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并描述其美丽之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如何描述家乡的美丽之处。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绘制一张家乡地图,标出一些重要的景点和特色。
2. 提前准备一些与家乡有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准备一些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实地参观、采访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一些景点或特色,并引发学生对家乡美丽之处的思考。
步骤二:了解家乡(10分钟)1. 展示家乡地图,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点和特色。
2.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家乡的美景,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美丽之处。
步骤三:综合实践活动(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活动,到家乡的一些景点进行观察和记录。
2. 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有关家乡文化的地方,如博物馆、纪念馆等。
3.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让他们找到一些关于家乡的人,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信息。
步骤四:写作训练(1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实地观察和采访的结果,撰写一篇文章描述家乡的美丽之处。
2. 老师提供写作指导,如使用形容词、描写细节等。
步骤五:口语表达(10分钟)1.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展示并分享自己写的文章。
2. 鼓励学生用英语口头描述家乡的美丽之处,让其他同学猜测是哪个地方。
五、课堂作业:1.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把自己的文章交给老师。
2. 学生准备一段口头表达,以便下节课可以进行练习和展示。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家乡美丽之处的探索和实践,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家乡的景点和特色,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也有助于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年级音乐下册《美丽的家乡》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美丽的家乡》教案第一篇:五年级音乐下册《美丽的家乡》教案五年级音乐下册《美丽的家乡》教案1《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二篇:花城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美丽的台湾岛》一、导入:先让学生浏览单元内容,说说最想学习的作品,并简述理由;教师即兴哼唱出部分歌曲的主题音乐,激起学生对台湾和海南两个岛屿不同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学唱台湾民歌《美丽的台湾岛》:1、听:播放录音,让学生关注:(一)歌曲的演唱形式(二)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合唱、四三拍、中速、优美抒情)2、学生齐唱(一)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挥拍哼唱主旋律,注意把握三拍子的流动感,用平稳连贯的气息唱出流畅、连贯、柔和的特点。
(二)部分学生唱歌词,部分学生歌唱旋律,互相交换练习进行,教师注意强调学生歌唱时的情绪(舒缓、优美、抒情)三、学唱合唱部分A、请学生唱合唱的第一部分,教师演唱第二部分,注意聆听两部声的和声效果,感受合唱的优美与深情。
B、合唱部分前半段是较为简单的二部轮唱,男声和女生分为两组分别跟随钢琴进行练习,熟悉旋律之后,全体同学跟随钢琴伴奏,挥拍哼唱第二声部后十小姐旋律,注意用连贯的气息,舒缓的唱出歌曲的优美与深情。
《美丽的家乡》教案(精选4篇)

《美丽的家乡》教案(精选4篇)《美丽的家乡》篇1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增加学生对中国北方地区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学习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不同情绪。
2.模唱的方法,唱准歌曲第一乐段曲谱。
3.视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第二乐段曲谱。
三、知识与能力:1.通过视唱曲谱,提高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
2.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用优美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
从而提高正确的表达歌曲的能力。
3.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学情分析此教学班为五年级的自然班,班级声音条件整体较好,但是少部分学生音准较差,歌唱方法需要纠正和提高。
有个别学生音准较差。
由于班级容量较小,仅为18人,因此,个别音准差的学生,对整体效果影响还是较大。
我的策略是,要求这些音准较差的学生尽量降低音量。
班级学生,识读乐谱能力较强,基本可以独立完成本课的识谱任务。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素养。
能够准确理解歌曲要表现的内容和情绪,并用声音表现出来。
学习过10余首合唱歌曲,具有一定的合唱水平。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三度到六度音程的音准及和声部分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一)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体会蒙古族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提问喜不喜欢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都有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课的主题,畅所欲言谈谈对家乡的了解。
【讲授】《美丽的家乡》(三)学习歌曲《美丽的家乡》1.初听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初听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少数民族歌曲,他们的家乡非常美丽。
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真挚情感。
请你来感受一下,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
试着说一说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播放歌曲《美丽的家乡》(带有达斡尔族图片的)生:欣赏歌曲,通过歌词提示,判断出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民歌。
综合实践《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美丽的家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 培养学生具有观察、感悟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描述家乡风景的词汇和句式。
2.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和美丽之处。
3. 练习使用英语描述家乡的风景和特色。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2. 提高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
