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
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

结合 , 这样可 以降低每个 T D MA链路 的接入速 率和调制解调
器 的工 作 速 率 , 同 时对 上 行 链 路 的值 C / N0 ( C / N 0 = E / N0 * R b ) 的 要求也减弱 了。
基本上都 是采用 AT M 传输技术 , 因为 A T M 的性能可以满足
摘要 : 卫星通信技术 中星上处理 ( 0 B P ) 和异步传输模 式( A T M) 被认 为是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和核 心技 术, 本文针对卫 星 通信技术 目前 的发展现状 , 通过分析其在 当今通信行业 中所处的地位 、 作 用以及 面临的挑 战, 总结其关键技 术, 给 出未来
通信 的发展方 向, 这对以后的卫星通信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
道 系 统 中采 用 蜂 窝 式 天 线 来 实现 跟 踪 和 同 频 复 用 功 能 ; 星 上
连接方式 、 可 以按需分配带宽等特点 , 这 些是光纤通信所不能 及 的, 所 以卫星通信在偏远地 区, 越洋通 信中被优 先选用 。星
上交换作为卫星通信 的核心部分 ,受到 国内外学 者的深度研 究, 星上技术结合 AT M, 使得卫星 AT M 技术成为卫星领域 的
最需要的技术就是卫星通信, 因为卫星通信 具有通信 容量 大、
覆盖地域 广、 不受地理条件 限制和通信方式机动 灵活 等优 点。
但 是随着对通 信资费的调整后, 长途通信 费用大 幅下 降, 但卫
星 的转发器 费用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因此使得卫星通信成 本还 是很 高。 ( 2 ) 卫星通信中宽带 I P问题 。当前, 宽带 I P卫星通信中
欧美等地 的性 能指标要求 。 但 当系统采用 RS块编码 、 交织以
2 . 4 卫 星 激光 通信 技术
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

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第一点:卫星移动通信的概述卫星移动通信是一种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来实现移动通信的技术。
它主要由卫星、地球站、移动终端和传输链路等组成。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覆盖,尤其适合海洋、沙漠、极地等偏远地区的通信需求。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两类:卫星电话系统和卫星宽带系统。
卫星电话系统主要提供语音通信服务,而卫星宽带系统则提供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种通信服务。
卫星移动通信的优点在于其覆盖范围广泛,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此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通信质量。
然而,卫星移动通信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传输延迟较大、信号传输衰减较大等。
第二点: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卫星移动通信可以根据卫星类型、频段、传输方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卫星类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系统(GEO)和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LEO)。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系统具有较高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但建设成本较高。
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建设成本较低,但覆盖范围较小,通信质量相对较差。
按照频段,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L频段、C频段、X频段、Ku频段和Ka频段等。
不同频段的通信能力、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按照传输方式,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单向传输和双向传输两种。
单向传输系统只能实现从一个地球站向多个移动终端的通信,而双向传输系统则可以实现双向通信。
此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根据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如民用、军事、航空航天等。
不同应用领域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技术要求、通信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总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多种分类方式,不同类型的系统在覆盖范围、通信质量、建设成本等方面有所差异。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点:卫星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实现涉及到多种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卫星通信技术、多址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
卫星通信技术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卫星传输链路的设计与优化、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编码与解码等。
通信卫星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是一个 3 P包交换和 电路交换 的网络 . GP 兼容第三代 (G) 3 手机 系统 其所 有提供 的服务都 基于 U S技术。美 国 MT 的移动 卫星通信 提供 商 S y er ( MS kT r 前 a V)移动 卫星通
信 系 统 移 动 终 端 的 射 频 部 分 在 L波 段 上 ,该 系 统 不 仅 集
