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

合集下载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3
水稀缺
缺乏水资源限制了农业发展的潜力。
人文因素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农业发展受到 限制。
农业技术
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传统
农业传统影响着地区的农业发展 方式。
结论和总结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是相互关联的,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土壤因素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
土壤肥力
肥沃的土壤有助于作物的生长 和产量。
土壤质地
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合不同的农 作物。
土壤排水
良好的土壤排水性有助于避免 水浸导致的作物损失。
水资源因素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
1
灌溉系统
有适宜的水资源供应可以通过灌溉系统维持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2
水质
水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牧结合地区
农田和牧场共同使用,实现农牧业的综合发展。
粗放农业地区
利用大面积土地进行种植,量较低。
防护农业地区
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农作物。
气候因素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降雨
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助于农作物的 生长和产量。
降水分布
降水分布不均可能导致旱灾或洪 灾。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和品种选择。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 域类型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次演示 将重点讨论气候、土壤、水资源和人文因素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
区位因素的定义
区位因素是指决定农业地域类型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包括气候、土壤、 水资源和人文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的概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0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与讨论
学生提问环节
02
01
03
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 型的疑问和困惑,老师会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 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建议。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课件内容和复习方法的建议和 意见,以便老师更好地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价格等条件对农业生产的 成本和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交通
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和交通便利程度对农产品的 运输和销售有着直接的影响。
资金
农业生产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的充足程 度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条件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对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产 生重要影响。
VS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也对 农业地域类型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例如 ,商品谷物农业地域需要便利的交通和广 阔的市场,而大牧场放牧业地域则需要充 足的劳动力和完善的草场管理。
地域类型对农业区位因素反作用
农业地域类型对自然条件 的改造
人类通过选择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可以改 造自然条件,使其更适宜农业生产。例如, 通过排水、灌溉等措施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或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地形
平原、丘陵、山地等不同地形 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 、机械化程度等产生重要影响 。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土层厚度等 土壤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质 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水源
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条 件对农业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 至关重要。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市场需求量、价格、竞争等市场条件对农业生产 的类型和规模产生重要影响。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

(3)分类: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业或牧牛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水田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优势自然因素:①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②地形: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

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水稻种植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劳动力和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注意: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是针对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的,日本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2.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其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

(2)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和专业化水平高。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①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地形:地形平坦广阔(大平原、中央平原)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④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②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和农药(机械化水平高)③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高考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通用课件

高考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通用课件
式产生影响。
水资源
充足的水源是农业生产 的基本条件,影响作物
生长和灌溉。
土壤类型与质量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 植不同的作物,土壤质 量直接影响作物生长。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 规模。
交通运输
便捷的交通有利于农产品的销 售和流通。
政策与制度
农业政策、土地制度等对农业 生产和布局产生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影响
自然因素的变化与影响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 体现在温度、降水、光照等条件 的改变,这些变化会影响作物的
生长周期、产量和质量。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如土地的开 垦、荒废、城市化等,会直接改变 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和规模。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地震等, 会对农业区位产生重大影响,可能 导致农作物受损、农田淹没或土壤 质量下降。
特点
畜牧业以养殖牛、羊等草食动物为主, 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和丰富的草料资源, 产品主要用于皮革、羊毛等工业原料。
混合农业
分布
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如欧洲的谷物和乳制品生产、澳大利亚的绵羊 和大麦生产。
特点
混合农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实现农业 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CHAPTER 03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与影响
市场需求变化
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影响农业种植结构,例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对有机、 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这会促使农业种植结构向有机、绿色方向调整。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农 业区位的选择。

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而农业地域类型则是指根据土地利用、自然条件、气候和生产规模等因素的差异性,将农业区域划分成相应的类型。

本文将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进行探讨。

二、农业区位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气候、水源、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

其中,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土地生产能力和种植结构。

气候因素则决定了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区域和季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源资源是另一重要因素,农业生产需要充足的水源来满足灌溉和养殖的需求。

生态环境则通过土壤保育、水土保持等方式,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人口、劳动力、交通、市场等诸多因素。

