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卫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低轨卫星星群化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通过星间链路构成的低轨卫星网络可以为全球数据传输和多种业务应用提供支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国军事和科研部门的关注。

应用需求和承担角色的转变对低轨卫星通信体制与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就通信信号处理的角度而言,这些挑战主要包括提高捕获精度、降低星上信号处理开销、提高功率利用率等。

本文以具有星间链路与星上处理能力的低轨卫星系统为背景,以解决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面临的挑战为目标,围绕上述三方面问题开展工作,对直扩信号高精度捕获技术、稀疏简化时频处理技术、最紧致高阶调制技术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提出基于频域重排实现并行高精度捕获的高精度频域重排捕获技术,通过引入相频特性将二维估计转化为一维估计问题从而实现并行捕获。

与传统捕获方法基于信号幅频特性通过能量检测实现捕获的思路不同,高精度频域重排捕获算法充分利用了信号的相频特性。在频域重排捕获算法中,相频特性与幅频特性各自表征一个参量且二者间存在约束关系,因此二维估计问题被转化为一维估计问题,可以通过一次运算同时得到时频估计结果。

引入相频特性使频域重排捕获算法在不降低捕获时效性的基础上获得精度上的改善。文中对影响算法性能的因素和算法的抗噪声性能进行了分析,推导了信噪比门限的非紧致理论界,并对捕获精度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码相位估计精度和频率估计精度比传统算法分别改善了50%和60%以上。提出基于频域解耦改善算法抗噪声性能的频域重排联合解耦捕

获算法,通过固化幅频特性对相频特性谱的影响减少时频估计受到的限制。

在高精度频域重排捕获算法中,时频二维估计过程在流程上的耦合效应对算法抗噪声性能产生了影响。通过引入联合解耦处理,算法在保持幅频和相频特性各自反映的参量特征不变的基础上,使得二者的处理流程不相关化,减少了对码相位偏移和剩余频率估计过程的限制,从而改善了整体的抗噪声性能。

通过联合解耦处理获得的抗噪声性能的改善不以降低捕获算法的时效性为代价。文中分析了算法的抗噪声性能,推导了信噪比门限的非紧致理论界。

结果表明,频域重排联合解耦捕获算法的信噪比门限比频域重排捕获算法改善了约6dB。提出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充分利用直扩信号的“限带稀疏”特性来降低稀疏处理流程的运算复杂度。

传统稀疏傅里叶变换方法的稀疏处理过程本质上是解欠定方程的问题,必须采用“压缩、解算、选择”的处理流程。与传统方法不同,文中提出的定位优化稀疏傅里叶变换方法充分利用直扩信号优异的“限带稀疏”特性来防止有效谱峰的碰撞。

这使得稀疏处理过程转化为解结果具有一定波动的常规方程的问题,因而可以采用“压缩、预选、解算”的处理流程来降低整体复杂度,且不以最终估计结果的精确性为代价。文中对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引入前文所述捕获算法中。

结果表明,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的复杂度比原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降低约50%;基于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的频域重排捕获算法以及频域重排联合解耦捕获算法的复杂度比传统捕获算法分别降低了约96%和90%。建立最紧致高阶调制方式通用数学模型,基于分类和递推的方法求得抗噪声性能的通用

解析表达式并提出低复杂度的三相投影解调算法。

由于最紧致高阶调制方式数学模型的不完善,之前的相关研究主要着眼于对无穷平面上星座的性能进行理论探讨,以及对特定点数星座的性能进行实验分析。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套基于星座点幅值分类的通用模型,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最紧致高阶调制方式抗噪声性能的通用表达式,随后提出了具有恒定运算复杂度的三相解调算法。

结果表明,该模型及抗噪声性能通解与实际情况吻合;最紧致高阶调制方式在大星座下的调制效率高于QAM调制方式;该低复杂度解调算法运算量仅为18

次实乘与9次实加且与星座阶数无关。

卫星及电视系统方案

卫星及电视系统方案

卫星电视系统及公共天线系统方案 本工程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天线4面,接收并传送卫星电视节目32套。 1. 设计依据 本设计是遵照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作出的。 卫星电视接收、电视系统在规划、设计、设备和器材的选用、安装调试的工艺要求等方面,都严格按下列标准和规范执行: l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l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l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 l 《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Y/T114-94 l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J13-32-2000 l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GYJ41-89 2.系统容量和频道配置 2.1系统容量 本系统可利用电视频道数有89个,本期工程容量共设计32个电视频道,剩余的频道预留给今后扩充使用。

具体接收电视内容见下表: 节目源类型接收或传送方式接收内容 卫星接收亚洲3S卫星:(24套) 中央一台、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江苏卫视、福建卫视、江西卫视、湖南卫视、湖北卫视、四川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河南卫视、内蒙卫视、陕西卫视、青海卫视、辽宁卫视、吉林卫视、黑龙卫视、 凤凰卫视、凤凰资讯、音乐卫视、体育卫视、 香港美亚电影台卫视、香港星空电影台娱乐卫视、 卫星接收亚太2R卫星(1套) 美国好莱坞电影台 卫星接收国际704卫星(1套) 香港卫视电影台 公共天线上海电视节目:(4套) 新闻综合、生活时尚、新闻娱乐、东方文艺 酒店自播视频节目(2套) DVD、DVD