2. 课堂练习材料和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引入 (5分钟):1. 导入话题:询问学生关于家乡的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听力练习 (10分钟):1. 听录音并回答问题:播放一段介绍家乡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后回答一些基本问题。
阅读与讨论 (15分钟):1. 学生阅读短文《美丽的家乡》,了解家乡的风景和特色。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词汇和句式练习 (20分钟):1. 教师出示家乡风景的图片,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描述家乡风景的词汇和句式。
2. 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式练习,做出正确描述。
口语表达练习 (15分钟):1. 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家乡的风景和特色,可以借助图片或其他辅助工具。
2.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互动,互相分享和讨论。
写作实践 (15分钟):1. 学生根据老师设定的写作要求,以《美丽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包括家乡的风景、特色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等。
2. 学生互相交换并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总结与展示 (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行调查和收集有关家乡的信息,制作家乡展板。
2. 学生可以录制家乡的视频或制作PPT介绍家乡。
3. 学生可以进行家乡的书信交流,与其他地区的学生交流和比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综合实践,《美丽的家乡》,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特色和美丽之处,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观察、感悟和表达能力。
大班主题教案《美丽的家乡》

大班主题教案《美丽的家乡》大班主题教案《漂亮的家乡》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探究学习,.培育幼儿喜爱家乡的情感和立志建设家乡的愿望。
2.引导幼儿了解和熟识家乡的名胜古迹和土特产。
3.使幼儿知道家乡是自己诞生和生活的地方,能说出自己家乡的名称。
〔省、市、区县〕活动预备:山东地图;请幼儿搜集反映家乡的`图片、故事等,向家长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土特产实物活动过程:1、谈话引出家乡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们知道家乡是什么意思么?〔家乡是我们自己诞生和生活的地方,每个人的家乡都不一样〕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家乡是哪里。
2、出示山东地图,引导幼儿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记住家乡的名称。
3、请幼儿以小讲解员的身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可出示自己预备好的图片〕说说自己家乡有什么名胜古迹,它有什么特点,最闻名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特产。
4、以“小小广播站”的形式,出示图片,为幼儿介绍一些地方的名胜古迹和土特产。
5、结束:组织幼儿争论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把家乡建设的更漂亮。
大班主题教案《漂亮的家乡》2活动目标:1、幼儿用泥沙石、自然物、积木、废旧物堆集、黏结、接插、螺旋立体造型,进展幼儿想象力、表现美、制造美的技能。
2、在玩中进一步了解泥沙石的性质、作用,它们的联系,体验玩的乐趣,产生对自然物的喜欢,对家乡美景的喜爱,对艺术家的敬佩之情。
3、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育幼儿的观测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呈现出来。
活动预备:1、录像:家乡的泥沙石景点。
2、老师制作的泥沙石盆景两个。
3、室外走廊有各种泥、各种石、沙盆、树枝、假花。
4、勺、水桶、铲子等操作工具、幼儿卫生服。
5、古典音乐、照相机。
活动过程:一、观赏录象《漂亮的景点》1、观赏录象。
小伙伴,这些天我们看到有的艺术家用泥沙石在我们家乡和祖国造了很多漂亮的景点。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
(石林、建筑、假山、牛郎织女雕塑、大桥、泥作等)幼儿观赏,沟通。
美丽的家乡-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美丽的家乡-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美丽的家乡”中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家乡”的概念。
2.能够识别并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3.能够通过词语和歌曲来描述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的识别与演唱。
2.学生通过词语和歌曲来描述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导入1.板书“家乡”的概念,并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概念。
2.学生自述家乡经典景观、特色食品、有名历史人物等。
学习1.引入歌曲《美丽的家乡》,播放一遍歌曲,让学生先听。
2.再播放一遍歌曲,让学生跟唱。
3.老师对歌曲进行解析:歌曲的歌词表达了什么含义?歌曲旋律和节奏的特点等。
4.让学生分组,根据歌曲的歌词表达家乡美丽的方面。
每组选择一种特色,呈现给全班。
拓展1.学生自行设计一份简短的描述家乡的PPT,并在班级内交流和展示。
2.学生可以结合家乡的光荣历史,博物馆等,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他们的家乡。
总结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家乡”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掌握了描述家乡美丽的词汇和语言表达。
2.老师应当注意学生的情感表达,引导他们学会表达对家乡的感情。
课后作业1.学生自行设计一份简短的描述家乡的PPT,并在班级内交流和展示。
2.回家后,与家人讨论,设计一份小册子,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和有趣的事情,并带到学校展示。
注:本文档为Markdown文本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家乡》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展现了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同时,他们对于家乡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美丽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美好。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感。
2.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3.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乡的美好。
4.视听教学法:播放歌曲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美丽的家乡》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家乡》,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旋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对于难点部分,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让大家相互学习。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音乐表达家乡的美。
