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麻醉药物临床应用
麻醉用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

麻醉用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药物名称丙泊酚药物别名丙泊酚、丙扑佛、丙扑怫、得普瑞麻、二异丙酚、普泊酚、普卤泊福、普鲁泊福、普罗弗尔、异丙酚Dipravin、Diprovan、Disoprivan、Disoprof英文名称 Propofol说明功用作用可用于麻醉诱导及维持。
由于单次注射起效快,无蓄积作用,苏醒快,醒后无酒醉感,所以多用于门诊手术和短小手术,术毕可回家。
此外可用于心脏、颅脑手术麻醉及 ICU 患者镇静、保持机械通气患者的安静等。
用法用量麻醉诱导:静注 2.0~2.5mg/kg,注速 4ml/10s,老年及体弱者用量较小,注速宜慢。
麻醉维持:连续静脉滴注 4~12mg/kg·h,或根据需要每次静注 25~50mg,因本品镇痛作用不强,常需与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合用。
为镇静需要则药量酌减。
本品为乳剂,用前要摇匀,可用 5%葡萄糖溶液稀释,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由于对二氧化碳通气反应的抑制比硫喷妥钠长,所以有时患者已清醒但呼吸还可能有抑制应警惕。
本品应贮存于 2~25℃。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200mg/20ml,500mg/50ml,1g/100ml。
1.成人诱导麻醉对于术前给药和术前不给药的病人,应该静滴给药,一般健康成年人每10秒静脉滴入约4毫升(40毫克),观察病人的反应,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开始,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毫克/公斤的本品,超过年龄,需要量一般将减少。
ASA3级和4级病人,应该使用更低的给药速率:每10秒约2毫升(20毫克)。
维持麻醉通过持续静脉或反复静脉冲击注射本品,能够维持麻醉所需要的深度。
持续静滴所需的给药速率在病人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一般4~12毫克/公斤·小时的速率范围能保持令人满意的麻醉。
静脉反复冲击注射根据临床需要,可以给予25毫克(2.5毫升)到50毫克(5.0毫升)的增量。
强化监护期间的镇静当作为对正在进行强化监护及接受人工通气病人的镇静药物使用时,应持续静滴本品。
丙泊酚静脉麻醉科普常识

丙泊酚静脉麻醉科普常识丙泊酚又被称为异丙酚,它是一种麻醉药物,可以通过人体静脉注射起到镇静作用。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的快效、短效的静脉麻醉药。
患者苏醒后能够迅速恢复且持续注射后无蓄积。
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将丙泊酚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经常用于麻醉中、手术术后与ICU病房的镇静。
丙泊酚通过静脉注射后能够快速地遍布全身,40秒内能够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
丙泊酚可以起到有效的镇痛效果,能够使颅内压降低,脑耗氧量及脑血流量减少,对呼吸系统也有抑制作用,可以出现暂时性的呼吸停止,对循环系统也有抑制作用,可以降低血压。
使用丙泊酚后,在恢复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的情况。
1丙泊酚药理学特征丙泊酚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
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及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
丙泊酚分布广泛,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 升/分钟)。
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形成丙泊酚和相应的无活性的醌醇结合物,该结合物从尿中排泄。
当用丙泊酚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
当丙泊酚的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其药物动力学是线性的。
2丙泊酚静脉麻醉适用的范围一般情况下会将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上,也适用于一些无痛人流手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
丙泊酚还可以和吸入麻药以及止痛药配合使用,丙泊酚的起效较快,代谢速度较快,一般不会在体内形成蓄积,比较安全。
但在使用时一定要配合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不能私自用药。
另外,不是所有患者都能适用丙泊酚,有的人群对丙泊酚过敏。
所以,在使用药物时应避免与部分药物同时使用,如地西泮、咪达唑仑等以免药物出现相互作用,对患者出现损伤。
如果必须同时使用,需咨询医生按照医嘱进行。
丙泊酚适用于静脉诱导,清醒速度快,脑功能彻底恢复快,但是注释时会有疼痛感;全凭静脉麻醉,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麻醉性镇痛药复合应用;内镜或其他诊断性检查的麻醉,比如肠胃镜检查,大部分的肠胃镜检查都会采用无痛式,既能提高病人的适应性,也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为检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丙泊酚注射液临床实验

