水螅的形态与生命特征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开始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能适应固着或漂浮生活,被看做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展示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它既有细胞水平的功能活动,又有最原始的组织器官分化。
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进化过程中,生物如何由简单原始的形式逐渐趋于复杂,并形成现代高等动物的较为完善的结构体制。
一、目的与内容目的: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内容:1.水螅的活体观察与实验2.水螅网状神经的显示3.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二、材料和用品材料:活水螅、活跳蚤、水螅带芽整体装片、水螅横切面和纵切面玻片标本、水螅过精巢和卵巢横切面玻片标本。
用品:体视显微镜、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吸管、培养缸、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片稻草、1%醋酸、0.03%谷光甘肽、琼脂、蛋白胨、蛋黄、蛋白、硫酸镁或乌来糖、0.01%亚甲基蓝三、操作与观察(一)活体观察与实验1. 外部形态及对刺激的反应:用吸管将水螅从附着物上边吸边刮下来,放入盛有少量生活水的培养皿中,置于体视显微镜下,待其身体伸展后观察。
水螅体呈圆柱状,附着在培养皿一端的称基盘,另一端有略呈锥状的突起即垂唇,口位于其中央,周围有触手环绕。
将水搅动或用解剖针刺激水螅的触手和身体,#水螅如何反应,为什么?刺激强度不同时反应是否不同?把水螅的触手切下一段,再用解剖针刺激,#水螅手脱离身体后受刺激产生的反应与未脱离身体时的反应相同吗?为什么?2. 刺细胞及刺丝囊:吸取水螅到载玻片上,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有许多瘤状的小突起,特别是在触手上更多。
小突起称为刺胞架(由表层的皮肌细胞和几个刺细胞融合而成,当遇到食物或刺激时,其内的刺丝囊会发射出刺丝)。
用刀切下一段触手,盖上盖玻片,均匀用力把触手压扁,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刺丝囊由刺细胞压出,有的刺丝囊中的刺丝已射出。
水螅实验报告

水螅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水螅的观察,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实验材料:
1. 水螅样本
2. 显微镜
3. 平板玻璃
4. 显微镜玻璃片
5. 滴管
实验步骤:
1. 将水螅样本置于容器中,并加入适量水分。
2. 使用滴管将水螅样本取出,并放置在平板玻璃上。
3. 使用显微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颜色、大小等。
4. 注意观察水螅的运动方式和速度。
5. 使用显微镜玻璃片将水螅盖住,并继续观察其行为特征。
6. 观察水螅的食物摄入方式和食性,包括摄食部位和食物品种。
7. 记录观察到的水螅行为和特征。
实验结果:
1. 水螅的身体呈细长形,约有几毫米至一厘米长,呈透明或灰白色。
2. 水螅以划动身体尾巴的方式前进,速度较快。
3. 水螅在显微镜玻璃片下有一定的障碍,会反复碰撞玻璃片。
4. 水螅通过伸展其口器来摄取食物,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
5. 水螅在摄取食物后会停止移动,集中摄取食物。
结论:
水螅是一种透明或灰白色的细长形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其通过划动身体尾巴的方式前进,速度较快,但在显微镜玻璃片下会受到一定的障碍。
水螅具有较强的觅食能力,并能通过伸展口器摄取食物。
该实验的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水螅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和行为提供参考。
观察水螅的实验步骤

观察水螅的实验步骤引言:水螅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它们常常被用来进行实验研究。
观察水螅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生理特征、行为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下面将介绍观察水螅的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螅,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探究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1. 水螅:从自然环境中捕捉或从实验室养殖中获取。
2. 显微镜:用于放大观察水螅的细节。
3.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制作显微镜样品。
4. 水槽或玻璃容器:用于观察水螅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5. 壁挂式温度计:用于测量水槽中的水温。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水螅放置在适宜的水槽中,确保水槽的水温适宜,一般为20-25摄氏度。
b. 将显微镜调整到合适的倍数,以便观察水螅的细节。
2. 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a. 将一只水螅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
b. 调整显微镜镜头,使其对准水螅的身体部分。
c. 仔细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包括身体颜色、形状、触角、鳃等特征。
3. 观察水螅的运动行为:a. 将水螅放置在水槽中,观察其游动的方式和速度。
b. 观察水螅的觅食行为,包括如何捕食和吞食猎物。
c. 注意观察水螅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和游动方向的变化。
4. 观察水螅的呼吸行为:a. 在水槽中加入少量水螅,观察其呼吸时的表现。
b. 注意观察水螅在水中的呼吸节奏和呼吸器官的运动。
c.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水螅的鳃的运动情况。
5. 观察水螅的繁殖行为:a. 将一对水螅放置在水槽中,观察其繁殖行为。
b. 注意观察水螅的交配过程和产卵行为。
c. 观察水螅的卵的孵化情况和幼体的发育过程。
6. 观察水螅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a. 在水槽中改变水温、光照条件或水质等环境参数。
b. 观察水螅对这些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c. 注意观察水螅的生理指标是否发生变化,如呼吸、运动速度等。
结论:通过观察水螅的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水螅的外部形态、运动行为、呼吸行为、繁殖行为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
作者:实验吧文章来源:inter点击数:1280 更新时间:2006-4-6 7:27:57
目的了解水螅形态结构的特点。
实验前的思考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它的形态结构比原生动物复杂。
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可以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材料器具水螅,水螅带有芽体的纵切装片;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针,培养皿或试管,吸管。
步聚
1.用吸管吸出玻璃缸中培养的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试管里。
待水螅触手完全伸展后,用放大镜观察。
2.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3.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带有芽体的水螅。
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
在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
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
注意观察精巢和卵巢的外形和不同的着生位置。
4.用解剖针轻轻触动水螅的一条触手,再稍用力触动它的触手,观察水螅的两种不同的反应。
5.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装片,先观察水螅的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和消化腔的形态结构。
注意内、外胚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不同。
然后观察触手,注意它跟消化腔的关系。
6.用低倍镜观察带有芽体的水螅纵切装片,注意芽体消化腔跟母体消化腔的联系。
分析和讨论水螅的体型呈辐射对称,适于水中漂浮或固着。
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而且这两层细胞都已发生了分化。
在内、外胚层之间还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
这些都比原生动物来得复杂和高级。
水螅神经网对刺激的传导是向四周扩散的,在受到较强刺激时,水螅全身会产生收缩反应。
环境条件良好时,水螅营出芽生殖,芽体的消化腔是跟母体消化腔相通的。
在严寒等不良条件下,水螅营有性生殖:靠近触手的外胚房产生圆锥形的突起,这是精巢;靠近基盘的外胚层产生卵圆形的突起,即是卵巢。
当精巢里的精子和卵巢里的卵子相遇,卵受精后形成胚胎,从母体上脱落。
待环境好转时,胚胎再发育成新的个体。
这些都表现出水螅对环境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