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苏科八年级上2012秋季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3. 声音的产生原因:振动;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B超、声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动器、声呐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如振动器实验、声呐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人耳为什么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产生原因:振动应用:B超、声呐等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听到过但不知道是什么声音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其产生原因;2. 请查阅资料,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医疗、海洋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3. 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次声波和超声波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第4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第4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一章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间,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频率低于20000Hz的声音是次声波。

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知道次声波容易绕过障碍物、能够传得很远等特性,了解次声波的危害。

教学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超声波应用。

教学难点:超声波应用、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教学过程:一、提前候课,了解学情二、引入新课,揭示目标通过列举2008年5月12号地震暴发时,很多人由此丧命,但是很少发现动物的死体。

为什么?(1)火山、地震暴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2)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三、预习检测四、新课研讨1.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声音你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2.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动脑思考:⑴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⑵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3.次声波驯犬员一吹犬笛,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设问:①影片中的犬笛发出的是一种什么声波?为什么能穿越高山、森林,传得很远很远?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引出结论:(1)犬笛发出的是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它能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很远,而且无孔不入。

(2)火山爆发、地震、核爆炸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

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因和特点;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产生的原因;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因;2.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内容1.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概念;2.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特点;3.声音波长与频率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段无声的视频片段或播放低音频率的音乐,引发学生对人耳无法感知声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首先向学生解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概念。

说明人耳能够感知的声音范围的上限和下限。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和物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频率声音对人的影响。

3.教师利用PPT或实验器材演示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实例,如超声波探测器、次声波发生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

步骤三:讨论与实验(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的实例,并找出这些声音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不同频率的声音波发生器来观察声音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声音频率对人耳的影响。

步骤四:概念梳理(10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实验观察的现象,帮助学生梳理人耳听不到声音的特点和原因。

2.教师通过PPT,讲解声音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频率声音波长的变化对人耳的影响。

步骤五: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人耳无法感知的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超声波在医学诊断和工业检测中的应用等,拓宽学生对声音的认识。

步骤六:小结与巩固(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做好复习准备。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举例:介绍声纳在海洋探测、超声波在医疗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难点分析:学生容易误认为声音是物体本身产生的,而忽视振动这一关键因素。
(2)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
难点分析: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理解较困难,容易混淆。
3. 简洁明了
(1)使用简洁的语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合理安排布局:合理规划板书布局,突出重点知识点,避免混乱,便于学生查找和复习。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知识点。在教学策略上,我设计了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上,我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实物教具:使用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等实物教具,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能力。
5. 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讨论问题,让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时间(日期、课时):重点: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难点: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视频。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意见:强调超声波的“超”是指频率高,非速度。

资料:《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物理教师教学用书》页边批注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教学过程页边批注多媒体展示蝙蝠的飞行,地震前的动物征兆(师)以上场景的科学解释是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是有范围的可听声----20 Hz到20000Hz超声波----20000Hz以上次声波----20Hz以下生活-物理-社会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应用:声呐、 B超、速度测定器、清洗器、焊接器次声波:特点:传得远、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现象: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页边批注板书设计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声波频率的分类:1.可听声:20 Hz到20000Hz2.超声波:20000Hz以上3.次声波:20Hz以下二、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2.应用:声呐、 B超、速度测定器、清洗器、焊接器三、次声波:1.特点:传得远、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2.现象: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作业设计P23 WWW.1.2.3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参次进行分层教学。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教学设计I. 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是指频率小于20Hz或大于20000Hz的声音。

2.了解人耳范围内正常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3.理解不同生活场景中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特点和应用。

II.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范围和特点进行认识和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

III.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一张包含人耳听觉范围和不同场景应用的PPT。

2.实验器材:频率计、声压计。

3.实验材料:不同频率的声源。

IV. 教学过程步骤1. 导入新知识1.在课堂上播放一段20Hz和20000Hz之间的声音,让学生听后思考这样的声音是否能被人耳听到。

2.引导学生讨论,解释为什么有些声音可以被人耳听到,而有些声音人耳无法感知。

步骤2. 学习新知识1.在PPT上展示人耳听觉范围的图表,包括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频率范围。

