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主任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而目前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着班主任采用的班级管理模式陈旧单一、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班级的功能、忽视了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恶劣、自身素质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应积极应对: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充分合理地发挥班级各项功能、有效地结合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力量、积极转化后进生、不断地提高自我管理。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Primary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existence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Class management is the teacher according to certain purpose, by some measures, lead the class to students, classes in a variety of resource planning,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control,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activities. The class teacher of the class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 management, help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 improving learning efficiency, maintain class order, the formation of good class, train students' ability, learning autonomy self. While the current class management exists a class with class management mode is obsolete, not the most incisive play the functional classes, ignore the class of the informal groups in effect, treat the underachiever's bad attitude, their quality is not advanced problem,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use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 the full rational play various class function,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groups, the power of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of backward student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self management.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class

导言

在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一个国家的强国之路则重在教育。教育目的能否实现,班级管理至关重要。而班级管理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班主任的责任不可忽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对班级管理的成效起决定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及提出一些有效对策。

一班级管理的内涵

班级管理,顾名思义是对班级实施管理,以下主要从它的概念以及功能来说明班级管理的内涵。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是旨在开展学校教育,为使之从制度上成为一定的教育单位所编制的校内团体,它是一种组织,因而需要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管理者,因而需要实施管理。

班级管理(也称班级经营,英文使用classroom management),是一种有目的的管理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其管理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而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其管理手段主要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概括地说,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1]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主要承担者,其工作对班级管理的成效起决定作用。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导师。这些要求表明班主任是被赋予特殊教育使命的管理角色。此外,班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一个班级面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

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一个班级能否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2]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组织负有全部的责任,如果班主任能够给班级带来创新、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生活,这都体现着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是个体学习发展的微观环境。班级所发挥的功能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班级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正面功能,限制以至消除其负面功能。班级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一般而言,班级管理的具体目标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班级教育工作目标,即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应达到的水平和规格;二是班级管理工作目标,即为保证实现班级教育教学目标而对班级组织的效能与效益提出的质量要求。[1]在班级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学生在这种管理环境下学习,会有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同时也被监督着,这样一来,学生更为努力学习,不但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提出班级共同奋斗目标,选取班干部,制定班规,培养正确舆论,形成班集体。在班级中,学生要遵循班级规章制度,班干部要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思想,抵制不良风气,督促学生不断进取。与此同时,班干部也接受同学们的监督,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反规章。这就体现出了班级管理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治理论告诫成人们,当我们真诚的加入到儿童队伍中去时,便会发现小孩子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而要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学校应注重学生自治。“学生自治是学生团结起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段”。在班级管理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管理,轮流充当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这不但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也让学生学会了自治自

理。小学生正处于童年发展阶段(6-12岁),已经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们并期望他们完成的社会任务[3],在这阶段的发展影响着学生以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班级管理对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起着主要作用,目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五点:

(一)采用的班级管理模式陈旧单一

目前,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城镇,仍采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即:

1 松散式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俗称“放羊式”,其特点是班级无目标、无核心、无活动。班主任在班级中,只起对学生看管的作用。这种班级管理反映了班主任水平低下或事业心不强,是一种应当否定的班级管理模式。

2 命令式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俗称“独裁式”,在这种管理中,班主任包揽班级管理的一切事务。班级干部发挥不了班级管理的核心作用,全体同学缺乏班级主人翁感。班主任和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有时矛盾较尖锐。在这种管理状态下,一切工作由班主任包揽,班主任很辛苦,管理效果又不佳,这是一种不宜提倡的管理模式。

3 权威式的管理模式

教师就是权威,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具体事件,采用同一模式,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管理,只是通过出勤率、活动参与情况、学生违纪情况、学生的成绩等来量化班级工作。在这样权威式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规定的范围、方法来学习、生活,致使学生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这显然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 简单联系式

在这种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以及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之间已经建立了情感和信息交流。这种管理模式比第一、二种模式要好一些。但班主任仍然主要靠个人指挥进行工作,班干部未能发挥集体核心作用,班集体并未真正形成。这是一种缺陷较多的管理模式。[4]

在这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速度开始增快,如若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很容易步入歧途。所以说,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如果只使用以上单一的管理模式,很容易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甚至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导致学生的人生缺憾。

(二)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班级的功能

班级是一种组织,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其有着多项功能,主要包括社会化功能、选择功能、个性化功能、保护功能和调整功能。社会化功能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做事”能力,让学生学习“做人”之道以及为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选择功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帮助学生选择今后的专业方向;个性化功能是班级必须努力发现每个学生个性的潜在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条件,进而根据潜在的差异确定可能的塑造方向;保护功能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调整功能是师生间的行为对他们本身的调节作用。[6]

