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洪亮吉《与孙季逑书》原文及翻译
拟小言赋第十一段赏析【清代】洪亮吉骈体文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拟小言赋 第十一段
清代 洪亮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品赏析
• 《拟小言赋》乃洪亮吉嘉庆七年 (1802年)拟宋玉《小言 赋》而作。
• 嘉庆七年(1802年),他主持过安徽的洋川书院和扬州的 梅花书院。嘉庆十一年,在旌德时,他编成《泾县志》。 嘉庆十二年,他又写成《宁国府志》。洪亮吉一直靠讲学、 著书度余生。洪亮吉在晚年时漫游东南一带。嘉庆十四年, 他春游长江上小岛焦山,归来后,卧床不起,两个月后, 洪亮吉溘然去世。
以游丝之茎,贯七曜与列星。以针锋之所,値书卄史与九经。 黄帝所不能识,以咨杳冥,杳冥茫然,时睒其睛。
文言文洪亮吉《与子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洪亮吉《与子书》原文及译文赏析与子书洪亮吉余以年迫迟暮,不复能佣力于外,又念汝曹渐以成长;回忆毕生之事,冀弛日暮之肩。
郭外有薄田二顷,城东老屋三十间,使四子一嗣孙分守之。
汝曹能勤苦自持,当衣食粗足耳。
又余本中材,不敢以大贤上哲祈汝。
惟早承先训,门有素风。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叠遭家难,粗识世情。
“忍饿读书”,先大夫之遗语也:“禄不歆非义,福不歆非分,处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太宜人晨夕之面命也。
慎之哉!惟俭可以立身,惟恕可以持己。
俭则无求于人,恕则无忤于物,况以单门而处侈俗,凉德而承世业乎?无昵宴朋,无染薄俗,无是古而非今,无陟前而忘后,无爱尺璧而不爱修名,莫畏雷霆而不畏清议,穷达本之于命,丰啬任其所遭,如是而已。
饴孙年过三十,处世尚不克平心,是汝之短也。
惟编校故书,尚知条理,他日或当传吾记诵之学耳。
今符孙弱冠已过,涉笔便伪,难成一技;学之不修,亦已焉哉!其余幼子弱孙,则尚争梨栗,无辨粟麦。
他日兄率其弟,父课其子,庶几寒宗,无坠先绪。
夫功名之士,以身徇时;勤学之士,以身徇古;各有所好,强之不能,在立志何如耳。
形质不能与天地争久,姓名则克与嵩华竞高。
植足急流,学金石之止;鉴影巨壑,师江海之宽。
汝曹慎之哉!又况承恩返里,已属更生。
忧患备尝,庶谋行乐。
每当朝晖入座,夕月洒窗,春树欲花,秋林未落,何尝不携阮孚之屐,泛渔父之舟,挈伴以出,行歌以归?但使过言子①之庐,诵声不辍。
斯愿足矣!今春草已绿,鬓丝不玄。
素心之友,藉鬼燐而见招;同气之亲,出柏根而相望。
鬼者归也,归其真宅,庶有时矣。
自念生虽无似,然不见屏于里闾,不见讥于长者。
踪迹遍于九州,姓氏镌于五岳。
官不达而齿胄以为之师,禄不加而问字丰其所贽。
诗文至五千首,撰述至三十种。
门生义故,百人著录,弟子三百。
穷老尽气,韬精敛魂,终此天年,从亲地下。
以此贻汝,不以多乎?(选自《洪北江诗文集》,有删改)【注】①言子:孔子学生言偃(字子游)。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冀弛日暮之肩弛:减轻B.无爱尺璧而不爱修名修:美好C.鉴影巨壑,师江海之宽鉴:镜子D.然不见屏于里闾屏:摒弃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评价自己为中等学识之人,不敢期盼孩子成为圣哲贤人,希望儿子能以先人的教诲为戒。
韩愈《送区册序》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送区册序唐·韩愈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
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
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
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
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
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
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
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
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注释方氏《举正》:“贞元二十一年春阳山作。
洪庆善谓区册即区弘,考其始末,非也。
”魏本补注:“集有《送区弘南归》诗,说者谓册即弘也。
其说见于送弘南归诗。
区音欧,区冶之后,旧本作区,今本作欧弘,误矣。
”此序写于贞元二十一年离开阳山前。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湖南道》连州管县有阳山县:“中上,西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
”按:穷犹言天尽头耳。
或因下文“陆有”云云,遂解为土地贫瘠。
然区生之来,为求学也,地瘠何畏?此但言其不畏险远耳。
且丘陵虎豹,江流沦溺,亦与贫瘠无关。
廉利侔剑戟:廉,稜角;利,锐利;侔,相等;剑戟,古代兵器,剑两刃,戟三锋。
此指阳山江中之石利如剑戟。
篁竹:篁是竹的通称。
一说,篁,竹林。
鸟言夷面:鸟言,说话像鸟叫,难懂。
韩愈是河南人,乍来阳山,语言不通,看来并非有意诋毁。
夷面,是说相貌和中土人不同。
古代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
此处把阳山人说成“夷面”,含有明显的鄙视之意。
奉期约:奉,接受、遵守;期,期限;约,规约。
例如征收夏税秋税都有一定的期限,以及其他规定要百姓遵守等等。
挐舟:划船、撑船。
司马彪云:“挐,桡也,音饶。
”船桨,用作动词,用桨划船。
宾阶:西阶。
古时接客之礼,宾从西阶上,主从东阶上。
古诗与孙以宁书翻译赏析

古诗与孙以宁书翻译赏析文言文《与孙以宁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1),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
