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用复旦精神指引未来的人生道路

复旦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用复旦精神指引未来的人生道路

复旦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用复旦精神指引未来的人生道路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用复旦精神指引未来的人生道路同学们、老师们:今天是我们共同收获的日子。

你们和上午在这里举行毕业典礼的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不像他们那样整齐划一,在复旦读书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最短的只有两年,可能还来不及好好欣赏校园的风景;长的有五六年,甚至十年,对复旦的一草一木、逸闻趣事如数家珍。

你们也不像本科生那样外露、张扬,因为你们对生活有了更多一些的体验与思考,才显得内敛和厚重。

有不少同学是边工作边读书,有的已经建立了家庭,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责任;大多数同学已经对今后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

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也显得比上午的学弟学妹们淡定很多。

更为重要的是,你们在接受系统严格的学术训练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特别是科研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各项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在座各位同学的汗水!前段时间,我参加了研究生“毕业之星”的座谈会,听了好多位研究生的发言,那时候我就很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离别的气氛,在这几年当中,大多数同学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研究工作,在今天这个离别的日子里,你们各自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有怀着感恩之心离开母校的,也有带着遗憾甚至愤怒走出校门的,因此,我想起了复旦首席教授陆谷孙先生去年在这里给毕业生赠言时的话,他说——Wecould have done better.大学有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同学们也有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但是今天你们都毕业了,这么多同学难得全部聚在一起告别母校,由于复旦的学科门类齐全,同学们的专业跨度太大,作为校长,在这里用这么短的时间,用这么短的一篇讲话稿作为临别赠言,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想我今天还是以一个你们的学长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吧!我们做科学研究的人都比较在意自己的表现,英文里面叫Performance,也就是自己的学术表现。

但是学术表现其实有两个层面,一个是Research Performance,还有一个是Academic Performance。

复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讲话

复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讲话

复旦究竟给了你们什么?——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2011年7月2日)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上午好!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

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恨。

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

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你们藏有怎样的感受,激动还是怨恨,这一切都将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并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场的和没有在场的家长们以及中学的老师和校长们。

四年前,他们怀着对复旦大学的信任,把你们送到复旦。

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对于你们的未来充满期待的,除了他们,还有你们在大学的老师们,还有你们的母校——复旦大学。

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

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

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还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

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是否有的同学在省察时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

即便是有,也不用过分地伤感,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

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

我的期望是,但愿复旦没有因为生怕你们“虚度光阴”而使你们被迫地“误用光阴”,而让你们远离智慧。

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省察的严肃问题是:复旦在这四年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本质问题。

【毕业典礼发言稿】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寄语毕业生:拥有理想主义情怀

【毕业典礼发言稿】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寄语毕业生:拥有理想主义情怀

三一文库()/演讲稿/毕业典礼发言稿〔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寄语毕业生:拥有理想主义情怀〕拥有理想主义情怀——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我首先想谈的是“关于理想和现实”。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同时,我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学子都有理想主义情怀。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仰望星空的人应该是我们的大学教师,更是我们的学生。

因为,如果我们的大学和师生们都不仰望星空,那么这个民族的希望不会很大。

我发现有些人把“理想”诠释成“虚无”,把“仰望星空”看作是一种“无能”,却把“投机取巧”看作是一种“智慧”,让“拉帮结派”披上“团结”的外衣,在“阴谋诡计”上涂抹一层“红色”……真正的理想主义是高尚的。

我曾经引用过哲学家赵汀阳先生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它必定同时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所以,我认为理想主义者并不表明他只是一个空谈主义者。

四年的时间里,我们有过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但我们也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安定;我们抱怨社会的浮躁,但我们也很幸运地享受着复旦大学校园里的沉静和美好……因此,借此机会,以我的成长体会和期盼的心情再一次希望我们大家成为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坚持我们的理想。

其次,我想谈谈“我们的内心和外在情境”。

这是一个对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在校图书馆做过一个讲话,在讲话中我提到了一本书。

我说的这本书就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学者写的一本书,即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

这本书讲述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作者做了一个模拟监狱的实验:他招收了社会上没有任何劣迹的年轻志愿者,其中一些人扮演“囚犯”,另一些人扮成“狱卒”。

过了仅仅一周,这个实验就被迫停止。

原因是参加实验的许多人的人格发生了巨大的扭曲。

作者自己总结道:“社会心理学有大量的资料能够佐证,在特定的情境脉络(我要请各位特别注意“特定”两个字)下,情境的力量远超过个体的力量。

2014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2014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2014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你们将要离开大连理工大学这所伴你们成长的美丽校园、离开你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实现你们的梦想开始新的航程,但无论你是开始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无论你是留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无论碰到什么样的艰难和挑战,我都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放弃驱动自己前行的梦想和责任,终身学习、终身提高、终身进取、成就终身。