天线 技术是卫星通信的关键 技术。 多波束天线 ( A. MB
Mut l B a A t n ) 于 能 够 同 时 产 生 多个 子 波 束 ( lpe em ne a 由 i n 点
为了适应多媒体 业务的需求,人们把 目光放在 了更高 的波段。 目前已发射或计划发射的 K 波段通信卫星有 : a 美 国的 国际通信卫星公 司 ( tlt I e a)的 G 8 ( n s 2 原名 为 I _); A8
一
、
卫 星 通 信 频 段 不 断扩 展
呈 移动业务在更低频段发展 一
近 年 来 , 卫 星 移 动 业 务 取 得 了 长 足 的 进 步 。 国 际 移
动 卫 星 公 司 ( mast 、 铱 卫 星 公 司 ( iim aele I r ) n a Id r u Stlt i
国内卫星 ,如印度 越南 、 鲜,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 朝
印度尼 西亚 等 ,而且 日本 、韩 国 、印度尼西 亚 的移 动卫 星通信 系统 以及 日本 、泰 国的宽带卫 星通信 系统都 具有 技术领先优 势。 北 方研究 所 ( R)是一 家专 营于卫 星和 无线 技术 NS 应 用 的著 名 国际市场研 究和 咨询机 构 ,据其研 究报 告预
测 2 0 0 9年 至 2 1 0 4年 间 的 C 频 段 和 Ku频 段 转 发 器 业
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性能分析

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性能分析卫星通信系统作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越大片海洋、山区、沙漠等地区以及建设基础设施困难的地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就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限制。
首先,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卫星的设计与制造、卫星发射和发射技术、卫星轨道的选择和控制、地面站的设计和建设等。
其中,卫星的设计与制造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它决定了卫星的通信能力和可靠性。
同时,卫星的发射和发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的过程,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此外,卫星轨道的选择和控制、地面站的设计和建设等环节也是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保证了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用户信号的接收与发送。
其次,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是评估其实际应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指标:通信容量、覆盖范围、时延和可靠性。
通信容量指的是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承载的最大数据量,它决定了系统的总体通信能力。
覆盖范围是指卫星通信系统在地球上的覆盖面积,它与卫星数量和布局有关,决定了系统在不同地区的通信能力。
时延是指信号在卫星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时间延迟,它包括信号从用户终端到地面站的传输时延和从地面站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延。
时延的大小与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传输方式有关,对一些实时应用(如视频通话、在线游戏)来说,时延较大会对用户体验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可靠性是指卫星通信系统在困难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性,包括抗干扰能力和系统可用性等。
可靠性的提升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和不断的改进。
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全球覆盖,无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只要能够看到卫星的地方,就能够进行通信。
这种全球覆盖的特性使得卫星通信系统成为连接全球各地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地区,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有效的通信手段。
同时,卫星通信系统还具有抗灾、快速搭建和拓展性强的特点,适用于灾难救援、紧急通信等特殊情况。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技术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项技术在传输信息、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跟踪人员和物品、以及监测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其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卫星通信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初期,当时美国和苏联开始发射通信卫星。
这些早期的卫星主要用于传输电话和电报。
不过,它们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20 世纪 70 年代末,人造卫星可以轻松完成数字通信,用于传输数据和文件,这为现代互联网奠定了基础。
在 1990 年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GPS)开始开发。
GPS 让人们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定位自己的位置,也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者其他应用传输数据。
此外,GPS 还提供了准确的时间标准,这使得各个行业和应用领域也能受益。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在速度、传输质量、连接数和覆盖范围方面均有了显著提高。
