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综述

2 45 ) 1 1 3
要: 通过 文 献 计 量 方 法 揭 示 了 国 内 网络 信 息 资 源评 价研 究概 况 , 介 绍 了国 内外 网络 信 息 资 源 评 价 研 究 的主 要 成 果及 并
1 国 内网络信 息 资源评 价研 究概 况 11 研 究论 文的年度 分布 .
笔 者选择 了中 国期 刊 网 的 《 中国期 刊全 文数据 库 》 《 国优 秀硕 士论 文全 文 数据库 》 《 国博士论 、中 、中 文全 文数 据 库 》《 国重 要会 议 论 文 全文 数 据 库 》 、中 、 《 国重 要报 纸全 文数 据库 》 中 ,利用 多个关 键 词对有 关 网络信 息 资源 评 价 的文 献 进行 了详 尽 的检 索 。 共 检 索 到相关 主题论 文 72篇 ,其年度 分 布 的具 体情 9
从 表 1 以看 出 .9 8 19 可 1 9 — 9 9年 对 网 络信 息 资 源评价 的研 究只是概论性 的 . 2 o 从 0 o年 开始 出 现 针 对特定 主题 领域 网络 信息 资源评 价 的研 究 ,
8 0
6 0 4 0
2 0
O
。. 三l ._ 囡 1圈 . _ n 2 。 H _ . 1 ,
特定主题 领域信息资源 评 价研 究 所 占 比例 ( %)
收 稿 日期 :0 0 0 — 2 2 1— 1 0 作者简介: 高凌 云 (9 9 )女 , 士 , 员 , 16 一 , 硕 馆 已发 表 论 文 7篇 。
3 1
21 0 0年 9月
情 报 探索
第 9 ( 15期 ) 期 总 5
54
1 9 l 9 2 0 2 0l 0 2 0 0 4 2 05 2 06 20 7 0 8 9 8 9 9 0 0 0 2 0 2 03 2 0 0 0 0 2 0
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能力

价 能力 的培 养 有着 自身的优 势 、内容 与途 径 。 [ 中图 分 类 号 - G2 8 6 2 2 I 5 . ;G 5 [ 文献标识码]B [ 章 编 号 - 10 — 8 1 (0 60 —0 9 — 0 文 I 0 5 2 4 2 0 )3 0 2 1
1 高 校 图 书 馆 是 大 学 生 信 息素 质 教 育 的 重 要 基 地 高 校 图 书 馆 作 为学 校 的 文 献 信 息 中心 ,是 学 校信 息 化 和 社 会 信 息 化 的重 要 基 地 ,它 主 要 履 行 信 息 职能 和教 育 职 能 。信 息 社 会 高 校 图 书馆 的 两 个 职 能 集 中表 现 在 对 大学 生
2 网 络信 息 资 源 评 价 方 法
信息 的 作 者 是 谁 能 与 他 ( ) 取 得 联 系 吗 她 准 确性 作 者 有 资 格 写 此 文 献 吗 信 息 的 写 作 目 的 是 什 么 为 什 么 要 发 布 信 息 的 发 布 者 是 谁 是 否 与 网 管 分 开 权 威 性 检 查 网 址 域 名 , 确 定 发 布 者 是 什 么 机 构 有 没 有 明 确 列 出 信 息 发 布 者 的 资 格 说 明 该 网 站 资 源 设 立 的 目 的 是 什 么 客 观性 信 息 论 述 的 详 细 程 度 如 何 是 否 包 含 原 始 信 息 作 者 要 表 达 的 观 点 是 什 么 信 息 的 发 布 时 期 时效 性 信 息 的 更 新 时 期 相 关 链 接 是 否 有 效 是 否 已对 提 供 的 参 考 资 料 链 接 作 了评 价 对 该 信 息 资 源 主 题 是 否 具 有 补 充 性 图形和多媒 体设计是 否与信 覆 盖 性 息 内 容 紧 密 联 系 是 否 能 增 强 信 息 资 源 的 表 现 力 信 息 资源 中 引 用 的 资 源 是 否 正 确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摘要因特网是开放性的全球分布式网络,是信息的海洋。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同时负载信息资源的网络分布分散、种类繁多、容量极大,影响了人们准确快速地获取网上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以海量存储、迅速增长、动态变化为其主要特征,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科学评价,不仅有助于更加有效地组织、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给用户以指导性建议,而且也可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良性发展。
本文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有关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文献, 梳理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体系的脉络。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信息资源评价评价方法一、绪论1.1 引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信息资源集散地, 成为永不枯竭的信息源泉。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这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
但同时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无序性和不可控制性, 很多用户自身又缺乏信息检索技能及信息识别能力, 致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 许多检索需求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 开展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帮助用户掌握判断信息资源可信度的方法, 同时主动搜集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供用户选用, 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1.2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近几年,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逐渐被提上议程,成为一个受瞩目的课题。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具有以下必要性:1.21网络环境本身的需要由于网络信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信息内容杂乱,质量不一;网络信息的动态性等特点,因此要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有用性就必须对网络信息的质量加以控制,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环境的质量。
但是传统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和指标是难以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由此需要有新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1.22 用户利用的需要针对因特网的海量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组织依然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
尽管人们可以用搜索引擎来对网络信息进行组织和检索,但所得到的结果是十分有限的,检索结果也往往过于简单,而且用户必须在检索结果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无形中又增添了用户更多的负担。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综述

2009年11月情报探索第11期(总145期)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综述罗彩红(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甘肃741000)摘要对2000年以来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状况作了简单介绍.同时列举了不同作者对信息资源共享的涵义、共享障碍、共享模式等方面的不同理解和看法.以便于对21世纪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状况有个大致了解。