班主任应掌握小学生的发展状况,通过有效策略来发挥班级的各项功能,更不能只偏向于某一项功能的发挥而忽略了其他功能的发挥效果。否则,便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在班级管理中确实是很重要的,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也不容轻易忽视,它主要是使学生的行动、认知、智能、兴趣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每个学生个性的潜在差异确定着学生本人可能塑造的方向。如果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这就出现了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这种管理主义是指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加强管理是必要和应该的,但是,把对班级的管理绝对化就不必要了,这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它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所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整体化,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实质上造成每个学生发展的不

公平,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最终造就的是表现服从、内心对抗的“残缺不全”的人。

同理,班级的选择功能、保护功能和调整功能对学生的发展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小学生的潜意识里还不懂得在班级中除了学习知识和玩耍外还应要做什么,这时候班主任就必须要有这个意识了,要帮助学生打开各个方向的大门,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若班主任不善于做这方面的工作,那么这批学生就不会那么容易有健全的人格形成。

(三)忽视了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群体是由于某些社会原因或者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而产生的,并以特定的相互关系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人群或共同体。在每一个班级中,除了每一个学生都参加的班级群体以外,实际上还存在着若干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起来的学生小组。此外,如学术类小组,文体娱乐类小组,服务、勤工、实践类小组,这些学生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它的类型大致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5]。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会受到歧视。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生活缺少了一定的内容和乐趣,从而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恶劣

我们认为,所谓“后进生”,是指在品德和学业两个方面都距教育目标的要求相差较远,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后进生的形成,总的来说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从外因方面来看,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直接来自社会的不良现象的影响,是造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这三个因素在学生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学习阶段所引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应试教育把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只把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看作人才,导致一部分班主任把注意力和关爱之心只集中到那些高分、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结果丢弃了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爱,从而偏离了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师职业道德,也使得一部分教师对大多数学生的冷漠甚至歧视,压制了这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中国青年报》2000年2月2日刊登教育专家杨东平研究员的文章说,我国最近揭露的多起老师殴打、侮辱、摧残学生的暴力事件,就性质而言,这比学生暴力更为严重和可怕,没有比这种现象更深刻地揭露出教师素质的变异和教育品质的恶化。

[2]至今仍然存在着类似的恶劣现象,如网易论坛中提到的今年江苏省某一所小学的七名学生因上课说话被女老师用熨斗烫伤的新闻事件,我们看到都觉得十分残忍,专家们也在评论老师的这种行为极不正确,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很大。因此班主任要自我反省,并吸取教训,在班级管理中要妥善处理与后进生的关系。

(五)班主任自身素质不高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桥梁。但是,并不是所有作为班主任的教师都能够做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班主任作用。有一部分班主任的素质不高,大多时候都是按照自己所获得的经验、采用自己所认为的却并不科学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从不反思自身作为,不总结自身工作,继而使得自己在教育生涯上停滞不前,教育方法得不到改进,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体罚学生、责骂学生,导致学生因害怕而逃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情况不单单只出现在大多数的偏远落后地区,也同样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以下五种有效对策:

(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教育学家在教育发展中不断探索研究,发现了多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这

些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教育以及学生的发展。

1 多向联系式

在这种管理中,不仅班主任和学生以及班主任和干部之间已经建立了情感和信息交流,而且由于班级能开展更多的活动,同学之间交流增加并形成了正常的情感信息交流,同学能受到更多的教育。

2 民主平等式

亦称在集体之中,通过集体管理的模式。在这种管理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领导者,又处于班集体之中,班主任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干部之间,均已建立情感、信息交流。班级干部已成为班集体的组织核心,班级管理的决策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通过班干部组织同学讨论做出并得到认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师生之间和干群之间,已经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班集体已经形成。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4]

小学班主任要结合自身才能,合理使用这些管理模式,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发展铺垫道路。在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班主任也发展了自我,班级管理的功能才能更好的得到实现。

(二)要充分合理的发挥班级的各项功能

班主任要全面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能力、爱好、特长、个性倾向,同时,在班级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社会变革和职业变动的适应能力,为学生选择不同职业目标创造条件,体现出了班级的选择功能。

社会生活环境和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各方面环境,指导学生加强心理自我保健,从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充分发挥了班级的保护功能的作用。

在班级中,班级生活的构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实践的对象—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的人,学生也以特定的方式在行为上、思想上作用于教师,使教师的行为或认识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对教师的行为具有调整作用。班级群体的状态对教师具有反馈作用,教师据此也会修正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体现出了班级的调整功能。[6]

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和个性化功能就相当于哲学中的事物具有共性和个性,班主任在发挥事物的共性所起的作用时,也应当关注个性的重要性,尽可能的发挥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作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要提高学生的“做事”能力,让学生学习“做人”之道,为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同时,要确立学生是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班主任还应采用科学管理,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允许犯错误,形成一种真正的民主、和谐和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蔡元培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一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很有借鉴性。

