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概况及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埃及国家概况是怎样的

埃及国家概况是怎样的

埃及国家概况是怎样的下面是分享的埃及国家概况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埃及国家概况【国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面积】100.1万平方公里。

【人口】9240万(2017年1月)。

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

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

另有约600万海外侨民。

【语言】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首都】开罗(Cairo),面积约3085平方公里,人口约1877万(2015年)。

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

【国家元首】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ul Fatah Al-Sisi),2014年6月8日宣誓就职。

【国庆日】7月23日(1952年)【简况】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

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

海岸线长约2900公里。

全境干燥少雨。

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平均气温1月12℃,7月26℃。

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了早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30个王朝。

古王国开始大规模建金字塔。

中王国经济发展、文艺复兴。

新王国生产力显著提高,开始对外扩张,成为军事帝国。

后王朝时期,内乱频繁,外患不断,国力日衰。

公元前525年,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及相继被希腊和罗马征服。

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渐阿拉伯化,成为伊斯兰教一个重要中心。

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1882年英军占领后成为英“保护国。

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

高考历史埃及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埃及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埃及知识点汇总埃及是古代世界最辉煌的文明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埃及文明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下面将对高考历史中常见的埃及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同学们复习备考。

一、埃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的周期性洪水为埃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和有效的水源,成为埃及文明得以繁荣的基础。

二、古埃及的统一与尼罗河文明公元前3100年前后,古埃及实现了统一,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

统一古埃及的法老尼玛,建立了第一王朝,开创了长达3000多年的法老统治时期。

尼罗河文明是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以尼罗河为中心进行耕种和灌溉,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农业文明。

三、古埃及的社会结构与法老统治古埃及社会结构分为法老、贵族、士兵、祭司、农民和奴隶等阶层。

法老作为神权与政权的结合体,被视为古埃及的神灵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社会高度专制,法老通过宗教仪式和巨大的金字塔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四、古埃及的宗教与文化古埃及的宗教是多神教,人们崇拜众多的神灵,并相信死后有来世。

为了使法老能够在来世得到延续,人们建造了庞大的金字塔和众多的陵墓。

古埃及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他们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字以及数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五、古埃及的经济与贸易古埃及主要靠农业维持经济。

尼罗河的周期性洪水为农业提供了必要的灌溉水源,使得农民能够种植丰富的作物,如小麦、棉花、葡萄等。

此外,古埃及还以金字塔建造、石灰石开采、珍贵木材以及黄金等贸易而闻名,与邻国交换商品,使得经济繁荣。

六、埃及的文化遗产与现代影响古埃及的文化遗产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埃及的象形文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为后来的文字发展铺开了道路。

此外,埃及的建筑和雕塑艺术也为后世所借鉴,如法老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都成为埃及文化的代表。

古埃及文化和经济的成就和遗产

古埃及文化和经济的成就和遗产

古埃及文化和经济的成就和遗产古埃及,这块“黑土地”,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国家。

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方面,古埃及堪称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从科学技术到文化艺术,从传统信仰到宗教体系,古埃及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历史,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瑰宝。

一、古埃及经济的成就1.农业经济在古埃及的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人们通过灌溉系统,把尼罗河的水引入田地,以种植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从而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现代水利工程。

2.交通运输古埃及的交通运输业也是蓬勃发展的,主要工具是木筏和筏桥。

这两种交通工具,不但便于运输,而且节约成本。

另外,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也为其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商贸业在古埃及商贸业的发展中,从贸易活动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古埃及的各种商品,例如象牙、黄金、银、芳香木材等也得到了广泛交换。

这注定使得古埃及发展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国家之一。

二、古埃及文化的成就1.建筑和雕塑古埃及建筑和雕塑艺术风格独特,结构奇妙、造型丰富,千年不朽,成为古代文明的优秀代表。

在新王国时期,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建筑。

2.艺术和文字古埃及艺术和文字同样发达,表现在雕塑、绘画、手工艺等方面。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书写系统之一。

3.科学技术古埃及人还在天文学、算术、药学等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古埃及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如托勒密、欧多克索斯等人,著作在世界上享有广泛的知名度。

