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重点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重点

第二章、晶体结构缺陷1缺陷的概念2、热缺陷(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热缺陷是一种本征缺陷、高于0K就存在,热缺陷浓度的计算影响热缺陷浓度的因数:温度和热缺陷形成能(晶体结构)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3、杂质缺陷、固溶体4、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结构缺陷(半导体)种类、形成条件、缺陷的计算等5、连续置换型固溶体的形成条件6、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因素7、组分缺陷(补偿缺陷):不等价离子取代形成条件、特点(浓度取决于掺杂量和固溶度)缺陷浓度的计算、与热缺陷的比较幻灯片68、缺陷反应方程和固溶式9、固溶体的研究与计算写出缺陷反应方程T固溶式、算出晶胞的体积和重量T理论密度(间隙型、置换型)T和实测密度比较10、位错概念刃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伯格斯矢量b与位错线垂直螺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伯格斯矢量b与位错线平行混合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既不平行,又不垂直。
幻灯片7第三章、非晶态固体1熔体的结构:不同聚合程度的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硅酸盐熔体的粘度与组成的关系2、非晶态物质的特点3、玻璃的通性4、Tg、Tf ,相对应的粘度和特点5、网络形成体、网络改变(变性)体、网络中间体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观点:键强,键能6、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相变),3T图7、玻璃的结构学说(二种玻璃结构学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8、玻璃的结构参数Z可根据玻璃类型定,先计算R,再计算X、Y 注意网络中间体在其中的作用。
9、硅酸盐晶体与硅酸盐玻璃的区别10、硼的反常现象幻灯片8第四章、表面与界面1表面能和表面张力,表面的特征2、润湿的概念、定义、计算;槽角、二面角的计算改善润湿的方法:去除表面吸附膜(提高固体表面能)、改变表面粗糙度、降低固液界面能3、表面粗糙度对润湿的影响4、吸附膜对润湿的影响5、弯曲表面的效应(开尔文公式的应用)6、界面的分类与特点7、多晶体组织8、粘土荷电的原因,阳离子交换序9、粘土与水的作用,电动电位及对泥浆性能的影响流动性,稳定性,悬浮性,触变性,可塑性10、瘠性料的悬浮与塑化泥浆发生触变的原因,改善方法幻灯片9第五章、相平衡1、相律以及相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相、独立组分、自由度等2、水型物质相图的特点(固液界线的斜率为负)3、单元系统相图中可逆与不可逆多晶转变的特点4、S iO2相图中的多晶转变(重建型转变、位移型转变)5、一致熔化合物和不一致熔化合物的特点6、形成连续固溶体的二元相图的特点(没有二元无变量点)7、相图应用幻灯片108、界线、连线的概念,以及他们的关系9、等含量规则、等比例规则、背向规则、杠杆规则、连线规则、切线规则、重心规则。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一章1、结晶学的发展,从其研究内容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晶体生长学:研究天然及人工晶体的形成,生长和变化的过程与机理以及控制和影响它们的因素。
(2)几何结晶学:研究晶体外表几何多面体的形状及其间的规律(3)晶体结构学:研究晶体内部结构中质点排列的规律性以及晶体结构的不完整性(4)晶体化学:研究晶体的化学组成以及晶体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及其规律(5)晶体物理学:研究晶体的各项物理性质及其产生的机理2、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按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者说晶体是格子构造的固体。
3、晶体的共同特征: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按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不具备这一特征的物体不是晶体。
4、晶体的基本性质:(1)结晶均一性:由于晶体内部结构的特征,因此,晶体在其任一部位上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2)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出性质的差异称为晶体的各向异性。