无论是在海上、山间、森林、沙漠或其他偏远地区,卫星通信技术都能为人们提供可靠的信号和服务。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1. 通信卫星通信技术最显而易见的应用是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通信服务。
这项技术可以让人们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短信、视频聊天和数据传输等方式来进行远程通信。
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在平原、山谷和海洋等地方提供信号,以及在灾难和紧急情况下提供重要的信息传输。
卫星通信技术还可以为航空和航海等行业提供高度可靠的通信服务。
它可以监测天气和航空器的飞行情况,并保持空中交通的高效和安全。
同时,它还可以为海洋监测、搜救和渔业管理等行业提供服务。
2. 互联网服务卫星通信技术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为偏远地区或没有可靠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地区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的方式之一。
卫星互联网通信技术可以通过卫星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地面基础设施的支持提供网络连接,从而达到信息传输的目的。
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几十年来,卫星通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促进全球信息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卫星通信行业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一种先进通信方式。
目前,卫星通信已经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互联网接入、国际电话、远程教育、军事通信等方面。
卫星通信的发展离不开卫星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
首先,卫星技术的进步是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造卫星的制造和发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现代卫星具备更强大的信号传输和处理能力,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同时,卫星的寿命也得到了延长,减少了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其次,卫星通信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随着技术的进步,卫星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发射成本也在逐年减少。
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得卫星通信服务的价格下降,更多的用户能够负担得起卫星通信服务。
这进一步推动了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
二、卫星通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通信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高通量卫星将成为发展的新方向。
高通量卫星采用新型的通信技术,能够提供更高速的数据传输,有效解决当前卫星通信容量有限的问题。
高通量卫星具备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大的容量,能够满足用户对高速宽带的需求。
预计未来几年内,高通量卫星将会成为卫星通信市场的主流。
其次,卫星通信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
例如,卫星通信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将推动卫星通信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卫星通信行业将与其他领域产生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
再次,卫星通信行业的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
目前,卫星通信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发射运营、通信终端、地面设备等环节。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这些环节的专业化和细分将更加明显。
同时,新的产业链环节可能会涌现,为卫星通信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5G时代卫星通信新发展

5G时代卫星通信新发展河北省石家庄市单位邮编:050081摘要: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区域大、通信容量大、线路稳定可靠、机动灵活等优点。
在5G时代背景下,卫星通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首先分析了卫星通信在5G时代下新的发展趋势,最后对5G时代卫星通信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5G;卫星通信;技术发展随着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设备的海量连接和各种新业务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应运而生,目前已经进入试验部署阶段。
5G是各种先进通信技术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最高水平。
1 5G和卫星通信发展情况①5G技术。
2012年是5G的第一阶段,提出了5G的基本概念;2013—2014年是5G的第二阶段,重点关注了5G的关键能力、应用场景、愿景与需求等;2015—2016年是5G的第三阶段,主要考虑验证工作和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2017—2020年是5G的第四阶段,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以及标准方案的制定,大幅度提高了5G的性能。