三、古埃及文化和经济的遗产1.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文化和经济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

金字塔作为古代文明中的奇妙建筑,仍然蒸蒸日上,成为世界上游客最感兴趣的目的地之一。

2.艺术品古埃及的艺术品,包括雕塑、绘画、手工艺等,也成为了世界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化和艺术本身,同时它们的历史意义也十分重要。

3.文化遗产除此之外,古代巨大的图书馆、协奏、各种文物遗迹等,是古埃及文化和经济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传达着一个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一个独特的历史视角。

埃及电力发展现状

埃及电力发展现状

埃及电力发展现状
埃及电力发展现状如何?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也是电力消费较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内部经济问题和政治动荡,埃及的电力行业一直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埃及的电力供应严重不足。

据统计,埃及每年约有30%的时间断电,给居民和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尤其是夏季,由于能源需求的增加,断电问题更加严重。

这主要是由于过时的电力设备和基础设施问题所致。

其次,埃及的电力部门存在巨额亏损。

由于电力价格过低,加之不断上涨的生产成本,埃及电力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亏损严重。

这使得电力行业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并且导致了长期的设备维护和升级问题。

再次,埃及电力行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化石燃料。

埃及目前的主要能源供应仍然来自于天然气和石油,这不仅导致了能源供应的不稳定,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然而,埃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计划在未来几年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最后,埃及政府正在努力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政府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电力扩张项目,包括新的电厂建设和电网升级等。

此外,埃及还积极吸引外国投资者参与电力行业,通过与外国能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来改善电力供应和提高效率。

虽然埃及电力行业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政府的努力和外部投
资的介入为其带来了一些希望。

未来,随着电力设施的升级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埃及有望缓解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实现可持续的电力发展。

埃及地理经济

埃及地理经济

在尼罗河两岸分布着绿油油 的麦田和棉田,形成一条沙漠 中的绿色走廊。埃及的长绒世 界著名,素有“白金”之称。
←这是埃及的棉田
埃及工业分为:石油、电力、建材、钢 铁、水泥、采矿冶金、汽车制造、制药、化 工等。非洲重要的石油和磷灰石开采国。炼 油工业发达,其他重要工业部门有食品、纺 织、化工、钢铁、机械等。尼罗河和沿海盛 产鱼类。主要出口原油、油品、棉花等,其 中原油独占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主要进口 农畜产品、机器设备、车辆、化工产品等。 苏伊东西
埃及是个传统的农业国。虽然可耕地只 占全国总面积的3%,但劳动生产率比较 高,农产品产值占GDP的18%,吸纳了 全国1/3的就业人口,农产品出口占全部 商品出口的20%。
by——经济小组
目录
1、埃及经济 2、埃及农业 3、埃及工业 4、埃及经济
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 苏伊士运河将两海相连,东北同以色列、巴勒斯 坦接壤,西临利比亚,南接苏丹。埃及大部分位 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 位于亚洲西南。全国总面积为1,002,000平方公里。 埃及人口约为7682万。

(埃及)国别报告

(埃及)国别报告

对外承包工程国别市场指南一一埃及承包工程市场概况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跨亚非两洲,人口7367万,是非洲大陆第二大人口国。

89%的国民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

埃及的经济总量在非洲大陆居第三位,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

位于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

埃及是第一个承认我国并同我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

中埃建交后, 两国关系长期友好、发展平稳。

1999年,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

2006年是中埃建交50周年,两国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埃及工程承包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承包工程市场规模从2002/2003财年的114亿美元上升到2006/2007财年的241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20. 5%o其中基础设施、旅游业和制造业成为埃及工程承包市场的重点领域。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埃及政府制定了第六个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2007/08-2011/12),将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和制造业,预计到2010年埃及承包工程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埃及经济的复苏和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在埃及的承包工程业务渐有起色。

虽然埃及承包工程市场主要为本国企业所控制,但在埃及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我国企业也能从其快速发展的市场中获益。

