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料坚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_secret

合集下载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用以确定砂试样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以评定砂的紧固性能(也称安定性)。

2 仪具与材料2.1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2 天平:称量200g,感量不大于0.2g。

2.3 筛:对水泥混凝土用砂,孔径为0.315mm、0.63mm、1.25mm的方孔筛及2.5mm、5mm的圆孔筛;对沥青路面和各基层和底基层用砂,孔径为0.3mm、0.6mm、1.18mm、2.36mm、4.75mm的方孔筛。

2.4 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量不小于10L。

2.5 三脚网篮:内径及高均为70mm,由铜丝或镀锌铁丝制成,网孔的孔径不应大于所盛试样粒级下限尺寸的一半。

2.6 试剂:无水硫酸钠或10水结晶硫酸钠(工业用)。

2.7 波美比重计。

3 试验准备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摄氏度,每1000mL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O4)300g~350g或10水硫酸钠(Na2SO4.10H2O)700g~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摄氏度,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试验时容器底部应无结晶存在。

4 试验步骤4.1 称取粒级分别为0.315mm~0.63mm、0.63mm~1.25mm、1.25mm~2.5mm和2.5mm~5.0mm的试样(对沥青路面为0.3mm、0.6mm、0.6mm~1.18mm、1.18mm~2.36mm、2.36mm~4.75mm的试样)各约100g,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其温度应保持在20~50摄氏度范围内。

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篮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mm(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

细集料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检测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用于细集料检测的任务指导。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氯离子含量、坚固性、石粉含量。

3、编制依据1.《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4、试验内容颗粒级配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3h以上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表观密度试验步骤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3.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目录一、细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21.细集料取样 32.细集料筛分和细度模数 53.细集料含泥量 74.细集料泥块含量 85.细集料表观密度 96.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 11二、粗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131.粗集料取样 142.粗集料筛分 163.粗集料含泥量 184.粗集料泥块含量 195.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 206.粗集料压碎指标 217.粗集料表观密度 238.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25三、试验室工作流程图 27四、泉州湾跨海大桥材料检测指标、标准和温湿度要求 28一、细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新进材料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进行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试验检测。

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400 m3或600t也按一批计。

每一验收批取样一次(20kg)。

本工程细集料应选用颗粒坚硬、强度高、耐风化的天然砂,应选用中砂,满足《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级配表第二级配区要求,细度模数满足2.6~2.9,含泥量C50以下≤2.0%、C50及以上≤1.0%,泥块含量≤0.5%,表观密度≥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空隙率≤47%。

注:试验间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细集料颗粒级配表1、细集料取样1.取样方法: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的机尾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2.试样数量: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3.试样处理: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

T0314-2000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是确定碎石或砾石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是测定石料坚固性能(也称安定性)的方法。

2 仪具与材料2.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2 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1g。

2.3 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表T0314-1选用。

注:①粒级为9.5mm~19mm的试样中,应含有9.5mm~16mm粒级颗粒40%, 16mm~19mm 粒级颗粒60%。

②粒级为19mm~37.5mm的试样中,应含有19mm~31.5mm粒级颗粒40%,31.5mm~37.5mm粒级颗粒60%。

2.4 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积不小于50L。

2.5 三脚网篮:网篮的外径为100mm,高为150mm,采用孔径不大于2.36mm的铜网或不锈钢丝制成;检验37.5mm~75mm的颗粒时,应采用外径和高均为250mm的网篮。

2.6 试剂:无水硫酸钠和10水结晶硫酸钠(工业用)。

3 试验准备3.1 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每1000mL 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O4)300g~350g或10水硫酸钠(Na2SO4.10H2O)700g~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

试验时容器底部应无结晶存在。

3.2 试样的制备将试样按表T0314-1的规定分级,洗净,放入105℃±5℃的烘箱内烘干4h,取出并冷却至室温,然后按表T0314-1规定的质量称取各粒级试样质量m i。

4 试验步骤4.1 将所称取的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三脚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温度应保持在20℃~25℃的范围内,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筛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mm(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mm。

