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解剖及临床(脉络膜前动脉)
(完整版)脑血管解剖及分段详解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C1段(颈段):颈内动脉在C4平面分出,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
C2段(岩段):全程均在颈动脉管内,分垂直段及水平段,如倒“L”形(黑箭),圆圈代表颅外及颅内颈动脉管的开口,平行黑线代表岩舌韧带,白箭示破裂孔段。
C3段(破裂孔段):C4段(海绵窦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穿过硬膜环而出海绵窦。
C5段(床突段):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为硬膜间结构。
C6段(眼段):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PCoA起点近侧。
C7段(交通段):起自PCoA起点近侧,止于ACA及MCA分叉处。
分支:①PCoA;②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丛及颞叶内侧;③ACA及MCA。
Willis环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A2: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交通后段)P1:大脑后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P2:PCA环池段SCA:小脑上动脉OA:眼动脉ON:视神经CNIII:动眼神经CNIV:滑车神经大脑中动脉MCA分段:M1水平段;M2脑岛段;M3岛盖段;M4皮层支前后位图解:FPO为额顶叶岛盖;TO为颞叶岛盖;I为脑岛。
1. 颈内动脉2. 大脑前动脉3. Heubner返动脉4. 颞前动脉5. 外侧豆纹动脉6. MCA分叉处7. MCA膝部8. 侧裂顶部1. M1分叉前段2. M1分叉后段3. MCA膝部4. MCA穿支(外侧豆纹动脉)5. M2段6. M3段7. M4段8. 侧裂顶端(血管造影侧裂点)9. 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ACAACA前后位1. ACA A2段;2. 胼周动脉3. 胼缘动脉;4. 皮层支ACA侧位(椎动脉造影)1. ACA A2段2. 眶额支3. 额极动脉4. 胼周动脉5. 胼缘动脉大脑后动脉PCAPCA分4段:P1交通前段;P2环池段;P3四叠体段;P4距裂段PCA分出3种类型分支:中央支、脑室及脉络丛支及大脑支。
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

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偏瘫上肢重于下肢 伴感觉障碍,主要是皮质感觉障碍 失语、体象障碍
Accumulated risk
Stroke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及预防 预后
2020/10/16
18
概念
TIA是指由于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 血引起的、未伴发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 功能障碍。
24h内完全恢复。
2020/10/16
19
临床表现
TIA基本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多高龄 危险因素:通常有多重危险因素 症状特征:神经功能缺损可多次发生,但症状类似 进展情况:90%于1h内完全恢复
2020/10/16
20
颈动脉系统 TIA
★常见症状
对侧单肢无力(上肢多见)或轻偏瘫,面部轻瘫
中国每年新 增150~200万卒中 患者,相当于每 15秒就有一个新 发卒中
4
/10万人
800
700
城市 农村
600
500
400
300 200
219 185
100
116 142
0 发病率
死亡率
2020/10/16
719 394
患病率
5
脑供血动脉解剖
1.颈内动脉系统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坏死软化。
常见类型: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分水岭梗塞 腔隙性梗塞
2020/10/16
24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
大脑解剖图谱

9.
颞前动脉:布于颞上回、颞 中回前部。
10. 颞极动脉:起源常有变异, 可发自大脑中动脉主干、脉 络丛前动脉,或与颞前动脉 共干,分2~3支布于颞极。
部及缘上回。
5. 顶后动脉:越缘上回至顶 间沟或其附近,布于缘上 回及顶上小叶下部。
78 精选课件ppt
79 精选课件ppt
80 精选课件ppt
53 精选课件ppt
54 精选课件ppt
55 精选课件ppt
56 精选课件ppt
脑池
57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脑池
小脑延髓池:位于后颅窝的后下部,小脑和 延髓之间,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 蛛网膜下腔
58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脑池
桥池:又称桥前池,位于桥脑腹侧面和枕骨 斜坡之间,其内有几根动脉。此池向上通向 脚间池,向后通入小脑延髓池。
间脑
27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大脑半球 分界不清
两侧间脑之间窄腔称第三脑室 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丘脑)、后
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但结构功
能复杂 上丘脑--松果体 下丘脑—垂体、视交叉
28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松果体
小脑上面观
精选课件ppt
小脑下面观
45
46 精选课件ppt
47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脑室系统
侧脑室:双侧额角(前角)、体部、三角区(房 部)、枕角(后角)及颞角(下角)
第Ⅲ脑室:位于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为一狭 窄的空腔,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经导水管与 第Ⅳ脑室相通。室间孔位于前连合上方几毫米处。 第Ⅲ脑室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底为下丘脑和丘 脑下部组成(矢状面可见视交叉上隐窝和漏斗隐 窝),顶为中间帆,后壁为后连合及松果体隐窝
脑血管分布示意图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和胼胝体 穿支(发自大脑前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和丘脑后 穿动脉(自大脑后动脉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和胼胝体 穿支(发自大脑前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和丘脑后 穿动脉(自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穿支