承命为征君作传(2),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3),皆未得体要。
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4),海内向仰者多。
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5),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
太史公传陆贾(6),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
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7),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
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8),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着。
”(9)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10)。
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11),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13),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已,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14),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
故并弗采着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
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15)。
而退之之志李元宾(16),至今有疑其太略者。
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着,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
”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
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17),他日载之家乘(18),达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
惟足下的然昭晰(19),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
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释】(1)归震川:归有光,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
明代散文家。
于散文创作力排明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着义朴素自然,长于言情叙事,为桐城派文家所推重。
着有《震川先生集》。
闬(hàn汗):里门。
(2)征君:即孙奇逢。
孙靓文言文翻译

原文:北海孙靓,字子玉,性聪敏,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已通经史,尤善属文。
所著文章,辞藻华丽,意境深远,当时文士皆以为楷模。
靓少时,父丧,家道中落,孤苦伶仃,赖母氏抚育,得以成就学业。
及长,俊逸异常,风度翩翩,人皆称之。
靓性刚直,不阿谀权贵,故虽才高八斗,而不为世所用。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靓乃隐居深山,读书养性,以避世纷扰。
虽隐居山野,然心中始终不忘国事,每有所感,辄抒发己见,寄情于笔端。
一日,靓游于山林之间,见群鸟飞翔,翔集于枝头,心生感慨,遂作《鸟赋》一篇,以抒发胸臆。
赋中云:“群鸟翔集,各得其所,岂无羽毛,各怀异志。
”言下之意,世之英雄,亦当如鸟,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靓居山多年,与山民相处融洽,深受其敬爱。
一日,山民感其德行,乃献上野果,以示敬意。
靓笑纳,并作《野果赋》一篇,以谢山民。
赋中云:“野果盈筐,味虽薄,德义弥深。
”意谓虽野果无味,然其德义却胜过珍馐美味。
靓虽隐居,然名声远扬,时有名士慕其德行,不远千里来求教。
靓皆虚怀若谷,不吝赐教,使来者受益匪浅。
时人赞曰:“北海孙靓,德才兼备,真君子也。
”靓年迈,欲归故里,然路途遥远,难以成行。
一日,忽闻故里传来消息,其母病重,靓心急如焚,遂决定启程。
行至中途,不幸遭遇山贼,靓被劫持。
山贼欲以此要挟靓母,使其献出财物。
靓虽身处困境,然仍坚定不屈,终被山贼释放。
靓归乡后,母已病故。
靓悲痛欲绝,遂作《悼母赋》一篇,以寄托哀思。
赋中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言辞凄婉,感人至深。
靓居乡不久,因病逝去,享年五十有二。
时人闻之,无不惋惜。
靓一生,虽未显赫一时,然其德行才学,流芳百世。
翻译:北海人孙靓,字子玉,性格聪明敏捷,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就已经通晓经史,尤其擅长写作。
他所写的文章,文采斐然,意境深远,当时的文人学士都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
孙靓年轻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衰落,孤苦伶仃,依靠母亲的抚养,才得以完成学业。
成年之后,英俊潇洒,举止优雅,人们都称赞他。
伤知己赋第十四段赏析【清代】洪亮吉骈体文

………………………………………………………