丙泊酚注射液临床实验丙泊酚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评估其药效和安全性,针对丙泊酚注射液进行临床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与讨论等方面来探讨丙泊酚注射液临床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实验目的丙泊酚注射液的临床实验目的旨在评估其在患者镇静催眠过程中的安全性、药效和有效性,为丙泊酚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二、实验设计2.1 研究对象的选择实验需要选择符合特定标准的研究对象,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对不同人群进行临床试验可以更好地了解丙泊酚注射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2 随机分组实验中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丙泊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接受其他有效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以比较两组之间的药效和安全性差异。
2.3 盲法实施实验中可以采用单盲或双盲方法,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实验者、研究对象或数据分析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不知道受试者所处的组别,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三、实验方法3.1 丙泊酚注射液的给药方式根据需要,可以采用静脉推注、静脉滴注或静脉持续输注的方式将丙泊酚注射液给予研究对象,并记录给药剂量和时间。
3.2 药物疗效评估通过监测研究对象的生命体征、镇静效果和催眠程度来评估丙泊酚注射液的药效。
可以采用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等,来对研究对象的镇静催眠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3.3 安全性评估在临床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记录并评估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如低血压、呼吸抑制、意识丧失等。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应该详细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药效和安全性指标,包括镇静效果评分、药物剂量、药物作用时间、不良事件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与对照组的比较,可以得出丙泊酚注射液的药效和安全性的结论。
在讨论部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剖析,并与现有研究结果进行对比。
麻醉药市场领军产品——丙泊酚

麻醉药市场领军产品——丙泊酚丙泊酚又称异丙酚,二异丙酚,普鲁泊福, 得普利麻,丙扑佛,普罗佛尔,普鲁泊酚,是一种烷基酚类静脉用全麻药。
该药因具有脂溶性高、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起效迅速、苏醒迅速、副作用小而轻等特点受到临床普遍欢迎。
临床上丙泊酚除了用于各种常规的手术麻醉外,目前比较受关注的一个领域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上世纪80年代,阿斯利康公司研制开发出了丙泊酚,剂型为脂肪乳注射剂,并以商品名“得普利麻”上市。
目前,该产品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
1996年,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丙泊酚注射液进入我国市场。
用药规模挺进10亿元丙泊酚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我国医院中的用药普及率已达90%左右。
根据华源医药网提供的数据,2004~2007年3季度,丙泊酚的抽样医院药品购入总额均超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2006年市场规模为9亿元左右,2007年的市场规模超过10亿元。
在麻醉药物临床应用中,丙泊酚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药物,其市场份额占到整个麻醉药市场的50%以上,远远高于其药品,稳居麻醉药物用药金额第一的位置,且其用药金额每年都以20%的增长率在增长。
麻醉药的市场格局比较稳定,近年来排在用药金额前五名的药物基本上占到总用药金额的87%以上。
丙泊酚、七氟醚、异氟烷、罗哌卡因、瑞芬太尼是临床主要麻醉用药,都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且相对稳定。
在麻醉方式上,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为静注麻醉,七氟醚与异氟烷为吸入式麻醉,罗哌卡因为局部浸润式麻醉。
上述品种各有各的优势与缺点,市场地位不易撼动。
从目前的数据看,这种格局仍将持续。
进口产品主导市场目前国内丙泊酚用药主要来自进口。
主要生产厂家有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北京费森尤斯医药有限公司、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四川蜀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雅培制药公司。
其中,北京费森尤斯医药有限公司的丙泊酚为进口分装。
2007年前三季度,国产企业生产的丙泊酚只占不到15%的市场份额。
丙泊酚在小动物麻醉上的应用简介

醉剂所 无法 比拟 的 ,更 适宜 用于 临床小 动物 简短
血气 指 标 的影 响 [] 中 国 兽医 杂 志 , o 9 () 6 - 2 J. 2 o ,8 :0 6 .