2.2 频道配置原则 本系统按860MHz模拟邻频传输设计,频道配置避开共用天线电视所占用的频道以及当地大功率发射的开路电视频道对本系统的同频干扰。由于共用天线电视节目采用550MHz邻频传输方式,已占有V端全部频道。为降低终端接收成本,相次卫星电视前端不采用增补频道,而采用550MHz端的邻频标准电视频道。 3. 系统组成及信号处理方式 3.1系统组成 CATV系统网络由总前端(卫视前端、上海共用天线电视混合组成总前端)和用户分配网络二部分组成。 用户终端盒分配如下: 用户终端分布情况表 楼层电视信息点数(300个) 3.2信号处理方式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接收下来的卫视下行微波信号,经高频头下变频后,送到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卫星电视接收设备输出的AV信号经过视、音频调制、处理后,变成RF射频信号送入混合器。为降低建设成本,卫视前端信号、自办节目信号与共用天线电视并网采取宽带混合,若出现宽带信号中有个别频道指标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采用频道处理器进行下变频、中频处理后再上变频后进入混合器,以提高前端输出信号质量。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摘要 作为一种国家关键的基础通信设施,以及全球移动通信的有机组成部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国家安全、紧急救援、互联网、远程教学、卫星电视广播以及个人移动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个人电信业务、多信道广播、互联网的远程传送,是全球无缝个人通信、互联网空中高速通道的必要手段。近年来卫星通信新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各国的战略发展重点。无线资源管理是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主要是由于卫星系统的资源是非常昂贵的,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管理并利用卫星系统的资源已成为关键。 通过对低轨道卫星无线通信信道的基本特点的研究,文章具体从无线信道的缺点进行分析,并进行了matlab仿真模拟,得出信号经过多径信道的幅频特性,多径信道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情况不同,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以及信号经过多径信道的衰减情况,以及码元间隔对传输信号的影响,信号的码元间隔必须远大于信号的时延差,才能尽量的减小码间干扰。 关键词:低轨卫星通信,信道,信道特性

Abstract As a national key 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global mobile communications, St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national security,emergency rescue, Internet, satellite TV broadcasting, remote teaching and perso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uch aspects. A new generation of broad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 business, multicasting, remote transmission, the Internet is a global seam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high-speed Internet air passage means necessar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low orbit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it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ic priorities. Wireless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he study of L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satellite system resources is very expensive, therefore how to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satellite system has become a key. Through the low orbit satellite studi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channel, the article specifically from wireless channel faults is analyzed, and the matlab simul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ignal after a multipath channel amp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multipath channel attenuation is different on different frequency signal, which has the frequency selectivity, as well as the attenuation of the signal through the multipath channel, and the influence of element spacing to transmission signal, the signal of the symbol interval must be greater than the signal delay is poor, can try to reduce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KEY WORDS: LEO satellite, Channel,Channel characteristics

常见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简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常见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简介 本文介绍了常见国产卫星数据的简介、数据时间、传感器类型、分辨率等情况。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产品级别说明 ◆1A级和1C级产品均为相对辐射校正产品,只是不同卫星选用的生产参数不同。 ◆2级,2A级和2C级产品均为系统几何校正产品,只是不同卫星选用的生产参数不同。 其中: ■GF-1卫星和ZY3卫星归档产品为1A级,ZY1-02C卫星数据归档产品级别为1C级,其他卫星归档级别为2级! ◆归档产品是指:该类产品已经存在于系统中,仅需要从存储系统中迁移出来.即可供用户下载的数据。 ◆生产产品是指:该类产品不是已经存在的产品,需要对原始数据产品进行生产,然后再提供给用户下载的数据。

■当用户需要的产品级别是上述归档的级别,直接选择相应的产品级别,然后查询即可! ■当用户需要的产品级别不是上述归档的级别,就需要进行生产.本系统提供GF-1卫星和ZY3卫星2A级的生产产品,ZY1-02C卫星2C级的生产产品,在选择需要的级别查询后,无论有没有数据,在查询结果页上方有一个“查询0级景”按钮,点击此按钮后,进行数据查询,如果有数据,选择需要的产品直接订购,即可选择需要的产品级别。 国产卫星 一、GF-3(高分3号) 1.简介 2016年8月10日6时55分,高分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高分三号卫星是中国高分专项工程的一颗遥感卫星,为1米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也是中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 2.数据时间 2016年8月10日-现在 3.传感器 SAR:1米 二、ZY3-02(资源三号02星) 1.简介 资源三号02星(ZY3-02)于2016年5月30日11时17分,在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02星发射升空。这将是我国首次实现自主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形成业务观测星座,