首先我要祝贺各位顺利完成学业,今天毕业了。

还记得四年前在迎接你们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四年后有一个事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老师们都会变得更老,但是我们年轻学生会变得更加成熟。

我这里说的“成熟”不是指那种丧失了纯真和热情的“左右逢缘”式的世故,而是指因智慧和知识的增长带来的冷静、理性和持重。

或许,这才是毕业的真正含义。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我在这儿或许可以用我的经验来猜测一下大家现在的心情。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无论怎样高大上的格局,都得靠细节来填充、靠精致来体现。

如果说格局决定了理想、目标的高度,那么精致则从根本上决定理想、目标的达成度。

毕业,让你们对学校存有一份依恋,无论你在这里碰到的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毕业,也让你们对老师和同学,无论是你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无论是你们仰慕的还是有一些非议的,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毕业也会让你们兴奋不已,因为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然而,我更相信毕业后的“成熟”,会让你们在兴奋后对未来会心存忐忑、焦虑和隐忧,或许这就是金晓峰老师说的“伤感期”。

要胸怀理想,心之所向。

先行要把握方向,拥有远大的理想才能为人生导航。

冯骥才先生曾说:“希望大家都能做知识分子,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把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

”天大人坚守“兴学强国”的使命,就是要对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命运勇敢担当。

【最新2018】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范文模板 (4页)

【最新2018】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在XX年的毕业典礼致辞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上午好!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

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恨。

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

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你们藏有怎样的感受,激动还是怨恨,这一切都将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并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场的和没有在场的家长们以及中学的老师和校长们。

四年前,他们怀着对复旦大学的信任,把你们送到复旦。

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对于你们的未来充满期待的,除了他们,还有你们在大学的老师们,还有你们的母校——复旦大学。

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

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

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还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

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是否有的同学在省察时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

即便是有,也不用过分地伤感,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

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演讲稿毕业典礼发言稿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 每到毕业的季节,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收获和离别的气氛。

在座各位同学在经过复旦短则两三年、长则六七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祝贺你们! 此时的你们想必一定有对老师的感情,对同学的感情,对校园一草一木的感怀,也有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憧憬。

无论你们将要进入怎样的工作岗位,是选择了继续深造,还是其他的各种类型的职业,我都希望你们能够秉承复旦的精神,活出人生的精彩,为国家和社会尽到一份责任。

其实每到毕业季,对我来说也是一场考试,促使我对许多问题作一些思考,这既是为了也不仅仅是为了起草每年一度的毕业致辞。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受了很多教育,但是不是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应该设法找回我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 当然,我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它还是祖先们对大自然的有限索取,仅限于满足自己的生存,而没有其他非分的贪欲;它也是指祖先们每时每刻总是扶老携幼,共赴生活的这样一种本分。

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

我们一定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分的找回来。

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你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表明你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

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理,去探究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

20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20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20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你们将要离开大连理工大学这所伴你们成长的美丽校园、离开你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实现你们的梦想开始新的航程,但无论你是开始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无论你是留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无论碰到什么样的艰难和挑战,我都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放弃驱动自己前行的梦想和责任,终身学习、终身提高、终身进取、成就终身。

首先我要祝贺各位顺利完成学业,今天毕业了。

还记得四年前在迎接你们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四年后有一个事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老师们都会变得更老,但是我们年轻学生会变得更加成熟。

我这里说的“成熟”不是指那种丧失了纯真和热情的“左右逢缘”式的世故,而是指因智慧和知识的增长带来的冷静、理性和持重。

或许,这才是毕业的真正含义。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我在这儿或许可以用我的经验来猜测一下大家现在的心情。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无论怎样高大上的格局,都得靠细节来填充、靠精致来体现。

如果说格局决定了理想、目标的高度,那么精致则从根本上决定理想、目标的达成度。

毕业,让你们对学校存有一份依恋,无论你在这里碰到的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毕业,也让你们对老师和同学,无论是你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无论是你们仰慕的还是有一些非议的,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毕业也会让你们兴奋不已,因为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然而,我更相信毕业后的“成熟”,会让你们在兴奋后对未来会心存忐忑、焦虑和隐忧,或许这就是金晓峰老师说的“伤感期”。

要胸怀理想,心之所向。

先行要把握方向,拥有远大的理想才能为人生导航。

冯骥才先生曾说:“希望大家都能做知识分子,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把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

”天大人坚守“兴学强国”的使命,就是要对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命运勇敢担当。

复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_毕业典礼发言稿_

复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_毕业典礼发言稿_

复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毕业真正的意义是什么:“还记得四年前在迎接你们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四年后有一个事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校长包括我们的老师们都变老了,但是我们年轻学生会变得更加的成熟。

