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班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人教版四班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教学工作只有依据方案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做好教案工作。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四班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人教版四班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1《渔歌子》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育学生对古诗词的宠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留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
读的时候很留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沟通。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很多写江南的诗词。
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动听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知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画,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多么欢快而闲适啊!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精选5篇)四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
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习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
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学习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教学难点: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师介绍人物资料。
(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4、读出题意。
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预设:什么诗?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什么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
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
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
(课件1)纪晓岚光芒乾隆皇帝江畔老渔翁垂钓重复一遍悠然一篙一橹嵌入沉静(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
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篇1一、复习目的1. 带领学生梳理整册教材,复习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重、难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2. 查漏补缺,提优补差,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能有所收获。
二、复习重点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要求: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复习方法1. 单元复习和分类(写字、习作、阅读)相结合,两线交叉进行。
2. 采用竞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定期评选“复习之星”。
3. 每天对复习内容检测、评价及时总结。
四、复习具体安排:(略)五、复习注意的问题1. 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题海战术;2. 注重基础知识,提升学困生的的学习积极性;3. 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课堂上采取“1+1”的方式(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学困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4. 争取家长的配合,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加强复习;5. 劳逸结合,注意学生复习期间心理疏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兴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篇2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四年级#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复习内容安排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教案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教案5篇四班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斤”字旁,认识双线格中的10 个字,学会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学习小高斯爱动脑筋的良好学习品质,养成勤于思考,擅长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理解老师“不耐烦——大吃一惊——怀疑——震动——惊喜”的态度变化过程,体会小高斯爱动脑、擅长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预备: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呀,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题目是1+2+3+4+…+100=?2、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3、同学们,在三百多年前德国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个8岁的孩子,他不一会儿就算出了这道题,你想知道他是谁吗?(小高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
(板书课题:10聪慧的小高斯)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
“聪”是我们这节课要识的字,说说要记住这个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联系课文题目,认识“聪”读这个字。
)2、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我知道大家已经按捺不住想读课文了,那就请大家赶快翻开书,专心读课文吧!读课文之前,听老师提要求;①字音准,不丢字,不多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读完课文后,把预习时圈出的生词多读几遍。
4、刚才,同学们读书很专心,老师现在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把握情况,谁来读一读?(课件)5、指名读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小高斯的什么事?6、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一画: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小高斯特别聪慧?三、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不大一会儿,小高斯站了起来,手里举着小石板说:…老师,我算出来了……‟”“小高斯机敏地把算式检查一遍,高声说:…老师,没有错!‟”★谈理解。
“机敏”什么意思?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朗读。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复习语文知识,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具体目标如下:1.复习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巩固基础;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4.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复习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词语解释与造句;2.阅读理解;3.作文。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步骤一:词语解释与造句1.教师向学生复习重要的词语,并对词义进行解释;2.学生根据词义造出正确的句子;3.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释正确的语法用法。
步骤二:阅读理解1.教师选择一篇文章,让学生默读一遍;2.学生回答问题,测试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3.教师解释文章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步骤三:作文1.教师给学生出一个主题,让他们自由发挥,写一篇短文;2.学生根据主题思考并写作;3.教师检查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本教案中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语解释与造句的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造句情况,评估他们对词义的理解和语法运用的准确性;2.阅读理解的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估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作文的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复习教案的实施,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效果较好。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需要改进:1.教学步骤需要更加具体和详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2.教师应更多地与学生互动,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进一步完善教案,并提供更多的案例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六、教学延伸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语文知识,我将推荐以下几种教学延伸方式:1.多读一些相关主题的书籍,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2.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练习,并提供详细的评价和指导意见;3.鼓励学生参加语文比赛和活动,增强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自信心。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词语复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词语复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书中要求会写的词语,能正确、熟练地书写,会读会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册书中要求会写的词语。
2. 复习会读会写的生字词。
3. 复习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4. 进行词语造句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本册书中要求会写的词语,会读会写的生字词,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词语造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种形式的复习,如:读词语、写词语、词语接龙、造句等。
2. 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本册书中要求会写的词语、会读会写的生字词卡片。
2. 课堂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中的词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复习环节:a.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词语。
b.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词语,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
c. 教师提问学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学生回答。
d.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语记忆。
e. 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词语,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进行汇报。
5. 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的写法和用法。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复习的词语,加强巩固。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教师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范文(精选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复习教材中出现的成语,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阶梯教室上课,老师对大家提点要求,即同学们必须在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
当然,如果你吞吞吐吐或者回答不上来时也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不会对大家求全责备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把这节课上好?请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
老师刚才说的这一段话有什么特点?(成语)你知道老师讲了哪些成语吗?(生答,投影成语)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成语?在我们的汉语中有许多成语。
成语蕴含的内容很丰富,表现力很强。
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增色添彩、生动形象。
(投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文本,复习成语的有关知识和怎样正确使用成语。
板书:成语复习(二) 学生归类交流成语1、请同学们按本册练习中出现的成语进行归类,教大家记住他们。
(生打开书,按练习归类,也可四人合作讨论归类)2、生交流(投影)——(齐读成语)成语归类:练习一:描写景物的。
P24练习二:与学习知识有关的。