(三)要有效地结合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力量

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是一个正式群体。在班级的内部,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存在着正式的权力机构,学生个体也有着明确的角色规范。倘若仅此而已,班级生活就会单一枯燥。事实上,在班级内部还存在着若干规模大小不等的小学生非正式群体。正因为这些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丰富了班级的存在形式,也丰富了小学生在班级中的生活内涵。不同的小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互动,以及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互动,使小学班级的文化出现了丰富多样性,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资源。[5]

班主任要有效的结合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力量。正式群体有组织、有纪律,经常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非正式群体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体生活充满友谊与欢乐。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要了解、接触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为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四)要积极的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慢性发展的结果。我们要教育后进生,做转化后进生的工作,首先要了解后进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结构、人际交往情况、成长的过程等等,再根据后进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慢慢引导,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拥有自己的目标。

首先,班主任要抓住后进生的心理,后进生也需要关心和爱护,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爱的交流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然后,班主任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主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度来讲: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应当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多使用形象性演示、直观教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竞赛等。从学生的角度,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念、明确学习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等,关键要给学生自信。[2]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做转化后进生工作的时候,要掌握各方面资料,多下心思,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五)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

班主任自我管理是班主任根据班级管理的要求,把自己作为班级管理的要素,纳入班级管理的对象范围,按照班级组织中管理者角色的要求,认识自己、调控自己、发展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实现班级远景的积极因素。

1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素养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

在班级管理的实际活动中,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本人的能力、学识、人品。因此,要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同步进行自我管理,按照社会、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期待,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养,通过自己素养和影响力的提高,又不断改进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也是班主任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过程。小学班主任在成就班级的同时成就着自己,在成就着自己的同时成就着班级。

2 班主任自我素养管理的方法

(1)反思

反思是班主任的重要品质。反思就是实践者在实践之后,对既往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以获得对以往工作成败得失的正确认识,并进而提出实践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学习

实践中进行的自我修养,是“反思”和“学习”的结合。从反思中获得问题,因为要回答问题,必须通过学习去寻找答案。反思后的学习,是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因而学习的效率会比较高。久而久之,学习便会成为班主任的一种习惯。

(3)创新性实践

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班主任要把认识转化为能力,再通过实践,探寻创新,再将创新理论付诸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去。[5]俗话都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便有什么样的班级,便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顾其思意,班主任在班级中、在学生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为主导指向作用,教育疏导作用,组织管理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总结评估作用。一个班级的面貌以及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学生,班主任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略。班主任在班级中树立威信后,仍应不断的提升自身修养,无论在政治、思想、道德、人生观、知识、能力等身心各方面素质上都要有一定的培养和锻炼,并达到一定水平。这样一来,班主任自然会形成一种自我反思的习惯,善于总结,管理方法才有改进,教育才有进步。

结语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在这小学阶段会有着显著的发展,他们在这阶段里所形成的各方面品质和人格都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关系到他们能否成才,而国家的教育又在于人才,可知,班主任的职责和重担有多大,小学的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在各方面都必须做得到位妥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继而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书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0.8:250-251.

[2]张宝臣.班主任工作艺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M].2009.1:1,13,70-85.

[3]郑海斌.小学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M].2011.1:18.

[4]贺乐凡.中小学教育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0:195-198.

[5]李农学.班级管理.北京:高校教育出版社[M].2010.8:

11-13,66-75,276-278,288-290.

[6]郭毅.班级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2.5:30-35.

中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

中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 2015年2月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班级管理体制是进行班级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制度、方法和形式等,班级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决定着班级管理的效益和育人的效果。 一个班级的管理是否科学,应当具备的衡量标准是:(1)有班级建设的共同目标;(2)有健全的班级制度;(3)每个学生、学生的各方面都可以得到发展;(3)学生之间有很强的团结、互助、协作精神;(4)班级有很强的凝聚力;(5)有民主管理意识;(6)师生关系平等、融洽;(7)课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西北师范大学2002教育硕士论文) 普志芬,徐子仪《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若干弊端》 目前各类学校的班级管理,一般情况下实行的都是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以班级全体学生为管理对象的一种管理模式。这样一种模式,在我国几十年教学实践中未曾得到过认真反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我们对这种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内在的弊端,应该有一种清理的认识。 一、官本位观念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班级有其特定的目标(有计划的学习),也有其相对独立和固定的日常运作程序(依附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这一角色的任务,就是要当好学校教育承上启下的实施者、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者和班级活动的组织者。 班主任这一角色,在我国教育界存在了几十年,几乎没有人对这一现象提出过异议。前不久,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大胆地提出,要改革、甚至取消“班主任”。局长周培值的解释是:在目前一批学校的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大多是班级秩序的维护者,起到的也只是一个局限性的领导的作用,只是一个“官员”的角色,改革、取消“班主任”的实质,就是改变“官本位”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官本位观念在教师中有意无意地存在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然不会出现那么多体罚学生、滥用职权的恶性事件。要追究宫本位观念产生的原因,不能不反思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自身的问题。在班级管理这一系统中,管理主体主体与管理对象缺乏一定的均衡制约机制:作为管理对象的学生,几乎对班集体的一切都无权干涉,纯粹是一个弱势群体;而作为管理主体的班主任,虽然没有社会