GEO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2009年第05期,第42卷 通 信 技 术 Vol.42,No.05,2009 总第209期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09,Totally GEO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杨巧丽①②, 陆锐敏②, 马刈非① (①解放军理工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②总参第63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7) 【摘 要】文章对GEO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天地一体化无线资源管理模式;针对QoS保证和特殊的抗干扰应用需求,对其呼叫准入控制、波束切换管理、分组调度策略等关键技术给出了初步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GEO卫星通信网络;服务质量(QoS);无线资源管理(RRM) 【中图分类号】TN9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02(2009)05-0158-03 Key Technologies of GEO Multi-bea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YANG Qiao-li①②, LU Rui-min②, MA Yi-fei① (①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7, China; ②No.63 Research Institute of PLA General Staff Headquarters, Nanjing Jiangsu 210007, China) 【Abstract】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GEO Multi-bea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s analyzed. The model of integrated space-grou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mbination of centralized mode and distributed mode is proposed. For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support and the special requirement of anti-jamming, some research suggestions on call admission control, beam handoff management and packet scheduling are given. 【Key words】G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quality of Service (QoS);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0 引言 GEO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以其覆盖范围广、星座和网络控制简单等诸多优点一直都是军事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1]。为了满足未来国家多方面安全利益的需求,未来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将由3-5颗GEO卫星星座组成,采用更高的频段、多波束天线、宽带跳频、星上处理、星上交换、星上网络控制、星际链路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与地面其他网络内任何用户的互连互通,同时还将满足从低速到高速的话音、数据、视频、Internet数据传输等多媒体业务需求,实现抗干扰并可应对复杂的电磁环境,提供受保护的动中通服务能力。 1 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 随着星上处理和交换技术的发展,鉴于军事应用抗干扰、抗摧毁能力的特殊需求,未来军事GEO卫星通信系统将采用多星全球覆盖有星际链路组网应用模式[2],采用星际链路方式时,卫星无需地面站中转就可直接互连,不仅降低了通信时延,而且还会显著地改善通话质量;另外,为了保证在地面网络管理中心受到打击时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自主运行能力,还应该考虑星上网络控制设计方案[3]。 如下页图1所示,给出了多星全球覆盖有星际链路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示意图。在军事应用背景下,应用Ka或更高频段为系统提供了足够大的带宽,可调多波束主要是为了空间隔离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波束重叠使用以增强特殊覆盖区域内的用户容量和通话质量,所以一般不进行频率复用。同其它卫星通信系统类似,GEO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也可划分为空间段、用户段和地面段[4]。 空间段由3-5颗多波束GEO卫星通过星际链路组成一个+/- 65°纬度带内的准全球覆盖卫星星座,每颗卫星均具备 收稿日期:2008-09-22。 作者简介:杨巧丽(1979-),女,工程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抗干扰;陆锐敏(1963-),男,高级工程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抗干扰;马刈非(1947-),男,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网络。 158

有线卫星电视技术方案

有线、卫星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1系统概述 有线、卫星电视系统是华侨城欢乐海岸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一个重要配套子项目,系统不仅提供丰富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金融信息和文化娱乐节目,满足对高品质电视信号接收的要求,而且还具有双向传输的功能,以及为综合数据业务的接入预留接口,使其能够满足VOD视频点播和综合数据业务传输的应用需求。 节目源包括本地有线电视节目和卫星电视节目,其中卫星电视提供于酒店、会所、休闲度假公寓,系统还可以为系统预留自办节目接口,可提供精彩丰富的自办节目。此外,系统在设备的选型上兼顾满足目前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未来的可能需求,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2设计要点 ?有线、卫星电视系统根据酒店、商业、SOHO办公分别设置,酒店、会所、休闲度假公寓部分设卫星接收天线(接收天线设于SOHO办公楼楼顶),并接入部分深圳市有线电视台数字电视信号,进行数字调制后送至酒店、会所、休闲度假公寓内各有线电视终端;商业及SOHO部分仅设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将市有线电视信号传送至商铺及SOHO办公楼的有线电视终端。 ?本系统采用860MHz双向网络标准针对华侨城欢乐海岸有线、卫星电视系统工程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个满足多功能应用的860MHz双向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选用的前端产品为积木式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添加,为系统扩展预留了一定的余量,业主和使用部门可根据收视需要自行增加相关的部件即可。 ?系统结构简单但稳定可靠,维护方便。 3方案设计 整个系统由前端、干线传输网络和分配网络三部分组成。 系统结构如图:

3.1信号源 有线电视系统信号源由天威视讯有限公司提供,酒店、会所、休闲度假公寓采用卫星接收亚太6号卫星信号。酒店、会所、休闲度假公寓卫星接收系统在SOHO办公楼楼顶设Ku波段卫星接收天线及前端传输机房,接收的境外卫星电视信号室外单模铠装光缆传输至有线电视机房,在该机房配置数字电视调制设备,将境外卫星电视及部分境内电视节目以数字电视的形式送至酒店、会所、休闲度假公寓各有线电视终端。 根据广电部对于卫星电视接收的相关规定,本系统建议采用 2.4米天线接收位于134.0°E的亚太6号卫星Ku波段的境外节目。境外卫星电视必须严格按规定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境外卫星电视平台定向接收,故接收境外节目均需要使用指定的接收解码器(境外加密频道),此接收设备须由业主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后到当地相关代理机构统一购买,并按要求交纳收视费用。境外卫星电视统一平台包含了众多极品频道,其中包括了著名的CNN、BBC、NHK、CNBC 、ESPN 、Discovery Channel、NGC、凤凰卫视、卫视体育、Channel V、MTV以及众多世界及亚洲著名的电影频道如HBO、CINEMAX、卫视国际电影台、凤凰卫视电影台等,均属当今世界及亚洲的顶级品质的电视节目,另外可收到一套图文含游戏及43套广播节目。

