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领域目标分解

合集下载

最新 《指南》科学探究目标分解及典型表现描述性指标

最新 《指南》科学探究目标分解及典型表现描述性指标

《指南》科学探究目标分解及典型表现描述性指标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所提供的5大领域32个目标386条典型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参考,而如何将目标和典型表现分解、转化为幼儿行为目标,并以此作为设计教学和记录幼儿成长过程的依据之一,就成了当前幼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实践,笔者及所属研究团队以科学领域的科学探究目标和典型表现为例,对其进行了目标分解及行为典型表现的描述,便于教师对幼儿科学领域探究活动行为的观察。

一、对《指南》中科学探究目标的理解科学探究,是《指南》科学领域的一个子领域。

《指南》中科学探究分解为三个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以下简称:目标1);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以下简称:目标2);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以下简称:目标3)。

无疑,这三个目标承载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然而,要真正领会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还得先理解科学领域“前言”部分对幼儿科学学习的描述。

《指南》中科学领域的“前言”部分有三个小节,其具体内容是:第一,科学领域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好奇心。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通过幼儿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的方式,在观察、比较、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过程又以自然中及幼儿生活中的机会和情境为探究载体,并通过这样的一种科学探究和学习,期望幼儿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提高运用于其他情境的能力,最终指向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幼儿的科学学习实际上指向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就是归类、排序、判断、推理等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幼儿探究具体事物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的,是通过幼儿探索生活中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中来实现的。

因此,对于幼儿科学学习来说,目标1和目标2是科学探究子领域的核心,正如《指南》科学领域“前言”所说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活动计划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活动计划

在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活动中,我们将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一系列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探究活动。

以下是具体活动计划:一、主题活动:神奇的色彩活动目标:1.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并能说出其名称。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颜色混合后会产生新的颜色。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红、黄、蓝三原色颜料。

△白纸、画笔。

△透明杯子、水、颜料混合盘。

活动过程:1.通过绘本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入主题,让幼儿初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进行颜色混合实验,将少量红色和黄色混合,观察变色的过程,引导幼儿发现新的颜色——橙色。

重复这个过程,探索其他两种颜色混合的效果。

3.让幼儿在白纸上自由涂鸦,尝试用三种基本颜色创作自己的色彩世界。

4.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发现。

二、主题活动:奇妙的声音活动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3.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听觉感知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发声物体,如铃铛、鼓、木琴、沙锤等。

△耳朵模型或图片。

活动过程:1.通过游戏或声音模仿,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存在,并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展示耳朵模型或图片,简单介绍耳朵的构造和声音的传播过程。

3.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制造声音,比较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4.组织幼儿进行“听声猜物”的游戏,增强他们对声音的辨识能力。

三、主题活动:浮与沉的秘密活动目标: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浮沉与重量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木块、石头、塑料瓶等。