关键词信息资源资源共享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095(2009)11-0077-03进入2l世纪,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外部环境,这也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拓了新的视野,人们开始关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
2005年7月8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发表的《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更是将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2008年lO月27日~31日。
在重庆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图书馆服务:全民共享”作为年会主题.将图书馆的使命和职责延伸到全民共享图书馆服务的层面.也体现了信息资源真正为社会公众所利用及信息资源共享对象的广泛性。
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研究、分析。
对现阶段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涵义、存在问题、对策、模式等进行总结.以求对21世纪以来的信息资源共享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个大致了解。
1信息资源共享的涵义20世纪90年代末。
信息资源共享取代文献资源共享后,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流行的专业术语。
不少作者从共享的对象、本质、资源配置等角度对信息资源共享的涵义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李家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是一种信息资源生产者、加工者、服务者与用户之间的广泛共享,是一种真正的信息共享,不再是文献载体的共享。
马费成从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实质角度出发,认为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私有信息通过信息、资源共享进入公共领域,成为公共信息;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信息产权租让的过程;三是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潜在的信息生产过程。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于专业研究人员。
(3)网络计量法是根据网络资源自身的特性进行的评价,客观性较强。链接分析是其
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网站中页面指向另一个外部页面的链接看作是传统文献中的引用关
系,从而借鉴引文分析法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价[20]。
1.4 评价指标体系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不少国外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和评价进行了理论研究和
KEY WORDS Evalu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据统计,在网络上运行的信息年增长率可达 200%。然而,大量信息层次低,内容雷同、 虚假信息、冗余信息、垃圾信息充斥其中。40%的网民对网络信息内容不满意,进行学术研 究的读者群满意度更低[1]。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网络信息资源 的评价也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起步 较早,尤其是欧美,有关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系统,并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 进展,很值得借鉴。
1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宋迎迎, 索传军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 )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的不同评价方法,并对一些 重要的评价项目做了总结。本文的最后部分还概括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评价标准
特网内容选择平台,将 Web 引文作为一项元数据整合进电子标签之中,在用户浏览器端可自
动识别电子标签而自动去除“Web 引文”数据项分值不高的网站[18]。
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

第一章作为大众媒介的网络媒体一、互联网发展的意义与影响(1)互联网增加了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信息化、网络化。
使得广大人民更加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并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2)互联网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这不仅表现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行业造成的深远影响上,更体现在由它推出了一个新兴行业——互联网行业。
(3)互联网的发展造就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
(4)互联网造就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
(5)人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家中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娱乐,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6)互联网也给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带来巨大的震撼。
作为一种媒体,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二、网络媒体的含义1、InternetInternet,中文译成因特网,也称为互联网。
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它是一个大型的数据通信系统,是上亿台相互独立的计算机通过电缆、光缆和无线等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集合,它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是网络媒体的硬件基础和技术平台。
2、CMC指计算机媒介传播,简单地说就是指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传播。
随着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CMC开始逐渐成长。
它包括所有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任务相关的传播和人际传播。
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即通过电子或电子公告牌实现的异步传播;通过聊天室、群组软件等实现的同步传播以及通过计算机和数据库进行的各种信息处理、检索及存储活动。
