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赏析与翻译
精选诗经经典名篇赏析

精选诗经经典名篇赏析关雎佚名〔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
……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
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
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
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某,哀而不伤。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水调歌头》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作品原文: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品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1战城南唐代: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译文及注释「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争,有许多人在战斗中死亡,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的口逃掉呢?”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人们连南北也分不清了。
连禾黍都不能收获你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怀念你们这些忠诚的好战士,你们实在令人怀念:咱们早晨还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们却未能一同回来。
「注释」①郭:外城。
野死:战死荒野。
②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
豪:通“号”,大声喊叫。
③激激:清澈的样子。
冥冥:深暗的样子。
④枭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
驽(nú)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鉴赏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生活,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
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
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
”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
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
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
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6篇)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6篇)《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属《相和歌辞》,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翻译: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千万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
向日葵即其中之一。
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
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读音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读shuaī)⑦百川:大河流。
少:年轻。
老:老年。
⑧徒:白白地。
⑨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⑩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年老。
(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
此句话指到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古代文言文名篇赏析与解读

古代文言文名篇赏析与解读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赏析和解读古代文言文名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与思想,欣赏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本文将选取几篇代表性的古代文言文名篇进行赏析与解读。
在文章中,我们会提供原文、翻译、作者等相关信息,以便读者全面理解。
以下是几篇精选的古代文言文名篇。
一、《论语·学而》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生气,难道这不是君子的表现吗?赏析与解读:《论语·学而》是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第七章。
这一章主要阐述了仁爱和宽容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当朋友从远方前来时,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展现出以人为本的仁爱;同时,即使他人对我们不了解或有误解,我们也应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以显示君子的风度。
这一段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给我们提供了珍贵的价值观和待人处事的准则。
二、《红楼梦·葬花词》原文:黛玉葬花时,天阴雾湿,紧闭门户,微风不动。
忽闻西墙上有咳嗽声,遂取灯至,向墙角照时,则花底坐了一个人。
翻译:黛玉葬花时,天阴雾湿,家门紧闭,微风不动。
突然听到西墙边传来咳嗽声,于是拿起灯照向墙角,发现有人坐在花底下。
赏析与解读:《红楼梦·葬花词》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
这一段文字描绘了贾宝玉葬花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寓意深远的场景设置,凸显了作者对人生离别与短暂的感叹。
天空阴沉,暗示着悲伤和失落;家门紧闭,象征着无处倾诉的孤独感;微风不动,表达了时光停滞不前的无奈。
而墙角下突然出现的人,则隐喻了生活中那些默默守护、默默支持我们的人。
通过这段插曲,作者通过寻常的场景和普通的人物,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人情的思考。
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原文:天即将明,微雾四起,有星霜之状,因此格之。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蝉》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蝉》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注释①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②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④疏:开阔、稀疏。
⑤藉:凭借。
赏析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
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
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Eight (学生用材料)
Affirmative vs. Negative(正反翻译)
1.No deposit will be refunded unless ticket produced.(凭票退押金)
2.The plane cracked up through a bad landing.(飞机因着陆不慎而撞毁)
3.I have fallen behind with my correspondence.(我有一些信件没有及时答复)
4.All men between 18 and 45 without exception are expected to serve in the army during the war.(在战争期间所有在5岁的18到45岁的男子无一例外都要参加兵役)
5.If you forward the transcripts yourself, they can be considered official only if school
envelope has remained sealed.(盖章)(如果证件由申请人本人递交,就会被认证为正式版的,除非学校没有盖章)
6.This book could not have been written or published without the help of dozens of people, and I
am deeply grateful to all of them.(我十分的感激他们,没有他们这些人我就写不出来这本书也不会出版发行)
Derogatory and Commendatory:(褒义贬义)
1.It is the height of my ambition to serve my country.(我最大的报复是为我的祖国服务)
2.I have no ambition for that distinction.(我对荣誉没有野心)(我不奢望那个荣誉)
3.He burns with an ambition to win a fame.(他急切成名)
4.His ambition is unbounded.(他的野心毫无止境)
5.She writes in an ambitious style.(她的文风矫揉造作)
6.The president has announced his ambitious program to modernize the country in ten years.(总
统雄心勃勃的宣布要在10年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7.The old couple made persistent effort to search for their daughter lost in the war.(这对老夫妇执着地寻找着他们在战争中丢失的女儿)
8.She was vexed (生气的))by the persistent ringing of the phone.(正在叮叮作响的电话使他生
气)
野心勃勃的;有雄心的;热望的;炫耀的ambitious
名篇赏析(注意黑体单词的翻译)
She was small and slight in person; pale, sandy-haired, and with eyes habitually cast down:(下降)when they looked up they were very large, odd, and attractive; so attractive that the Reverend Mr. Crisp, fresh from Oxford, and curate(助理牧师)to the Vicar of Chiswick, the Reverend Mr. Flowerdew, fell in love with Miss Sharp;……
By the side of many tall and bouncing(活泼的)young ladies in the establishment, Rebecca Sharp looked like a child. But she had the dismal(忧郁的) precocity(早熟)of poverty. Many a dun(讨债者)had she talked to, and turned away from her father’s door; many a tradesman had she coaxed(哄骗)and wheedled(哄骗)into good-humour, and into the granting(同意)of one meal more. She sate commonly with her father, who was very proud of her wit, and heard the talk of many of his wild companions—often but ill-suited(不合适的)for a girl to hear…….
She had never mingled(融合)in the society of women: her father, reprobate(恶棍)as he was, was a man of talent; his conversation was a thousand times more agreeable to her than the talk of such of her own sex as she now encountered. The pompous(浮夸的)vanity(虚荣心)of the old schoolmistress(女校长/老师), the foolish good-humour of her sister, the silly chat and scandal of the elder girls, and the frigid(寒冷的)correctness of the governesses equally annoyed her; and she had no soft maternal heart, this unlucky girl, otherwise the prattle(闲聊)and talk of
the younger children, with whose care she was chiefly(首要)instrusted, might have soothed(安慰)and interested her; but she lived among them two years, and not one was sorry that she went away.
From Vanity Fair(名利场)by William Thacke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