(完整版)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双荣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管理者,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当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常规管理问题中突出表现的学生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正日益成为令学校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可以看出,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班级管理不公平、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专制化管理、班级管理理论不科学、忽略学生情感、心理的发展等问题。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不公平 1.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 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2.歧视“差生”。 一个“好学生”犯了一个错误不会受到班主任的太大排斥,而一个“差生”犯了同样的错误,班主任则往往会“从重处理”。教育中的许多偏见和失败,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学习成绩差,行为落后的“差生”,更要透过表象,寻求原因,把握特性,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二)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专制化管理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记住你管教的对象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别人来管理的人。”我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班级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其自主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实施民主管理,让学生找到发展自己的舞台,从而使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的心理意识中,老师的话就是命令,特别是班主任的话就是命令。现

浅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导读:本文浅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甘肃省灵台县新开中学焦清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而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学生的基本单位,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展开。班级管理质量对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初中生很多还处于叛逆期,行为习惯还未完全养成,加上自控力较差,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管理、正确引导,会导致学生性格缺陷,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校意识到班级管理重要性,且在相关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是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导致管理效果不显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管理中不够重视学生自主性与主体性。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实施者,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将初中生看作是未成年人,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忽略了其自主性与主体性。加上初中生处于成长关键阶段,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遵纪守法、认真学习,

初中班主任往往注重树立自身在学生中的权威,力图通过制定严格的班规、明确奖惩制度等来对学生进行严厉管教,且在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征求学生意见、想法,这样的做法无疑会造成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不服从老师的管理,导致管理效率较低。 2.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大部分初中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还比较传统,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展开的,比较注重学生纪律、安全、卫生、学习等方面问题,像是督促学生认真学习、遵守校规、爱护校园卫生等等。希望通过班级管理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以提高办学水平、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升学率为最终目标的。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顺应当下社会对全面发展初中生的需求,所以,班主任应该及时作出管理调整。 3.在管理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身心状况与发展结合。班级管理方式决定了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果,由于初中学校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班级管理方式上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初中班主任采用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就是以教育、批评惩罚为主,很多班主任认为这样的管理方式最为简单易行、有效。尽管这个方式可以有效管理学生,但是不符合初中生发展规律,由于忽略初中生心理需求,会伤害到学生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学生与班主任关系冷漠对立的现象。惩罚性的管理方式还会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挫、产生自暴自弃消极思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对学生评价不够客观。评价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学生

浅谈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谈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李晓波 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吉林敦化133700 【摘要】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首要途径。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每个学生能否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得到全面发展,班级管理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问题策略 1.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场所。班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在很多学校中,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1 管理方法陈旧单一。 目前,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城镇,仍采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即:权威式的管理模式,教师就是权威。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具体事件,采用同一个模式,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管理,只是通过出勤率、活动参与情况、学生违纪情况、学生的成绩等来量化班级工作。在这样权威式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规定的范围、方法来学习、生活,致使学生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这显然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2 忽略学生情感、心理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导致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内涵的片面认识,只注重对学生的成绩、纪律、卫生等常规项目的管理,而忽略学生情感、心理的发展。在这种强压式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只能盲目的顺从。但随着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教师过于严厉的言辞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忽视学生情感活动的管理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都是不利的,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顺从型”或是“叛逆型”,而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则较少。 1.3 班主任对管理方法系统学习较少。 由于当前多数班级存在学生较多的现象,班主任的工作量较大。为了管理一个班级,每天的常规工作就要占据他们1/3以上的工作时间,久而久之大多数班主任已沦为“事务型”,少有“学者型”。他们很少有时间去系统学习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来管理班级。这样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社会在进步,学生的视野、知识和心理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如果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只是停留在传统方法的层面上,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做到很好的适应社会快节奏的变化,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1.4 小学生集体观念下降影响有效管理的效果。 当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生出现集体观念下降的现象也愈发明显。独生子女的优点在于:活泼、思维较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仍具有很多缺点。例如:由于他们习惯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他们只知道被爱,而缺乏主动爱父母、亲人、朋友的观念。并且,他们相对自由散漫,不愿接受纪律制度的约束,个性逐渐加强,盲目地攀比,而大多数学生表现为比较浮躁。在这个提倡和谐共赢的社会,像这样缺乏集体观念,不利于学生将来立足于快速发展的社会。 2.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2.1 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首先,任何一名人民教师都要热爱教育事业,用爱去感染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义务。教师真心地关怀学生,全心全意地爱护学生,是教师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引言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几乎都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 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 接关系到集体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年龄尚小,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形成的初始阶段,班集体的健康向上与否将对他们的一生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小学班级管理就是教室管理,也就是管理学生的常规与秩序。所以,教 室墙上都贴着《班级守则》与《班级公约》等。要求学生们能遵守秩序,重礼貌,好好学习,按时做完功课,不作弊,不迟到早退,遵守校规,尊敬师长等。有些学生的行为触犯了班规、校规时,教师还用一些 带有体罚的办法来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并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简单的做法致使班级 管理死气沉沉,班集体缺少应有的朝气。还有人认为小学班级管理就是教学管理,于是忙着填鸭式的知识 传授,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学生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凡此种种,长期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后果堪忧。小学生年龄尚小,班级管理应具有自身规律和特色,因此,探析 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迫在眉睫。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针对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方 法进行研究,寻找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教师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教育的艺术打动学生,班级以健全向上的集体氛围和 力量影响学生,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与同伴和谐共处,互相关爱,营造团结、勤奋、守纪、创新的班级 氛围,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第1页共12页