人口因素决定了农产品的需求量和消费能力,也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来源。

交通因素则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生产资料的流通。

市场因素则是决定农产品供需关系和价格的因素之一。

3.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资金、技术、政策等诸多因素。

资金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资金的供应和使用状况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收益。

技术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政策因素则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农业地域类型基于土地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生产区域进行分类和划分,即为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 农业区域类型根据农业生产所在区域的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能力划分。

包括牧区、农区、渔区、林区等。

2. 种植体系类型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的不同,划分出以股东和高粱为代表的粮食区,以烟草、茶叶和花卉为代表的园艺区,以水稻、马铃薯和甜菜为代表的特种蔬菜区,以牛、羊和猪为代表的畜牧区等。

3. 贫困山区类型贫困山区是区域发展中的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这种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状态相对滞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差,有一定的地域特殊性和地域局限性,同时也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点地区。

高考地理(教学指导)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1)

高考地理(教学指导)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1)

第18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区位变化(1)自然因素变化不大,社会经济因素经常变化。

(2)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自然环境,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类型具体种类原始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传统农业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2.典例(1)原始迁移农业⎩⎪⎨⎪⎧分布:部分热带雨林地区生产特点:“刀耕火种”,生产技术简单,无固定农田对环境的影响⎩⎪⎨⎪⎧居民群体不大时,尚未出现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出现严重的生态破坏 (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特点:自给自足式农业,耕地持续耕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分布: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作物⎩⎪⎨⎪⎧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豆类作物:大豆占重要地位经济作物:棉花、烟草、亚麻、甜菜等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3)现代混合农业⎩⎪⎨⎪⎧特点: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重视规模与效益,机械化程度高,和城市市场及工业密切联系分布: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生产方式: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优势: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时间上互补,经济收入稳定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已由农业景观取代了自然景观,人类的农业活动对地球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农业活动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2)草原也是拓展农田的开垦对象,而且还受到过度放牧的压力。

2.农业技术的负面影响 (1)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2)微点1 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农业1.农业区位因素(1)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农业1.农业区位因素(1)

导致农业
减产。
农业区位条件的描述方法 (1)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a.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 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但夏季(全年)降 水少、干燥,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但雨天 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c.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多种 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南果北种”现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
的可行之路。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木瓜
等水果不断在北方的京、津、鲁、新疆等地开花结果。读下图,回答1~3题。
1.“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D
A.全球气候变暖
B.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C.国家政策的支持
①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条件),即要求完 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②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该因素对该种农业的影响最 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 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③限制性区位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 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那么这个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发 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2016·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
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 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 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整理]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整理]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整理]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主要有四种:平原农业地域、山地农业地域、丘陵地农业地域和高原农业地域。

一、平原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平坦地势: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农业生产。

2. 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种植水稻和其他灌溉农业。

3.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农产品产量。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快速运输和销售。

二、山地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宜的高度和坡度:适合山地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2. 丰富的降水量:提供水源,保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

3. 丰富的草原资源: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三、丘陵地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中的坡度: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2. 丰富的降水量:提供水源,保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

3. 耕地资源充足: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四、高原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宜的高度和坡度:适合高原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2. 适宜的气候条件:高原气候适宜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

3.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粮 食生产; 解决 2、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努力 途径 增产粮食;
3、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耕地与粮食三者 协调发展。
气候

(光、热、水) 然

地形


素 ︻
农业区位因素
经 济
土地
(土壤)