《美丽的家乡》教案

《美丽的家乡》教案《美丽的家乡》教案(精选12篇)《美丽的家乡》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单元共设计了“美丽的家乡”、“家乡面貌新”、“我未家乡做点事”三个活动主题。
通过教学要学生知道家乡在哪里,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并能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单元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初步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
2、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3、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课时建议:8—11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知道吗,在我们黑龙江也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进行 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难点: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二声部合唱时,音高要准确,声 部要和谐。 教材分析: 《美丽的家乡》选自歌剧《傲蕾·一兰》,丁毅、田川词,王云之、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4.学唱歌词: 师:师弹琴,同学们用“啦”模唱。 ⑴不出声唱歌词: 师:请同学们不出声唱歌词。 ⑵请同学们轻声跟音乐唱歌词。 5.逐句解决歌曲唱不好的地方: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师:同学们你感觉歌曲中还有哪句唱的不好,咱们一同来解决。(生 提出乐句,师引导学生一同学习) 6.歌曲处理: 师:歌曲是几几拍子的(2/4 拍),强弱规律是什么?(强弱)第一 拍强,第二拍弱,把强弱规律的感觉演唱出来。 四、歌曲接龙: 师: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歌曲接龙。第一段老师唱每个乐句的前半句, 同学们接唱后半句,声部的地方我们一起唱,第二段同学们唱每乐 句的前半句,我接唱后半句,声部的地方还是一起。 五、巩固: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打击乐,带着我们对家乡的赞美,跳起优美的舞 蹈,唱起我们心中的歌,献给在坐和电视机前的老师们。(跟音乐再 次演唱歌曲) 六、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法:师打出一句,生模仿,后连起来仿打。
4.加旋律演唱:(出示谱)
1=C 5 3 3 5 1 | 1 – | 2 1 1 6 5 | 5 – |
花 翎的 喜
鹊
不 停的 歌
唱,
1 1 1 6·6 | 6· 1 | 5 3 3 2 1 | 1 –‖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了解达斡尔民族的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 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 马及声部的和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高准确、声音和谐。 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设备、打击乐。 教学意图: 通过学唱歌曲及相关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我国北方的风土人情、 生活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独特风格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
柳条编织的各种花样的篱笆。
达斡尔族主食为加牛奶的稷子米饭和荞麦面、饼等,肉食的制作以
晒肉和煮烤肉为主。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
帽,足踏“奇卡米”(皮靴);妇女穿长袍,以蓝色为主,夏日喜穿
白袜、花鞋。他们最大的节日是春节,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
妇女们互赠礼物。)
了解过达斡尔民族,我们再次聆听歌曲,找出你对歌曲映像最深的
一句。(播放歌曲)
师:你对歌曲中的哪一句记忆最深?“哪依耶,哪依耶,哪呀哪呀
啦哪依耶,哪依耶哪依耶,哪呀哪呀啦哪依耶”。让我们一起来唱一
唱。(唱后出示歌谱)
﹥
﹥
1 1 3·5 | 1 1 2·5 | 3 3 2 3 2 | 1 1 2 |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赞 美我 达 斡 尔
美丽的 家
乡。
师:节奏和音符都有了一点变化,再来试一试。
1=C 3 1 1 2 3 | 3 – | 4 3 3 2 1 | 7 – |
花翎的喜
鹊
不停的 歌
唱,
1 1 1 4·4 | 4– | 3 1 1 2 1 | 1 –‖
赞 美我 达 斡 尔
美丽的 家
乡。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师:把两段旋律合在一起唱一唱,一定要注意声部间的和谐,相互 聆听。 三、新歌学习: 1.范唱: 师:你们唱的这么好,老师也想唱一唱歌曲,能给我一点鼓励吗? (出示歌谱,师范唱歌曲) 方法:第二遍时师引导学生加打击乐和舞蹈伴舞。 2.分乐句: 师:这首歌曲分几个乐句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在乐句的地方 伸手来示意一下。(再次聆听歌曲) 师:歌听完了,一共分几个乐句呢?(六个乐句) 如果同学们乐句分的不清楚那就再听一遍歌曲,师带领同学们分乐 句。(再听歌曲) 3.读歌词: 请全体学生读歌词,老师在读歌词时弹琴跟。让学生再次熟悉旋律。
刘易民曲,作于 1979 年,主要内容是描写了达斡尔族姑娘傲蕾·一 兰不畏强暴,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动人故事,热情歌颂了她 的爱国主义精神,歌曲为两段体,C 大调,四二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跟音乐走进教室,自由做动作。 2.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美好的假期刚刚结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 3.音乐旅行: 师: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做一次音乐旅行,请同学伴着老师的歌声 一同出发吧。(播放伴奏音乐,第一首《乌苏里船歌》) 师:我们第一站到的是哪里?(乌苏里江)这里居住着哪个民族? (赫哲族)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点?(以打鱼为 生)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生活的热爱等等) 师:我们继续旅行。(第二首《勇敢的鄂伦春》)我们又到了哪里? (兴安岭)这里居住哪个民族?(鄂伦春族)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 (勇敢,护林)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鄂伦春的赞美) 师:我们继续旅行。(第三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们又到了哪 里?(蒙古、草原)从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家乡草原的赞美)
达斡尔,它是我们今天音乐旅行的最后一站,请听!(播放《美丽
的家乡》歌曲)
师:听过这首《美丽的家乡》歌曲之后我想每个同学的感受都是不
一样的,那你想了解达斡尔族的哪些方面呢?谁来说一说?
二、节奏学习:
1.介绍达斡尔民族,再次聆听:
(师:达斡尔族的村庄具有独特风格,多依山傍水,院落整齐。高
大的“介”字形草房都朝南。内壁和天棚多有装饰,房外围着用红
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感谢同学们,同学们再 见。
哪依 耶, 哪 依 耶, 哪 呀 哪 呀 啦 哪 依 耶,
﹥
﹥
1 1 3·5 | 1 1 2·5 | 3 3 2 3 2 | 1 1 1
‖ 哪 依 耶, 哪 依 耶, 哪 色的地方加上打击乐,我们先来试一试。
3.打击乐模仿:
师:老师打出一句节奏你们来模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