(完整)目前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教人目标的基本保障。班级在成长及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将近段时间的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问题 1.上课纪律个别时间段表现不好,如一节课的开始及一节课的快结束。 2个别学生有迟到现象。 3.个别学生只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话,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之后,家长布置的作业或者家务之类的一概不做。 4.同学之间相互团结、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意识还没有达到最强,个别学生是以自我为中心。 5.学生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不强 二、应对策略 1、抓好平衡。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做到一视同仁,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 首先,要平衡好与班级学生的关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处理好与三类学生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优秀生,三是后进生。我们要热爱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工作出色或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而对优秀生应更加严格要求,在肯定优秀生优点的同时要及时发现他们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后进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差,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待进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其次,要平衡好班级学生与其他科任老师的关系。我们在管理班级时应该重视班级学生与任课老师间的团结,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各科任老师的方法措施、性格修养各有千秋;而学生也是有个性的。师生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是难免的,我们应谐调好这种紧张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告诫学生不可以自我所谓的“兴趣爱好”观来看待科任老师,忌讳出现如“我讨厌某学科某老师”之类不利师生团结的话。同时应自觉维护任课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应主动经常地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尽量邀请任课老师参加班级的一些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晚会等,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指导,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创建好良好的师生关系。 2、合理运用我们的语言。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本文由银豆网提供 内容提要 学校中的班级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基础,班级管理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的各项工作管理教育的活动,就目前而言,小学班级管理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班级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等基本精神的重要场所,因此,在针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加强小学班集体建设.通过实施各种各样的特色教育活动,增强班级体对学生的集体教育职能。小学班集体的整体凝聚力呈现下滑趋势,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学生的社会意识逐渐增强。随之学生的个性逐渐加强,进而导致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下降。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我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本文从分析目前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出发,结合相关的管理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探讨了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具体措施,以服务于小学班级管理,有助于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问题对策研究 1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伏文乾 近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班级管理。班级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发挥着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班级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等基本精神的重要场所,因此,在针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加强小学班集体建设,通过实施各种各样的特色教育活动,增强班级体对学生的集体教育职能。但是,在目前我国小学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小学班集体的整体凝聚力下滑。因此,对目前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认真加以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深化我国基础教育的各项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当前班级管理面临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一、对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班级教育管理理论底蕴较差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 ,几乎涉及到一切与人有关的学科领域 ,因此 ,班级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涉及的范围也很广 ,其中与班级管理联系密切的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边缘学科 ,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1.学校领导不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认为学生从师范学校毕业就自然能胜任中小学的班主任工作 ,其实 ,有的学生进校时 ,沉浸于摆脱升学重负和跳入“龙门”的喜悦 ,眨眼间毕业为人师。有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 ,导致学业偏科 ,再加上师范学校本身对管理学不够重视 ,所以师范生在刚从事教育工作时 ,对班级管理知识知之甚少 ,有的学校领导没有战略性眼光 ,不舍得把金钱和时间投资在班主任的培训上。 2.“应试教育”的枷锁 ,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 ,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的影响下 ,考分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 ,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都会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 ,在此背景下 ,学校只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教师身上 ,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 ,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科的任课教师 ,同样面对这些问题 ,起早贪黑、加班加点 ,使班主任老师没有精力再学习管理知识。 3.形式主义的检查 ,使班主任老师忙于应付。班级管理者从晨会开始到早操到班会属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引言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几乎都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到集体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年龄尚小,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形成的初始阶段,班集体的健康向上与否将对他们的一生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小学班级管理就是教室管理,也就是管理学生的常规与秩序。所以,教室墙上都贴着《班级守则》与《班级公约》等。要求学生们能遵守秩序,重礼貌,好好学习,按时做完功课,不作弊,不迟到早退,遵守校规,尊敬师长等。有些学生的行为触犯了班规、校规时,教师还用一些带有体罚的办法来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并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简单的做法致使班级管理死气沉沉,班集体缺少应有的朝气。还有人认为小学班级管理就是教学管理,于是忙着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学生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凡此种种,长期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后果堪忧。小学生年龄尚小,班级管理应具有自身规律和特色,因此,探析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迫在眉睫。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针对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教师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教育的艺术打动学生,班级以健全向上的集体氛围和力量影响学生,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与同伴和谐共处,互相关爱,营造团结、勤奋、守纪、创新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笔者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十多年,对小学班级工作管理工作有颇多认识和感受,也对此项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情况不容乐观。