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4.2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2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2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沪科版第二节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友情提醒: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凭人的直觉易误认为人走近平面镜时人的像变大,产生错觉的原因是看到的物体大小与视角有关,视角越小,看到的物体感觉越小。
方法指导: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时需明确以下几点:①物体—像—反射光线三者互相联系,像是物体与反射光线的“中介”。
②像点、入射点、反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上的一点)在同一直线上,知道其中两个的位置就可以确定第三个的位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自主阅读教材P58~5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3.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
4.某实验小组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白纸、支架、刻度尺、笔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小明同学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同组的小红同学用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怎么也看不清楚棋子的像,请你提出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知识板块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59~6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平面镜的作用:可以成像,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6.平面镜成像作图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图方法与数学上作对称图形的方法一致。
八年级物理全册4.2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沪科

4.2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体会物理规律的对称和谐,获得发现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准备】一张大白纸、一块玻璃、笔、尺、两支相同的蜡烛、投影片、小黑板、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学法指导】观察法【板书设计】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幅动画,教师播放动画:猴子捞月为什么猴子误以为月亮掉进了水里? 学生回答:水象平面镜,发生了镜面反射,形成平面镜成像。
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面镜成像〔新课教学〕一.学生实验:平面镜成像那么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成像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不妨从你每天都要照的镜子研究看看。
你每天都要照镜子,你有没有什么疑问?拿起镜子来仔细看看。
教师引导着学生找出想知道的问题1.像和物的大小是否相同?2.像和物到镜面距离是否相等?3.成像原理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也很想知道,讨论之后找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原因。
下面应用实验验证:(课本图4-13实验)。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且归纳:1.蜡烛和它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由玻璃前后的蜡烛完全重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像和物大小相等)3.(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用数学语言可以表达为:像和物体关于镜面轴对称。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问:为什么我们能在平面镜中看到物体? 运用光的反射来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①在蜡烛上任选一点S 。
②眼睛看着平面镜,进入人眼的光只可能是S 入射到镜面上的反射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2《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平面镜成像》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反射,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平面镜成像涉及到虚像的概念,以及成像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我发现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往往只关注到平面镜成像的虚像特点,而忽视了成像的大小、距离等规律。同时,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实验和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简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如成像的大小、距离等规律。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如放置不同大小的物体在平面镜前,观察成像的大小和位置。
3.结合实例,讲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镜、望远镜等,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2.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教案1新版沪科版

平面镜成像【课标指南】1.知识与技术:(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如何形成的;(3)明白得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进程与方式:(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讨学习;(2)观看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好与和谐.4.重点与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规律、特点及平面镜的应用;难点:实像和虚像,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典例剖析】例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决定于()A.平面镜的大小B.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C.物体本身的大小D.与以上三种因素都有关系思路导航: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故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仅决定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及物距、像距的大小均无关.答案:C学法指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物点到对应像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物和对应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像与物左右互换.练习:1.一人身高1.8m,站在水池隔壁,已知池水深2m,水面离岸的高度为1.5m,那么他在水中的像高为();他头顶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A.1.8m B.2m C.3.3m D.3.5m例2:图2-3-1所示是四位同窗画出的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正确思路导航:观看或测量物体abc的三个端点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c′.看它们是不是别离知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同时注意虚像要用虚线表示.答案:C学法指津:解答这种题目的知识依据是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练习:2.依照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画出图2-3-2中物体AB在镜中的虚像A′B′.例3:白天在室内照镜子,若是门窗朝南开,为了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A.朝南B.朝北C.朝东D.朝西思路导航:为了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应使镜中的像亮度增加,依照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镜中的像是物体漫反射的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形成的.为了增强像的亮度,应增加镜前物体的亮度(即有较多的光线射向人脸).依照此题题意,窗户朝南开,只有人脸向南才能有较多的光线射向人脸,人脸向南,镜子的正面只有朝北才行.答案:B学法指津:进入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进程,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物理问题的常见思路.清楚→亮度高→光线强→脸部朝门窗→镜面朝北.练习:3.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要紧缘故是()A.幸免噪声B.尽可能幸免因为平面镜成像而造成不平安因素C.为了造型美观D.避免挡风玻璃震碎例4: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指针的位置如图2-3-3所示,此刻石英钟的实际读数是()A.2:25 B.2:35 C.9:25 D.9:35思路导航:依照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上下不倒置,只是左右互换即可求解.答案:C学法指津:方式一:把图翻过来,从纸的反面看图,现在的读数确实是时钟的正常时刻值;方式二:用12:00减去所看到的数值,即为时钟的正常时刻值,假设用12:00减去所看到数值差为负数时,那么换用24:00来减.练习:4.从对面平面镜中看到电子钟的显示如图2-3-4所示,若是转头直接看时钟,它的显示应为( )A .20:15B .21:05C .21:15D .20:05你做对了吗?练习:1.A C 2.略 3.B 4.B【实验探讨】例题:测大树高度.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用一个平面镜和一个皮卷尺测量出一棵大树的高度,要求画图说明,并写出树高的计算公式.思路导航:用皮卷尺直接测量大树的高度不现实,而咱们能够利用树顶漫反射的光线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眼,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用易测出的量导出不易测出的量.答案:测量步骤:(1)先用卷尺测出人眼到地面的高度;(2)把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2-3-5所示,用卷尺测出镜子到大树的距离BO ;(3)人在地面上后退或前进适当距离,直到从镜子中恰好看到树顶的像为止,记下人的位置D ,测出人到镜子的距离OD .计算公式:树高CD ODOB AB •= 学法指津:此题要紧应用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漫反射和相应的几何知识,综合性较强.【知识回忆】【物理趣谈】魔镜之谜上海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奇怪的青铜古镜,它是西汉时期制造的.这面用青铜铸造的圆镜,正面异样滑腻,能够照人,反面有一些精细的花纹,并刻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个字.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利用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特点: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光的反射当你把它的正面放在阳光下照时,它不像一样镜子那样,只在墙上反射出一个敞亮的圆面,而是将镜反面的花纹、字样也反射到墙上.仿佛光线能够透过青铜镜,达到镜反面似的.青铜明明是不透明的,可在阳光下看见的古镜仿佛变得透明了,这是何等反常啊!因这人们把它叫做“魔镜”.“魔镜”什么缘故会显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科学家们通过各类研究,发觉镜子的正面看起来很滑腻,其实有微小的起伏图案.因此案与镜背图案一一对应.当光照在镜面上产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就按镜面上起伏的图案映在墙上了,看起来仿佛是镜反面的图案和字样.。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4.2平面镜成像