解释图表中的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哪些声音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

步骤3. 实验探究1.将频率计和声压计连接起来,让学生观察和记录频率计和声压计的示数。

2.依次使用不同频率的声源,从低频到高频使学生观察示数的变化。

记录观察结果。

3.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结果,总结哪些声音无法被人耳听到。

步骤4. 拓展应用1.在PPT上展示几个应用场景的图片,如医学超声波、蝙蝠的超声波导航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为什么使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其他应用场景,如防狗笼中的超声波等。

步骤5. 知识总结1.在PPT上归纳总结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和特点,让学生进行朗读和默写。

步骤6. 课堂练习1.在PPT上设计一些选择题和解答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进行答案解析和订正。

V. 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等相关场所,通过展品和展示解释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理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设想重点: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难点: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发生器、扬声器、B超图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问:人的耳朵是不是能听见所有的声音呢?我们来试试看!二、讲授新课1、人耳的听觉范围测试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的听,当刚听到到时就举起手臂,直到听不到就把手下。

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对不同的动物的听觉范围进行了解,从而了解为什么他们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2、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给学生观看B超图像。

总结: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于击碎患者肾结石,免于病人开刀的痛苦。

3、次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总结: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

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三、课堂练习分析“WWW”的第1 题。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至6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至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下列关于粽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煮熟的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刚出锅的粽子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粽子的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D.煮粽子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答案】A【解析】A. 煮熟的粽子由于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剧烈,所以香味能够飘出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了解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了解低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音被称为次声,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音被称为超声;3.能够举例说明次声和超声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耳听力范围的概念,区分次声和超声;2.掌握次声和超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次声和超声的产生机制;2.掌握次声和超声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频设备;2.教学材料:PPT、课件、音频片段;3.实验器材:音叉、超声波发生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一段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对人的影响,并提出问题:人耳可以听到哪些声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介绍(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人耳的听力范围,包括低音和高音的频率范围。

•解释次声和超声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分别对应的频率范围。

3. 归纳总结(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人耳听力范围、次声和超声的概念,并进行强调。

4. 案例分析(10分钟)•利用音频设备播放一段次声示例,例如风的声音、地铁的声音等。

•利用音频设备播放一段超声示例,例如蝙蝠发出的声音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听取这些声音,并辨别其不同。

5. 探究实验(15分钟)•利用音叉和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实验,分别产生低频音和高频音。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次声和超声在实验中的表现,并让学生得出结论:人耳无法听到超声。

6. 应用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次声和超声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例如,次声被用于地震预警、动物间的通信等;超声被用于医学超声成像、清洁等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次声和超声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7. 拓展延伸(10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合作进行课外拓展,寻找更多次声和超声的应用,并进行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决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

教学器材
电脑、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1.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常见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及人与某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超声波的应用的实例及次声波所造成危害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你有这样的疑问吗?
1、蜜蜂或者蚊子从你耳边飞过时,明显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蝴蝶的翅膀比蜜蜂和蚊子的翅膀大得多,从我们耳边飞行,却听不见声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不是所有的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的。

2、地震之前,蛇、鼠等都会出洞,许多动物都表现为不耐烦的状态,而我们人类却毫无感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是地震前发出:我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进行新课
(板书)一、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自学导航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有多大?
2.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练习:人的听觉范围是,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次声波的频率范围是,超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的特点:。

三、探究活动
师:超声波的应用已很广泛,播放课件展示简介下列仪器:
A.声纳B.超声波诊断仪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D.超声波清洗器E.超声波焊接器
师:你想进一步知道他们的原理、用途或操作过程吗?请各研究小
组讨论确定一至二个课题进行研究。

师:超声波有哪些特点?请哪个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生A: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
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生B:超声波可以成像。

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
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生C: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

生D: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人们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粘合在一起,制成超声波焊接器。


师: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生E: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飞机飞行,火箭发射,火车,汽车奔驰都会产生次声。

大自然中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它能传的很远,能轻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

生F: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使人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

强度大的次声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产生破坏。

师总结: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

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本节课小结,完成交流、提问、讨论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