集料坚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_secret

集料坚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_secret

文件编号xx作业指导书(集料坚固性)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xx试验室(xx检测中心)目录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3校准/检测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4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5测量不确定度报告6表格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2.1 电子天平2.1.1打开电源2.1.2按下标定开关(即TAB键)2.1.3放上需标定的砝码待显示屏出现所要标定的质量时即可取下砝码2.1.4将称量的试样放在天平上,待数字不再变动时即可记下读数2.1.5如还需测量下一个试样的质量时则需要淸零,然后再称量2.1.6试验结束后,关闭天平的电源再将托盘擦拭干净2.2 电热鼓风干燥箱2.2.1打开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电源,打开箱门,检查电热丝是否正常加热,如发现不加热则需及时修理2.2.2关上箱门,设定电热鼓风干燥箱的加热温度,打开鼓风开关2.2.3待电热鼓风干燥箱的温度上升到设定的温度时,将温控数显上显示的温度与插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的温度计进行比较,如两者一致,即可放入试样;如两者不一致,则需要检查电热鼓风干燥箱的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修理好以后方可放入试样2.2.4当放入的试样达到要求的时间后,取出试样2.2.5关闭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电源2.2.6待电热鼓风干燥箱冷却后方可进行清理,以防烫伤3、试验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3.1 样品收发程序现场采样或委托送样→样品编号→样品室→取样品,技术员做好取样登记→实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完毕→进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填写实验报告→复审员复审后签字→室主任审核后签字→由专人出据试验报告→客户3.2 试验工作程序及物品处理粗集料(粒级>4.75mm)样品:筛分洗净试样→将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4h→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剩余样品放样品室集中处理→进行原始记录数据的处理→填写试验使用记录→出据试验报告→完毕3.3 操作过程3.3.1试验准备3.3.1.1试剂的配制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每1000ml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O4)300g~350g或加入10水硫酸钠(Na2SO4·10H2O)700 g ~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
量(g)每一Βιβλιοθήκη 级 试样试验 前烘干质 量损失(g)
每一粒级筛余颗 粒的烘干质量 (g)
损失质 量 (g)
不同粒级的分 计质量损失 百分率 (%)
试样的坚 固
性损失 (%)
自检评鉴: 试验人:
日期: 复核人:
监理评 鉴:
主管:
日期:
第1 / 1 页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
试样的坚 固
性损失 (%)
主管:
日期: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
工程名 称:
岱山县江南山至牛轭岛公路工程
合同号:
委托单位
01 试验规程
监理单位 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委托单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现场桩号
环境条件
工程部位
试验设备
试验单位
试验日期
试验编号:
粒级 (mm)
浙 江 省 交 通 厅 工 程 质 量
监 结论:
督 站 监 制
不同粒级的颗 粒在原试样总 量中的分计质
第1 / 1 页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4.8.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是确定碎石或砾石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是测定石料坚固性能(也称安定性)的方法。

4.8.2仪具与材料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5㎏,感量不大于1g。

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表T 0314-1选用。

表T0314-1坚固性试验所需的各粒级试样质量公称粒级(㎜)2.36~4.75 4.75~9.59.5~1919~37.537.5~6363~75试样质量(g) 500 500 1000 1500 3000 5000 注:①粒级为9.5㎜~19㎜的试样中,应含有9.5㎜~16㎜粒级颗粒40%,16㎜~19㎜粒级颗粒60%。

②粒级为19㎜~37.5㎜的试样中,应含有19㎜~31.5㎜粒级颗粒40%,31.5㎜~37.5㎜粒级颗粒60%。

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积不小于50L。

三脚网篮:网篮的外径为100㎜,高为150㎜,采用孔径不大于2.36㎜的铜网或水锈钢丝制成;检验37.5㎜~75㎜的颗粒时,应采用外径和高均为250㎜的网篮。

试剂:无水硫酸钠和10水结晶硫酸钠(工业用)。

4.8.3试验准备1、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每1000mL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04)300g~350g或10水硫酸钠(Na2SO4·1OH2O)700g~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

