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发展是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矛 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程进入了 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 是“矛盾凸显期”。这说明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 ②要统筹兼顾,着力解决好 次要矛盾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 内容,并概括出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①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 原理。 ②主要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 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相 互转化。 ③方法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昔遍原理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是相互联结 的。普遍性寓于特 殊之中,并通过特 殊性表现出来,没 有特殊性就没有普 遍性。
②水果的普遍性,是通过苹果、梨、西瓜、桔子等矛盾
的特殊性表现出来,病人只知共性,不知没有个性就没 有共性的道理。
白马非马论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 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 公孙龙却说:“我牵的是马吗?我牵的白马,不是马! 白马和马是两回事,规定只说马不准出关,但并没有 说白马不准出关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 ②④ D.③④
(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23)崇尚“和谐”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 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 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 这体现了( )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
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结。
一方面,普遍性微旨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
整体表现出,没特殊性就没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有赖于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
怎样特定,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存有共同之处,不涵盖普遍性的事物就是没的。
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
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我们前面讲的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即万事万物都有矛盾。而我们今天所讲 的矛盾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 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所以,也可称之为“共性”。
(2)我们前面讲的矛盾特殊性有三种情况,即— —、——、——。而我们今天讲的矛盾的特殊性是
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 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所以,也可称 之为“个性”。
思考:公孙龙
的论断有无合 理性?从哲学 角度看它错在 什么地方?
虽然公孙龙看到了白马与马的差别,但 是他夸大了白马的个性、特殊性,而否定了 白马作为马的共性、普遍性,显然是很荒谬 的。
那么,我们应怎样来看待矛盾普 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的 关系呢?
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二者相互联结
“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说 明什么哲学道理?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结论:
矛盾的特殊性
(1)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 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寓:居住或寄托 ,演化为“存在于”或“含 于”
能不能反过来说:
B
阿凡提的轶闻
有一天,阿訇肩扛一匹白布来到阿凡提家,想刁难阿 凡提,使阿凡提处于尴尬境地,出一回丑。 阿訇对阿凡提说:“聪明的阿凡提,我知道你有非 凡的才华。我想请你给我染一匹布,染的颜色,既不是红 色,也不是蓝色;既不是绿色,也不是黄色;既不是紫色, 也不是黑色;既不是橙色,也不是世上一切所能见到的颜 色…….阿凡提,你能办到吗?” 阿凡提冷静地思考片刻,便爽快的答应下来。在谈 到该什么时候取货时,阿凡提说:“哦,高贵的阿訇,神 明的真主告诉我,请你在一个星期中的这一天前来取货: 既不是星期一,也不是星期二;既不是星期三,也不是星 期四;既不是星期五,也不是星期六;既不是礼拜日,也 不是习惯的一个星期七天中的任何一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7-10-27 21:59提问者:xuguoqing369 - 一级最佳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2)学习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第四框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 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
2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3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须注意:⑴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事物的共同性质和特殊性质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⑵不能认为“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也不能认为“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则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的特殊方面,只是概括了、抽象出它们的共同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 在着自始而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事事有矛盾(横向)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时时有矛盾(纵向)
(2)方法论意义 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水:上1飞918机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整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c7565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4.png)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1。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1)普遍性: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2)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毛泽东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2)相互联系: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列宁个性体现共性,都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只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在一定条件下(场合的不同)互相转化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在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注意: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就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2)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例如改革(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重点,因为::(1)从理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
(2)从实践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从认识论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既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
学习这一原理,有利于我们领会这些科学方法的精神实质,逐步学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矛盾。
例如,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生与死、生长与衰败等矛盾。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政治矛盾等。
这些矛盾的存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特定的特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在内容上有所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例如,不同的社会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
因此,我们在处理矛盾时,需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一刀切。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内容。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而矛盾的特殊性则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具体形式。
只有正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在处理矛盾问题时,既要把握矛盾的共性,又要注重矛盾的个性。
要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各种次要矛盾,做到有机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概要

.
28
3、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意义
(1)这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3)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论依据。
.
29
导学案
5.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
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
(1)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 遍性。
.
19
白马非马也!
马一律 不得进城!
公孙龙,我国战国中
期赵国人,辩学家。著有
讨论:白马是马吗?
《白马论》等著作。
.
20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思考:白马究竟是不是马?为什么?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科研究的矛盾不同。
.
12
表现: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 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区分事物不同阶段的依据
.
13
带领我们富起来
带领我们站起来
带领我们强起来
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
14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统一矛 盾的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双方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
45
XX指示:一律抓紧抗旱
.
46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 危害
(1).表现: 不分时间.地点 .条件, 千篇一律, 一刀切
(2).危害:不仅不能使经验很好地 推广,反而会给各地的工 作带来很大的损失.
.
47
3、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是:普遍 ( 一般 ) 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 ( 个别 ) 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 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它们的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和特殊
中国传统哲学常用“有两”、“有对”、“有耦”等来说明矛盾的普遍性,用“相反相成”、 “相依相济”、“相形相生”、“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等来阐明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及其在
事物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用“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等来分析矛盾的解决方式。
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和谐的辩证法曾对欧洲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传统哲学中注重和谐统 一的矛盾观和“中和”、“中庸”之道,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以
【考点链接】
该知识点曾与以下考点结合命制分析题:
《政经》第四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特征和实质;
《世经》第三章: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世经》第五章:南北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 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承
方式;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
及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6. 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对立主要表现在: (1)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 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是两者对立的实质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 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
37.
科学发展观 与唯物辩证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照辩证法办 事”的生动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了满 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科学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既 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全面发展就是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 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
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任何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其中包括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 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这种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它 要求我们把唯物辩证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 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 一个新事物;创造出一种使矛盾双方可以长期共存的形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分
年份
题型
考点
值
2000 年文科第 33 论述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
10
题
题
义
分析
2003 年第 37 题Ⅱ
10
题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分析
2006 年第 34 题
10
题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形式和过程,从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世界 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将人们的认 识停留在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就是、否是否”,是束缚人们思
想的桎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35.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年份
题型 分值
考点
1997 年文科第 27 题 论述题 1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
1998 年文科第 11 题 多选题 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2003 年第 16 题 多选题 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