②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正逐渐迈向远洋与天空,在连接应用场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开发更多资源,促进了卫星通信类终端用户的发展,提供经济和便捷的服务连接。
在卫星运行过程中,根据轨道高度,可以分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和地球同步卫星通信系统,最早研发的是GEO卫星系统,具有广阔的覆盖范围与较高的轨道高度,除了南北极之外,仅仅需要三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多数区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卫星系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例如亚太7号、9号、5C、6C等。
此外,LEO卫星通信与GEO卫星通信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增强消息的实效性,降低传输损耗,为小型化终端提供方便,有效调节GEO轨道频率与位置,实现全球覆盖。
目前,国家LEO卫星通信系统尚处于发展阶段,仅有预期中的卫星系统,其中包括“行云工程”“鸿雁”系统、信息网络重大工程等,尚且没有低轨互联网星座系统。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探讨了当前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索面领的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应用;让后再当前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卫星通信系统特点、卫星抗干扰技术及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卫星通信;宽带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空间卫星通信;通信卫星;抗干扰;卫星通信技术今后的趋势1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它是微波通信与航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微波频段(300MHz~300GHz,即波段lm~1min)。
这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则称为卫星通信系统,而把用于现实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称为通信卫星,其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因此,可以认为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继承与发展,是微波接力通向太空的延伸。
空间无线电通信有3种形式。
1 地球站与空间站之间的通信;2 空间站之间的通信;3 通过空间站的转发或反射来进行的地球站相互间的通信, 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卫星通信,卫星就是一种空间站。
实际上,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结合为一个大系统,因为地球站与空间站之间以及空间站之间的通信也常常需要通过通信卫星的转发或中继来进行,并与地面基础设施相联系,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看,前二者也是一种广义的卫星通信。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卫星通信迅速发展,在军事与民事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光纤通信以及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卫星通信逐渐由传统通信领域逐渐转向其他方向。
近几年来,卫星通信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实现了产业化与国际化年收入达900 多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3%。
与此同时,在军事应用中卫星通信仍然是其主要的通信手段是其他通信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在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中卫星通信不仅有效地补充了其他通信手段的不足或不能(如海事、远程航空的通信等),而且作为大众传媒如视频与音频广播“最后一公里到户”的接入,防灾、救灾、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等均大有作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卫星通信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产业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关键的战略性意义。
本文在总结、分析通信卫星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对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卫星通信;现状与趋势;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tn9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
相互之间的无线电通信,是微波中继通信技术和航天技术结合的产物。
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且可以大容量传输,建设周期短,可靠性高等。
自1960年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卫星通信发展特别迅猛。
目前,卫星通信的使用范围己遍及全球,仅国际卫星通信组织就拥有数十万条话路。
而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卫星高速数传系统成为了卫星通信发展的趋势。
1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1.1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卫星通信从表现形式来看,它既是一个提供移动业务的卫星通信系统,又是一个采用卫星作中继站的移动通信系统,所利用的卫星既可以是gso卫星,也可以是ngso卫星,如中等高度地球轨道meo、低高度地球轨道leo和高椭圆轨道heo卫星等。