△水盆、水。

活动过程:1.通过故事或视频引入主题,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的现象。

2.进行浮沉实验,让幼儿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浮沉情况。

3.引导幼儿思考物体浮沉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尝试提出假设。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及各年龄段目标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及各年龄段目标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及各年龄段目标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5.发展幼儿体能,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幼儿健康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一、身心保健1.喜欢上幼儿园,并能初步适应集体生活,在一日活动中情绪稳定、愉快;2.愿意在幼儿园睡觉,午睡时不影响别人,能安静地午睡;3.学会正确使用小勺,独立用餐,进餐时情绪愉快,习惯良好;了解常见的食物,爱吃各种食物,愿意喝白开水;4.乐意对待晨起、午睡及晚睡前的盥洗,尝试早晚刷牙;5.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逐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与漱口的习惯,学习使用自己的毛巾和手帕;6.学会独立上厕所,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女孩子要学会使用手纸;7.知道身体的五官和四肢,并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不把手指放在嘴里;乐意接受预防接种和身体检查;二、体育锻炼1.上体正直,自然协调地走,向指定方向持物或拖物走,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走,互相不碰撞;2.能迈开步子平稳地跑,双臂自然摆动;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能沿着规定路线跑,向指定方向持物跑;3.初步掌握简单的跳跃动作向前跳、向上跳,能双脚同时用力蹬地起跳,动作连贯有节奏;4.能自然的向前方或远处挥臂投掷各种物体,有将物体投远的愿望;双手能向上、前、后抛球,体验投掷活动的乐趣;5.能在简单、固定的平行线上或窄道中行进,保持身体平稳不摇晃;发展幼儿前庭器官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6.能正面钻过障碍物,做到低头、弯腰紧缩身体;熟练掌握手膝和手脚着地爬等基本动作,有一定速度并能较好地控制方向;7.平稳地上下楼梯、玩滑梯,克服恐惧感;8.能听懂基本的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会一个跟一个走圈;9.较合拍地做模仿操,体验与同伴做操的乐趣;10.知道有关体育活动的粗浅知识,愿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不做危险动作,不影响他人,有初步的运动保健意识; 11.乐意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感受运动带来的愉悦,懂得玩大型运动器械的规则,不推挤,不做危险动作;小班下学期一、身心保健1.学习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2.有主动接受预防接种和身体检查的意识;3.知道外出时基本的安全知识,不单独到危险的场所去玩;4.从自身的活动中认识自己、喜欢自己;不怕黑、不怕生,能克服胆怯心理;5.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持续一段时间,乐意表达积极愉快的情绪;二、体育锻炼1.能一个跟着一个沿圆圈走不掉队;学会几种简单的模仿走,在简单的障碍物中走;2.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会走跑交替能在成人的引导下调节跑速;3.能轻松自然地双脚向前行进跳、纵跳;初步掌握跨跳动作,跨跳过一定距离,体验跳跃的乐趣;4.学习拍球、自抛自接球,掌握力度;初步建立全身用力的意识,能向指定方向投掷并有一定距离,懂得物体轻重与投掷远近之间的关系;5.掌握多种爬法,动作灵活、协调;能钻爬过较低的障碍物,身体不碰到物体;6.成人的引导、鼓励下积极参加攀登活动;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能攀登低障碍物;7.小型多样的体育器械进行身体锻炼,能合作收拾某些小型体育器械;中班上学期一、身心保健1.愉快安静地进餐,会使用筷子;2.养成正确盥洗的习惯,坚持早晚刷牙,勤洗头、理发、剪指甲;愿意保持个人卫生;3.逐步学会自理大便,学习正确使用手纸;4.能有序穿脱衣服并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安静入睡;5.知道避开危险和应付意外事故的最基本的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6.进一步知道五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初步掌握简单的保护方法;主动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二、体育锻炼1.能上下肢协调走,步调放开、均匀,摆臂自然协调,姿态端正;听信号有节奏地走、变速走或变方向走;2.有节奏的上下肢协调跑,落地较轻,懂得省力平衡跑的粗浅知识;能控制自己的身体绕障碍物跑;3.得跳跃时屈膝,前脚掌蹬地跳起,落地轻并主动屈膝缓冲;能较熟练掌握助跑跨跳动作,落地时能不停顿向前缓冲;能熟练掌握单脚连续跳,动作连贯,节奏清楚;4.握单手肩上投远动作,注意上下肢协调用力,挥臂速度快,击中较大的目标;能连续不断地拍球;5.大胆在平衡木上活动,掌握原地旋转、闭目站立等动作;6.握正面钻的动作,学习侧面钻的动作;能钻爬过较长的障碍物,完善手脚、手膝爬行动作,灵活的调节速度和方向;7.攀登各类攀登设备,大胆地玩大型活动器械;8.较熟炼地听多种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听信号进行队列练习;9.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到位,整齐有力;10.解有关体育活动的常识,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中班下学期一、身心保健1.喜爱各种食品,养成不挑食,不浪费及主动饮水的好习惯;2.继续学习有序的穿脱并整理衣服,摆放在固定位置,初步尝试整理床铺;记住生活中常见的号码,了解一些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3.知道不随意服用和触摸玩弄生活中的药品及化学用剂;4.体验表达情绪的多种方式,掌握一些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5.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不嘲笑别人的生理缺陷或缺点,愿意帮助别人;二、体育锻炼1.能走跑交替,有不甘落后的争先意识并掌握若干种走步方法;2.能快跑和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能走、跑交替或慢跑,能远足和一路纵队跑;3.会立定跳远,能双脚熟练地向前跳或在直线两侧行进跳;原地蹬地起跳触物,能从30—35厘米高处自然地跳下,落地轻;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少于40厘米;能双脚交替跳和短距离单足连续向前跳;4.能肩上挥臂投掷小沙包、纸镖等轻物,能自抛自接低高球或两人近距离互抛互接大球;能双手交替拍球;5.能大胆在平衡木上走,能闭目向前走,原地自转至少三圈不跌倒;6.能熟练协调地在障碍物下钻来钻去,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学会垫上团身滚;7.能熟练地听多种口令和信号作出相应动作,变换队形;8.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到位,整齐有力;9.喜爱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大班上学期一、身心保健1.进餐时举止文明,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不暴饮暴食;2.主动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卫生,愿意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3.独立自理大便,正确使用手纸;4.生活有规律,会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并折叠好,能根据自身的冷热感觉主动增减衣服,能自己整理床铺;5.知道周围环境中可能出现以外事故的各种因素,懂得遵守规则,学会保护自己,能提醒同伴;6.了解预防龋齿和换牙的有关知识;积极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7.懂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情感,主动运用一些方法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二、体育锻炼1.学习听信号变速、变方向走,步伐一致;能轻松自如地绕障碍曲线走;2.能听信号变速跑或躲闪跑,跑步时摆臂正确而放松、蹬地有力、落地较轻;懂得一些提高跑速和调节跑速的方法;3.熟练掌握跳跃动作,从较高处向下跳,起跳有力、落地轻稳、姿态优美;学习侧跳和向不同方向变换跳等多种跳跃形式;学习跳短绳;4.投掷中有投远投准的愿望,注意全身协调用力,挥臂快速,控制投掷方向;5.熟练掌握走平衡木,平稳地走过较窄、较高、较长的平衡木;掌握闭目起踵自转,能单足站立一定时间;6.提高高钻爬能力,改进已掌握的钻爬动作,速度快而灵活;7.能手脚交替灵活地攀登各种设施,在活动中能遵守规则,不影响他人活动;8.能按信号迅速地集合、分散、整齐队列、变换队形;9.