(3)自限性:晶体能自发的形成封闭的凸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特征,称为晶体的自限性或自范性。
(4)对称性:晶体中的相同部分(包括晶面、晶棱)以及晶体的性质能够在不同的方向或位置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5)最小内能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晶体与同组成的气体、液体及非晶质固体相比其内能最小。
因此,晶体最稳定。
5、对称:是指液体中相同部分之间的有规律重复。
6、对称操作:是指能使对称物体中各相同部分做有规律重复的变换动作, 又称对称变换。
7、晶体的对称要素:(1)对称中心(符号C)(2)对称面(符号P)(3)对称轴(符号L n)(4)倒转轴(Li n)(5)映转轴(Lsn)8、对称型(32种):宏观晶体中对称要素的集合,包含了宏观晶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总和以及它们相互间的组合关系。
9、三大晶族、七个晶系:P710、整数定律:若以平行于三根不共面晶棱的直线为坐标轴,则晶体上任意两个晶面在三个坐标轴上截距的比值之比为一简单整数比。
10、单行:是指能借助于对称性之全部对称要素的作用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组合。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材料科学基础是各个工程领域的基本学科,是各个领域的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材料的结构、物理与化学性质、制备工艺等方面内容,是材料科学领域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为帮助有需要的人顺利复习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本文整理了一些相关的复习资料。
一、材料基础知识1. 基本的物理性质:包括化学成分、密度、电导率、热导率等基本参数,通常在每种材料的材料数据表中都可查到。
2. 结构相关: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指材料中原子、离子、分子排布的类型和规律,常用的晶体结构有: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等轴晶系、正交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等。
非晶态:非晶态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类型,其分子呈无序排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拥有更好的性能。
3. 材料特性:热膨胀系数:在温度变化时,材料线膨胀的速度大小,通常用公式ΔL/L0 = αΔT 表示,其中α为热膨胀系数。
韧性:材料在受到剪切力或拉伸力时的弹性变形程度,是一种考量材料性能的指标,通常可以通过材料变形曲线进行查看。
4. 金属与合金相关: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等特性,同时在高温、高压等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合金则通常是由多个金属或者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混合物,其性质与材料组分、配比等有关。
二、材料治理、工艺及应用1. 材料的处理:常用材料的处理包括固化、焊接、框架处理、表面处理以及高压工艺等,其中固化的过程包括了煅烧、烧结等过程。
2. 材料配方:通常材料的配方根据材料的成分、目的等进行确定,其中分子键长、键能以及分子排列等指标都可能用来确定最终配方。
3. 材料的加工工序:通常材料加工工序包括切削、钣金、打压成形等过程,每个工序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质和特性。
三、材料的主要分类1. 材料的物理分类:主要涉及到材料的形态、密度以及各种物理性质,通常有固体、液体、气体以及等离子体等分类方式。
2. 材料的化学分类:不同的元素应用于不同的方案分类,这种分类通常依据材料的化学成分。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考点总结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解释下列名词:凝聚系统:不含气相或气相可以忽略的系统。
介稳平衡:即热力学非平衡态,能量处于较高状态,经常出现于硅酸盐系统中。
低共熔点:是一种无变量点,系统冷却时几种晶相同时从熔液中析出,或加热时同时融化。
双升点:处于交叉位的单转熔点。
双降点:处于共轭位的双转熔点。
马鞍点:三元相图界线上温度最高点,同时又是二元系统温度的最低点。
连线规则:将一界线(或其延长线)与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