中低轨卫星通信的商业发展前景

中低轨卫星通信的商业发展前景 1.中低轨道卫星通信是无线通信链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全球覆 盖、无缝隙通信,不因通信距离而影响通信成本,卫星技术可靠性高、应用范围广等技术特点. 利用中低轨道通信卫星进行商业开发,就是看到了其独有的、或地面无法与其比拟的优势之处. 仔细分析这些特点,可以看到作为整个无线通信链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卫星与地面无线通信系统,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为补充,在不同的地区、应用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并且由于卫星技术的前瞻性,其优势特点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小卫星通信的全球无缝隙覆盖,使其成为在边远地区、海上、空中提供可靠通信的惟一手段,全球星最新研制开发的MDSS 飞机安全通信系统,安装在飞机驾驶仓内,可以与地面进行数据、语音和图象的双向传递,使地面随时了解飞机的运行情况,解决了飞机安全监控、导航的一个大问题,已得到了许多航空公司的认可;其次,卫星通信系统节点少,链路环节集中,所以安全可靠性很强,是紧急情况下的可靠备用手段,像抗灾救险、日常备份都离不了它;更加重要的是,卫星通信系统中各终端、地面站之间是靠卫星连接的,通信成本不受通信距离的影响,在远距离通信上具有优势. 而且卫星的通信容量大,直播卫星的网络拓扑构成能力使其可以经济地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象等多样化的通信服务. 另外,相对于高轨道通信卫星,低中轨运行的轨道较低(10 000~750 km) ,信号可迅速传送到地面用户,时延较短,易于完成即时通信的任务.由于使用的无线电频段(L 、VHF、UHF) 的原因,地面通信终端无须抛物面天线,容易实现用户终端的小型化,便于移动通信,利于接入新的一代数据通信网络. 这一特点将使小卫星通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顺应潮流方向,带来新的信息革命. 2. 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带动一个行业的兴起经济的全球化,无论是人流还是物流都在向全球性发展,客观要求全球性的信息交流. 在过去十年,地面无

中国区域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关键技术与应用公示材料

“中国区域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关键技术与应用”公示材料项目名称:中国区域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关键技术与应用 提名单位:中国科学院 一、提名单位意见 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该项目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等重大需求,突破了气溶胶及细颗粒物瞬时遥感物理模型和反演关键技术;率先开展了星载气溶胶载荷的软硬件一体化仿真工作,论证发展了我国第一代星载多角度偏振卫星,推动了国产气溶胶卫星监测系统的快速发展;建立了细颗粒物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系统,获得了中国区域长时间序列气溶胶关键参数时空特性数据集,为大气污染监测、预报、治理、评价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项目成果已在环境监测管理、环境应急响应、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污染源识别与监测、霾天气预报与分析、公众健康危害评估等环保和气象部门的业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技术创新支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项目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和专辑多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多项。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被中办、国办采用3次,获得了国家领导人批阅,为国家环境治理提供了决策支撑。 该项目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先进、创新点突出、实用性强。同行专家组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在我国大气气溶胶遥感技术和应用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引领了细颗粒污染物遥感方向,支撑了大气污染防治、气候变化应对行动对气溶胶空间监测的重大需求。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项目简介 气溶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是大气环境和气象、气候的关键影响因子。气溶胶中的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卫星遥感手段可在污染监测、预报、治理中发挥重大作用。项目团队针对大气污染卫星遥感面临的中国区域气溶胶特性复杂、细颗粒物遥感难度大等挑战,持续十余年开展气溶胶卫星遥感监测机理、技术、平台和应用方面的联合攻关,系统性地研发了气溶胶遥感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论证发展了第一代国产气溶胶偏振卫星载荷,开展了中国区域气溶胶关键数据集的研制和应用,取得了系列重要科技创新。项目成果支撑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气候变化评估的实施,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主要科技创新及技术指标包括: 1. 气溶胶特性遥感方法和中国区域整层大气气溶胶特征模型。面向气溶胶细颗粒物(PM 2.5)空间信息获取的迫切需求,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5参数细颗粒物遥感机理模型,建立了PM2.5遥感链条,比同类模型精度平均提高11%;针对中国区域气溶胶来源多样、形态复杂的难点,发展了气溶胶颗粒物不规则形状散射卫星信号计算模型,实现了卫星对链状、簇状、椭球形等气溶胶颗粒物散射观测信号的建模。针对中国区域缺乏气溶胶特征模型的瓶颈问题,发展了“光学-物理-辐射-化学”耦合的整层大气气溶胶特征模型,比现有常用模型增加了化学参数维度,模型参数从18个扩展到22个。 2. 国产先进气溶胶卫星载荷软硬件一体化仿真和论证。针对我国发展自主气溶胶空间观测系统的迫切需要,突破了面向应用的全链路气溶胶卫星遥感仿真技术,研发了国内首个气溶胶偏振遥感载荷软硬件一体化仿真系统。通过对观测通道、观测角度数、光谱响应函数等多个卫星载荷关键指标进行最优化设计,实现了国产多角度偏振气溶胶载荷与国际同类卫星相比空间分辨率提升1倍,应用能力满足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限排等关键应用需求;通过辐射和偏振模型仿真,载荷辐射量化能力提高4倍,气溶胶细粒子比数据产品可用率从22%大幅提高到82%。论证的我国第一代星载多角度偏振相机已于2018年搭载GF-5卫星发射升空。 3. 中国区域气溶胶卫星遥感数据集及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应用。开展气溶胶卫星遥感数据规范化处理流程研究,建设气溶胶多源卫星数据反演、质控和检验平台。获得了27万余条中国区域整层大气气溶胶基础特性数据集,支持了空气污染预报、地球系统模式研发。获得了中国区域35年时空一致性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集,评估了中国气溶胶辐射致冷抵消的温室气体增温,支持了气候变化评估、政府气候变化应对行动。研发了中国区域PM2.5和雾霾关键参数卫星遥感数据集,支持了空气污染排放源识别、重污染预报应急、全国大气污染损失核算、雾霾健康效应评估等,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和公共效益。