我这里说的“成熟”不是指的丧失了纯真和热情的那种老于世故,或者是左右逢源,而是指的智慧和知识的增长给你们带来的一种冷静、理性和持重。

我认为或许这个才是毕业的真正含义。

我想毕业是你们对学校,无论你所碰到的好事儿,或者你所碰到的坏事儿,但总会存在这样一份依恋。

毕业也让你们对老师和同学,无论是你们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无论是你们仰慕的或许是有一些非议的,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毕业也因为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你们都会兴奋不已。

我更相信毕业后的成熟,让你们在兴奋过后面对未来会心存忐忑、焦虑和隐忧,或许这就是金晓峰老师说的你们会度过一个‘伤感期’。

”复旦人就该成为知识分子:“实际上,在所有的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焦虑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开始对自己、对这个社会都有所期许。

美国心理学家在《少有人走过的路》这本书中写道,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对一名知识分子那更是如此,从宽泛的意义上,你们已经或者将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因为有人认为知识分子这个称号跟受教育的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就像刚才阿拉法特·居来提同学所说的,他认为我们已经成为一名知识分子,而且我认为复旦人就应该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因为大家意识到了你是一个知识分子或将成为知识分子。

所以我觉得你们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国家的责任与社会的责任,以及来自于你们对知识分子尊严性的维护的这样一种焦虑。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我觉得你必须对这个国家和社会负有责任,具有担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
良毕业典礼致辞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有人说过,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但我觉得有时候毫无准备也会遇到一些机会,只要你自己足够丰富、足够强大。

88年,我受学校的派遣告别妻女到北京攻读研究生,在90年那个大家纷纷厌学的季节,我由硕士直接攻读博士学位,93年在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未得到学校批准的情况下,我回到学校开始了我的储层沉积学教学研究工作。

1994年,正当我在油田从事科研工作的时候,系里通知我回校担任地质系副主任,分管科研工作。

1995年,同样是在外出差的时候,学校通知我担任地质系主任。

1998年,我在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访问研究刚进行了一半时间,学校通知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任命我为江汉石油学院副院长,我不得不中断访问学者的工作,回校参加正在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价。

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上,当时龚克校长将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送给了大家。

今日离别在即,我想再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每个天大人都能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平凡人”。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每到毕业的季节,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收获和离别的气氛。

在座各位同学在经过复旦短则两三年、长则六七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祝贺你们!
此时的你们想必一定有对老师的感情,对同学的感情,对校园一草一木的感怀,也有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憧憬。

无论你们将要进入怎样的工作岗位,是选择了继续深造,还是其他的各种类型的职业,我都希望你们能够秉承复旦的精神,活出人生的精彩,为国家和社会尽到一份责任。

其实每到毕业季,对我来说也是一场考试,促使我对许多问题作一些思考,这既是为了也不仅仅是为了起草每年一度的毕业致辞。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受了很多教育,但是不是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应该设法找回我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
请同学们记住:珞珈山是每一个武大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希望同学们常回来看看!母校会永远关注你们、支持你们、欢迎你们!
当然,我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它还是祖先们对大自然的有限索取,仅限于满足
自己的生存,而没有其他非分的贪欲;它也是指祖先们每时每刻总是扶老携幼,共赴生活的这样一种本分。

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

我们一定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分的找回来。

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你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表明你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

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理,去探究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

正如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说过的:“研究的动力必然不是来自哲学问题,而是来自事情的本身”。

因此,教育所要造就的不是貌似高深莫测的人,而是有着苏格拉底般天真的人——他明明可以活路,但是为了他心中的学问,为了人类的天真,可以去赴死。

我们也要造就阿基米德般的天真,即使当士兵拿长枪对着他的时候,他仍然说,请你不要把我在地上画的圆给踩坏了。

我们也需要爱因斯坦、黑格尔、老子、孔子,包括像顾准这类学问家们的天真。

他们的天真不是因为无知,这些人都知之甚多,不仅知道得多,而且非常通达。

他们的天真当然也不是愚蠢,更不是愚昧,只不过是他们不在乎,或者不谙于世故。

他们常常看起来冒着傻气,这在我们博士、硕士研究生身上也会出现,所以社会上才会说,“哦,一批傻博士”,但这恰恰是一种真诚和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的原始的纯真。

有时候,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中,看起来非常的
羸弱,但他们却拥有伟大的、理性的和道德的力量。

但凡大学问家他们都有这样一种天真。

而那些老于世故的、所谓“成熟”的人,对那种冒着傻气的人的天真似乎都不屑一顾,这些“成熟人”看似左右逢源,但他们只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必要去探索任何东西。