现例举如下: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主要危害 (一)、"威权式"管理 常常听到中小学同行说他们认为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均不切实际,必须代之以严厉管教与体罚,因为这些老师从小学、中学都是这样被打大的,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于是也就依照以前老师的方式行事。一些老师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严,师之惰"观念之影响,加上绝对服从与齐一标准,要求学生乖顺,这种现状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甚至一般家长的质疑。 其实,威权式的老师对学生会产生下列影响:1.对学生要求高度一致。2.要求绝对服从,采用严格管教方式,学生动辄得咎(学生无法独立自主,且在人格上不易成熟)。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困惑及对策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困惑 及对策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困惑及对策 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总觉得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娇生惯养、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承受挫折能力差。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学生越来越难管,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遇到无理取闹的家长该如何沟通、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该如何转化教育等等。通过处理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他们了,更不能用老办法了。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思考,做出让双方尽可能满意的决定。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班级中隐藏着几大矛盾:即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矛盾、班主任和“问题学生”之间的矛盾、班干部与问题学生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破坏了班级良好的发展轨道。在此,我结合工作实际及体会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目前,一个班级五十多个学生,一百多个家长,交流的机会虽多,但众口难调,有时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家长总会有不满意的。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怨声载道、甚至对立,严重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事例,上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就见识了一个令人头疼的家长。因为孩子报到晚了,我就让他先坐在后面,谁知家长当时就吵吵:“我家孩子本来就学习不好,还让他坐后面,这不是欺负人吗?”我当时很生气,就和他吵了几句。第二天家长又来到学校,继续吵吵,要是不调座位,就对我不客气。也许这位家长本身素质就很低,但我并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的对他说:“不要这样吵吵,这是教学区,这样对您的孩子影响不好,有事咱们到办公室说。”在走向办公室的路上,我问他:“您对孩子的座位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过去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 之一。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首要途径。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每个学生能否受到有 针对性的教育,并得到全面发展,班级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班级 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 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策略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陈旧单一。即:权威式的管理模式,教师就是权威。这种自上而 下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具 体事件,采用同一个模式,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管理,只是通过出勤率、活动参与情况、学生违纪情况、学生的成绩等来量化班级工作。在这样权威 式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规定的范围、方法来学习、生活,致使学生 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这显然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忽略学生情感、心理的发展。由于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受片面追求升 学率的影响,导致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内涵的片面认识,只注重对学生的成绩、 纪律、卫生等常规项目的管理,而忽略学生情感、心理的发展。在这种强压式的 管理模式下,学生只能盲目的顺从。但随着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 教师过于严厉的言辞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忽视学生情感活 动的管理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都是 不利的,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顺从型”或是“叛逆型”,而具有独立性、创 造性的则较少。 3.小学生集体观念下降影响有效管理的效果。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生 出现集体观念下降的现象也愈发明显。他们相对自由散漫,不愿接受纪律制度的 约束,个性逐渐加强,盲目地攀比,而大多数学生表现为比较浮躁。在这个提倡 和谐共赢的社会,像这样缺乏集体观念,不利于学生将来立足于快速发展的社会。 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1.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1)任何一名人民教师都要热爱教育事业,用爱去 感染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义务。教师真心地关怀学生,全心全意地爱 护学生,是教师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 的爱与奉献,才能学会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为他人着想。从而学会正确处理同 学之间的各种关系,为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创造了条件。(2)“教师是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因此,一位拥有丰富学识、幽默语言和崇高人格的教师更能够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成为他们钦佩和效仿的楷模。作为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学识 的深度与广度,努力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用幽默机智的话语改变传 统课堂的沉闷,通过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 和影响,从而使学生喜欢课堂,为班级管理提供了有利环境。(3)班主任要做 到与时俱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学习新思想、新方法,并且从传统 的领导位置走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班主任的本职工作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这是新时代赋予班主任的 职责。 2.重视小学生心理、情感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问题与 对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孩子每天进行学习、玩耍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园的班级作为一个平台,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篇文章是为了对幼儿园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而展开深入研究,以寻找更好的教育模式。在撰写这一论文的过程中,本人进行了很多相关文献的研究,浏览了大量的资源。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幼儿园在管理和日常事务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为本文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园现状,本文作者进行实地考察,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系统的了解,通过与幼儿、教师的日常交流、相处,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结合个人对现状的理解进行梳理和整合,构建了文章的思路和整体框架。 幼儿园根据不同年龄将儿童分配到不同的年级,在老师的指引下,儿童在此进行日常的活动和知识的学习。对于孩子本身来说,这是小孩子离开家庭后的第一个正式社交场所,尤其是寄宿的幼儿园,更是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重大,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转折点。老师负责照顾幼儿生活以及传授知识,在孩子们阶段成长的过程中,老师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一种极大的责任与担当。在对孩子们的进行日常管理时,当孩子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老师应多加重视,给予耐心地分析和指导,对于孩子们的想法应给予支持和尊重,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习惯和日常行为。