低轨卫星组网设计

1概述 卫星星座是指由多颗卫星按照一定规则和形状构成的可提供一定覆盖性能的卫星网络,是多颗卫星进行协同工作的基本形式。卫星星座结构会影响网络覆盖区域、网络时延和系统成本等。传统的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高、链路损耗大,对地面终端的EIRP和接收天线的G/T值要求过高,难以实现手持机与卫星直接进行通信;而低轨卫星由于链路损耗小,降低了对用户终端EIRP和G/T值的要求,可支持地面小型终端与卫星的直接通信,有利于信息的实时传输。现代通信的发展要求卫星通信系统应具有全球通信能力。低轨卫星实现全球覆盖所需的卫星数目较多(Iridium系统66颗星),系统实现成本很高,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短期构建全球性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在预期星座的整体构型下,通过设计和筛选,合理部署少数卫星以满足当前任务和需求,并在今后发展过不断发射新卫星进行补网,最终实现星座的预期覆盖和通信能力,是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2星座参数设计 2.1轨道设计 椭圆轨道多用于区域性覆盖,但轨道倾斜角必须为63.4°(为了避免拱点漂移),这对中低纬度地区的覆盖十分不利,而圆轨道的倾斜角可在0°~90°。之间任意选择。考虑我国所处纬度围为北纬4°~54°之间,星座设计宜应采用倾斜圆轨道。轨道高度选择主要是系统所需卫星数目与地面终端EIRP和G/T值的折衷。同时,轨道高度的选择还需考虑地球大气层和·阿伦带两个因素的影响,

通常认为LEO 卫星的可用轨道高度为700~2 000 km 。 2.2卫星周期设计 为了便于卫星轨道控制,通常选择使用回归轨道,即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成整数比。卫 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关系如下式所示: n k Ts =Te (1) 式中,k 、n 为整数,Ts 为卫星运行周期,Te 为地球自转周期,且Te=86 164 s 。根据开普勒定理,可得卫星周期Ts(单位s)与轨道高度h 关系如下: ()μπ3 Re 2h T s += (2) 式中,地球半径Re=6 378.137 km ,开普勒常数 23s m 98.398601K =μ。取k=2,n=25,可得卫星周期 Ts=6893 s ,轨道高度h=1450 km 。 2.3星座相位关系设计 星座相位关系的确定是指确定卫星在星群中的位置,它包括轨道倾角、轨道平面的布置、同一平面 卫星的位置和相邻轨道卫星的相对位置关系。通常,为了使卫星具有最大的均匀覆盖特性,同一轨道 平面的卫星应均匀分布,即相邻卫星的相位差应 满足360/m ,m 为该轨道平面的卫星数量。对于不同轨道平面卫星,相对相位角的不同会使星座 的覆盖特性相差甚远。 根据立体几何的关系,推导出两个星下点(卫星与 地心连线和地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d 的公式如下: ()()[]2cos sin 2sin 2sin cos sin 2arccos 212212122θθθθθ?+---=e R d 式中,1θ、2θ为两星下点的纬度,妒为两星下点经度差的绝对值。相对相角优化算法准则是使星下点间的最小距离最大化。