他们永远认为只要存在就一定合理,而合理的东西似乎就没有必要去追究,要做的只是去逢迎而不必去改变;一切只需要适应,而不必坚持;一切只需以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不必去顾忌道德。

这种老于世故的成熟人,实际上失去的就是那种我说到的人类本来应该有的天真。

人类的天真也是谦虚,也是纯真。

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你们无疑已经有了相当精深的专业知识,我认为能够在自己的专业学术领域里有深刻扎实的研究,当然会让你的思维得到良好的训练,从而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然而,现代的知识生产体制把专业分得细而又细,使得知识分子成为非常狭窄学科的专家。

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地认识到,专业化的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只是你最原初的出发点。

不少人在专业领域内堪称一流,甚至是世界一流的专家,但是只要跨出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半步,就会变得相当无知。

如果我们只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那么他只是这个专业领域中具有知性的知识分子。

因此知识分子如果要在专业以外的领域指手划脚,甚至以民众的代言人自居,或者自以为自
己是个启蒙者,那么我觉得这是一种不自量力。

甚至有些人还会更加偏执,以为自己是专家了,他说了的东西别人就一定要照办了,这些人显然缺乏最基本的自知之明。

因为他们丧失了人类基本的天真,所以显得高傲。

所谓的人类天真,也是对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谦卑,一种谨慎,更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根本的尊重。

失去了这种人类的天真,知识的积累会使你变得通达,但同时也会让你变得——至少使某些人变得——更加狂妄,貌似豪气冲天,天天叫喊着要改天换地,似乎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为。

但到头来,我们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他们只会犯下难以挽回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挽回的错误,反而贻害了人类。

这几年,我们坚持内涵发展、追求精致。

我们制定并发布了学校章程,踏上了依法治校的道路;实施了学术创新基地建设计划与学科培育计划、修订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完善了教学评教制度……拉开了以“学术卓越计划”为核心的综合改革的序幕;这几年,我们为同学们的宿舍安装了空调、建立学习支持中心……我们相信,只有品察细微、脚踏实地,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精致!
人类的天真也是道德的纯真。

现代知识的生产体制已经使知识、价值、以及道德发生了分离,而且这种分离在渐行渐远。

但是在现实中知识分子既是知性的存在,同时也是而且更应该是德性的存在。

作为知性存在的知识分子,他只是
一种特殊的职业分工,他能够用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服务人类,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技术、精神文化产品。

然而作为德性存在的知识分子,则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不在乎你是哪个专业,不在乎你是哪个职业。

作为德性的存在,他们就必须具备道德上的良知,拥有公共的关怀。

德性也包含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谦卑,尤其是对生命的尊重。

从道理上我们都明白,任何一门应用型的知识都是一把双刃剑,你可以用这门知识服务于人类,但是你也可以用这门知识来贻害人类,乃至毁灭人类。

如果掌握专门知识的人只是一个知性存在的知识分子,那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险。

因此我常说越是受过高等教育,越是掌握专门知识的人,越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越要成为一种德性的存在。

但是常常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表面上看来,受过更多的教育的人应该能够更加自主的对自己,包括对人类、对社会进行反省;他的反省能力应该比受过比较少教育的人更强——但是,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事实似乎并不尽然。

比如某些人他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不错的建树,但是在道德领域却是那么令人汗颜。

因此,知识的堆积和堆垒,似乎也能使人变得世故,甚至变得狡诈,变得趾高气扬,总觉得国家、社会、家庭乃至所有人都是亏欠于他,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欠缺还是太多太多,要去不断满足,从而向他所在的单位,向国家、向家庭,甚至向自己的家人、家属、配偶索取很多很
多。

甚至有些人会用他所学的知识来做不好的事,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我认为诸如此类问题的产生,恰恰是因为他们丢失了人类应该有的,应该保持的那份天真。

失掉了人类的这份天真,知识就很容易被误用,就会变得残忍。

难怪刘瑜女士曾经有过一句话,她说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要恢复人类的天真。

6月11日,复旦大学开始了XX年自主招生考试,全国各地200多名考生来参加了此次考试。

复旦XX年自主招生计划招收155名考生。

各位同学,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以后,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离开复旦校园,但你们仍然是复旦人,你们是作为复旦人,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你们将以一种新的身份继续复旦人的梦想,以一种新的方式践行我们复旦人的责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这份责任,让我们一起找回人类的天真,因为天真才会使你像孩童般的去对未知进行追问,才会毫无顾忌的,并且不求回报的去探索自然、宇宙、社会的奥秘。

因为天真才会让你真诚地对待家人,对待他人。

因此天真的才是可爱的,复旦祝福你们,祝福你们找回人类的天真,并永葆这份天真。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