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合集下载

女娲补天成语故事

女娲补天成语故事

女娲补天成语故事女娲补天成语故事1【成语】:女娲补天【拼音】:nǚ wā bǔ tiān【解释】: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处】: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举例造句】:天气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洪水猛兽等,对原始人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巨大的威胁,因而就产生了"羿(yì)射九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

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

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女娲补天成语故事2【成语】女娲补天【拼音】nǚ wā bǔ tiān【解释】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

她是人类之母,早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仰韶文化中的蛙纹器皿作证伊是创世神和始母神。

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与先圣伏羲共同生活在昆仑山,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的故事(优秀3篇)

女娲补天的故事(优秀3篇)

女娲补天的故事(优秀3篇)女娲补天的故事篇一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

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明白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

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十分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就应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她一向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于是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

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揉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立刻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之后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于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

她给她创造的这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于自己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她一向忙碌着,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

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复述课文女娲补天的故事

复述课文女娲补天的故事

复述课文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一个中国神话传说,讲述了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之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导致天河中的水不断倾泻下来,地面上洪水成灾,无数的人类遭受灭顶之灾。

女娲看到自己创造的人类遭此浩劫,心中十分难过,决定立即炼石补天,拯救整个人类。

女娲首先找到了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子,并点燃了熊熊的烈火来烧炼。

大火烧了九天九夜后,五色石子被烧成黏稠的液体。

女娲立即动手,用这五色石液去补天。

她不顾烈火烧炙的疼痛,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终于将大窟窿一点点补好。

但是,仅补好了天还不行,还必须用另外的支撑物来代替被共工触断的天柱不周山。

女娲想起东海中的大鳌,鳌的爪子既坚固又有韧性,可用来做天柱。

于是她去抓了一只大鳌,斩下它的四只爪子,做了四根新的天柱,将天撑住。

女娲醒来后,就直奔昆仑山。

这个故事寓意着: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并尽力去解决。

同时,创造和修补也是重要的能力,可以带来新的可能性和希望。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15.女娲补天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 ī)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女娲补天》教案(11篇)

《女娲补天》教案(11篇)

《女娲补天》教案(11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精选11篇),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力气,2、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阅读的根底上能复述故事,3、培育学生英勇、乐于助人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对神话故事感兴趣,学习《女娲补天》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典的`神话故事,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的理解,能复述该故事,从中有所得,有所悟。

【教学步骤】一、动画导入1、观看动画《女娲补天》。

2、争辩动画内容。

二、新课教学1、范读课文。

2、师生共同理解课文故事内容:⑴女娲为什么补天?⑵补天需要什么?⑶女娲怎么补天?⑷结果怎么样?3、朗读指导各局部的词语、重点句子。

4、理清文章内容。

5、你想对女娲说什么?6、教师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板书】女娲补天1、女娲为什么补天?2、补天需要什么?3、女娲怎么补天?4、结果怎么样?《女娲补天》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会认五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可怕之处和奇异之处能体会深刻。

3、能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才智,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出了很多瑰丽、多彩、秀丽的神话故事,这是什么故事?(出示五个神话故事的插图)2、这是?(出示文中的图片)对女娲你们知道多少?(传奇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制造了人类。

《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看到这些,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许多小船,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于是,她跑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
的地方。

1/ 1。

文言文女娲补天

文言文女娲补天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 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 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翻译) 往古之时, ——久远的过去, 四极废, ——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 九州裂, ——大地裂开, 天不兼覆, ——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 地不周载。 ——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火焱而不灭, ——火势凶猛,扑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 ——水势浩大,流不尽, 猛兽食颛民,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 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 断鳌足以立四极, ——砍断巨龟的角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 杀黑龙以济冀州, ——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 积芦灰以止淫水。 ——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苍天补, ——天空被修补了, 四极正, ——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 淫水涸, ——洪水退了, 冀州平, ——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狡虫死,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 颛民生。 ——善良的百姓能过继续生存。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_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_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

⼥娲补天的神话故事_⼥娲补天的故事内容⼥娲炼⽯补天的故事,是我国脍炙⼈⼝的神话传说。

关于⼥娲补天有很多种版本,你听说过哪⼀版呢?今天⼩编为⼤家准备了⼥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相关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不周⼭巅,有⼀⼥⼦茕茕孑⽴。