卫星电视方案

卫星电视方案 1

卫星电视接收工程设计方案 北京云天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二ΟΟ五年十二月

目录 一、统概述 二、设计思想 三、设计说明 四、系统组成 五、系统的避雷及防护措施 六、验收标准、测试内容和指标 七、系统报价 1

一、系统概述 根据XXXX电视系统的工程技术要求,系统带宽按860MHz传输系统设计;电视系统最终实现多功能、宽带、高性能的图像,语言,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实时传输,奠定宽带网络传输的基础,适应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长期需要。 860MHz邻频传输系统是当前各县市有线电视网普遍采用的传输方式。其具备以下几个优点:技术成熟,传输容量较大,可传输100多个电视频道,传输图像及信号质量好等。 二、设计思想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要求按照国家GB651230MH-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和860兆邻频传输的技术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使系统终端输出口图像主观评价应达到 3.5级以上,从而保证系统的电视图像高质量传输,电视节目的放大器电源集中由机房统一供电,在不要播送的时间,能够切断放大器达到控制的目标。 在设备选型根据站址上选择应减少和避免干扰同时接收天线反射体几何尺寸的大小,是根据等向全面辐射功率与图像品质来确定,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卫星图像质量和卫星天线尺寸的计算,得出卫星接收天线的口径与卫星接收图像的质量相关联,结合国内卫星接收天线产品,前馈卫星天线其最大特点是强度大,抗风性能好, 2

寿命长,增益高,性能稳定。 三、设计说明: 卫星电视系统是指为完成高质量的电视信号接收,完成传输高质量的电视信号,具有多功能、大规模、单双向传输和高可靠等特点,由各种互相联系的部件主成的整体。前端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包括卫星天线接收、邻频调治处理、混合放大处理等。传输部分是一个传输网,它主要把前端信号传输到各个用户点,主要包括干线放大器、干线电缆、分配电缆等。用户分配网是最后部分,包括分配放大器、分支分配器、用户终端等。 ⑴总体技术要求 必须符合GB6510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和860MHz邻频传输的技术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用550MHz-860MHz邻频传输技术:550-860MHz用作下行频段。 为减少系统的故障,分配系统采用分支分配式。 前端信号源入网标准:信号源质量达不到四级图像标准时不予入网。前端入网信号源质量达到 4.2级时,系统终端输出口图像主观评价应达到3.5级。 3

光学卫星测绘遥感影像深化应用关键技术

拟报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 项目名称:光学卫星测绘遥感影像深化应用关键技术 推荐单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一、项目简介 卫星测绘遥感作为空间地理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当前,大多数应用行业需要连续、大范围、无缝覆盖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并可快速提取相关地理信息。但是,由于天气以及成像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光学遥感卫星真正无云的影像不到5%,影像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参差不齐,地理信息要素主要依赖人工提取。这些问题已经制约我国卫星测绘遥感影像的规模化应用。 项目针对卫星测绘遥感影像大规模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开展了大区域卫星测绘遥感影像处理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立体影像去云、高精度处理、DOM 和DSM产品快速生产以及半自动信息提取等技术难题,实现了4项技术创新: 1)提出了三线阵影像立体去云和修补的全自动处理方法,建立了基于暗像元的去雾方法,快速制作了大区域无云的“干净”影像,实现了大范围影像的连续覆盖,解决了卫星影像利用效率低下问题;2)构建了卫星激光测高仪严密几何定位模型,研发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激光测高仪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国产卫星激光测高精度达到1米;3)提出了多准则约束的激光高程控制点自动提取方法,实现了国产以及其它激光测高数据辅助的联合区域网平差;4)提出了基于影像的二三维一体化典型地物信息提取技术,解决了复杂路网背景下的道路自动提取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导航电子地图更新的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 主要技术指标:1)三线阵影像去云和修补实现全自动化,单机制作10万平方公里无云立体影像仅需10个小时,卫星影像的利用率提高了27%。2)国产卫星激光测高载荷平坦地区验证精度优于1.0米。3)在无外业控制条件下,测图平面精度优于10米,激光辅助联合处理后影像高程精度优于2.5米;4)建立了影像控制点数据库,研发了全国2米分辨率真彩色国产卫星正射影像产品,已形成2个版本;西部困难地区320万平方公里数字表面模型产品,满足1:2.5万精

卫星电视系统方案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工程方案 1

方案目录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方案书 (1) 1. 系统工程概况 (1) 2. 用户需求分析 (1) 2.1. 卫星电视传输分配系统部分 (1) 2.2. 电视终端用户部分 (1) 3. 设计原则及标准规范 (2) 3.1. 系统设计原则 (2) 3.2. 系统设计标准规范 (2) 4. 系统整体规划设计 (3) 4.1. 主干传输子系统整体规划 (3) 4.2. 用户分支分配子系统整体规划 (4) 4.3. 卫星电视终端信息点整体规划设计 (4) 5. 系统细化设计 (4) 5.1. CATV终端信息点配置设计 (4) 5.2. 系统整体设计指标 (5) 5.2.1. 传统模拟下行传输系统的主要指标参数 (5) 5.2.2. 数字传输系统的下行传输主要指标参数 (6) 5.2.3. 传输分配系统设备技术指标 (7) 5.3. 干线传输系统设计 (8) 2

5.3.1. 光传输系统设计 (8) 5.3.2. 供电方式 (8) 5.4. 用户分支分配子系统设计 (8) 5.4.1. 分配分支网络设计原则 (9) 5.4.2. 线缆敷设要求 (9) 5.5. 卫星接收系统和传输子系统 (10) 6. 设备选型设计 (10) 6.1. 卫星接收设备选型设计 (10) 6.1.1.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 (10) 6.1.2. 低噪声下变频器 (10) 6.1.3. 卫星电视解码器 (12) 6.1.4. 电视调制器 (13) 6.1.5. 电视混合器 (14) 6.2. 光传输系统设备选型设计 (15) 6.3. 分配网络与设备选型设计 (17) 6.3.1 分支分配和用户终端设备选型 (17) 6.4. 传输线缆选型设计 (20) 7. 系统的避雷及防护措施设计 (22) 7.1. CATV系统防雷原因分析 (22) 7.2. CATV系统避雷防护措施分析 (24) 7.3. 天线防雷接地防护设计 (24) 3