切线规则:将界线上某一点所作的切线与相应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晶相被回吸。
三角形规则: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的物质即为其结晶产物;与这三个物质相应的初初晶区所包围的三元无变量点是其结晶结束点。
重心规则: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重心位,则该无变点为低共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交叉位,则该无变点为单转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共轭位,则该无变点为双转熔点。
4. 具有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图10-12(c)〕在低共熔点E发生如下析晶过程:L A+C,已知E点的B含量为20%,化合物C的B含量为64%。
今有C1,C2两种配料,已知C1中B含量是C2中B含量的1.5倍,且在高温熔融冷却析晶时,从该二配料中析出的初相(即达到低共熔温度前析出的第一种晶体)含量相等。
请计算C1,C2的组成。
解:设C2中B含量为x, 则C1中B含量为1.5x,由题意得:所以C1组成B含量为26%,C2组成B含量为17.3%。
5. 已知A,B两组分构成具有低共熔点的有限固溶体二元相图〔图10-12(i)〕。
试根据下列实验数据绘制相图的大致形状:A的熔点为1000℃,B的熔点为700℃。
含B为0.25mol的试样在500℃完全凝固,其中含0.733 mol初相α和0.267mol (α+β)共生体。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要点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1、晶体中的原子键合方式?各种原子结合键的特点2、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排列?遵循的规律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的各向异性及各向同性4、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的联系及区别5、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确定及表示方法,重点为面心立方晶体和体心立方晶体中密排面和密排方向的指数及其表示6、三种常见的晶体结构的特点,包括晶胞中的原子数、点阵常数与原子半径的关系、致密度、配位数、晶体中的间隙、原子堆垛方式、密堆程度、晶体的多晶型性7、铁的三种同素异构体的晶体结构类型8、空位的类型:肖脱基空位、弗兰克尔空位,空位浓度对晶体物理性能的影响9、位错的类型,刃位错、螺位错位错线与柏氏矢量间的关系,画图表示,位错密度对材料强度的影响10、位错环中位错类型的确定(如课本27页,图1-38,33页,图1-47)11、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柏氏回路与柏氏矢量的关系12、柏氏矢量的表示方法、柏氏矢量的模的计算13、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及其推论14、作用在位错上的力的大小及方向15、位错的运动方式?刃、螺位错分别能如何运动,运动方向与位错线、柏氏矢量间的关系16、刃、螺位错应力场的特点?应变能与柏氏矢量的关系,不同类型位错应变的大小比较17、平行同号位错间的相互作用18、常见金属晶体中的位错:全位错、不全位错,位错稳定性的判定19、位错反应的判定20、晶界的类型及其位错模型,界面能与晶界位向差间的关系21、相界面的类型22、课后作业51页习题1、3、11,复习思考题1、2、9、10、12第二章固体中的相结构1、相的定义2、固溶体的晶体结构特点、分类及影响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3、金属原子间形成无限固溶体的条件4、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的区别5、固溶体的性能特点6、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7、课后习题79页1、复习思考题1、2第三章凝固1、金属凝固的微观过程及宏观现象2、过冷现象与过冷度3、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驱动力及其与过冷度间的关系4、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5、晶核的形成方式6、均匀形核过程中系统能量的变化、临界晶核半径、形核功、临界晶核表面积、临界晶核体积间的关系推导7、均匀形核的条件8、均匀形核的形核率的受控因数、有效过冷度及其与熔点间的关系9、非均匀形核的形核功与均匀形核功间的比较10、晶体长大的条件、动态过冷度11、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表象、常见金属的界面结构12、不同界面结构下晶体的长大方式13、液固界