“西王母请⼥娲⽒赴昆仑⼭共饮瑶池仙酿。

”有青鸟飞来,向她传达⾃家主⼈的邀请。

她莞尔,捏了个诀,便驾云向昆仑⼭飞去。

昆仑仙境。

瑶池。

“⼥娲⽒为何愁眉不展?”西王母放下酒樽,问道。

“四⽅之神中的祝融和共⼯不和,近⽇来⼆⼈已多次发⽣冲突,长此以往,终是不善。

”她蹙着眉,脸上满是担忧之⾊。

“他们之间,向来是不和的。

”西王母淡淡说道,“倒也平安过了⼏千年。

”“可是,”⼥娲顿了⼀下,道,“我怕的是,他们如此闹下去,终有⼀天会将天地⽣灵祸害。

”西王母抿唇⼀笑,不再⾔他。

回到不周⼭后,⼥娲总是⼼神不宁。

她时常⽴于不周⼭巅,俯瞰⼤地上的⽣灵。

⼈类、飞禽、⾛兽……⼀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机。

可是……若是有朝⼀⽇这般美好的世间遭到破坏,该怎么办?⼥娲不敢去想,只有长叹。

所以,当西⽅之神蓐收告诉她公共和祝融在不周⼭脚发⽣争执且⼤打出⼿,并因此触怒不周⼭神时,她简直要疯了。

“混账!”她怒⽕中烧,恨不得去扒了两个肇事者的⽪。

“九州之⽣灵……危在旦⼣……”蓐收最后说的那句话,她始终忘不了。

真的是逃不过的……劫数吗?⽕,铺天的⼤⽕;⽔,滔天的洪⽔。

天地间的⽣灵,在这⽔与⽕之间,奋⼒呼喊,哭声震动天地。

⼥娲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落下滚滚热泪。

⼈类啊……她千⾟万苦创造出的⼈类,就这样被⽔⽕吞没,被野兽恶鸟吞⾷。

⽽她,只能站在云上,眼睁睁地看着惨剧的发⽣,⽆能为⼒。

⽆能为⼒?不,不会的!“⼥娲⽒,西王母派青鸟传话,不周⼭东七百⾥有五⾊⽯,炼之,或可补苍天……”蓐收⽴于她⾝侧,低声⽿语。

五⾊⽯……好,她记住了。

她纵⾝⽽起,向不周⼭东飞去。

采⽯……熔炼……⼀夜⼀夜,她都在⾟苦忙碌着。

如此三⽇后,⼀声巨响,将她蓦地惊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补天(陈素素)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学习目标: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轰隆隆、冶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发现神话的语言(词句)特色,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认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语言;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神话的语言特色,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神话的语言特色,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想象力。

课前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第一课时课前谈话:看图猜故事这是什么故事?(出示五个神话故事的插图)这三个故事都是——神话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和你读过的其他故事有什么不同?(神奇、有想象力、超常的)这节课让我们也展开神奇的想像的翅膀,步入超常的神话世界吧!上课!一、入题感知,初学字词。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奇有趣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过课文吗?能说说你已经知道的吗?看来大家知道可真不少!预习得也很充分,课文中有不少很有趣的词不知大家留意到了没有?2、学习生字新词。

欢歌笑语快乐幸福金光四射熊熊大火零零星星轰隆隆窟窿燃烧围困挣扎熄灭冶炼(1)小老师带读。

对跟读,错纠正。

同时想想这几排的词你有什么发现?(2)交流讨论,梳理发现。

第一排:四字词语,让人感觉都很快乐,很美丽的第二排:都是某一种特殊结构的词,AABC AABB ABB,学生说几个AABC的第三排:都是同偏旁的词语,词义都和偏旁有密切联系(记生字,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形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

)第四排:重点讲解“冶炼”:“冶”的读音,和“治”的区别。

看着这个词的偏旁,你觉得它应该和什么有关系(火、液体)。

读课文句子,找出依据。

(神火、很稠的液体)“冶炼”一般是在火里高温将金属类的固体融化成液体。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指导写字:冶炼,注意偏旁,记一记。

生写一个(3)齐读。

3、像这样美丽的、有特点的词语在神话故事中还有很多很多,再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读读特别难读和自己觉得特别生动的句子,多留意像这样的有特点的词语,可以边读用笔边做上记号。

可以吗?(一遍读完可以再读读自己做上记号的地方。

)4、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有很好的读书习惯,能用心地读,自己用心地去感受去发现,这样对进一步学习课文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读成连环画,感受故事的神奇夸张(一)学习“窟窿”段落师:同学们,《女娲补天》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画成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2、师: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点拨:那个大窟窿好像一张大嘴要把人间的一切都吞掉。