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摘要:卫星遥感技术并不被普通人所熟知,本文阐述了现今遥感卫星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同时展望未来遥感卫星应用前景,由此引出遥感卫星商业化发展的问题,于是重点分析讨论了当前遥感卫星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并且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促进遥感卫星商业化尽快实现的指导理念和主要措施以及预测遥感卫星商业化的可能发展趋势。 前言 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尽管各国在历史文化、现实国情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在关注和重视科技进步上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是以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兴衰的国际格局。一个在科学技术上无所作为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受到极大制约。 卫星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走过了多年艰苦探索与攀登的道路。如今,我们欣喜的看到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经起步并正在走向成熟和辉煌。 近十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表明,卫星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在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这项技术,寄希望于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这种希望给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如何发展,如何使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成为实用化、产业化的技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当好先行,是当前业界人士关注的热门焦点。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现状 首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返回式卫星,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六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使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一九九九年十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其次,除了上述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纷纷建立了一百六十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的开展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也为迎接21世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非常关键,必须要重点指出的是两大系统的建立完成。一是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资源环境领域的大型空间信息系统,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个空间信息系统的成功建立;二是国家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国家级遥感信息服务体系的国家之一。 我国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如下三方面: 1、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概查和详查; 2、对全国农作物的长势及其产量监测和估产; 3、对全国森林覆盖率的统计调查。 (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前景 国际上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在未来十五年把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由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协同,高、中、低分辨率相弥补

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卫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低轨卫星星群化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通过星间链路构成的低轨卫星网络可以为全球数据传输和多种业务应用提供支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国军事和科研部门的关注。 应用需求和承担角色的转变对低轨卫星通信体制与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就通信信号处理的角度而言,这些挑战主要包括提高捕获精度、降低星上信号处理开销、提高功率利用率等。 本文以具有星间链路与星上处理能力的低轨卫星系统为背景,以解决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面临的挑战为目标,围绕上述三方面问题开展工作,对直扩信号高精度捕获技术、稀疏简化时频处理技术、最紧致高阶调制技术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提出基于频域重排实现并行高精度捕获的高精度频域重排捕获技术,通过引入相频特性将二维估计转化为一维估计问题从而实现并行捕获。 与传统捕获方法基于信号幅频特性通过能量检测实现捕获的思路不同,高精度频域重排捕获算法充分利用了信号的相频特性。在频域重排捕获算法中,相频特性与幅频特性各自表征一个参量且二者间存在约束关系,因此二维估计问题被转化为一维估计问题,可以通过一次运算同时得到时频估计结果。 引入相频特性使频域重排捕获算法在不降低捕获时效性的基础上获得精度上的改善。文中对影响算法性能的因素和算法的抗噪声性能进行了分析,推导了信噪比门限的非紧致理论界,并对捕获精度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码相位估计精度和频率估计精度比传统算法分别改善了50%和60%以上。提出基于频域解耦改善算法抗噪声性能的频域重排联合解耦捕

获算法,通过固化幅频特性对相频特性谱的影响减少时频估计受到的限制。 在高精度频域重排捕获算法中,时频二维估计过程在流程上的耦合效应对算法抗噪声性能产生了影响。通过引入联合解耦处理,算法在保持幅频和相频特性各自反映的参量特征不变的基础上,使得二者的处理流程不相关化,减少了对码相位偏移和剩余频率估计过程的限制,从而改善了整体的抗噪声性能。 通过联合解耦处理获得的抗噪声性能的改善不以降低捕获算法的时效性为代价。文中分析了算法的抗噪声性能,推导了信噪比门限的非紧致理论界。 结果表明,频域重排联合解耦捕获算法的信噪比门限比频域重排捕获算法改善了约6dB。提出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充分利用直扩信号的“限带稀疏”特性来降低稀疏处理流程的运算复杂度。 传统稀疏傅里叶变换方法的稀疏处理过程本质上是解欠定方程的问题,必须采用“压缩、解算、选择”的处理流程。与传统方法不同,文中提出的定位优化稀疏傅里叶变换方法充分利用直扩信号优异的“限带稀疏”特性来防止有效谱峰的碰撞。 这使得稀疏处理过程转化为解结果具有一定波动的常规方程的问题,因而可以采用“压缩、预选、解算”的处理流程来降低整体复杂度,且不以最终估计结果的精确性为代价。文中对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引入前文所述捕获算法中。 结果表明,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的复杂度比原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降低约50%;基于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的频域重排捕获算法以及频域重排联合解耦捕获算法的复杂度比传统捕获算法分别降低了约96%和90%。建立最紧致高阶调制方式通用数学模型,基于分类和递推的方法求得抗噪声性能的通用