我 医院 从 2 1 0 0年 开 始 引 入 丙泊 酚 作 为诱 导
眠新 的犬 猫麻 醉药物 来 说有起 效快 、 时效短 , 以 可
在 短时 间 内使 动物进 入诱 导麻 醉等 优 点 ,如作 为
一
麻 醉 剂 ,到 2 1 0 0年 1 1月为止 已经 使用 过 丙泊酚 进行 诱 导麻醉 约 5次 , 拍 摄摆 位 约 8次 , X线 简短 手 术 约 7 , 体情况 见表 1 次 具 。由于其代 谢 基本都 为肝脏 代谢 , 尚未 出现 任何 麻醉 事故 , 全性 值得 安 信 赖 。 医学 临床应 用 上 , 资料 显示有 静滴 丙泊 在 据 酚 7 以上病 人 ,在 后续 的检 查 中并未 发现有 肝 天
期 普遍 在 9 9 m n 而仅 需 要 3  ̄6 i . i , r 0 0 m n即 可
速 , 剂量 注射 , 大 或用 于低 血容 量或 老年 动物 时可 能 引起 严重 低血 压 ,故在进 行 静脉注 射 时 需要在
1 m n内缓慢 推 注 , 以避 免 出现血 压 快速 下 降和 i
深圳
5 8 1 1 2) 1
文章 编 号 :1 0 — 5 7(01 ) 2 0 4 ~ 2 0 5 8 6 2 10 — 0 5 0
1 丙 泊 酚 的 介 绍
丙 泊 酚 , 名异 丙酚 , 文 名 p o o o , 白 又 英 rp f l为
醉, 联合应 用 阿托 品或硫 喷妥钠 等 , 则用 量 可 以减
4 药 物 副 作 用
关于丙泊酚应用的总结

关于丙泊酚应用的总结丙泊酚是一种用于镇静和麻醉的药物。
自199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作为镇静剂和麻醉剂应用以来,已成为常规用药之一。
丙泊酚具有作用快速、持续时间短暂、底感清醒等优点,成为外科手术和重症监护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丙泊酚的应用及其优缺点,以及丙泊酚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一、丙泊酚的应用丙泊酚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底血压镇静、内镜检查、心脏导管术等有关麻醉和镇静的各种场合,在现代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它常见的镇静或麻醉药物主要包括异丙酚、地西泮等。
相对于异丙酚,丙泊酚需要的剂量少、有更少的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并且药动学和药效学更加可预测,更加适用于手术镇静和重症监护,被认为是高级镇静剂。
二、丙泊酚的优缺点1.优点:(1)速度快:丙泊酚吸入后,在2至3分钟内使病人达到良好的水平的意识和失去疼痛感。
时间比气管插管的气管注射异丙酚要短。
(2)作用时间短:单次应用dose的平均作用时间不到6分钟,因此它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掌控麻醉并且快速恢复控制。
(3)可替代吸入式药物:因为丙泊酚是一种脂溶性的药物,它可替代氧和硫酸气体。
(4) 不会增加氧气需求量2.缺点:(1)心肺抑制:这是最大的缺点之一。
丙泊酚会影响呼吸和循环,如果超出了正确的药物剂量或者病人本来就有呼吸系统问题,则会导致严重的心肺抑制现象。
(2)恶心和呕吐:丙泊酚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还可能导致恶心和呕吐的现象。
这通常与药物的麻醉剂量相关。
(3)对心血管的影响:丙泊酚还会对心血管造成影响,特别是心脏。
在尤其对心脏有挑战的病人群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一问题。
三、安全性和注意事项1.安全性:丙泊酚是一种有效、可控和安全的镇静药。
由于其能够被全身许多组织扩散和吸收,因此其速度和效果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
它能够迅速生成一种消除感觉疼痛和不适的药物质量,并能在需要时灵活控制,适用于用于快速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2.注意事项:(1)进行合理的用药剂量:在进行丙泊酚的治疗时需要进行合理的用药剂量。
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探讨目的了解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0.05),SpO2显著下降(P<0.05);术后清醒时间为(15.02±7.03)min,术中与术后无呕吐、恶心、头动等不良反应。
结论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确保患儿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时间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标签:丙泊酚;小儿;麻醉;应用价值伴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药物选择逐渐增多,丙泊酚作为一种速效短效静脉全麻药,归属于非巴比妥类,可连续或反复间断给药,目前未发现药物蓄积作用,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
为了深入探究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进行单盲试验,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均属于ASAⅠ-Ⅲ,其中男性占有34例,女性有26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在(2.34±0.05)岁之间;体重(10-14)kg,平均为(12.56±0.21)kg;手术种类:53例腹股沟斜疝,2例小儿肠套,5例急慢性阑尾炎。