能随音乐节奏合拍、有力、整齐、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10.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体育活动常识,能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有集体观念,活动中懂得合作,负责、宽容、谦让、坚强勇敢、不怕困难,运动保健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大班下学期一、身心保健1.进餐时举止文明,不挑食,不暴饮暴食;2.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主要器官的重要功能和保护方法;3.遵守规则,行为正确,有较强的自护能力;4.合群、开朗,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5.正确认识自己,能较客观地评价自我;二、体育锻炼1.排队走步时较好地一对一保持对形,节奏一致;掌握更多走步方法,能独立想出新的走步方法,进行长距离远足活动;2.掌握多种跑步方法,能独立想出新的跑步方法持物跑、后退跑、往返跑等,有强烈地提高跑速的愿望,进行竞赛跑;能绕复杂障碍走、跑交替300米左右;3.培养幼儿良好的弹跳力,有强烈地提高跳跃距离或跳跃高度的愿望;会跳短绳并尝试练习合作跳长绳;4.能准确投掷动作,投准目标,提高手眼协调能力;5.能变换手臂动作走平衡木,掌握各种平衡动作;能在有间隔的物体上走;6.熟练掌握侧钻、曲身钻、肘膝着地爬等难度动作;有序地过障碍物;7.能手脚交替协调地攀登攀行,锻炼幼儿四肢力量;养成幼儿勇敢、坚持到底的毅力及合作精神;8.按信号迅速地集合、分散、整齐队列、变换队形;9.能随音乐节奏合拍、有力、整齐、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10.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体育活动常识,能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有集体观念,活动中懂得合作,负责、宽容、谦让、坚强勇敢、不怕困难,运动保健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幼儿科学数学教育总目标1.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与数学活动;4.发展幼儿的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幼儿数学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1.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名称或某一特征进行分类;2.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并按物体大小、长短给4个以内物体排序;3.初步感知4个以内物体的数量;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圆形;5.以自身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6.初步感知时间,知道白天、黑夜;7.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小班下学期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给5个以内物体排序;2.认识“1”和“许多”,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3.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4.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正方形、三角形;6.以自身为中心,区别里、外;7.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选择标记对周围事物进行记录;8.愿意参加数学活动,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中班上学期1.有初步的数目守恒观念;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征,尝试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3.认识6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长方形、半圆形等,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5.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昨天、今天和明天;6.能注意和发现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产生探索的兴趣;中班下学期1.学习按量的差异及一定规律进行排序;2.认识数字7-10,进一步理解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3.发现周围环境中数字不同的作用意义,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4.知道物体更多的计数方法和读法;5.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6.以某一物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7.尝试运用标记等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大班上学期1.能从不同角度包括同时按两个维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2.知道10以内的单、双数及相邻数,会倒和成组地数数;3.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5以内,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4.学习5以内的加减,引导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5.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5,培养其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6.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会比较粗细、轻重、厚薄等;7.有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依据一定的特征辨别目标位置;8.有一定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有七天;9.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及数学问题的讨论;大班下学期1.引导幼儿等分二等分、四等分或不等分一个整体,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6-10,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3.学习6-10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具有初步的估算意识;4.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6-10,培养其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5.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几何形体;6.认识人民币;7.运用标记等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8.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发现周围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间的关系;3.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概括自己的经验和处理简单信息,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4.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科学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1.引导儿童观察周围个别的动物家禽类、植物水果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亲近动物的情感; 2.带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天气的明显特征,感受它们和儿童生活的关系;3.引导儿童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物品玩具服饰等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4.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5.激发儿童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并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小班下学期1.引导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两种动物家畜、鱼类、植物花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2.带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运动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儿童生活的关系;3.