3、Cyberspace赛博空间是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在其科幻小说中描写的社会生活和交往的新型空间,指的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把全球的人、机器、信息源都联合起来的新时代。
现在的赛博空间,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为基础,所构造出的一种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交流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型空间。
因特网信息资源的评价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因特网信息资源的评价》教学设计
材料1:日本女子网恋诈骗杀4男子死者均死于炭炉中毒来自网络:/日本一名女子通过互联网结识多名“单身寂寞男”,先后承诺与他们结婚并索要钱财。
其中
钱后离奇死亡。
警方怀疑,这名女子以婚姻为诱饵诈骗和谋杀这些男子,而后伪装成自杀或意外事件。
材料2:少女网恋一年不知情郎是女郎闺蜜设局骗走
来自网络:/system/2012/02/13/010346775.shtml
③CARS评价包括哪些指标?
◆学生活动◆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上表格内容。
以学生机房的一排为一个小组,完成的小组即可通过上传到教师机展示。
不断完善不断补充。
设计意图:构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
避免造成盲人摸象式的以点带面。
(三)实践体验,小试牛刀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知识百度任务,通过查阅-讨论—碰撞—点拨完成问题)
讨论与交流任务:高一上学期结束,同学们马上面临高中文理分科选择,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你要选文理还是理科,为什么?讨论完毕后,以“高中文理科分科指导”为关键字百度一下相关网站论述,并通过复制-粘贴方式完成下表:(该表在教师制作"信息评价"教学网页的“课堂任务”任务2:)
◆教师活动◆
巡视指导学生根据百度的结果通过复制-粘贴完成以上综合探究表格,然后以“高考网”中《高中文理分科指导》网站:/e/20100728/4c4f9d8ee5d36.shtml 为例把以上表格从可信度、准确度、合理性、相关支持方面进行分析。
◆知识强化◆通过教师制作网页“任务3”展示以下任务,然后教师逐个讲解。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合集5篇)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合集5篇)篇1: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那么,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检测方法呢?一、课程整合的发展:在中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四个方面,相应的能力可以称为“信息能力”。
这种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将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就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社会中已和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不可或缺。
换句话说,“读、写、算、信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
由于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广泛作用,人们普遍认识到,在学校教育中, 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在学校里开设了大量的计算机素养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纵观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地培训教师,以及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为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资源。
(2)第三方评价法。主要是相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布者(所有者)以及网络信息资源
用户而言的,主要有 2 种形式,即利用网络资源评价网站和信息服务学术性机构(如图书馆)
进行的网络资源评价。利用网络资源评价网站,进行的评价注重访问量、网页制作效果等外
部形式,专业指导性不强。利用信息服务学术机构提供的网络资源评价注重资源内容,适用
1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宋迎迎, 索传军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 )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的不同评价方法,并对一些 重要的评价项目做了总结。本文的最后部分还概括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评价标准
设计
质疑
设计
可获得性
信息组织方式
目的
易用性
与原始信息的关联
评论
资源的组织和描述
来源
成本
目的
费用美观3 Nhomakorabea
国内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比之国外较晚,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从 90 年代后 期开始,一些学者通过对国外一些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了一些评价 指标体系,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内容(准确性、权威性、连续性、稳定性、独特性、新颖性)。(2)范围(广度和深度)。 (3)设计(易用性、适用性、艺术性、图形和多媒体设计)。(4)链接质量(可靠和有效)。 (5)费用(技术成本、连通成本、信息服务费用)。(6)目的及对象。(7)安全与伦理。
种综合人的主观判断来分析复杂的定性问题的拟定量方法,它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对
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客观描述,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和评价的总目标,把总体现象中的各种影
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19]。②加权分析法。陆宝益综合了国内外
学者的评价标准,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评价体系,并用“调查求重”的方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evaluation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before. This article analyses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of different type and evaluation method in the different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s some important evaluation items. At last, it general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evaluation, and then prospect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1 tab. 33 refs.