1.2 一般方法于手术前,积极询问患儿病史,行体格及实验室检查。
术前,叮嘱患儿禁饮4h,禁食持续6h;术前半小时,肌注0.01-0.02mg/kg阿托品+2mg/kg苯巴比妥钠。
待其入睡后,静注3mg/(kg·h)丙泊酚。
术中以手术时间、麻醉深度为依据,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综合调整,维持麻醉,术毕前5min予以停药处理。
于麻醉过程中,重视呼吸管理,维持自主呼吸,行面罩给氧,并对RR、HR、BP、SPO2进行持续监测,观察其麻醉期间反应,并记录术前及术中RR、HR、BP、SPO2监测值。
丙泊酚的临床应用--李虹、平社强

影响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因素
1. 年龄因素: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对丙泊酚的敏感也增加,年龄影响药物代 谢和意识消失。大于60岁后,其消除率呈线性下降,表现分布容积也随着年 龄增长而减小。 2. 性别因素: 丙泊酚麻醉时相同血药浓度女性脑电双频指数偏听偏高,停止输 注时女性血药浓度显著低于男性,但两者脑电双频指数相同,女性苏醒快。 女性周边室分布容积明显大于男性;男性中央室血浆清除率升高,周边室血 浆清除率降低。 3. 体重因素:这是影响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参数的非常重要因素。成年肥胖病人 比一般体重病人,异丙酚使用量绝对剂量增加,但体重标准化后剂量较小。 4. 药物的相互作用: 异丙酚与镇静药、镇痛药和吸入麻醉药都有相互协同作用, 表现为增强异丙酚的麻醉作用,减少异丙酚用量。 5. 疾病状态: 重要脏器有疾病时,异丙酚的用量相对要减少,尤其是有肝功能 不全的病人。肾脏功能不全时,异丙酚排泄相对延迟。
9.不同人种的影响:国人异丙泊酚中央室分布容积明显小于欧美人群,药
物从中央室向外周转运和清除速率较快。
异丙酚输注综合征(PIS)
1、什么是异丙酚输注综合征
指在异丙酚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例临床症状,
如心动过缓、代谢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高脂血症、
肝肿大或脂肪肝。
异丙酚输注综合征(PIS)
2、诱发因素和启动因素 (1)高剂量异丙酚使用; (2)内源性儿茶酚胺类物质; (3)糖皮质类固醇; (4)全身炎症反应; (5)细胞因子的释放; (6)大剂量甾体类药物应用。 (7)长时间大剂量输注时
影响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因素
6.不同给药方式:以靶控输注方式给药比单次输注更迅速平稳。清
除率后者下降。 7.给药速率的影响:给药速率快,起效快,药物效应持续时间延长。 8.丙泊酚稀释与否:输注未稀释或稀释丙泊,其循环滞后时间相比,前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泊酚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
【摘要】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 c u 危重病人镇静的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
它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
研究证实丙泊酚在产生广泛中枢抑制作用的同时, 还具有降低脑耗氧量、降低颅内压和抗惊厥、抗炎症、抗氧化和支气管舒张特性。
因此,目前丙泊酚已应用于骨科手术等危重疾病的处理中。
下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丙泊酚的一些药效特性。
【关键词】丙泊酚;麻醉药物
1丙泊酚的抗炎特性
前炎性细胞因子属于促炎症细胞因子类, 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
子α( t n f - α) 、白介素- 1( i l - 1 ) 、i l - 6、i l - 8 等, 主要介导免疫和炎性反应, 使机体对创伤、应激产生全身适应性反应, 由此触发的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可放大炎性反应, 并成为
机体防御反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感染、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引起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过多, 破坏了促炎症和抗炎症细胞
因子的平衡, 可能导致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的免疫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它是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
效应细胞,主要通过趋化、黏附、吞噬、细胞内杀伤等作用杀灭入侵的微生物,保护机体;另一方面,它可引起活性氧簇过量积聚,引发或加重多器官功能障碍。
研究显示丙泊酚能明显抑制中性粒细
胞的趋化作用、黏附和通过内皮细胞单层的迁移、吞噬作用和活性氧簇的产生,且呈剂量依赖性。
多数研究证明丙泊酚不但能抑制自由基的生成,而且能清除自由基,表现抑制呼吸爆发的抗氧化特性。
丙泊酚调节中性粒细胞表面的n - 甲酰基- 蛋氨酸- 亮氨酸苯丙氨酸受体而抑制细胞内c a 2 + 浓度增加,也可直接抑制电压依赖性c a 2 + 通道或内质网储备的c a 2 + 释放而发挥作用。