引导儿童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物品沙、石、交通工具等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4.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5.使儿童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中班上学期1.帮助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的物质露水、太阳风等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物昆虫类植物蔬菜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带儿童观察、了解秋季和冬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感性经验;3.引导儿童了解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家用小电器、塑料、木制品等的功能,初步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4.使儿童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自然界,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班下学期1.帮助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光、空气、雷\彩虹等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常见动物爬行类植物树木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2.带儿童观察、了解春季、夏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感性经验;3.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船、玻璃制品、洗涤用品,了解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并学习使用;4.使儿童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自然界,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大班上学期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野生类植物食品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介绍环境污染的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飞机、桥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语言交流发现问题、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大班下学期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种植;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能用不同形成表现四季的特征;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塔、交通、通讯工具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绘画或符号的形式记录发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幼儿艺术音乐教育总目标1.初步感受、欣赏环境、生活和音乐作品的美;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性;3.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发展艺术表现能力;4.能通过多种感官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5.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幼儿音乐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一、歌唱活动1.喜欢参加歌唱活动;2.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1—g1;3.尝试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二、韵律活动1.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活动,尝试随音乐做简单律动;2.尝试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着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3.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三、节奏活动1.愿意玩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2.感受手铃、串铃等打击乐器的音色;3.学习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种乐器的齐奏,尝试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4.尝试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四、欣赏活动1.注意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2.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3.乐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4.尝试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小班下学期一、歌唱活动1.喜欢参加歌唱活动;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正确的姿势歌唱,能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1—g1;3.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4.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体验创造性地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二、韵律活动1.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和舞蹈活动,能随音乐做简单律动;2.能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着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的力度和速度;3.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三、节奏活动1.喜欢玩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2.进一步感受手铃、串铃、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的音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声音感受其变化;3.继续学习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学习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4.鼓励幼儿大胆地用乐器演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四、欣赏活动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3.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4.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中班上学期一、歌唱活动1.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演唱自己喜欢、熟悉的歌曲;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1—a1;2.初步学习接唱、对唱等演唱形式;3.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二、韵律活动1.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喜欢参与韵律活动;2.学习用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等;3.引导发现律动中的动作组合规律,初步学习创编韵律动作;三、节奏活动1.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学习用几种乐器演奏简单的固定节奏型;2.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鼓等的演奏方法,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节奏型;3.会集中注意看指挥,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4.尝试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四、欣赏活动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2.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3.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

