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

在一次作业中,有一道习题全班60位同学居然有48位做错。这道题是:“有一个整数,把它精确到万位后是10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学生的主要错误答案是99999。

既然有这么多学生出错,这道题自然成为讲评时的重点,我要不仅让学生知道错了,而且弄清楚为什么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举一反三。

一、情理之中

师:这道题目你是怎么填的?

生:99999。

生:104999。

生:109999。

师:你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生交流,然后反馈)

生:我认为109999肯定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应是11万,这里要求精确到万位后正好是10万。

生:我认为104999是对的,这个数精确到万位后正好是10万。生:99999精确到万位后不也是10万吗?

生:虽然99999精确到万位后也是10万,但是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最大是()”,所以它是不对的。

生:1049999与99999精确到万位后都是10万,但104999比99999

大,这里应该是104999。

师:你对错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生: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弄清题意是要我们找最大还是最小的。

生:题目要我们找最大的,所以如果我们找到的数不是最大的,就要继续找。

这样的错题分析,已经很透彻,对于学生解决类似问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意料之外

出乎意料的是,在随后进行的一次综合练习中,在回答一道与之同类的题时,全班依然只有15人作对。题目是:有一个整数,把它精确到万位后是1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学生的主要错误答案是9999。为什么类同的题目,在如此到位的分析交流后,做对的学生依然如此之少?

三、平等对话

既然问题来自于学生,那答案只能到学生中去寻找。于是我开始找个别学生平等对话。

师:你的答案是多少?

生1:我错了,我填的是9999。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错了?

生1:因为9999不是最大的,14999才是最大的。

师:那你做题时怎么没有发现?

生1:我看到要求“最大”的数,我想“最大”的数是9,所以就写了4个9——9999。

师:你当时有没有想过这个数有可能不是最大的?

生1:没有。

师:为什么?

生1: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后正好是1万,而且里面的数字全是9,所以我想肯定是最大的。

从与学生平等对话中不难看出,学生并不是没有看清要求“最大”的数,也不是没有努力去寻找“最大”的数,而是他们认为9999

已经是“最大的数”了。这个发现让我开始重新反思前些天的“错题分析”。如果认真回顾一下前面的自以为“情理之中”,不难发现,错题分析从“错误答案”入手,以辨析“答案的正误”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在比较中明白了错误答案从何而来。于是,在后续的综合练习中,多数学生依然是沿用原来的思考问题方式,得到一个错误答案。

四、回归课堂

学生已经“知其然”而且知道其“所以然”,为何还错?平等对话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意识决定行为,当再次进入课堂进行错题分析时,我已经知道此时最需要给学生的是什么了。

师: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认为9999已经是最大了?

生1:他们可能认为9是最大的,所以9999就是最大的。

师:现在这些同学也知道自己错了,可是在做题时却发现不了自己错了,该怎么办?

生2:要学会检验。

师:怎么检验,同桌讨论一下。

(同桌讨论后反馈)

生3:首先要检验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后是不是1万,如果不是,肯定错了;如果是,再检验一下,这个数是不是最大的。

生4:如果这个数四舍五入后是1万,那么再把这个数加上1,看看得到的这个数四舍五入到玩位后是不是还是1万。比如9999

四舍五入到万位后是1万,如果加上1是10001,四舍五入到万位还是1万,说明9999不是最大的。

师:发现不是最大的怎么办?

生4:继续加1、加1……

生5:不用这么麻烦,9999加1是10000,10000直接加4999就可以了。

生6:我一下子就想到是14999。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后是1万,这个数最大是几?我想万位上最大是1,2就不行了。千位上最大只能填4,因为四舍五入到万位后要看千位,如果千位上是5就要进1,这样就变成2万了。

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四舍五入时没关系的,最大填9。这个数就是14999。

师: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了?

……

期末测试正好有类似的题目“有一个整数,把它精确到万位后是10万,那么这个数最小是()”,全班60位同学有59位同学做对。从第二次课堂对话中,可以发现,我们不应只关注“是什么”与“为什么”,而应更多关注“怎么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