第一节宏观环境一、政治环境埃及的国家制度为“建立在劳动人民力量联盟基础上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体制为总统共和制,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现任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MOhammed HOSni MUbaIak)自1981年当选总统以来己经连续蝉联5届,每届任期6年,木届任期至2011年。

埃及实行多党制,执政党为民族民主党。

首都设在开罗。

穆巴拉克总统执政以来,坚持“和平、稳定、发展”战略,着力稳定国内局势,积极发展民族经济,缓和与反对党的矛盾,严厉打击伊斯兰极端势力,与欧美、周边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等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政局一直比较稳定。

埃及

埃及

埃及一、国家概况1、地理位置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北部,以及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西奈半岛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的亚洲西南角。

北面濒临地中海,东毗邻红海,并与巴勒斯坦及以色列接壤,南则与苏丹交界,西与利比亚为邻,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冲。

2、国名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Egypt),别称“金字塔之国”、“棉花之国”。

通常认为,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化而来。

阿拉伯人则将“埃及”称作“米斯尔”,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辽阔的国家”。

3、首都开罗(cairo),人口约1577万(2000年), 为享誉世界的古都。

4、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

5、人口6521万(2000年), 94%的人口居住在仅占全国面积4%的尼罗河两岸、苏伊士地区及少数绿洲上,人口密度一般为每平方千米500—100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6、语言、宗教埃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法语也比较通行,中上层社会中通晓英、法双语的人众多。

伊斯兰教为国教,穆斯林占94%,科普特基督教徒及其它宗教占10%,还有少数犹太教徒。

7、国旗、国徽、国花、国石、国歌、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

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

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

金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国花莲花国石橄榄石国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歌》8、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6个省,省下设县、市、区和村。

9、国家自然、经济概况尼罗河落日埃及地跨亚、非两洲, 境内地势平坦,沙漠广布,全境90%多为沙漠。

西部是撒哈拉沙漠的东北部分。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分析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分析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分析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辉煌的文明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史可分为早期王朝时期、中期时期和新王国时期三个时期。

一、早期王朝时期早期王朝时期起始于公元前3100年,标志着古埃及文明的初步形成。

早期王朝时期开创了古埃及文明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古埃及政治和文化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早期王朝时期,古埃及人民构筑了各种宗教建筑如金字塔、神庙等,形成了一系列的宗教仪式和礼节。

这些宗教建筑充分展示了古埃及文明的技术和文化水平。

同样的,早期王朝时期的经济和政治也处于一个高峰期。

在政治方面,早期王朝时期实行“王中王”的制度,即中央王国的各个省份交由“州长”管理。

在经济方面,早期王朝时期古埃及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长期处于繁荣状态,埃及河谷扮演了农产品主要生产地的角色。

这个时期打下了古埃及文化基石的基础,揭示了古埃及文化起源和演变的轨迹。

二、中期时期中期时期始于公元前2055年,标志着古埃及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古埃及文明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的趋势。

此时,中东战争的大规模发展和新王朝的建立,使得古埃及文化从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

在中期时期,古埃及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变化使得古埃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现象加剧。

大量的外来文化影响开始融入到古埃及文化中来,使得古埃及文化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赋予了古埃及文化新的活力和魅力。

例如,当时波斯和希腊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古埃及文化的发展,波斯文化的宏大建筑、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等科学成就都对古埃及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新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始于公元前1550年,是古埃及文明的巅峰期。

这个时期是古埃及文化和宗教发展史中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古埃及文化最为庄严、充满神秘感的时期。

新王国时期的古埃及文化表现出极高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古埃及著名的金字塔、神庙、神像等宏伟建筑,充分展示了古埃及人的建筑技术和美学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苏伊士运河将两海相连,东北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西临利比亚,南接苏丹。

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

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

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

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国花】莲花【国石】橄榄石【独立日】2月28日(1922年)【国庆日】7月23日(1952年)【面积】100.145万平方公里。