2024年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小班

2024年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小班

在设计2024年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小班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设计要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小班幼儿能够初步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简单的科学概念。

2.技能目标:幼儿能够运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比较和探索,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身体: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如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

2.探索自然:带领幼儿观察和探索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如小鸟、蝴蝶、树木、花朵等。

3.感知运动: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幼儿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方式,如滚动、滑动、漂浮等。

4.发现声音:让幼儿倾听不同的声音,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敲击乐器、拍手等。

5.认识形状和颜色: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如浮沉实验。

3.游戏法: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如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

4.讨论法: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一:认识我的身体△通过镜子游戏,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

△设计身体部位卡片,让幼儿进行配对游戏。

2.活动二:寻找春天的足迹△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春天的迹象,如观察小草、树木的变化。

△制作植物标本,让幼儿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

3.活动三:有趣的滚动和滑动△使用球类和积木等玩具,让幼儿探索物体的滚动和滑动。

△设计障碍赛道,让幼儿体验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

4.活动四:声音的秘密△使用不同的乐器和发声工具,让幼儿探索声音的产生。

△进行声音传递游戏,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

5.活动五:形状和颜色的世界△提供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和彩笔,让幼儿进行搭建和绘画。

2024年幼儿园科学领域学期教学计划

2024年幼儿园科学领域学期教学计划

在设计2024年幼儿园科学领域学期教学计划时,我们应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一份科学领域学期教学计划的示例,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适合儿童发展的学习框架。

教学计划主题:探索自然与科学奥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儿童将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科学原理,掌握基本的科学词汇和概念。

2.技能目标:儿童将发展观察、描述、分类、预测、实验和记录等科学技能。

3.情感目标:儿童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

教学内容:1.生命科学:探索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身体部位和功能、食物链等。

2.物理科学:学习简单的力学、声学、光学和电学知识。

3.地球科学:认识地球的组成、天气现象、季节变化等。

4.环境科学: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

教学活动:1.户外观察:定期带儿童到户外进行观察,如昆虫观察、植物生长观察等。

2.科学实验:设计简单易行的科学实验,如浮沉实验、色彩混合实验等。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如扮演科学家、环保使者等,增强儿童的代入感。

4.小组讨论:鼓励儿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鼓励儿童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寻找答案。

2.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现象。

3.游戏化学习: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如科学小侦探、生态大富翁等。

4.艺术与科学结合: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科学概念。

评估与反馈:1.持续观察:教师持续观察儿童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进步和不足。

2.学习日志:儿童记录自己的科学探索过程,反思学习经验。

3.家长参与: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儿童的科学学习情况,并获得家长反馈。

资源与准备:1.科学教具:准备各种科学实验器材和模型,如显微镜、磁铁、量杯等。

2.图书与资料:收集相关的科学书籍、图片和网络资源,供儿童阅读和学习。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
引言
幼儿园科学教育在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指导。

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
•目标: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培养其主动探索的精神。

•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材料,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探索。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和分类事物的能力。