试验时容器底部应无结晶存在。

2、试样的制备将试样按表T0314-1的规定分级,洗净,放入105℃±5℃的烘箱内烘干4h,取出并冷却至室温,然后按表T 0314—1规定的质量称取各粒级试样质节mi。

工程试验室集料检测室作业指导书

工程试验室集料检测室作业指导书

工程试验室集料检测室作业指导书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 为保证集料检测室试验结果满足质量规定要求,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项目部承接的集料室试验项目的质量控制。

2 职责2.1 试验室主任对集料室试验项目质量负责并指定试验项目负责人。

2.2 试验项目负责人组织集料室实施试验任务,并负责试验过程的控制。

3 试验操作步骤试验项目负责人组织试验作业人员实施试验,《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建设用砂》GB/T14684规定的试验操作步骤执行。

4 震筛机操作4.1在安放分样套筛时,按筛孔大小顺序选放,加上底盘,把套筛放在基座上,然后将需要分析的物料倒入最上层的筛内,盖好筛盖,再将加紧手柄顺时针固紧。

4.2插上电源插头,信号灯亮,按所需工作时间,扭动定时器,该机就能自动地在指定时间往返运动。

4.3待定时器到达选定时间的定位,该机自动停止工作。

4.4工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源。

5 烘箱操作5.1使用前应检查温度导电表两导电插片与接线柱是否紧密,检查本箱的电器有否断路或漏电情况,待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开机工作。

5.2将水银温度导电表调至需要温度,试样(件)按规定搁置或悬挂在物品摆放板上,打开电热系统开关,电热器工作,开始升温。

关闭双层门,打开鼓风机。

当温度升到水银导电表调好的温度值时,观察测温孔内温度计的示值,二者对比后再进一步调整,使二者统一。

5.3本机为专人使用。

使用完毕后马上切断总电源,将工作室内清理干净。

不得烘烤易挥发有腐蚀的物品,烘烤易流淌物品,下面要放搪瓷盘。

6 引用文件《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建设用砂》GB/T146847 相关表格《砂子试验报告》《砂子筛析试验记录》《砂子含泥量试验记录》《砂样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空隙率试验记录(重量法)》《石子试验报告》《石子筛析记录》《石子表观密度、吸水率、堆积密度、空隙率试验记录》《石子含泥量、针片状、压碎指标值检验记录》《石子坚固性试验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xx作业指导书(集料坚固性)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xx试验室(xx检测中心)目录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3校准/检测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4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5测量不确定度报告6表格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2.1 电子天平2.1.1打开电源2.1.2按下标定开关(即TAB键)2.1.3放上需标定的砝码待显示屏出现所要标定的质量时即可取下砝码2.1.4将称量的试样放在天平上,待数字不再变动时即可记下读数2.1.5如还需测量下一个试样的质量时则需要淸零,然后再称量2.1.6试验结束后,关闭天平的电源再将托盘擦拭干净2.2 电热鼓风干燥箱2.2.1打开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电源,打开箱门,检查电热丝是否正常加热,如发现不加热则需及时修理2.2.2关上箱门,设定电热鼓风干燥箱的加热温度,打开鼓风开关2.2.3待电热鼓风干燥箱的温度上升到设定的温度时,将温控数显上显示的温度与插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的温度计进行比较,如两者一致,即可放入试样;如两者不一致,则需要检查电热鼓风干燥箱的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修理好以后方可放入试样2.2.4当放入的试样达到要求的时间后,取出试样2.2.5关闭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电源2.2.6待电热鼓风干燥箱冷却后方可进行清理,以防烫伤3、试验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3.1 样品收发程序现场采样或委托送样→样品编号→样品室→取样品,技术员做好取样登记→实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完毕→进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填写实验报告→复审员复审后签字→室主任审核后签字→由专人出据试验报告→客户3.2 试验工作程序及物品处理粗集料(粒级>4.75mm)样品:筛分洗净试样→将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4h→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剩余样品放样品室集中处理→进行原始记录数据的处理→填写试验使用记录→出据试验报告→完毕3.3 操作过程3.3.1试验准备3.3.1.1试剂的配制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每1000ml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O4)300g~350g或加入10水硫酸钠(Na2SO4·10H2O)700 g ~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