2
允。但是,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并且这些统计数据可能会受到广告、网站免费服务、浏览器
设置等因素的影响[17]。①链接分析法。网络信息资源相互之间的链接与引用遵循着特定的
数学关系。如果一个网页(网站)建立了与另一个网页(网站)的链接,可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
某种联系或关联。②引文分析法。网络信息资源也可采用“Web 引文索引”来评价。利用因
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概述
评价是一个概括术语,包括性能测定和估价的不同方面。评价在计算机科学、教育、通 信等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2]。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认识、选择和利用有 关的资源。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给人们准确选择 和有效利用信息带来了困难;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才能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精度 和有用性,改善网络信息资源的品质,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和良性循环。所以,国内外 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不同的网络资源类型进行了相关的评价研究,期望提高网络资源的利 用率。下面将从评价者、评价资源类型、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四方面做系统分析。
KEY WORDS Evalu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据统计,在网络上运行的信息年增长率可达 200%。然而,大量信息层次低,内容雷同、 虚假信息、冗余信息、垃圾信息充斥其中。40%的网民对网络信息内容不满意,进行学术研 究的读者群满意度更低[1]。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网络信息资源 的评价也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起步 较早,尤其是欧美,有关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系统,并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 进展,很值得借鉴。
特网内容选择平台,将 Web 引文作为一项元数据整合进电子标签之中,在用户浏览器端可自
动识别电子标签而自动去除“Web 引文”数据项分值不高的网站[18]。
(3)综合评价法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一种方法。①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s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 T·L 萨蒂(Saaty)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来的,是一
2 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实践
2.1 国内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实践
2.1.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站的评价
CNNIC通过统计各网站用户的访问量或根据对网络用户的调查统计对网站进行排名。 CNNIC的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采用网上联机调查等方法,通过网上联机问卷调查在1998年7 月、1999年1月和7月、2000年1月列出了“用户推荐优秀站点排行榜”[21]。 2.1.2 图书情报机构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实践
1.1 评价者 毫无疑问,人是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最主要的承担者,因为绝大部分评价指标必须由人来
判定分值的高低。但是人要在一定的机构中来实施评价,因此对评价者的研究,包括评价者 个体和机构两大类。评价者是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而评价机构有学术性机构、服务 性机构、经营性机构等。另外,还可以将评价者分为用户评价者和第三方评价者等。
探索,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不同评价者其评价指标体系所主要涉及的一些因素。如表 1
所示:
表 1 国外不同评价者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的一些因素
学术领域人员的评价指标 学术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的 网站和搜索引擎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客观性 信息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和 内容
和权威性
客观性
范围
范围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valua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Song yingying, Suo Chuanju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于专业研究人员。
(3)网络计量法是根据网络资源自身的特性进行的评价,客观性较强。链接分析是其
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网站中页面指向另一个外部页面的链接看作是传统文献中的引用关
系,从而借鉴引文分析法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价[20]。