地跨亚、非两大洲,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

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

埃及有约2900公里的海岸线,但却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全境95%为沙漠。

【人口】埃及人口约为7950万,全国90%为穆斯林,除此之外,埃及还有大约九百万人信仰科普特教。

居民主要为东方哈姆族(埃及人、贝都因人、柏柏尔人)占99%,希腊人、努比亚人、亚美尼亚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后裔占1%。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根据2009年2月公布的数据,埃及的城市化水平位44%【耕地】埃及是个传统的农业国。

虽然可耕地只占全国总面积的3%,但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农产品产值占GDP的18%,吸纳了全国1/3的就业人口,农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20%【资源】水资源--最主要的是尼罗河水,根据尼罗河流域9国签订的河水分配协议,目前埃及享有尼罗河水的份额为550亿立方米,占埃及淡水资源总额的90%左右。

此外,埃及积极对农业灌溉水再次利用。

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磷酸盐等。

已探明储量:石油44亿桶(2009年),天然气77.2万亿立方英尺(2009年),磷酸盐约15亿吨(2005年),铁矿1.82亿吨(2006年)。

此外还有锰、石灰石、石膏、滑石、石棉、石墨、锌等。

/article/ddgk/zwdili/201108/20110807699488.shtml【自然地理】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被称为埃及的“生命之河”。

尼罗河两岸形成的狭长河谷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

虽然这片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但却聚居着全国99%的人口。

【气候】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各主要城市月平均气温(2008)/article/ddgk/zwqihou/200910/20091006545431.shtml各主要城市月平均气温(2009)/article/ddgk/zwqihou/200910/20091006545432.shtml【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6个省,省下设县、市、区和村。

【首都】首都开罗座落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约14公里处。

按行政区域划分,开罗也是一个省,面积3085平方公里,人口740万人,人口密度2398人/平方公里(2002年),可居住地区人口密度为38250人/平方公里(2001年)。

开罗省与吉萨省和盖勒尤比省同属开罗区,通称大开罗。

大开罗面积17393平方公里,人口1684万(2002年),占埃及总人口的24.8%,是非洲和中东第一大城市,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经济概况】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

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

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5%,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四大外汇收入来源。

2011年初以来的埃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埃政府采取措施恢复生产,增收节支,吸引外资,改善民生,多方寻求国际支持与援助,以渡过当前经济困难。

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2346亿美元经济增长率(2012/2013财年前9个月):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2578美元货币名称:埃及镑汇率(2013年3月):1美元≈6.7埃镑通货膨胀率(2011年):10.1%失业率(2012年第四季度):13.5%外汇储备(2013年5月底):160亿美元[4]【经济发展阶段】1981年穆巴拉克继任总统后,奉行“和平、稳定、发展”的内、外政策,推出了实行市场经济的改革方案。

首先强调生产性开放,注重引导外援和外资流向生产性项目,限制进口,鼓励出口,鼓励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发展;第二,强调宏观调控,制定长远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针对埃及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了四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各个时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发展目标,使经济在国家指导下按计划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环境。

近几年,埃政府加快了经济改革(主要围绕私有化)的步伐,制定了经济对外开放政策,使经济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形势。

除粮食等极少数重要物资外,放开价格,取消政府补贴;1991年公布了203号新的“国营企业法”,根据此法令,国有企业的投资和信贷不再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置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于同等地位,允许国有企业清算资产。

在国营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此外,埃及政府将私有化方案的范围扩展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私营企业投资于传统上由国有企业控制和操纵的基础设施行业,把国内私人投资作为新建港口、港口服务、电信、发电站等大型项目的主要投资来源,私有化的步伐迅捷,私营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份额提高到73%。

同时鼓励外国投资,放宽外贸限制,并于1991年10月实行了统一市场汇率,外汇可自由汇出。

并实施贸易自由化,建立开放的、外向型的贸易体系。

通过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限制、增加贸易透明性的改革。

关税削减幅度最大的达到50%,1989—1996年间平均法定关税降低了20到28个百分点。

1996—1998年间多次下调税率,逐渐减少进口附加费。

此外,埃及还在1998年1月取消了对纺织品进口的禁令,2001年1月取消对服装进口的禁令。

同时,埃及还承诺逐步取消对农产品进口的数额限制。

2000年实施经济调整政策,采取“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力求融入全球经济,并设立经济特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包括简化投资手续和加强对外国投资者的服务,以促进埃及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