………………………………………………………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洪亮吉得中秀才。乾隆三十五年和乾隆三十六年两次参加江南乡试,均 名落孙山。洪亮吉与好友黄景仁一起前往安徽太平,开始作安徽学政朱筠的幕府,做校文工作。 乾隆四十一年,他辅佐浙江学政王杰在绍兴考选生员时,收到弟弟来函。他弟弟写信给他,不敢 直言母亲去世,只说母病速归。回家途中,洪亮吉得知母亲已故,嚎啕大哭而掉入河中,幸亏得 救。母亲去世后,他三年不沾酒肉,出入不走正门。黄景仁器量狭窄,与人难以相交,唯与洪亮 吉最为友善。黄景仁应试时曾与洪亮吉同居一室。晚间黄景仁独自作诗,每写成一首,就把熟睡 的洪亮吉叫醒,向他夸耀自己的诗,一夜竟达四五次,而洪亮吉却始终没有表示出厌烦的情绪。 因此黄、洪二人能够和谐相处。
国学 骈体文
伤知己赋 第十四段
清代 洪亮吉
作品赏析
•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夏,黄景仁以谋选资,再入秦,与洪亮吉、 孙星衍等同游关中名胜。住三月,又归都中。四十八年( 1783年) 春,黄景仁抱病出都,准备再至西安。行至解州,病情加剧,卒于 山西运使沈业富署中。洪亮吉闻知后,奔赴山西为之料理丧事,并 将灵柩运到运城,抵达潼关时写了这封信给在西安的毕沅。“ 见 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婺之遗笺尚存;披其缝帷, 则城东之小史既去。” 洪亮吉没有叙述黄景仁客死异乡的凄凉, 在描述了料理丧事的情况后,把重点放在了黄景仁身后的遗著上, “ 伏念命公,生则为营薄宦,死则为恤衰亲,复发德音,欲梓遗 集。一士之身,玉成终始。闻之者动容,受之者沦髓。冀其游岱之 魂,感恩而西顾;返洛之旒,衔酸而东指。”
洪亮吉《书杭检讨遗事》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洪亮吉《书杭检讨遗事》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杭检讨遗事[清]洪亮吉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
少举于乡。
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
先生性伉爽①,能面责贵人过,同官皆严惮之。
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②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
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过戆直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
”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
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
同官恐,促先生急归。
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③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
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
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④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
文敏即出舆揖曰:“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
”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
”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
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
”曰:“我衙门中后辈耳。
”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虞初续新志》有删改)[注]①伉爽:刚直豪爽。
①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名)。
①都市:都市中斩首执法的地方。
①头:临近。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能面.责贵人过(当面)B.正诣.宅谒前辈耳(到)C.或.携钱数百(有人)D.始寻道反.(通“返”,返回)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限断3处)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固”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5.老师要求各小组合作讨论文中杭检讨的人物形象,丁丁和小茗讨论激烈,请你也参与其中,帮助解答。
丁丁:我关注到的是他“能当面指责贵人的过错,一起为官的同僚都害怕他”这一描述,你觉得这能体现他怎样的人物形象?你:我觉得从这里看出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雪赋》原文及翻译

《雪赋》原文及翻译《雪赋》原文及翻译谢惠连的《雪赋》沿用了汉赋中假设主客的形式,从酝酿降雪写到雪霁天晴,展现了素净而奇丽的画面。
下面是《雪赋》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岁将暮,时既昏。
寒风积,愁云繁。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
乃置旨酒,命宾友。
召邹生,延枚叟。
相如末至,居客之右。
俄而微霰零,密雪下。
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
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
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焦溪涸,汤谷凝。
火井灭,温泉冰。
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北户墐扉,裸壤垂缯。
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连氛累霭,揜日韬霞。
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蔼蔼浮浮,瀌瀌弈弈。