推荐-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方案说明 精品

目录 一、公司简介 (2) 二、设计依据: (2) 三、系统概述 (2) 四、方案介绍 (3) 1、概述 (3) 2、技术要求 (4) 3、总体方案 (5) 4、系统指标的分配与计算 (5) 五、设备选型 (7) 1、卫星地面站址选择、卫星天线直径与高频头的选型 (7) 2、前端设备选型 (9) 六、系统的避雷及防护措施 (14) 七、工程报价 (14) 八、验收标准,测试内容和指标。 (14) 九、人员培训 (15)

一、公司简介 二、设计依据: 1、30MHz 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6510-86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ib-92 15节 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5、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GBJ120-88 6、XX工程弱电设计要点 三、系统概述 根据XX工程有线电视系统设计要点的要求及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XX工程的潜在需求和国内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现状,系统总体技术和装备应达到目前已成熟技术的先进水平,有线电视系统选用高质量广播级750MHz邻频调制前端,传输网络设计为单向750MHz邻频传输方式,最大可传输80套电视节目(DS1-DS42,Z1-Z38),本方案实际使用41个频道。 节目套数是本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参数,它是决定网络传输频带宽度,选择干线传输方式等技术问题的依据。系统中选用高质量、低衰减的美国物理高发泡同轴电缆,以后可扩展到1000MHz带宽,能满足XX的目前工作需要,又能适应今后五年到十年的技术发展变化。根据设计要求,系统应接收五颗

低轨卫星网络协议的仿真模拟

低轨卫星网络协议的仿真模拟 引言 未来全球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低轨卫星网络通信系统。由于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建立周期长、投资巨大,一旦建成不易对系统更改等特点,必须在系统实现前进行精确的仿真验证。OPNET是一款性能优良的网络仿真软件,能够对网络结构、设备和应用进行设计、建模、分析和管理,能够满足大型复杂网络的仿真需求,在网络层协议仿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尽管OPNET 提供了丰富的标准节点模型、链路模型、协议模块等等,但并没有提供任何低轨卫星标准模块,给低轨卫星网络协议仿真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一些基于OPNET 的低轨卫星仿真,大多数是将陆地网络节点利用有线链路连接,通过离散化有线链路的通断,近似模拟低轨卫星网络中的切换以及拓扑结构变化。这种方法需要针对特定低轨卫星网络在仿真之前进行复杂的运算,而且不具有通用性。文章通过分析低轨卫星协议体系结构,简化协议体系中的某些部分,在OPNET 上实现了低轨卫星网络协议仿真平台。这个平台支持非面相连接网络的路由协议的开发。最后在该仿真平台上加载动态路由协议,对仿真平台进行了验证。 1 卫星通信系统协议体系结构 根据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不同(轨道类型,星上处理或者弯管,ISL 的设计方式)采取的网络结构有许多种。根据低轨卫星通信当前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具有星上处理/星上交换(OBP /OBS)以及星间链路(ISL)支持的低轨卫星网络,其协议体系结构。 由图1 可以看出星上协议中ATM与IP 之间的关系。早期的宽带IP 卫星系统大多采用基于ATM的传输技术。但是一些研究人员认为IP over Satellite 方案与IP over ATM方案相比具有更大的好处: (1)开销小。Bell 实验室仿真表明如果采用IP over ATM over SONET 的结构,大约有22%~29%的开销,而在其中SONET的开销大约是4%。因此,将ATM层去掉,将会使星上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2)易于实现千兆分组网络。目前,采用ATM 技术的多媒体卫星的实验干线速率已达622Mbps。但是在提升到吉比特时,ATM的开销大这一缺点制约了线速的继续提高。 (3)降低系统复杂度。在RS 块状编码、交织和FEC 等技术支持下,卫星链路可达准光纤质量。因此无需采用ATM复杂的QoS 保证机制便能抵御无线信道的误码。 本文将根据图1的协议框架图建立无连接的IP over Satellite网络协议仿真平台。 2 OPNET 节点模型 低轨卫星网络通信系统由空中卫星网络和地面网关两部分组成。空中卫星网络的主要特点有: (1)由于卫星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空中卫星网络拓扑结构快速持续变化。 (2)卫星网络与地面网关之间存在高速的运动,为确保通信的持续必须进行频繁的切换。 整个卫星网络的协议划分。OPNET 提供的标准节点模块对涉及到的协议进行了细致的模拟,修改起来的工作量巨大,为了避免修改OPNET 标准节点模块,把Gateway节点拆分为两个节点:OPNET标准路由器和低轨卫星网关,这两个节点用PPP 链路直接连接,可以省去链路层协议的设计。低轨卫星网关的切换管理模块实时检测天线的俯仰角,以及信号功率,决定是否切换到另一颗卫星。此外为了把精力都放在网络层协议的设计上,对位置注册管理功能进行了简化,由一个全局独立节点来实现。例如网关可达网络列表应该由低轨卫星网关实现,每个网关都应该保存一个列表,这个列表中包括各个网关及其连接到的Internet 子网地址。网关与卫星映射关系应该由Satellite节点实现,实时向其他卫星节点通告自己当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