面的温度梯度与晶体长大形态间的关系14、铸态晶粒大小的控制措施15、课后习题109页1、6,复习思考题第四章相图1、相平衡及相律,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相率的表达式及其应用2、杠杆定律的计算3、固溶体非平衡凝固中固相、液相的成分变化规律,晶内偏析及其消除方法4、成分过冷的定义、表达式含义及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生长形态及组织的影响5、典型二元共晶相图的分析,如Pb-Sn相图,包括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室温下组成相及组织组成的分析、相的相对含量、组织相对含量的计算(室温下)、非平衡凝固组织组成的分析6、伪共晶、离异共晶的定义,组织特征7、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相组成及其结构、性能特点8、铁碳合金相图中重要的点、线的含义、3个典型转变的方程式及其转变产物的相组成、组织名称。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1-6章

第一章一、是非题:1、在物体诸态中,晶体是最稳定的。
2、空间群包含了宏观晶体中全部要素的总和以及它们相互间的结合关系。
3、离子晶体的结构取决于其正负离子半径之比。
4、空间点阵中按平行六面体选取原则所得到的空间格子的基本单位称为晶胞。
5、六方紧密堆积的原子密排面是晶体中的(001)面。
6、聚形均为闭形。
7、在单质晶体中,原子作等大球体的紧密堆积,不论是六方还是立方其每个原子的配位数CN=12。
8、阳离子在配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其配位多面体形状都是完全相同的。
9、八面体空隙的空间小于四面体空隙的空间。
10、立方晶系的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 0≠b 0≠c 0,α=β=900,γ=1200。
二、选择题1、下列性质中 不是晶体的基本性质。
A 、对称性B 、有限性C 、均一性D 、各向异性 2、点群L 6PC 属 晶族 晶系。
A 、高级等轴B 、高级六方C 、中级六方D 、低级正交 3、在Si —O 四面体中,一般采用 方式相连。
A 、共顶 B 、共面 C 、共棱 D 、不确定 4、晶体结构中一切对称要素的集合称为 。
A 、对称性B 、点群C 、微观对称要素的集合D 、空间群5、晶体在三结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a 、3b 、6c 。
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 。
A 、(236) B 、(326) C 、(321) D 、(123)6、依据等径球体的堆积原理得出,六方密堆积的堆积系数 面心立方堆积的堆积系数。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确定7、晶体中具有方向性的化学键为 。
A 、共价键B 、离子键C 、金属键D 、分子键8、某晶体AB ,A —的电荷数为1,A —B 键的S=1/6,则A +的配位数为 。
A 、4 B 、6 C 、8 D 、129、某晶体ABO 3,B —O 键的S=2/3,在单位晶胞中,A 2+的个数为8,B 4+的个数为1,则A 2+的配位数为 。
A 、4B 、6C 、8D 、1210、在单位晶胞的NaCl 晶体中,其八面体空隙和四面体空隙的数量分别为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

无机材料科学与基础1.名词解释二八面体: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结构。
三八面体: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结构。
稳态扩散:扩散质点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不稳态扩散:扩散质点浓度随时间变化,扩散通量与位置有关。
互扩散:有浓度差的空间扩散。
自扩散:没有浓度差的扩散。
顺扩散: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扩散叫顺扩散,又称下坡扩散。
逆扩散: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的扩散叫逆扩散,又称上坡扩散。
本征扩散:不含有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中由于热起伏引起的扩散。
非本征扩散:非热能引起,如由杂质引起的扩散。
刃型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称为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相互平行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热缺陷:在没有外来原子时,当晶体的热力学温度高于0K时,由于晶格内原子热振动,使一部分能量较大的原子离开正常的平衡位置,造成缺陷,这种由于原子热振动而产生的缺陷称为热缺陷。