椎动脉穿支
脉络膜前动脉和丘脑前 穿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和丘脑前 穿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和丘脑后 穿动脉(自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和胼胝体 穿支(发自大脑前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发自大 脑中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和丘脑前 穿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穿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和丘脑前 穿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和丘脑后 穿动脉(自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和丘脑后 穿动脉(自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和胼胝体 穿支(发自大脑前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发自大 脑中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和丘脑前 穿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和胼胝体穿 支(发自大脑前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发自大 脑中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延髓外侧段)
椎动脉穿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穿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动脉解剖及临床(脉络膜前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01
02
03
脉络膜前动脉狭窄
通过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表现 为脉络膜前动脉管腔变窄 或闭塞。
脉络膜前动脉瘤
通过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 成像技术诊断,表现为脉 络膜前动脉局部扩张。
脉络膜前动脉卒中
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和神 经系统检查诊断,表现为 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 或出血。
02
脉络膜前动脉的解剖结构
脉络膜前动脉的定义和位置
脉络膜前动脉定义
脉络膜前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主 要供应大脑的额叶和颞叶内侧面。
脉络膜前动脉位置
脉络膜前动脉起始于颈内动脉的末端 ,沿着大脑表面的沟回向额叶和颞叶 区域走行。
脉络膜前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分支
脉络膜前动脉在起始部发出若干分支,这些分支进入大脑表面,供应额叶和颞叶 区域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
脑动脉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
脑动脉分为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
特点
脑动脉具有不同的分支和分布区域,各分支具有不同的特点 和功能。
脑动脉的重要性和意义
重要性
脑动脉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关键,任何脑动脉的阻塞或狭窄都可能导致脑部 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和疾病。
意义
了解脑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如 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血管病变,可以有效地预防脑 梗塞等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 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诊断脉络 膜前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
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可以动态观察血流 情况,对诊断脉络膜前动脉病变具有很高 的价值。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脑动静脉血管系统解剖一、脑血管的特点血管的分类动脉:大动脉:(弹性动脉)管壁含有大量的弹力膜(~)层主动脉肺动脉等中动脉:(肌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细胞除主动脉和肺动脉外所有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都属中动脉小动脉:也为肌性动脉中膜~层平滑肌管径在cm以下的动脉。
微动脉:无弹力内膜中膜只有~层平滑肌管径在cm以下的动脉。
血管的分类静脉:血管腔大管壁薄而柔软管壁内、中、外三层膜分界不明显外膜较中膜厚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多的平滑肌束管径在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
颈内动脉椎动脉一、脑的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颈内动脉的海绵窦部颈内动脉的脑部Internalcarotidartery,Anteriorclinoidprocesssuperiorpart颈动脉管段c海绵窦段c交叉池段c前膝段c后膝段c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系统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thyroidartery舌动脉lingualartery面动脉facialartery颞浅动脉superficialtemporalartery上颌动脉maxillaryartery(脑膜中动脉middlemeningealartery)枕动脉occipitalartery耳后动脉posteriorauricularartery咽升动脉ascendantpharyngealartery颈外动脉系统脑动脉系人脑血供非常丰富左心室每分钟排血量为ml其中供应脑部的血液为ml占全身供血量的。