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么凄惨的景象!多么可怕的场面,人们的痛苦多令人难受啊!可再想象一下,让人可怕难受的岂止是天空、地、田野、山冈和这许多人啊!再想象一下,你仿佛还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3、这画面实在太可怕了,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画面去读一读这段话。

(生练读)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指名读4、就是这一个个词语,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人们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读,把一个个词语,一句句话,读成一幅幅立体的画面。

让我们一起再来用心地读一读这段话。

5、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你又有什么感受?(可怕——你很会感受,难过——你和女娲一样善良)指导朗读。

突显这些词语的表现力。

6、天下实在是太可怕了,人们的痛苦实在是太令人难受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又造了船,救出挣扎在水里的人们。

经过努力,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也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如果继续这样持续不断地喷火,可能还会怎样?(山冈上又会燃烧起熊熊大火。

如果再求雨神下雨,洪水会更厉害,人们可能连山顶都站不了,大地会一片汪洋……)(二)学习“补天”语段,感受女娲补天的勇敢与艰辛1、孩子们,面对天上这样可怕的大黑窟窿,要救天下百姓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补上。

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想想女娲做了哪几件事才把天补上。

2、生自由读。

3、交流概括,女娲补天的经过。

(女娲费尽千辛万苦到山上找到五彩石,再花了五天五夜用神火把五彩石冶炼成很稠的液体,把它泼到天上,立刻就把天补上了。

)指名说清经过,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等连接词,也可以自己按顺序说经过。

板书:找五彩石神火冶炼泼到窟窿上4、这三件事写起来清清楚楚,说起来简简单单,(转换课件)但读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女娲补天其实是——(很不容易、冒着生命危险的、很辛苦)5、朗读课文,在这三个具体语段中找出你最有感受和体会的词句,边读边做上记号。

6、交流,感情朗读。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指名答。

交流: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不容易?理解“全是、零零星星、碎块、几天几夜、还、又、找啊找啊、终于”重点理解“零零星星”:这个碎块小到多小?(零零)这个词你觉得只是小和碎的感觉吗?(这儿一点,那儿一点,还很散。

)可能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这样找起来怎么难?(2)同学们很会读书,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些抹红的词。

学生齐读抹红的词,把这些词联系起来读,现在你有什么话想说?(实在是太累了,现在我觉得更累了……)同学们真会感受,读书时,一个个词分开来细细体会,能让我们读出独特的感受;而这样上下联系起来体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文章。

(3)注意这些词,谁来完整地读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价指导。

齐读。

(4)读得真好,当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最后一种纯青石时,女娲会是多么开心啊!(抹红“一眼清清的泉水”)这又是多么美的一眼泉水啊!读一读这个词,能给“一眼”换一个词,放进去说一说吗?(一汪、一池、一潭、一股)同学们的词语积累得很丰富!如果我们把“一眼”换成这些词,可以吗?(“一股”不够美,另外三个感觉比“一眼”大,可见“一眼”更难找,女娲找五彩石更不容易更辛苦,换了不好!)原来,一个小小的量词也可以藏着很深的用意,我们语文真是奥妙无穷啊!我们再连起来读读这段话吧!“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继续往下读,还有哪些词让你特别有感受?(2)交流。

理解想象“五天五夜、神火、很稠的液体、冶炼”“五天无夜”并不是特别长啊,你为什么觉得女娲辛苦?(联系上下文,她已经忙了很多天了。

而且这五天五夜,她又一直在忙,都没有休息。

……)感受读。

(3)最后一句话有很多写女娲动作的词,圈一圈,我来读,你们来演。

想象表演。

(4)读一读这几个动词吧!你觉得放在这个句子里,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地读。

(很辛苦的,读得重一点,因为是一个大盆。

再说女娲当时肯定已经很累了——有道理,多不容易啊!你来读。

)(有不同想法吗?我觉得是轻松的,因为女娲有很大的力量。

我觉得应该很开心,因为天马上就要补好了。

你也读一读。

特别是金光四射的时候,大地上的人们将多么开心啊!)(5)配乐齐读3、4自然段。

这几个平常的动词被大家这么一读,就活了!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把同样的字词联系不同的情境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来。

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把女娲补天的经过连起来读一读吧。

(6)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天补上。

“……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当时天上,大地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再联系着这神奇的故事,也展开我们神奇的想象,好吗?拿起笔来写下一两句你的美丽想象吧。

如果能用上课文中的一些词句,那就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读书本领了。

(7)神话就是我们人类用最美的情感展开的最大胆的想像,我们也是神话的创造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