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
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
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
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
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
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
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
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
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
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
有怀妍唱,敬接末曲。
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
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
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亮吉《与孙季逑书》原文及翻译
洪亮吉
原文:
①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似?亮吉三千里外,每有造述,手未握管,心悬此人。
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
②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
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1)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
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
然犬马之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
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③每览子桓(2)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
”及长沙(3)所述:“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④又佣力之暇,余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4)则携素册以到枕。
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
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⑤夫人之知力有限,今世之所谓名士,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未来,在己者已失。
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妍,劳瘁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
间尝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
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亡渐渍之效。
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
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注]:(1)顾影促步:形容风流自赏。
(2)子桓:魏文帝曹丕的字。
(3)长沙:东晋长沙郡公陶侃。
(4)烛就跋:蜡烛将尽。
译文:
季逑阁下:近来用功如何?我在数千里之外,每有著述,还未提笔之时,心里就挂念着你啊。
虽然你我才能、天赋早已注定,然而我也深深地仰慕你有自己的专长啊!
我们这些人的爱好和崇尚相符合,嗜好和欲望又少。
年轻时不跟随那些装模作样卖弄姿态,自我欣赏(边走边回顾自己的影子)的人,以求得世人一时的爱慕;长大后认真思考、聚精会神、废寝忘食,来寻求一点学问上的收获。
只是我略微年长一些,忧虑又多,因为这个缘故比不上您。
然而我三十四岁的年龄,距离强仕之日(即四十岁),还又有六年。
向上也希望能竭尽自己的智力,展示微薄的力量,来报恩于先人;向下希望在史册留名,传布我的姓名于天下而使父母不以生了我而感到惭愧。
每每读到曹丕的观点:“日月在天上消逝,形体相貌在人间衰亡,忽然与万物化而为一。
”以及陶侃的论述:“沉溺游乐,饮酒无度,活着的时候无益于当时,死了以后不能留名于后世,这是自暴自弃啊。
”感念这些话,掩卷而悲,于是把一天作两天用,勤奋学习。
又加上受雇于人的余暇时间,还有富余的空闲时间,
由于我粗野的本性,原本就缺乏知心的朋友,(因此得以)鸡叫时就伴着自己的暗影披衣起床,蜡烛烧完了就带着书卷睡觉。
衣上落满了虱子,虽多却不嫌;浮尘凝集于冠,每日都有一寸厚。
不是门外有名刺递入,巷侧有车辆经过,不知自己处在京邑之内,住的地方界于公卿之间呀。
人的智慧和力量有限,当今的所谓名士,有的人对富贵权势用尽心思,有的人为求取功名而操劳心志,富贵高名(操纵于别人之手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自己的身体精力就已经衰竭了。
又有人放纵个人的情感爱好于棋类游戏的乐趣之中,消磨生命于花鸟的钻研之中,劳苦相同,岁月也都荒废了。
像这样都是华巧不实的人的过失啊。
我有时想,假使扬雄改变研究经学而来讨好世俗的人,未必可以胜过汉朝朝廷的那些人,而将废弃深沉的思考;假如韦昭放弃自己著史的举处而去下棋,未必能成为吴国的头等人才,反而连自己多年积累的学问也会失掉。
这两个人,把心思放在他们的特长上,抛弃他们所不擅长的东西,(这)是值得人羡慕的啊。
每每以此来宽慰自己,也只敢告诉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