脑动脉系的特点脑动脉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再回绕到脑的背侧面。
脑动脉可以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或回旋支与旁中央支)两类分支。
皮质支与中央支之间吻合甚少但皮质支与皮质支之间中央支与中央支之间却存在较多的吻合不过前者吻合丰富后者吻合相对较差。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管壁薄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织。
脑动脉内膜厚有发达的内弹力膜但中膜和外膜较薄仅含少量的弹力纤维没有外弹力膜因此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
脑血管解剖图 ppt课件

ppt课件
9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ppt课件
10
中央支和皮质支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 动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 脉。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 即中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 (或回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 间彼此几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ppt课件
29
颈内动脉的临床相关病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 )为颈内动脉海面窦段破裂造 成的结果,多由外伤引起。动脉破裂后,
同时造成海绵窦内皮相继破裂,动脉血涌
入海绵窦造成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导致眼
静脉、大脑中静脉及脑膜中静脉血液回流
障碍,同时海面窦内神经受压。出现:搏
C1 C2
C3
C4
C5
ppt课件
22
颈内动脉
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面窦 段、床突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ppt课件
23
颈内动脉
(1)岩骨段(C5) 从颞骨岩部的颈动脉 管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之前止。 此段自颈动脉管外口上行,骤然转弯以近 乎水平位由后外走向前内,出颈动脉管内 口至破裂孔,向前上穿过硬脑膜,续为海 面窦段。特点: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 且通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面窦时形成一 个正常环状狭窄。分支:颈鼓动脉、翼管 支。
ppt课件
11
中央支和皮质支
中央支发自Willis环和大
?临床&解剖:小脑的血液供应及病变时的临床表现

临床&解剖:小脑的血液供应及病变时的临床表现神经病学医学网整理:玄之玄精品推荐,临床&解剖:小脑的血液供应及病变时的临床表现,满满干货,话不多说,小板凳搬来,一起学习吧! 小脑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三对动脉,即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此外还有不恒定的小脑中下动脉(图9-198、图9-199、见图9-90)。
据Kpymayeb统计,小脑有6条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2条小脑前下动脉和2条小脑后下动脉)者占70%,有7条动脉(前述6条和1条小脑中下动脉)者占16%,有5条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1条小脑前下动脉和2条小脑后下动脉)者占10%,仅有4条(2条小脑上动脉和2条小脑后下动脉)者占4%。
小脑血管病以小脑出血多见,小脑梗死少见。
现分述如下。
小脑上动脉起自基底动脉末端,随即在动眼神经下方行向外侧,抵小脑上面,据Kpynayeb统计,小脑上动脉通常以一个干发自基底动脉者为 79%,以两个干发出者较少,为18%,以三个干发出者更少,为3%。
小脑上动脉以一个干发出时,常分为两个二级支(内侧支和外侧支)(见图9-198、图9-199),有时也分为三个二级支。
当小脑上动脉以一个干并分为两支时(图9-200"1"),小脑上动脉外侧支分布于小脑半球上外侧部,并与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吻合。
当小脑前下动脉发育较差时,小脑上动脉外侧支的血液供应区可扩张至绒球、二腹叶的外侧缘及扁桃体;小脑上动脉内侧支分布于小脑半球上内侧部和上蚓,当小脑上动脉以两个干发起时,其血液供应区与上述类似。
当小脑上动脉以一干起始并分为三条二级支时(图9-200"2"),外侧支供应小脑半球上外侧部,中支营养小脑半球上内侧部,内侧支供给上蚓,有时还供给小脑半球上面最内侧部。
(1)小脑出血∶小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小脑上动脉供应齿状核分支的出血。
血肿位于一侧小脑半球齿状核附近,并往往破入第四脑室或小脑周围蛛网膜下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络膜前动脉:在 后交通动脉的稍 上方起自颈内动 脉沿视束后缘向 后走行,穿过脉络 进入侧脑室下角, 供应脉络膜和海 马,并于侧脑室三 角部与脉络膜后 动脉吻合;
• 1、右侧脉络膜前动脉 • 2、皮质穿支 • 3、颈内动脉 • 4、颈内动脉穿支
• 1、脉络膜前动脉 • 2、脉络膜前动脉
穿支
• 3、海马旁回穿支 • 4、颈内动脉 • 5、颈内动脉穿支 • 6、大脑中动脉 • 7、大脑前动脉
• 2、脑桥短旋动脉:分布于脑桥前外侧区,包括皮质脊髓束和内 侧丘系的一部分纤维、桥核和脑桥小脑束、一部分三叉、面神经 核及三叉、面神经根等结构,此外还有大脑脚的一部分。
• 3、脑桥长旋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一起供应脑桥被盖尾端大部分; 与小脑上动脉一起,供应被盖头端。主要分布于第五、六、七、 八对脑神经核、三叉神经脊束、内侧纵束、内侧丘系、脊髓丘脑 束、脊髓小脑束、结合臂和脑干网状结构
• 2、脑桥短旋动脉:分布于脑 桥前外侧区,包括皮质脊髓束 和内侧丘系的一部分纤维、桥 核和脑桥小脑束、一部分三造影 (层厚4mm)
脑桥背侧综合征dorsal pons syndrome
脑桥基底部综合征basal pontine syndrome 或展神经交叉 性偏瘫alternating abducens hemiplegia
纹状体内囊动脉,97%由脉络 膜前动脉发出,以2支居多, 一支穿视束斜向后外达苍白球 ;另一支在视束外侧向后行于 囊状间隙内,经内囊后肢及豆 状核下缘沿视辐射向后行,发 支至苍白球。
其分支也供应视束、外侧膝状 体、灰白结节、乳头体、内囊 后肢腹侧部、苍白球、尾状核 后部、杏仁核、丘脑腹外侧核 、黑质和红核等。
叶下部、脑干和小脑。脑干内有
许多上下行的神经传导束、脑神
经核及维持觉醒和调节机体内环
境稳定的中枢,所以椎基底动脉 的血液供应是否良好极为重要!