试验时容器底部应无结晶体存在。

3.3.1.2试样的制备公称粒级在 4.75mm以上的粗集料按表1的规定分级,洗净,放入105℃±5℃的烘箱内烘干4h,取出并冷却至室温,然后按表1和表2规定的质量称取各粒级试样的质量。

表1 坚固性试验所需的粗集料各粒级试样质量注:①粒级为或9.5mm~19mm的试样中,应含有9.5mm~16mm粒级颗粒40%,或16mm~19mm粒级颗粒60%。

②粒级为或19mm~37.5mm的试样中,应含有19mm~31.5mm粒级颗粒40%,31.5mm~37.5mm粒级颗粒60%。

表2 坚固性试验所需的细集料各粒级试样质量3.3.2 试验步骤(粗集料)3.3.2.1 将所称取的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三角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温度应保持在20℃~25℃的范围内,三角网篮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浸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篮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mm(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mm。

3.3.2.2 浸泡20h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烤4h,至此,完成了第一个试验循环。

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次循环。

从第二次循环起,浸泡及烘烤时间均可为4h。

3.3.2.3 完成五次循环后,将试样置于20℃~30℃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试样粒级下限筛孔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试样中硫酸钠是否洗净,可按下法检验:取试样的水数毫升,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如无白色沉淀,即说明硫酸钠已洗净)。

3.3.2.4 对粒径大于19mm的试样部分,应在试验前后分别记录其颗粒数量,并作外观检查,描述颗粒的裂缝、剥落、掉边和掉脚等情况及其所占的颗粒数量,以作为分析其坚固性时的补充依据。

3.4.1 试验步骤(细集料)3.4.1.1 将所称取的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三角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温度应保持在20℃~50℃的范围内,三角网篮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浸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篮底面应距容器底面不小于30mm(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mm。

3.4.1.2 浸泡20h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烤4h,至此,完成了第一个试验循环。

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次循环。

从第二次循环起,浸泡及烘烤时间均可为4h。

3.4.1.3 完成五次循环后,将试样置于20℃~30℃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试样粒级下限筛孔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试样中硫酸钠是否洗净,可按下法检验:取试样的水数毫升,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如无白色沉淀,即说明硫酸钠已洗净)。

4、数据处理4.1计算公式:(粗集料)4.1.1 试样中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1)计算Q1=[(m1–m2)/m1]×100 (1)式中Q1——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m1——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烘干质量,g;m2——经硫酸钠溶液法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4.1.2 试样总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2)计算,准确至1%Q= (∑a Q1/ ∑a)×100式中Q——试样总质量损失百分率,%a——试样中各粒级的分计质量百分率,%;Q1——各粒级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4.2有效数字4.2.1(末)的概念:所谓(末)指的是任何一个数最末一位数字对应的单位量值。

4.2.2有效数字:任何一个数通过位数截取都可得到一个近似数,该近似数的绝对误差的模小于0.5(末)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算起,直到最末尾为止的所有数字。

4.3近似数运算:4.3.1加、减运算:参加加减运算时以各数中(末)最大的数为准,其余的数均比它多保留一位,多余位数舍去。

计算结果的(末)应与参与运算的数中(末)最大的那个数相同。

若计算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可多保留一位。

例如:18.3Ω+1.4546Ω+0.876Ω=18.3Ω+1.45Ω+0.88Ω=20.63Ω≈20.6Ω如是最后计算结果,取20.6Ω,若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取20.63Ω4.3.2乘、除运算参与数的乘除运算时,以有效数字最少的数为准,其余的数均较之多保留一位,。

运算结果(积或商)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参与运算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相同。

若计算结果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有效数字可多取一位。

例如: 1.1m×0.3268 m×0.10300 m=1.1 m×0.327 m×0.103 m=0.0370 m2≈0.037 m2运算结果为0.037 m2。

若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取0.0370 m2。

4.3.3数字修约确定数字的修约间隔k(1、2、5)和有效数字位数后按下列方法进行:修约间隔整数倍数的一系列(修约数的上一个至下一个即可)数中,最接近拟修约数的数则为修约数。

