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二元对立的樊笼_论毛翔青的小说_酸甜_
对历史乌托邦化的小说文本——对《飘》的内在矛盾解读

毛匿互盟《堡垦!竺QQ璺±苎!兰塑对历史“乌托邦化"的小说文本——对《飘》的内在矛盾解读韦晴川(广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广西南宁530023)【摘要】《飘》这部在中国广受读者喜爱的美国小说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并被选入新编大学教材。
但该如何理解作品存在的诸如对南方历史的自相矛盾的态度以及女权主义意识等复杂的内涵?只有把作品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同时还可发现文学对历史的乌托邦化是中西文学里的一个共相。
【关键词】《飘》南方文学女权主义乌托邦化《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唱aret Mnhell,黑奴勤劳忠诚,主人与奴隶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南方人之问19()(卜1949)于193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也足作者唯一互助友爱,简直就是一个理想乐园。
作品共至以战后重建时期的一部小说。
小说问世即引起了轰动,翌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被北方共和党人统治下的腐败、投机商横行、暴力、混乱来与之奖,并为作者赢得了各种荣誉,作品短期内销世就超过了200前的南方世界进行对比,为什么《飘》会存在对南方历史的自相万册。
1939年好莱坞改编拍摄了同名电影(中文译名为《乱世矛盾的态度?作品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
这个答案我们只佳人》),获得了巨大成功,好莱坞男影星盖博与女影旱费雯丽能到作品的外部因素中寻找。
T·S·艾略特认为,只有把作家放对男女主人公的精彩演绎,好莱坞电影艺术把作品中的南方在前人之间比较、对照.我们才能获得对他的客观评价。
m1∞ 浪漫传奇渲染得如诗如【田|给原作带来了更大的轰动效应。
作《飘》在美国文学史上归类于“南方文学”,“南方文学”因取材品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在世界畅销。
1940年.我同著私翻译于南方农奴制种植园与农奴主后代生活而得名,在美国,有一家傅东华首次将《飘》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立刻受到读个源自南北战争之前的历史悠久南方世界。
被误读的朱光潜:对陶渊明公案的澄清

被误读的朱光潜:对陶渊明公案的澄清◎张银飞 宛小平内容提要 历来论者对朱光潜与陈寅恪的陶渊明之争聚诉纷纭、莫衷一是,诸多问题需要重新省思和澄清。
写作《陶渊明》的“直接诱因”是朱光潜对《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中部分论断的存疑,暗含的“间接诱因”就是他对鲁迅批判的一种非“心悦诚服”的全面回应,体现了其治学求实的精神追求。
以儒家倾向为主的阐释本质是否“异化”为朱光潜想要在社会政治舞台上“起而行道”,从新见史料《谈心》一文中可以看出朱光潜的内心并没有这种想法。
因此,学者所称“移情作用”的“起而行道”的说法值得商榷”。
对陶渊明钟情六十余载,朱光潜凭借深厚的诗学功底,潜心研阅陶渊明的诗、赋、传、文等著述,久久为功撰写《陶渊明》,在长期学术思考和诗学积淀的基础上力求深入理解陶渊明。
关键词 朱光潜 鲁迅 陈寅恪 陶渊明公案 儒道泯化〔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2)09-0112-08 朱光潜与陈寅恪围绕陶渊明阐明各自的学术立场和论辩关切,展开过学理争鸣,这是不争的事实。
学界后期多有探讨,主要集中在争议与释义、阐释与转换以及整合与重塑等诸多方面,引起诸多学者的误读乃至误解。
①面对学界纷繁复杂、众说纷纭的讨论,时至当下,重回这段诗学争鸣的历史,重新审视《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陶渊明》的文本本身,厘清有关问题,还事实以真相,是值得再探究和再省思的问题。
一、诱因暗含:是“心悦诚服”还是执着追求?20世纪30—40年代末,以陶渊明为研究对象,学界发生过两次重要的学术争辩。
一次是在“京派”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朱光潜、宗白华、方东美美学思想形成与桐城文化关系研究”(17ZDA018);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重点项目“朱光潜《诗论》境界论研究”(gxyqZD2022080)①朱光潜与鲁迅、陈寅恪围绕陶渊明展开的或明或暗的争论、交锋,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学术思想史上的一段公案。
高中论述类阅读: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

高中论述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俊(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破除二元对立世界的精神幻象——论《荒原狼》中的“魔剧院”