P40练习三:描述了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诸葛亮的特点。
P58练习四:赞美医护人员崇高品质的。
P79练习五:描绘的是小鸟傍晚归巢是在林中嬉戏的情景。
P101练习六:勾画不同的说话神态。
P119练习七:关于改革开放、睦邻和好。
举荐人才、科教兴国的。
P1383、小结: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
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1)

2024年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本册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2. 提高学生掌握巩固好本册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本册语文进行系统复习的方法与能力。
二、教学内容:(一)字词句:1. 字:(1)辨析形近字、音近字,理解多音字。
(2)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2. 词:(1)正确认读本册应掌握的生字。
(2)能够理解词的意思并结合词义运用词语。
3. 句子:(1)读懂句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默写课文中的句子。
(2)了解常用句式,能进行句式变换。
(3)学会仿写句子。
(二)阅读: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4.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三)口语交际和习作:1. 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口语交际信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
2. 能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初步学写观察日记,并能将身边的事物写下来。
4.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在阅读中积词累句;进一步提高习作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使学生有复习的欲望,并能用主动的态度去复习巩固;使学生能对复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复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掌握复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讲解、指导、示范、举例、练习、比较等。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生字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复习兴趣,明确复习目标(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复习的欲望,产生主动复习的内驱力。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并说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方面还有疑问?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复习的内容和目标。
提问: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学了哪些语文知识?有哪些收获?(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2.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不擅长或还未掌握的知识,以便进行重点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任教年级:授课教师:XXXX实验学校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选择教学目标, 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1一、指导思想: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 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个系统性的复习, 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1、认字200个, 会写200个, 会使用字典、词典, 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并能抓住文章段落的大意。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理解词语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能写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三、复习重点:1、落实单元知识点, 精读课文重点句、文学常识。
2、掌握本册书积累的内容, 并能运用到实际表达中。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 理解词语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能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概括文章的段落主要内容。
6、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及说明文语言的科学严谨的特点。
四、复习难点:基础知识:字意的理解阅读理解:1. 联系上下文解词2. 说明性文章的要点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3. 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主要内容、分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复习内容:1、积累:①正确认读、听写本册生字。
②语文园地中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日积月累。
③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④各单元需要默写、背诵内容。
2、阅读:①了解课内文章主题、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
②对课文中重点段落的理解(表达方法效果、说明方法效果等)。
③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 理解词语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参见试卷中根据意思写词语的题型)。
3、习作①能根据习作要求, 完成作文。
②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③能用课文中出现的结构进行写作。
(如:总分段式。
)④复习教材中的作文。
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2第一单元主题:“自然奇观”展现大自然的神奇, 边读边想象,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第一课《观潮》1、读课文, 记生字。
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 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 号, 度、称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 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讲透教材》P2“奇观”指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 要求背诵的。
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先闻其声, 再观其形, 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 钱塘江将面很平静, 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
大潮终于来了, 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 气势磅礴,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两丈有多高, 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潮头很高, 范围很宽, 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教参》P3.44、复习《课堂》第7题5、造句:依旧、犹如、好象第3课《鸟的天堂》1、读课文, 记生字。
注意“茫, 规律”的写法。
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
区分“陆续、继续”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第一次经过时, 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 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
第二次再去时, 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
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2、鸟的天堂, 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 有的没有加呢?“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_大最, 最长, 504千米, 最深,最深大6009米,峡谷里的水是千姿百态, 山如神来之笔, 自然景观犹如神奇美丽的画卷, 享有“植物类型植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称, 他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_4、火烧云1、浏览课文, 记生字。
课文写了什么?写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中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找出文中写颜色的词语。
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3第二单元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 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第5课《古诗两首》1、读古诗, 说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这样一个道理。
“缘”是什么意思。
句意也可以说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 所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
如《画杨桃》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也不同。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 使用这两句。
“疑”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
“题、识、莫”的意思是什么?2、多音字:重第6课《爬山虎的脚》1、读课文, 要求背诵全文, 记生字。
注意“虎、叠”。
多音字:铺、角、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 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激发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的兴趣。
《教参》P34.35课文中把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伸出枝状的细丝比作是“脚”。
见《每》P22交流展示把细丝比做“蜗牛的触角”感受到爬山虎的脚很细, 不容易被发现, 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2、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因为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 长出一只脚巴住墙, 随着长出嫩叶, 再又长出一只脚巴住墙, 又长出嫩叶, 所以, 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
脚长在叶柄的反面, 必须触着墙生长, 否则会枯萎, 不留痕迹, 所以……3、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和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4、《课堂》4、正确填写“的、地、得” 第6题读一读, 写一写第7课《蟋蟀的住宅》1、读课文, 记生字。
注意“蔽、搜、抛”。
多音字“差、曲、弹、扒”。
课文大意: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 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 由外到内写出了住宅的特点, 接着写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介绍住宅的外部:蟋蟀的住宅在一条倾斜的隧道, 出口的地方有一丛草, 门口收拾得很平坦, 那是蟋蟀的平台。
住宅内部的特点是简洁、清洁、干燥、卫生。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 遇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可以知道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教参》P433、为什么说它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因为蟋蟀靠着简单、柔弱的“工具”——自己的前足和后腿, 一点一点挖掘出这样整洁、卫生、干燥的巢穴。
《教参》P43盖房子经过:蟋蟀盖房子时, 用前足扒土, 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用后足踏地, 用后腿上的两排锯推土扑开。
4、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 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从中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赏。
语文园地二1、词语盘点2、口语交际与作文:观察要仔细, 要反复地看, 多个角度看。
3、我的发现: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 经历了长期的观察, 所以作者才能把句子写得这么具体、准确。
4、日积月累:以儿歌的形式告诉我们每月里的典型花卉。
5、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 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文与可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课文中哪句可以解释文章的题目?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_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浏览课文, 了解大意, 记生字。
课文讲的是年轻的魏格纳在住院期间, 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起因), 通过将地图上的陆地进行比较, 发现所有的大陆都能吻合在一起, 经过不断考察,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2、他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反复论证3、“静谧”(宁静)“不可思议”(不可想象, 不能理解)“浩如烟海”(形容文献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资料非常丰富, 说明他经历的艰辛和挫折)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