如1.150001按0.1修约间隔(0.1表明k=1,及1位小数),相临修约数有:1.2、1.1,两数中1.2最接近1.150001,故1.2为修约数;如果修约间隔整数倍数的一系列数中,有连续两个数同等地接近拟修约数,则两个数中只有为修约间隔偶数倍的数才是修约数。

4.4计算公式:(细集料)4.4.1 试样中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1)计算Q1=(m1–m2)/ m1(1)式中Q1——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m1——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烘干质量(g);m2——经硫酸钠溶液法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

4.4.2 试样总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2)计算,准确至1%Q= ∑a Q1/∑a (2)式中Q——试样总质量损失百分率(%);a——试样中各粒级的分计质量百分率(%);Q1——各粒级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4.5有效数字4.5.1(末)的概念:所谓(末)指的是任何一个数最末一位数字对应的单位量值。

4.5.2有效数字:任何一个数通过位数截取都可得到一个近似数,该近似数的绝对误差的模小于0.5(末)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算起,直到最末尾为止的所有数字。

4.6近似数运算:4.7.1加、减运算:参加加减运算时以各数中(末)最大的数为准,其余的数均比它多保留一位,多余位数舍去。

计算结果的(末)应与参与运算的数中(末)最大的那个数相同。

若计算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可多保留一位。

例如:18.3Ω+1.4546Ω+0.876Ω=18.3Ω+1.45Ω+0.88Ω=20.63Ω≈20.6Ω如是最后计算结果,取20.6Ω,若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取20.63Ω4.7.2乘、除运算参与数的乘除运算时,以有效数字最少的数为准,其余的数均较之多保留一位,。

运算结果(积或商)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参与运算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相同。

若计算结果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有效数字可多取一位。

例如: 1.1m×0.3268 m×0.10300 m=1.1 m×0.327 m×0.103 m=0.0370 m2≈0.037 m2运算结果为0.037 m2。

若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取0.0370 m2。

4.7.3数字修约确定数字的修约间隔k(1、2、5)和有效数字位数后按下列方法进行:修约间隔整数倍数的一系列(修约数的上一个至下一个即可)数中,最接近拟修约数的数则为修约数。

如1.150001按0.1修约间隔(0.1表明k=1,及1位小数),相临修约数有:1.2、1.1,两数中1.2最接近1.150001,故1.2为修约数;如果修约间隔整数倍数的一系列数中,有连续两个数同等地接近拟修约数,则两个数中只有为修约间隔偶数倍的数才是修约数。

5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5.1数学模型:(粗集料)确定被测量Q1与输入量m1、m2:的函数关系式Q1= [(m1–m2)/ m1]×100式中Q1——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m1——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烘干质量,g;m2——经硫酸钠溶液法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 5.1.1测量的最佳值测得m2=489.0g, m1=500.0g Q1=2.2% 令m= m1–m2=11g5.2方差与灵敏系数5.2.1方差:根据前面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得U C2(Q1)=(∂Q1/∂m1)2U2(m1)+(∂Q1/∂m)2U2(m)5.2.2灵敏系数:Ci=∂f/∂xi即:C1=C(m)= ∂Q1/∂m =0.002C2=C(m1)= ∂Q1/∂m1=-0.000055.3 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测量读数m、m1的标准不确定度U2(m), U2(m1)U2(m)= ︳△︳/KU2(m1) = ︳△︳/K的允许误差△=±0.1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31/2则:U2(m)=0.06U2(m1) =0.065.4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2(Q1):UC2(Q1)=(∂Q1/∂m1)2U2(m1)+(∂Q1/∂m)2U2(m)得:UC(Q1)=0.0055.5扩展不确定度U:U=k×UC(fcc)=0.0015.6试验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报告y=y±U=2.2±0.0015.7数学模型:(细集料)确定被测量Q1与输入量m1、m2:的函数关系式Q1=(m1–m2)/ m1(1)式中Q1——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m1——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烘干质量(g);m2——经硫酸钠溶液法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