虽然世界上地而通信网络已趋于完善,但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因素
的限制,地而蜂窝系统不可能达到全球无缝覆盖。
以我国为例,在偏远地区,地而网络的广泛覆盖仍然遥遥无期;在沿海岛屿众多的地方,建设地而网络非常困难;在发达地区的某些偏远地方同样没有地而蜂窝网的覆盖;野外勘探,飞机,远洋运输船只,远离城市的旅游探险者,以及紧急搜索、救援人员等都需要一种不受地域、天气限制的移动通信手段;西部地区疆域广阔,但多为荒漠和戈壁,人烟稀少,卫星通信将显示出独具的优势;尤其是发生重大毁灭性自然灾害的地区,地而网络多数会遭到破坏,而卫星通信可能是惟一幸存的通信手段。
所以,卫星通信是一种大有可为的通信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国内外发展概况
至今我国尚无自建的民用卫星通信系统,国际上日前可以使用的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包括:
1)对地静止轨道(gso)卫星通信系统
提供全球覆盖的卫星通信系统有国际海事卫星(inmai sat系统;提供区域覆盖的卫星通信系统有北美移动卫星(msat)系统、亚洲蜂窝卫星(aces)系统、瑟拉亚卫星(thuraya)系统;提供国内覆盖的卫星通信系统有日本卫星(n-s tar)系统和澳大利亚卫星(optus)系统等。
其中波束覆盖我国的系统有inmai sat和aces。
国际海事卫星(inmarsat)系统是由国际海事组织经营的全球卫
星通信系统。
自1982年开始经营以来,全球使用该系统的国家已超过160个,用户从初期的900多个海上用户已发展到今天包括陆
地和航空在内的29万多个用户。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业务的需要,已开始发射第四代海事卫星。
第四代卫星为1个全球波束、19个宽波束和 228个点波束。
提供用户终端的卫星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强度为67dbw(点波束),其ip业务最高速率可达432kbit/s,可应用于互联网、移动多媒体、电视会议等多种业务。
2)非静止轨道(ngso)卫星通信系统
提出的方案很多,真正发射组网进行运营的只有3个:铱(liidium)、全球星(globalstar)和轨道通信(orbcomm)系统。
铱系统是由美国motorola公司提出的世界上第一个低轨道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其基本目标是向携带有手持式移动电话的铱用户提供全球个人通信能力。
铱系统卫星星座由66颗低轨道卫星组成,轨道高度780km。
铱卫星采用星上处理和交换技术、多波束天线、星际链路等新技术,提供话音、数据、传真和寻呼等业务,用户终端有单模手机、双模手机和寻呼机。
耗资59亿美元开发的铱系统于 1998年11月开始商业运营,1999年8月13日中请破产保护。
2000年12月新铱星公司成立,用2100万美元购买了投资近50亿美元的铱星公司,2001年3月重新开始提供全球通信服务。
目前有超过12万用户,并目_以每月新增2 0003 000个用户的速度在增长,在2003年上半年实现收支平衡。
在1997年5月到2002年6
月期间共发射了95颗卫星,其中11颗失效,4颗陨落,66颗工作,14颗在轨备份,能够连续工作到2014年而无需发送额外的卫星。
2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
(1)星载多波束天线技术
采用多波束天线是解决大覆盖范围和高天线增益之间矛盾的惟
一手段,如铱系统采用48波束天线,全球星系统采用16波束天线。
多波束天线是影响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
一方而,其重量、功耗直接影响卫星平台的设计指标; 另一方而,天线增益对系统所能达到的通信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已有多波束天线的设计能力,对星用t/r组件也有研制经验,与国外n7。
进水平的差距主要在于星载工艺问题,如何降低
功耗和重量是研究的重点。
(2)星上处理和交换技术
具有星际链路、星上处理和交换能力是对现代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
对于星际链路,核心是解决天线的捕获、跟踪和瞄准问题;对于星上处理,目前国内已有星上解调、解扩和解跳的较成熟技术,主要问题在于可靠性、重量和功耗等。
虽然国内已经完成了具有小规模星上处理与交换功能的样机研制,但受星载器件水平的限制,在星上实现具有综合业务交换功能和动态拓扑条件下移动路由功
能的交换机仍是一项需要重点攻关的关键技术。
(3)移动性管理技术
移动性管理是移动通信系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位置管理和切换管理两方而。
虽然地而已有成熟的移动性管理技术,但在ngso卫星通信系统中,作为交换节点的通信卫星相对地而作高速移动,导致网络拓扑是变化的,即使用户不移动,切换也是频繁发生
的,并目_用户终端、卫星和信关站之间没有固定的连接关系。
因此,对于星上处理和交换能力、系统容量等都很有限的卫星通信系统,必须采用适当的移动性管理策略,以便在尽量降低移动性管理开销、星载交换机处理负担和路由更新开销的条件下保证用户信息能够经过星际链路选路到目的地,并目_在通信过程中实现卫星之间正确无误地切换。
(4)终端小型化
终端的体积、重量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和电池等决定。
从通信技术来说,实现天线和射频模块的小型化是解决终端小型化的关键技术。
适应各类移动台结构要求的天线、高稳定度的频率源(考虑到系统通常传输低速率信号、载波间隔小、多普勒频移的影响等,此要求尤为突出)、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射频模块小型化主要涉及到收发模块和双工器。
其构成与地而蜂窝系统手机的构成大体相同,而后者技术已十分成熟,可从中得到借鉴。
现有接收和发射电路都已做得很小和很低功耗,工作于uhf 和l/s频段,每个有源器件尺寸在数平方毫米至十几平方毫米之间;在无源器件中,值得关注的是工作于双频段的双工器,它可通过声表而波 (saw)器件或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来实现。
其中,利用ltcc工艺制作的双频段双工器,在900mhz频段,隔离度达28db,插损1.7db;在1 770mhz隔离度和插损分别为19db和1.8db。
3总结
本文综述了卫星通信的新进展,这些领域里所取得的新的研究成
果表明,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人们对信息化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为满足这些要求的卫星通信乃至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空间通信理论与技术,也要不断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