幼师应具备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同时在管理方面,学校应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规范幼师和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与孩子们的初步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代表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加大对幼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努力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成长环境。 对相关的学前教育方法进行学习。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管理千头万绪,学生思想瞬息万变,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维灵活,总感觉学生越来越难管。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外界因素的日益复杂,以及每一代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不当或失误将直接导致学校行政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的脱节,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积累了不少管班经验,但是,我也发现:在班级管理日常运转的过程中,在某一阶段的管理或对于某件事情的处理时,我也自觉不自觉地违反教育常规,走进种种误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错过了教育良机。我今天在此把这些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并谈一下解决措施,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问题一:只顾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忽视了班风的作用 我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很聪明,但好动、好说,有时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些毛病,我和他经常谈话,批评过他,也鼓励表扬过他,甚至进行家访,一学期下来,我发现教育效果不佳。到了第二学期,我由原来的侧重抓“点”改为“点”、“面”结合,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参与下,制定了班规,改选了班干部,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班风的培养上。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风好了,这个学生的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和他谈话我了解到,他的转变应主要归因于良好班风的同化力。 问题二:只顾用制度约束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每个学期开始,我都会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及班级管理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也经常深入班级了解调查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并在每周的班会上对班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要求。但是班上依然存在不能按时交作业、填资料或者不扫地等现象。我通过和其他班主任交流管理心得,以及上网查阅班主任管理方法,发现了自己虽然勤于班级管理,但过分重视制度管理,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我重新制定了班级管理办法,并着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一段时间后,班上学风班风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我自己也轻松不少。 问题三:只顾尽快处理偶发事件,忽视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去年高考前,一个学生在自习课时偷偷看手机,我发现后非常生气,当场严厉批评了这个学生。结果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在上我的课时总低着头。我找这个学生谈话,了解原因,他说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只是觉得有点害怕我。我后来想这个学生之所以害怕我可能是因为我当着全体同学批评他伤了他的自尊心。从这件事上,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听到或遇到偶发事件,就怒火万丈,严厉地批评和训斥学生,尤其不能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否则很可能使本来很容易处理的事情伤害了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问题四:只顾做好管理者,忽视家长的参与管理。学生最怕请家长,家长最怕见老师,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学生或者成绩不好的学生。主要原因是,班主任常把“传家长”视为最佳方式,对学生、对家长抱怨、提要求的成分多,沟通交流、寻找最佳解决办法的成分少。这样常常会把学生、家长置于尴尬的境地,使其自尊心受伤害。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学生受到家长的斥责后,增加对老师的厌恶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增加管理的难度。为了有效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打算采取以下措施: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树立良好班风和学风。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向、家庭情况、个人秉性,个人好恶等各种情况,并且与学校、家庭结合,教育感化学生,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支持和信任,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体贴和温暖,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心悦诚服地在愉快心境中跟随老师学习,形成良好班风和学风,形成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析及对策思考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班级管理随意化 目前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各项活动和事务性工作繁杂,班主任疲于应付,班级管理不能深入研究,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指导,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因此,在平时班级管理中,存在班级管理没目标或者目标不落实,在具体的管理中仅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出现了计划性差、随意性强,放手学生管理而不能及时有效指导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将班级管理定位于学生的应试成绩,围绕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而开展班级管理。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化、模式化,即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仅仅注重学生在校、在班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没有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班级管理的随意化,导致了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也人为地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2 、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 (1)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当今社会对其成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当代中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通过教育,培养中学生的上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仅仅重视维持班级运转的常规管理,如考勤、清洁、纪律、学习、行为规范的管理。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文化课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班主任搞好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他积极思考,乐于钻研。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意味着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班主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但在学习管理中,班主任常常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以管理学习秩序代替学习管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3 、班主任权威绝对化、从班级管理模式上看,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班级管理模式多是保姆式、警察式的。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在班级的实际工作中,甚至把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变成主体作用、包办作用,班主任“有为”,而学生“无为”。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班主任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对学生管教太严,限制过多,往往把学生造成一个个“小绵羊” 、“木头人”,丧失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造成多数学生只会服从和循规蹈矩,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班主任自己也容易陷入杂务之中,疲惫不堪,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4 、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化 班主任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有的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并不好,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不注重教育方法。班主任教育方