杂质缺陷:由于杂质进入晶体而产生的缺陷。
点缺陷:在三维方向上尺寸都很小(远小于晶体或晶粒的线度)的缺陷。
线缺陷:是指晶体内部结构中沿着某条线(行列)方向上的周围局部范围内所产生的晶格缺陷。
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位错。
弗兰克尔缺陷:在晶格内原子振动时,一些能量足够大的原子离开平衡位置后,进入晶格点的间隙位置,变成间隙原子,而在原来的位置上形成一个空位,这样的缺陷称为弗兰克尔缺陷。
肖特基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的原子,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跳跃到晶体的表面,在原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这种缺陷称为肖特基缺陷。
类质同晶: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他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一致熔融化合物: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它与正常的纯物质一样具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所产生的液相与化合物组成一致,故称一致熔融化合物。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整理重点

非晶态结构与性质1.聚合物理论P119聚合物形成的三个阶段:初期:主要是石英颗粒的分化;中期:缩聚反应并伴随聚合物的变形;后期:在一定温度(高温)和一定时间(足够长)下达到解聚平衡最终熔体组成:不同聚合程的各种聚合体的混合物。
即低聚物、高聚物、三维碎片、游离碱、吸附物。
聚合体的种类、大小和数量随熔体组成和温度而变化。
2.粘度公式P120-1263.玻璃的通性P130-1324.玻璃的形成条件看下面的玻璃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同组成的晶体和玻璃体的内能差别愈大,玻璃愈容易结晶,即愈难以形成玻璃;内能差别愈小,玻璃愈难结晶,也就愈容易形成玻璃。
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从动力学观点看,生成玻璃的关键是熔体的冷却速度。
晶核生成速率与晶体生长速度间温度差值愈大(重叠越小),愈容易形成玻璃;反之,愈容易析晶。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1)复合阴离子团大小与排列方式1.熔体中阴离子集团的大小和聚合程度影响玻璃的形成能力。
2.熔点附近的粘度是玻璃形成能力的重要标志。
3.构成玻璃的多面体间只能以共顶连接,这是形成玻璃的重要条件。
2)键强单键强度越高,熔点越低的氧化物越易于形成玻璃。
3)键型形成玻璃必须具有离子键或金属键向共价键过渡的混合键型。
5.X/Y/Z/R P1456.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P144-148(次重点)7.退火玻璃、淬火玻璃的区别与形成过程8.软化→无应力→均匀应力→表层应力固体表面与界面1.黏土的电荷性及带电原因P192-193看书就好产生负电荷的原因:(次)1)由于粘土晶格内离子的同晶置换所产生的。
产生了过剩的负电荷,这种电荷的数量取决于晶格内同晶置换的多少。
2) 由吸附在粘土表面的腐殖质离解而产生。
2.粘土与水的结合有几种情况?P193看下面的1.粘土晶粒表面上氧与羟基可与靠近表面的水分子通过氢键而键合;2.粘土表面负电荷在粘土附近存在静电场,使极性水分子定向排列;3.粘土表面吸附着水化阳离子3.泥浆的稳定性、流动性、滤水性、触变性、可塑性P197-206 具体看书,概括在下1)泥浆的流动性定义:流动性是指泥浆含水量低,粘度小而流动度大的性质流体粘性的大小用粘度η来表征;描述流动难易程度用流动度表示:流动度=l/η,即粘度越大,流动度越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晶体结构缺陷
1、缺陷的概念
2、热缺陷(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
热缺陷是一种本征缺陷、高于0K就存在,热缺陷浓度的计算
影响热缺陷浓度的因数:温度和热缺陷形成能(晶体结构)
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
3、杂质缺陷、固溶体
4、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结构缺陷(半导体)
种类、形成条件、缺陷的计算等
5、连续置换型固溶体的形成条件
6、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因素
7、组分缺陷(补偿缺陷):不等价离子取代
形成条件、特点(浓度取决于掺杂量和固溶度)
缺陷浓度的计算、与热缺陷的比较
幻灯片6
8、缺陷反应方程和固溶式
9、固溶体的研究与计算
写出缺陷反应方程→固溶式、算出晶胞的体积和重量→理论密度(间隙型、置换型)→和实测密度比较
10、位错概念