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分

科技
(水源)
劳动力 技术 生产 种植 耕作 装备 技术 方式 制度
考点三
分析某种农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农业区 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生 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 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优势条件是
D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天津市各区2009届高三地理试题)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⑵简述湟水谷地与周围地 区相比发展农业的有利条 件。(4分)
⑵海拔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较多;靠近河流,水 源丰富;位于河谷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 风力小。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优良的天然 草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交通便利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 好
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差异
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 温和湿润
干旱、半干旱区
草场 以人工草场为主 以天然草场为主
分布 城市人口密集地区 地广人稀地区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3题)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
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
价廉,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C.四川省
B.浙江省
D
D.吉林省
(09年重庆文综第5题)读图2,回答下题。
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A
A.咖啡、甜菜
16.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A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7,8题)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 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16~17题。
17.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 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 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考点四
城市郊区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蔬菜、花卉、乳肉禽蛋)
◆地价的高低。一般说来,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
产成本较高。只有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 蔬菜、乳牛等。
◆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看,
亚洲水稻生产的特点
人口多、精耕细作
单位面积产量高
小农经营 人多地少 投资少
科技水平低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大牧场放牧业
主要分布地区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 南非
气候类型 干旱、半干旱气候
区位因素 生产特点 解决措施
9.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
域类型是 C
A.a
B.b
C.c
D.d
(09年江苏地理第14,15,16题)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 地 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 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10.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
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B
(1)AD (2)AC
1、多数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 2、少数发达 表现 国家粮食生产“过剩”,农场主所垄断的商品
粮积压越来越多。
1、粮食地区生产的不平衡;
2、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经济 原因 秩序还没有彻底改变;
3、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还比较落后,国家 还比较贫穷而购买力弱,人口又增长过多。
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5、关注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性。
播种季节 收获季节 主要分布区
春小麦
冬小麦
双 早稻 季 稻 晚稻
春小麦
冬小麦
双 早稻 季 稻 晚稻
播种季节 收获季节 主要分布区
春季 秋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中温带(东北)
次年春末 夏初
暖温带(华北)
夏季 秋季
亚热带(长江三
角洲)
彩色农业
产品 牛奶及其制品为主 肉、皮、毛为主
机械化程度 高
较高
市场 以本地市场为主 以外地市场为主
市场
优良的天然草场
区位因素 饲料供应
地广人稀
气候
交通便利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09年江苏地理第14,15,16题)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 地 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 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A.a
B.b
C.c
D.d
(09年江苏地理第14,15,16题)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 地 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 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11.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
势是 C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
合理强度 过度放牧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暖温带地区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考点二
分析某个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政策
科技因素
劳动力、技术装备(机械化程 度)、生产技术
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地理组
2010.12
考点一: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借此掌握冬小
麦、春小麦和水稻的季节性。
考点二:以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为背景,熟悉主

要农作物的分布。了解世界粮食问题。 考点三:掌握并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理解
纲 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 考点四:掌握城市郊区农业的布局原则及理由。
----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 的农业生产类型。(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 标志。
◆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
牧则牧,宜渔则渔)
◆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自给自足 “小而全”
分散 “千篇一律”
粗放型
商品化 专业化 集中 地域分工 集约型
种植业
教材P63-65

热带种植园农业


水稻种植业


商品化农业



混合型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



游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畜牧业
《世纪金榜》P83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1)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水热条件好) (2)比较平坦的地形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 (4)种植历史悠久,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 (5)饮食习惯
漫灌 陡坡开荒 大量使用化肥 广泛使用农药
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 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土壤板结 农产品和土壤遭到污染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
河谷农业
热量充足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
生态农业
无土农业 特色农业
精准农业 包装农业 旅游(观光)农业

考点五:理解并记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 其形成条件。
考点六: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考点七:了解新型农业的特点与分布。
1、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
农作物分布、新型农业的考查。
考情 2、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或变化带来的 分析 新的影响。 和 3、结合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稻种植业) 命题 的案例分析来考查。 趋势 4、选择题较多。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
市场
交通 运输
政策
社会经济 因素
影响内容
市场
类型和规模
质量和效益,使市 交通运输 场在地域上大为扩

举例
需求量增加或减少, 影响面积扩大或缩小 需求品种变化影响类 型和产量
交通便利、鲜活农 产品不易变质,效 益好
政策
推行技术、增加或 提价或压价,使和
减少面积、调整布 生产面积扩大或缩
局和结构

考点一
自然条件对农作物分布大势的影响
农业类型 种植业 林业
自然条件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丘陵缓坡(修建梯田) 山地或丘陵
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丘陵
渔业 湖泊、水库、沿海滩涂
农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棉花 甘蔗 甜菜 茶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