教案: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 4.2 平面镜成像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 4.2 平面镜成像2. 详细内容:(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学会使用平面镜进行成像实验(4) 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透明板、直尺、铅笔2. 学具:实验报告册、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平面镜成像2. 板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1:请根据实验现象,画出物体和平面镜之间的成像关系图。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让学生探索平面镜成像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无人机、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点。
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抽象理解。
4.2平面镜成像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1)

4.2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能通过动手实验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2.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核心素养“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识平面镜我们看到教学楼、桥在水中的倒影,以及舞蹈房利用镜子矫正舞姿。
这些都与平面镜成像有关。
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呢?教学楼桥在水中的倒影舞蹈房利用镜子矫正舞姿(物象)二、新课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光源可以发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人眼就看到了物体。
当光线经过镜面反射再进入人眼时,由于人有光的直线传播的经验,于是人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S ’发出的,S ’即为S 在平面镜中的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对应的虚像点。
这样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形成的像就叫做虚像。
虚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不能被光屏接收到,作图时,虚像用虚线表示。
平面镜成像作图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并保留作图痕迹。
①第一步作垂线,标垂足②第二步取等距离③第三步画虚像练习:某发光点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作法:1和BO2延长交于S1。
1作镜子垂线,取相等距离找到S。
1和SO2,标上箭头。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生活及生产实践中。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城市里的许多大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这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
三、知识点知识拓展:弯曲的镜子凸面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通常用在路口,或者汽车后视镜。
凹面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全册《4.2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四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成像:图片:舞蹈室、大自然美景图片欣赏图片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题引入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能见到的现象,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现象?——平面镜成像。
板书课题:平面镜成像学生观看图片积极思考通过“有趣的倒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面镜成像”使学生形成从概念到应用的转变一、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物体”叫做像。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平面镜并不只是指镜子”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学生应该可以得出相应法指引教学资源及媒体刻度尺、玻璃、玻璃支架、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平面镜教学过程(第1学时)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X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怎样研究呢?(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怎样研究呢?做法:边示X边讲解。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X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这里为什么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平面镜呢?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注意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用刻度尺去测量”认真听讲仔细思考“玻璃板透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4.2平面镜成像教案19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的概念。
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2 .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1) 像与物等大;(2)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 像与物左右相反。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明确探究目的][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 设疑]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明确探究方法]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
[ 替身物体] ——与像比较。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
[ 白玻璃暂时不取出]——用两支相同的笔。
——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
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为什么像不见了呢?[ 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小孔成像,像是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学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阅读教材P58~P59,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1)__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__叫做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__光的反射__。
问题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器材:__玻璃板、支架、两支相同的蜡烛、光屏、火柴、方格纸、刻度尺等__。
(2)猜想与假设:利用桌面上的平面镜,观察镜中蜡烛的像,改变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你认为像的大小和位置怎样变化?说出你的观点:__像的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思考讨论:①把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观察镜中的像,你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吗?__不能__。
②再借助一支相同的蜡烛,能把它放在镜后和像比较大小吗?__不能__。
③换用玻璃板,你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如何测量?__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记下像和物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进行比较__。
④将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出像吗?__不能__。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①比较第2、3列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__;
②比较第2、4列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像和物的大小相等,且与物距无关__。
③用一张白纸能承接到玻璃板所成的像吗?____不能__。
(6)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虚__像,像与物的大小__相同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相等__,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学点2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阅读教材P59~P60,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平面镜的应用:__成像__、__改变光路__。
问题2:使用平面镜的危害:__城市里许多大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这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__。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