刃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伯格斯矢量b与位错线垂直
螺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伯格斯矢量b与位错线平行
混合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既不平行,又不垂直。
幻灯片7
第三章、非晶态固体
1、熔体的结构:不同聚合程度的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与组成的关系
2、非晶态物质的特点
3、玻璃的通性
4、 Tg 、Tf ,相对应的粘度和特点
5、网络形成体、网络改变(变性)体、网络中间体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观点:键强,键能
6、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相变),3T图
7、玻璃的结构学说(二种玻璃结构学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8、玻璃的结构参数
Z可根据玻璃类型定,先计算R,再计算X、Y
注意网络中间体在其中的作用。
9、硅酸盐晶体与硅酸盐玻璃的区别
10、硼的反常现象
幻灯片8
第四章、表面与界面
1、表面能和表面张力,表面的特征
2、润湿的概念、定义、计算;槽角、二面角的计算
改善润湿的方法:去除表面吸附膜(提高固体表面能)、
改变表面粗糙度、降低固液界面能
3、表面粗糙度对润湿的影响
4、吸附膜对润湿的影响
5、弯曲表面的效应 (开尔文公式的应用)
6、界面的分类与特点
7、多晶体组织
8、粘土荷电的原因,阳离子交换序
9、粘土与水的作用,电动电位及对泥浆性能的影响
流动性,稳定性,悬浮性,触变性,可塑性
10、瘠性料的悬浮与塑化泥浆发生触变的原因,改善方法
幻灯片9
第五章、相平衡
1、相律以及相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相、独立组分、自由度等
2、水型物质相图的特点(固液界线的斜率为负)
3、单元系统相图中可逆与不可逆多晶转变的特点
4、SiO2相图中的多晶转变(重建型转变、位移型转变)
5、一致熔化合物和不一致熔化合物的特点
6、形成连续固溶体的二元相图的特点(没有二元无变量点)
7、相图应用
幻灯片10
8、界线、连线的概念,以及他们的关系
9、等含量规则、等比例规则、背向规则、杠杆规则、连线规则、切线规则、重心规则。
10、独立析晶(非平衡析晶)
11、三元相图析晶路径的分析
判断化合物的性质
划分副三角形
标出界线上的温度走向和界线的性质
确定无变量点的性质
分析具体的析晶路程
幻灯片11
第六章、固体中的扩散
1、固体中扩散的特点
2、菲克定律(宏观现象)
菲克第一定律:稳态扩散
菲克第二定律:不稳态扩散
3、扩散系数是一个什么样的参数(物理意义)
4、扩散推动力(化学位梯度)
5、扩散系数的一般热力学关系
6、质点的扩散方式(五种、其中空位最常见,所需能量最小)
7、本征扩散、非本征扩散,及其相应的扩散系数D
产生本征扩散与非本征扩散的原因,分析、计算
D-T关系,斜率
8、短路扩散
幻灯片12
第七章、固相反应
1、固相反应的定义、泰曼温度
2、固相反应的热力学特征
固相反应的热力学计算热力学势函数法(Φ函数法)
3、固相反应的转化率
4、固相反应的一般动力学关系(反应的总阻力=各个分阻力之和)
5、固相反应的特点(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扩散动力学范围)
6、杨德尔方程 G<0.3
7、金斯特林格方程 G<0.8
8、几个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比较
9、影响固相反应的条件
幻灯片13
第八章、相变
1、相变的概念与特征
2、相变的分类:马氏体相变、有序-无序相变
3、相变的热力学特征:一级相变、二级相变
4、相变的热力学驱动力:相变过程中的亚稳态
5、固态相变动力学
6、晶核的形成条件、临界晶核rk。
(要有△T)
7、均匀成核、非均匀成核
8、胚核生长(晶体生长)速率
9、晶粒粗化速率
10、相变动力学速率形式理论:成核与晶体生长相比,需要更大的△T
11、过冷度△T与成核速率、与晶体生长速率的关系
12、成核生长与失稳分解:分相现象、分相的概念及两种分相机制的
异同
幻灯片14
第九章、材料的烧结
1、烧结的概念、定义
2、烧成与烧结、烧结与固相反应
3、烧结的推动力(过剩的表面能G)
4、烧结的模型
(烧结初期的动力学关系、颈部增长率与烧结收缩率之间的关系)5、固态烧结的类型、特点,与温度、时间、粒径的关系
蒸发-凝聚传质过程的特点(△L/L=0)
6、液态烧结的类型、特点,与温度、时间、粒径的关系
7、液相烧结与固相烧结的异同点烧结温度对传质过程的影响
8、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的概念(烧结中后期)
9、烧结后期气孔的排除
9、晶粒生长的计算公式:D2-Do2=kt ,加入晶界移动控制剂后的变化
10、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的区别
11、造成二次再结晶的原因以及防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