2002年5月,埃及为经济特区颁布了新法令《经济特区法》,为区内企业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把经济区内企业的销售税降至10%,而埃及其他地方的企业同类税负为40%)。

埃及政府在政策上对外来投资实施优惠:到埃及投资享受5年免税,如果在经济特区投资则享受10年免税的优惠。

另外,经济特区内的企业可以免税进口原材料。

凡是出口型企业,国内和国外投资者都有权享受该法令授予的优惠。

2002年7月,埃及人民议会通过了《出口促进法》(该法令和经济特区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埃及出口,缩减贸易逆差而颁布的),该法令主要集中简化出口程序。

同时,埃及与多国签订了贸易安排,产品出口享受优惠关税。

近年来,埃及政府积极寻求与外国进行经贸合作,在与美国、欧盟、中国、土耳其以及其他一些国家进行交往时,都明确提出要扩大双边经贸往来。

自2004年12月埃及与美国和以色列签署“合格工业区协议”及与土耳其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议以来,埃及的出口实现了大幅增长。

尽管埃及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它的贸易增长仍然处在一种较低的水平,埃及贸易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就是服务效率低下,这就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投入成本和交易费用,削弱了它们的竞争力;此外埃及政府外贸部门的重重关卡和繁文缛节也对于贸易发展有阻碍作用。

埃及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欢迎。

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一份有关各国投资环境的评估报告中认为,埃及是全球实施经济改革力度最大的6个国家之一。

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外国直接投资显著回升,据统计,在2004~2005财年里,埃及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近9亿美元,与前一年度不足5亿美元相比有明显起色。

私营经济比重大幅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埃及进出口贸易同样出现增长(其中石油出口增长尤其明显)。

近年埃及的经济增长率呈逐年提高之势,2004/2005财年其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1%(上一年同期仅为3.5%),国内生产总值6752亿美元,人均GDP为1100美元,相当于中国的人均水平,但埃及物价指数比中国要高一倍,因而埃及总体经济状况低于我国。

预计本财年(2005/2006)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

截至2005年12月底,埃及的外汇储备达到218.9亿美元,而2004年12月底时的外汇储备为154.3亿美元。

但由于历史原因,埃及经济发展一直面临许多体制性难题,如官僚体制效率低下、部分政府官员贪污腐化等。

我们在埃及,所到之处都有人向我们索要小费、清凉油、打火机等,包括警察。

埃及经济若要真正走上持续的振兴之路,埃及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措施。

【三大产业】A.工业(39%)埃及是非洲工业较发达国家之一,拥有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机械制造业主要以装配为主。

纺织和食品加工业是埃及的传统工业部门,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石油、电力、建材、钢铁、水泥、采矿冶金、汽车制造、制药、化工等行业也具备一定实力。

近年来,成衣及皮革制品、水泥、化肥、制药、陶瓷和家具生产等发展较快。

埃及的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9%。

其中国营公司产值占工业产值70%。

近年来石油、钢铁、电力、化肥、水泥、机械等重工业也有较大发展,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占国内生产总值21%。

成衣及皮制品、石油工业、建材工业、水泥生产、肥料、药品等发展较快。

石油产量6400多万吨,为非洲第四大产油国,出口额达25亿美元。

轻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为主。

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工业从业人员274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4%。

B.农业(18%)三分之一以上的职业人口从事农业。

耕地面积仅占国土的4.5%,绝大部分为灌溉地。

耕作集约,年可二熟或三熟,是非洲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

主产长绒棉和稻米,产量均居非洲首位,玉米、小麦居非洲前列,还产甘蔗、花生等。

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

1998年全国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3.5%。

政府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和扩大耕地面积。

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亚麻、花生、水果、蔬菜等。

埃及中央公众动员和统计局2012年11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2011年埃及棉花产量为63.5万吨,同比增长68%,2009年-2010年为37.8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