• 颅内段的三个生理狭窄: • 穿过硬脑膜入颅处 • 分出脊髓前动脉起点上方 • 二者之间
• 常见病变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椎动脉主要分支
• 1、脑膜支 • 2、脊髓后动脉:颅内位
知识普及
知识普及
Case report (Yyzzhh)
• A 9-year-old previously healthy girl wa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Room with an eight-hour history of sudden onset of severe headache. The pain was pulsatile and bilateral and not accompanied by other symptoms. There is no history of migraine['maigrein] 偏头疼, epilepsy or stroke. Parents reported that soon after the onset of the headache the patient became drowsy [ˈdrauzi] 昏昏欲睡的for about one hour. No trigger factor was identified. On the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was alert and well oriented with no other abnormalities but mild nuchal['nju:kəl] 项的, 颈背的 rigidity. [riˈdʒidəti] 固执,坚定,僵化
• 2、病变同侧小脑性共济 失调;
•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brain revealed hemorrhage in the right lateral ventricle (Fig 1) and gadolinium-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of the brain disclosed a heterogeneous lesion in the mesial['mi:ziəl] 中央的, 中间的 portion of the right temporal lobe, above and inside the temporal horn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The lesion extended until the subependimary area of the trigono of the right ventricle. The lesion was hypointense on T1 and T2weighted images and enhanced with the contrast. Other hyperintense T1 and T2weighted images lesions were seen in the right lateral ventricle suggesting bleeding.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cerebral angiography disclosed a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in part of the choroid plexus, supplied by the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Figs 2 and 3). The AVM was
A:左侧内囊后肢梗死;B:动脉瘤样扩张;C:动 脉瘤样扩张;D:静脉期造影剂滞留;E:发病 118天时,DSA提示夹层消失;F:静脉期没有 发现造影剂滞留;G:1年后,没有发现动脉瘤。
椎基底动脉
• 椎基底动脉是脑血液供应的重要 来源之一,左右椎动脉在脑桥下
缘汇合成基底动脉。其分支分布
于间脑后半部、枕叶内侧面、颞
• Basal view of the right AChA (1), which is slightly displaced medially. Note two perforators (arrows) that penetrate the optic tract (2). The parahippocampal branch (cut) (3).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4). The uncus (5).
• D. Axial T2-weighted image(2500/80) reveals the presence of an inhomogeneous mass in the right lateral ventricle. The low signal intensity suggets the presence of calcification and hemorrhage.
置最低的一对动脉 • 支配范围:脊髓后角、后
索 • 延髓背外侧(薄楔束和核) • (如缺如,可由小脑后下
动脉代偿) • 绳状体尾端、背侧部
四、基底动脉的分支-脑桥支
• 1、脑桥旁正中动脉:分布于脑桥旁正中区,包括桥核、皮质脑 桥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一些细的穿支也穿向背部,供 应脑桥被盖的腹侧部,包括一部分内侧丘系。
中 脑 的 血 供
脑干的血管造影 (层厚4mm)
本尼迪克特综合征benedikt syndrome 大脑脚底综合征peduncular syndrome或动眼神经交叉性偏瘫 alternting oculomotor hemiplegia或Weber综合征
脑桥的供血
• 1、脑桥旁正中动脉:分布于 脑桥旁正中区,包括桥核、皮 质脑桥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 脑干束,一些细的穿支也穿向 背部,供应脑桥被盖的腹侧部, 包括一部分内侧丘系。
• Angiogram of the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btained on day 3 demonstrates a hyper vascular mass fed from the right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arrows).
脑桥旁正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Foville综合 征)
• 1、展神经交叉瘫。表现为病变 同侧展神经麻痹及病变对侧舌 下神经及上下肢中枢性瘫痪;
• 2、注视麻痹:注视瘫痪侧; • 3、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极轻; • 4、单瘫不伴注视麻痹; • 5、小脑性共济失调:对侧;
脑桥短旋动脉闭塞综合征
• 1、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 (Millard-Gubler综合 征):面(展)神经交 叉瘫,即同侧面神经展 神经周围性麻痹,病变 对侧舌下神经及肢体中 枢性偏瘫;
• Basal view of brain after transverse section of midbrain and partial excision of left temporal lobe to show magnified portions in Figure 2 (rectangle A) and in Figure 4 (rectangle B). The optic chiasm (1).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2). The left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3).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4). The optic tract (5). The hypothalamus (6). The basilar artery (7). The cerebral peduncle (8). The tegmentum (9) and the inferior colliculi (10) of the midbrain. The pulvinar (11). The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12). The choroid plexus (13) of the inferior horn of the ventr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