•方法:通过观察寻找周围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幼儿进行图形、颜色、大小等方面的观察。

提高幼儿的实验能力
•目标:培养幼儿进行简单实验的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

•方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引导幼儿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和总结结论。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目标: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等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形成系统
的科学思维,并学会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获取新知识。

结语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知的提升。

2024年幼儿园各科学科计划

2024年幼儿园各科学科计划

幼儿园各科学科计划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界和周围的环境,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确保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计划,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全面、有趣的科学学习环境。

一、科学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幼儿能够了解基本的科学现象和概念,如物质形态、声音、光影、磁性、生命科学等。

2.技能目标: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推理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并能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3.情感目标:幼儿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乐于参与科学活动,培养耐心、细致、合作等科学品质。

二、科学教育内容1.物质科学:让幼儿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重量、材料等特性,了解物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生命科学: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变化、生活习性,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

3.地球与空间科学:通过简单的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让幼儿认识地球表面的形态,了解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的基本知识。

4.技术与工程:鼓励幼儿参与简单的搭建、制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数学与逻辑:在科学活动中融入数学元素,如数数、排序、分类、测量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

三、科学教育方法与策略1.观察与探索: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活动,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寻找答案。

2.游戏与活动:设计各种科学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体验科学的乐趣。

3.阅读与讨论:提供丰富的科学绘本和读物,组织幼儿讨论和分享科学知识。

4.户外与实地考察:带领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奥秘。

5.家庭与社区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教育,组织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活动,拓宽幼儿的学习视野。

四、科学教育评估1.过程性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评估其科学素养的发展。

2024年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

2024年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

在设计2024年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时,我们应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出发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科学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以下是一份教学计划的详细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幼儿能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简单的科学原理。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排序等方法,幼儿能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通过种植活动,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

2.动物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自然现象:探索风、雨、雪等自然现象,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

4.生活中的科学:学习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如浮沉、溶解、磁性等。

教学方法与策略:1.观察与探索:通过实地观察、图片展示和视频观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2.实验与操作:设计简单易行的科学小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讨论与交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4.记录与反思:指导幼儿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记录习惯和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活动安排:1.每周一课时的科学活动,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和学习。

2.主题活动与科学活动相结合,如在“春天来了”的主题中,开展植物生长的科学活动。

3.户外科学活动:定期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科学观察和探索。

家园共育:1.亲子科学小实验: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增强家庭中的科学氛围。

2.科学阅读:推荐适合幼儿的科学绘本和读物,让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3.观察日志: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

评估与反馈:1.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
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发现周围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间的关系。

3.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概括自己的经验和处理简单信息,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4.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幼儿科学领域阶段目标
1.引导儿童观察周围个别的动物(家禽类)、植物(水果)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亲近动物的情感。

2.带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天气)的明显特征,感受它们和儿童生活的关系。

3.引导儿童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物品(玩具服饰等)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5.激发儿童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并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1.引导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两种动物(家畜、鱼类)、植物(花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2.带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运动)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儿童生活的关系。

3.引导儿童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物品(沙、石、交通工具等)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5.使儿童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1.帮助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的物质(露水、太阳风等)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物(昆虫类)植物(蔬菜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带儿童观察、了解秋季和冬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儿童了解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家用小电器、塑料、木制品等)的功能,初步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4.使儿童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自然界,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1.帮助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光、空气、雷\彩虹等)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常见动物(爬行类)植物(树木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2.带儿童观察、了解春季、夏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船、玻璃制品、洗涤用品),了解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并学习使用。

4.使儿童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自然界,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野生类)植物(食品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介绍环境污染的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

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飞机、桥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语言交流发现问题、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

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种植)。

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能用不同形成表现四季的特征。

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塔、交通、通讯工具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绘画或符号的形式记录发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

附:幼儿科学领域主要内容参考
幼儿科学领域主要内容参考(小班)
幼儿科学领域主要内容参考(中班)
幼儿科学领域主要内容参考(大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