小学二年级班级管理制度及 奖惩措施

二年级班级奖惩制度 一、班级事务: 1、值日班长负责每天班级中所有事务包括早读、纪律、卫生等。 3、学习委员负责作业登记,监督组长背诵。及时汇报给老师。 4、纪律委员负责纪律登记:早读,课前、午间纪律管理。 5、卫生委员负责监督同学打扫卫生,整理讲台,关好电扇、电灯和门窗。 8、安全委员负责监督同学的安全工作,如课间休息、体育活动期间。 9、小组长负责收发作业、登记作业情况及时汇报给学习委员。 10、路队长负责在放学时组织学生排队出校门,监督学生不抢队、不打闹。 二、奖励制度: 晨读:7:40认真参加晨读的同学。奖星。早读结束前说话的人由纪律委员登记 午阅:中午能安静看书做作业,不说话不走动。被表扬的同学奖星。在黑板并扣星。 1. 课前:铃声响,回座位。齐背古诗等老师。表现优秀者得一颗 星。 2.课堂:课上不说悄悄话,坐端正,两手放桌前,不走动不说悄悄话积极发言。获“你真棒”。 3.作业:得到一个优。获得“你真棒”。 4.值日:值日生认真完成值日工作,地面整洁干净不扣分,奖星。 5、眼保健操:认真,规范,不说话,不睁开眼睛。表现优秀者奖星6.友爱:不欺负他人,团结同学,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 7.排队:快、静、齐。不说话不做小动作。做操时不开玩笑。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奖。 8、进步:每次测试获得满分的可获得一张绿卡。

9.小助手:能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纪律,提醒同学不讲话。奖 减分制度: 1.课堂纪律:不举手发言,被老师批评,不经老师同意离开座位的三次扣一颗“你真棒” 3.作业没有完成的,或者完成不理想的扣一颗 “你真棒” 4.课间打闹,不注意安全的同学扣3颗星星,并且当天的课间时间不准离开教室。 5.随意扔纸屑或者垃圾的,被发现课桌周围地上有垃圾的扣一星,并且当日需要帮助值日生完成值日工作。 6.值日生值日任务没有完成的扣2星 7.被纪律委员或者是老师批评记下名字的扣一星 9、穿戴:没佩戴红领巾和校徽的同学扣一星。纪律委员负责扣星 7、零食问题:带零食、吃零食的同学一律没收,并扣一星。 11、眼保健操:不认真,不睁开眼睛,说悄悄话。扣一星 8.排队的时候和前后左右同学爱玩笑,做操时聊天做小动作扣2星 9、在学校、教室的黑板墙壁上乱写乱画的扣2星。 三、换卡制度: 1、累计10个“你真棒”获得一五角星。5个五角星换一张绿卡。 2、采集10个星星可以获得一个苹果,6个苹果换一张绿卡。

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什么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班主任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劳动、课外活动等诸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本文试图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并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对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管理随意化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仅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不少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定位于学生的应试成绩,围绕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而开展班级管理。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化、模式化,即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仅仅注重学生在校、在班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没有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班级管理的随意化,导致了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也人为地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据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2、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 (1)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对其成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当代中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通过教育,培养中学生的上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仅仅重视维持班级运转的常规管理,如考勤、清洁、纪律、学习、行为规范的管理。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 文化课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班主任搞好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他积极思考,乐于钻研。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意味着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班主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但在学习管理中,一些班主任常常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以管理学习秩序代替学习管理,不注重

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令狐采学 一个好的高中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一个班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是当好高中班主任不容易,上了高中,由于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发挥着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青春期的学生受各种信息、观念的冲击,易出现逆反、早恋、沉迷于网络游戏、人际交往障碍、孤僻、集体意识淡薄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难度。总结当前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于一些学生存在的道德和心理问题,班主任感到无从下手,难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很难走出困境。 (2)一些班主任在管理时,主要根据规章制度和考评要求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而这种单纯依靠外部客观力量进行管理的行为,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学生的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这种管理方式可能会促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而不服从老师的管教。

(3)不可否认,一些班主任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核心管理者,班主任自身的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管理的效率。而当前,很多学校对班主任的个人品行及道德素养缺乏考量。一些班主任将目光集中于提高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高中班主任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不断改善。 二、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 要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关键在于从当前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采取有效的行动来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本班级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1.积极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并不仅仅只是学生的管理者和老师,班主任还应该是学生的益友,只有与学生积极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和难处,才能真正选择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道路。建立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能够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其中的潜在威胁,对于具有消极情绪的学生要加以关注,并且予以其积极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要讲究技巧,一方面要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沟通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找班主任倾诉,将被动沟通的变为双向互动沟通。 2.创新班级管理新理念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来获取各种信息,从而便于学生视野的开阔。但是,网络等科学技术的普及也促使学生开始呈现出多样的个性,并致使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