因此,丙泊酚的中性粒细胞抑制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a2+ 浓度降低有关。
2丙泊酚的抗氧化特性
丙泊酚包含有一个酚羟基(oh),因而丙泊酚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具有抗氧化活性。
murphy 等用电子旋转共振分光镜证实丙泊酚通过与自由基反应形成苯氧基而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
另外kaharman 等的研究也证实丙泊酚能清除过氧亚硝酸盐。
在大鼠,丙泊酚能抑制肝脏微粒体、线粒体和脑突触体氧化应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
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丙泊酚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同时心脏功能恢复较好。
在施行择期周围血管手术病人和在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发现丙泊酚能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
s a y i n 等的研究显示丙泊酚能明显减轻冠脉搭桥手术期间心肌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在猪内毒素血症模型中,与对照动物比较,丙泊酚能明显降低脂质过氧化标记物的水平。
在鼠模型中,丙泊酚能明显增强在体红细胞和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在实验性脊髓损伤模型中,丙泊酚能减轻脊髓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作
用。
此外也有研究证实丙泊酚能恢复因氧化损伤引起的星形细胞内抗坏血酸(还原性维生素c )水平的降低。
3资料与方法
3.1一般资料选择asa ⅰ ~ ⅱ级骨折及关节脱位复位术患者6 2 例,包括肱骨、桡骨、胫骨等骨折复位和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脱位复位术, 均为闭合性选择手法复位者, 男48 例,女114 例,年龄20~55岁,体重45~75 kg。
3.2麻醉方法麻醉前常规禁食6h 以上,复位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 g 。
常规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先缓慢静注芬太尼1 ~ 2 μ g /kg ,5min 后,再静注丙泊酚1.5mg/kg, 速度3 m g /s,待患者入睡后行骨折及关节脱位复位术。
3.3评判标准以睫毛反射消失作为神志消失的标志。
睁眼呼之能应作为意识恢复的标志。
hr < 60 次/min,rr < 12 次/min,spo2 < 94% 及map 下降幅度> 25% 作为对呼吸、循环抑制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4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后都能安静入睡耐受手术。
麻醉效果优者,即术中无肢体活动者45 例,占90%;术中略有肢动,不影响操作的肢体活动者17 例,占10%,其中5 例追加丙泊酚1 . 5 m g / k g 。
没有出现复位术期间肢体活动而影响复位无法进行的问题。
从注射丙泊酚到意识消失时间为(31 .0± 5.4 )s ,平均手术时间(5 ±
2 )m i n ,从意识消失到恢复时间为(11.5 ±3.7)min。
用药后hr、spo2、map 和rr 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但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5)。
3 例map 下降1.30~2.6 0 k p a , 未行特殊处理;
4 例术中hr 减慢至54~58 次/min.
5讨论
丙泊酚作为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镇静时患者感到舒适、镇静深度容易控制、停药后能快速清醒的特征而用于临床。
同时,丙泊酚也存在推注过快及产生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短暂的呼吸抑制,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及镇痛作用弱的不足,其与用量及注射速度成正相关。
在临床工作中探讨在丙泊酚麻醉时加入不同的辅助药,利用其协同作用,尽量减轻丙泊酚的副作用,达到最好的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骨折、关节脱位复位术简便易行,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轻,术后苏醒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骨折、关节脱位复位术进行麻醉时,仍应注重监测,备好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以确保患者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少丽. 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2,(06) .
[2]李雅兰,王小平,彭雪梅. 开展丙泊酚无痛胃肠镜术1000例体会[j]. 中国处方药, 20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