谢
魏, 赵 山奎 : 破 除二 元 对 立世 界 的精 神 幻 象
8 3
却 再也 没有 机会 与之 接触 。另一 方 面 , “ 魔 剧 院” 又像 是 一个 可 触 碰 的 真实 空 间 。当在 帕勃 罗 的引 导
下 进入 “ 魔剧 院” 时, 哈里发 现 “ 拱 形走 廊 向两边 展 开 , 顺着 走 廊有 不 计 其数 的狭 窄 的包 厢 门 ” ¨ , 而 包 厢 内的经 历于他 而 言无 疑是 一 次 “ 穿越 混 乱 阴暗 的心 灵 世界 的地 狱 之 行 ” 。 谭 本 序 。那 么 , 黑 塞 为何 要 设 置“ 魔 剧 院” 这一 兼具 真实性 和虚幻性 的场景 呢 ?也 许 帕勃 罗的话 能 给我们 一些启 发 : “ 戏剧提 供 了最大 的可 能来 描写 ‘ 自我 ’ 的多样性 。 ” 。 作 家 正是通 过对 主人 公在 “ 魔剧 院 ” 中所经 历“ 人格 戏剧 ” 的书 写来展 现 2 0世 纪初西 方知 识分 子 的 个 人 意识 与 时代 意 识 、 精 神 世界 与 世 俗世 界 、 知 识 分子 身 份 与市 民身份 之 间难 以调 和 的二 元矛 盾 , “ 魔剧 院 ” 之 中 的二 元矛 盾 不 仅是 个 体 纷繁 复 杂 的 内心世 界 的 投射 , 也是 整个 时代 精神 状况 的镜像 。
考 则构 成 了“ 魔剧 院 ” 的重要 来 源 , 借助在 “ 魔剧院” 中的 种 种 经 历 , 主 人公 哈 里 最终 找 到 了
克 服 内 心 危 机 的 钥 匙 — — 幽 默 。 这 也 正 是 小说 带给 读 者 的 启 示 。
关键 词 : 《 荒 原狼》; “ 魔剧 院” ; 二 元对 立 ; 成 长 小说
意义, 因 此 是 解 读 文 本 的 关键 之 所 在 。 “ 魔 剧 院” 集 中表 达 了 2 0世 纪 初 西 方 知 识 分 子 所 面 临
2024年北京第一次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共16道小题。
第2、3、4、5、6、8、9、12、13、14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在横线上填写原句。
(1)荀子在《劝学》中多处运用比喻的方法说理。
例如“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用两个比喻形象说明了通过学习能超越自我的道理。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琵琶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凄凄不似向前声,”。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三句,描述了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率领军队驰骋中原、气势威猛如虎的情形。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其中许多观念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如“为政以德”“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景,在浪漫瑰丽的想象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
C.《祝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品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老监生”鲁四老爷、“善女人”杨二嫂等。
D.《哈姆莱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叔父杀兄娶嫂、篡夺王位,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3.下列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写自己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本性是热爱山林田园的。
B.“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两句,诗人借“尘网”“樊笼”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两句写诗人回归田园后在南野开荒,决心持守愚拙本性,不学伪巧,不争名利。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毕业论文参考论题一、现当代文学1.苦难与救赎——史铁生与北村宗教意识比较2.浅析北村的宗教叙事伦理3.从叙事学角度看东西的《后悔录》4.解读被权力扭曲了的女性命运——浅析毕飞宇的《平原》5.抗争与屈服——论毕飞宇创作的两个主题6.当代城市女性自我探求轨迹——从《方舟》到《上海宝贝》7.女性自我建构策略——从《一个人的战争》到《妇女闲聊录》不同的话语运作方式8.试论九十年代宗教救赎叙事9.救赎的无望——论余华的《兄弟》10.试论余华小说叙事策略11.试论史铁生的创作特色12.浅析张承志的宗教小说特色13.晚生代小说的创作特点14.论苏童《碧奴》中“孟姜女”形象的再叙事15.浅谈海子诗歌创作的乡土意识16.试论海子的悲悯情怀17.试论海子的宗教意识18.一支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论茹志娟《百合花》的情感19.姹紫嫣红下的悲情叙述——论白先勇作品中颜色对主题的表达20.试论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21.梦醒时分的疼痛——试论《游园惊梦》的多重主题22.从女性群体夹缝窥探男性生存困境——试论苏童《妻妾成群》男性悲剧23.论阿来《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形象24.试论非马诗歌的忧患意识25.当代小说中的荒诞意识26.论阿来《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形象27.寻找女性生活的天堂——浅谈陈染的《私人生活》28.在悖论社会中女性的生存——论方方《出门寻死》中女性的生存困境29.当代中国文化和文学:在民族性和开放性之间30.浅谈新时期文学中人性的苏醒31.新时期女性创作的孤独感32.历史题材小说的抉择33.变相的语言游戏——浅谈先锋派小说家对语言的追求34.浅谈非马诗歌的忧患意识35.舒婷诗歌创作论36.新时期小说的民间意识37.余秋雨散文创作论38.王朔笔下的顽主形象分析39.余华小说论40.新时期散文的宗教意识41.阎连科小说的叙事策略42.海子诗歌创作论43.新时期诗歌的女性意识44.汪曾祺小说的文体风格45.新时期小说中的孩童形象分析46.金庸小说论47.余光中诗歌或散文中的乡愁情结48.黄春明小说创作论49.洛夫诗歌创作论。
走出科学双重性的灰色地带

走出科学双重性的灰色地带
马来平
【期刊名称】《社会学家茶座》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不久前,一家著名科学杂志收到一篇重要的科学论文。
在这篇论文的发表问题上,杂志社遇到了两难境地:若发表,将有可能导致恐怖分子制造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若不发表,又会因为论文得不到同行的
【总页数】5页(P30-34)
【作者】马来平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0
【相关文献】
1.走出识字的“灰色地带” [J], 叶晶晶
2.走出灰色心理地带 [J], 闵宝权
3.如何让“专车”走出“灰色地带” [J], 马红
4.在线直播如何走出灰色地带 [J], 刘阳
5.让行政审批走出“灰色地带” 云南省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建设运行情况 [J], 李紫薇;王金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难以走出的心灵怪圈——小小说对不良心态的揭示

难以走出的心灵怪圈——小小说对不良心态的揭示
刘仲民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
【年(卷),期】2007(000)0Z2
【摘要】[引言]鲁迅的小说写得绝——绝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写得妙——妙在对人物丑态的形象描绘,让人哭笑不得,欲哭无泪。
如阿Q,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刘仲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难以走出性别樊篱的书写——小小说女作家创作群体的女性视野解读 [J], 张春
2.旅行社缘何难以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 [J], 白四座
3.“猪价周期”怪圈真的难以摆脱吗? [J],
4.难以走出“死亡怪圈”的中国蝴蝶 [J], 陈立军
5.怪圈的设置与对走出怪圈的期待——莫怀戚小说的陌生化手法 [J], 因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