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合集下载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开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详细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分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分开共性的个性。

?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华,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的
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理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详细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根底,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根底。

掌握这一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时代开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在新旧矛 盾之间绝没有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2)矛盾的客观性
——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不管人们认识未认识、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
认、接受不接受,矛盾都客观存在着,它不会因为人们
任意夸大或缩小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
它而消失)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 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带领我们富起来 带领我们站起来 带领我们强起来
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学校中存在着教与学、教师之间、学 生之间、一线教师与后勤服务人员等诸 多矛盾。
矛盾双方 不同特点 花言巧语、、软磨硬缠,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 快地把商品卖出去 半信半疑、货比三家,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 称心如意的商品
寓 于
苹 果
水果
寓于
水蜜桃 菠萝
个性 离不开 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 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问题:普遍性和特殊性为什么在不同
场合可以变化?举例说明。
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不 可逾越的鸿沟,随着场合的变化, 普遍性和特殊性也是可以变化的。
娴雅端方的宝钗
的 特 殊 性同 区是 别贵 开族 来小 。姐 , 可 凭 借 各 自
多愁善感的黛玉
温柔顺从的袭人
桀敖不训的晴雯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 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 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 青龙偃月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与其他知识点联系: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是矛盾的普遍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矛盾的特殊性。

市场经济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才能实现,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包含着市场经济。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具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即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基本标志,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营管理方法,我国完全可以大胆借鉴和吸收,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同时,我国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因此,不能照搬照抄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

2.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教师:在刚上课的时候让大家记下的同学们举得例子,现在一起来分析一下,看看都涉及到哪些领域?引导学生总结出: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可以从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的矛盾来总结)。

(如果不够丰富,教师可以再举例引导)从而得出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例如,石头和鸡蛋,只有他们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有关系,才能构成矛盾关系)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教师: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呢?教师提示引导学生: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方法论)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情景导入:运用课本71页探究活动,莱布尼茨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与“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相同的树叶”观点。

教师:看完这个故事,哪位同学愿意分享自己的感悟呢?(引导同学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引导学生从相同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从不同中把握“矛盾的特殊性”)设计情境:多媒体播放图片:不同的叶子、不同肤色的人、不同的花、一个人的成长照片、西部地区地大物博等图片。

教师:这几组图片反映出了什么哲学道理?教师导入矛盾特殊性的概念: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特点)(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图片中的不同的叶子、不同肤色的人、不同的花,农业、商业、工业矛盾不同,班里同学样子,爱好也不同(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如一个人的成长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生活和学习上所需要解决的矛盾也各不相同。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实践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掌握这一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
际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是什么?为什么?
二、矛盾的特殊性
1、是什么?三种情形 P70 2、方法论
(思考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小明、小红都是高三学生,各有各的烦恼:小明成绩不好, 怕考不上大学。小红成绩很好,举棋不定报考哪个学校。 2、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 小明成绩不好,但是在第一学期主要体现在数学不好,第二 学期是物理化学不好 3、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小明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小明有优点、缺点。 缺点:成绩不好 优点:心地善良
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


张冠李戴 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 千篇一律,一刀切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小结:
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二、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2、特殊性的三种表现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具体问题具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1、是什么?P73-74---举例说明 2、为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世界观) ②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 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③重要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娴雅端方的宝钗
多愁善感的黛玉
具体 问题 具体 分析, 是人 们正 确认 识事 物的 基础.
温柔顺从的袭人
桀敖不训的晴雯


解具 决体 矛问 盾题 的具 关体 键分 析 是 我 们 正 确
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和俗语归纳: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量力而行 量入而出 随机应变 抽薪止沸 入乡随俗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关系的原理之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首先,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矛盾组成的,这种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以自然界为例,一方面,水的存在和运动离不开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水的存在也需要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形成热量和物质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源。

然而,矛盾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矛盾都具有相同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形式。

在不同的事物内部,矛盾的成分和结构各不相同,因此矛盾的特殊性是多样性的表现。

以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例,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表现为劳动与自然力的矛盾,而劳动与自然力的具体表现又与具体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等有关,因此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具有不同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首先,矛盾的特殊性是在矛盾的普遍性基础上形成的,矛盾的普遍性为矛盾的特殊性提供了发展的条件。

其次,矛盾的特殊性也反作用于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的表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矛盾的普遍性。

最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相互推动,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化。

综上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事
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之一。

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

汉语辞源出自《韩非子》中《难一》所述故事。

在逻辑中,矛盾被更加特殊化的定义为同时断言一个陈述和它的否定。

在口语和辩证法中,矛盾有着同形式逻辑中完全不同的意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物理上正负电荷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又有化学变化上化合与分解的矛盾,还有生物学上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的矛盾,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总是贯穿一切生命过程的始终。

我国经济体制中有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矛盾,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有节约与浪费的矛盾,在学校中有教与学、德育与智育的矛盾,又有老师与领导、老师与学生的矛盾等等,都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范畴表明,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们观察事物,首先就要注意到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同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毛泽东曾经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工人生产、农民种田、学生学习、医生看病、老师育人,不同的人要面对各自不同的矛盾。

有的家庭为家庭成员的高额医疗费犯愁,有的家庭却衣食无忧,有的家庭为子女的成功欢呼,有的却为监狱中的儿子而悲痛,这是与不同的家庭的矛盾紧密相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教学设计
盱眙县旧铺中学吴建兵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学会运用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的分析法。

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实例,矛盾普遍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能力目标:
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事先收集准备视频,flash小动画,材料
学生:预习教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

【设计思路】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课堂。

本课时,本人运用“情境—探究”模式组织教学。

通过教师组织构建各种情境,将知识情境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自主探究方式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感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列举几列生活中蕴涵矛盾的例子。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2、请说出下列两组事物各自的不同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感受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征。

二、解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万能钥匙”。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意义: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下面成语或者俗语哪些是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的,哪些是符合这一原理的?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千篇一律;一刀切;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生吞活剥;生搬硬套;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具体分析的内涵和实际的运用。

三、构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她统一关系
请说出下列事物的个性和共性:
个性:有各自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
共性:都是水果,含果酸,糖类,多汁,味甜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
1、相互联结
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砀山梨梨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
2、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我们既要从事物的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过程。

②有助于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③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四、巩固练习
1.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2.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

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

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3.“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要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 )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教案设计设想
由简单的感知到理性的分析,再到最后的总结和升华,这就是本课教学的主要脉络。

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在整个哲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几乎属于高考命题必考知识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前面学习完矛盾含义的基础上能够列举出我生活周围的多种矛盾现象。

此处设计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进一步巩固和运用前面的知识;其二是:能够通过列举我们生活周围的矛盾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也就是说,通过此活动学生从感性上感知矛盾的普遍性。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图片,仔细观察它们之间的不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知矛盾的特殊性。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同学们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了大概了解。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分析出它们的方法论要求。

最后,总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可根据前文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区别和联系去总结,主要是从区别上总结即二者之间相互联结、相互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