1.4 评价指标体系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不少国外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和评价进行了理论研究和
(1)学术领域专业人员。包括图书情报领域的专业人员和其它学科领域的专家。如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TQ001):数字馆藏质量评价与绩效分析的研究成果
1
Robert Harris,是一名作家和有 25 年大学级教育经验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著名的 CARS (Credibility,Accuracy,Reasonableness,Support)指标体系。即可信性,准确性,合 理性和支持度[3]。
即在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出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加权平均的思想得出网
络信息评价的一种方法。
1.3.2 根据评价主体将评价方法分为用户评价法,第三方评价法和网络计量法。
(1)用户自我评价方法。用户参考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中选择符合用户特定需要
的评价指标进行直接评价。一般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有利于用户直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
(2)评价机构。①学术机构。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因特网资源评价标准是一个十分详 细的标准,包括信息的范围、内容、多媒体设计、目的、评论、可用性、成本七方面[4]。 ②信息服务机构。包括网络资源评价的出版物和国际上著名的咨询调查机构,如 Media Metrix、PC Data、Online 等采用独立用户访问量指标来确定网站流量,并据此发布网站排 名[5]。③网络站点和搜索引擎。Magellan Internet Guide 网站是一个描述、评估、评论因特 网信息资源的联机指南,内容涵盖英文、法文以及德文资源。其评价的主要标准有内容的完 整性、资源组织、信息的新颖性以及易用性等[6]。 1.2 评价资源类型
评价资源类型划分有很多种,概括地说,包括对整体网络信息资源和个别网络资源评价。 (1)对网络资源的总体评价。Smith, Alastair G.、L.J.辛奇里菲、David Stoker 和 Alison Cooke [7-9],借鉴不同类型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提出了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指标集合, 主要包括以下指标:①信息的内容,包括准确性、权威性、通用性、独特性、与其它资源的 链接以及文本质量等。②信息的组织方式。③信息的覆盖范围,包括深度、广度、时间、格 式等。④费用。 (2)对 Web 站点的评价。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图书馆提出了评价 Web 站点的六项标准: ①目的。②创作者。③内容。④覆盖面。⑤流通。⑥承认[10]。 (3)对数据库的评价。在 Reva Bausch (“数据库搜索者”1990 年 10 月)基础上,C J Armstrong 的提出十条评价指标:①一致性。②范围/覆盖面。③错误率/正确度。④输出。 ⑤客户支持和培训。⑥可达性/易用性。⑦及时性。⑧综合。⑨文件编制。⑩价值和成本的 比率[11]。 (4)对 Web 页面的评价。Kapoun, Jim 以表格方式列出了评价 Web 网页的五项标准: ①准确性。②权威性。③客观性。④传播性。⑤覆盖面[12]。 (5)对某一特定领域网络资源的评价。SOSIG 对社会科学目录的评价标准是:①内容 标准(有效性,权威和来源的声望,真实性,正确性,全面性,唯一性,组成和组织)。② 格式标准(导航的易用性,提供用户支持,公认标准的使用,技术的正确使用,审美)。③ 过程标准(信息的完整性,站点的完整性,系统的完整性)[13]。 (6)对数字图书馆的评价。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DL项目(Alexandria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对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可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对用户日志的分析,根据用户与界面的交 流情况来判断数字图书馆的可用性及个性化功能,并据此设计和改进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 [14]。 1.3 评价方法 1.3.1 一般划分。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一般划分为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综合 评价法。 (1)定性评价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从主观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所做的优选与评 估。缺点是定性评价标准因专业领域、学术水平和课题的专门需求等的差别而因人而异[15]。 如评价性元数据方法,因特网内容选择平台( Platform of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 PICS)就是 一种将网络信息资源和元数据相结合的基础结构或平台,在 PICS 中网络信息资源被加入关 于内容描述和评估分级的元数据,用户计算机过滤软件在后台进行处理,根据评价性元数据 过滤掉用户不需要的资料,或者指导用户到达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站点[16]。 (2)定量评价法是按照数量分析方法,利用网上自动搜集和整理网站信息的评估工具, 从客观量化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的优选与评价。定量评价方便快捷,评价结果客观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