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集料坚固性
19粗集料坚固性试验记录表

公称粒(g)
试验前烘干试样 循环试验后筛余颗 质量 粒的烘干质量 (g) (g)
分计质量损 失百分率 (%)
总质量损失 百分率 (%)
4.75~9.5
9.5~19.0
19.0~37.5
37.5~63.0
63.0~75.0
试验前粒径大于19mm试样颗粒数
试验后粒径大于19mm试样颗粒的裂缝剥落掉边掉角情况及其所占的颗粒数量试验前粒径大于19mm试样颗粒数试验后粒径大于19mm试样颗粒数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63
第
页,共
页
JJ0210a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试验后粒径大于19mm试样颗粒数 试验后粒径大于19mm试样颗粒的裂 缝、剥落、掉边、掉角情况及其所 占的颗粒数量
备
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粗集料坚固性试验1 ⽬的与适⽤范围本⽅法是确定碎⽯或砾⽯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不发⽣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是测定⽯料坚固性能(也称安定性)的⽅法。
2 仪具与材料2.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摄⽒度。
2.2 天平:称量5kg,感量不⼤于1g。
2.3 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表1选⽤。
坚固性试验所需的各粒级试样质量表1注:①粒级为10mm~20mm(或9.5mm~19mm)的试样中,应含有10mm~16mm(或9.5mm~16mm)粒级颗粒40%,16mm~20mm(或16mm~19mm)粒级颗粒60%;②粒级为20mm~40mm(19mm~37.5mm)的试样中,应含有20mm~31.5mm(19mm~31.5mm)粒级颗粒40%,31.5mm~40mm(31.5mm~37.5mm)粒级颗粒60%。
2.4 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积不⼩于50L。
2.5 三脚⽹篮:⽹篮的外径为100mm,⾼为150mm,采⽤孔径不⼤于2.5mm的铜⽹或不锈钢丝制成;检验40mm~80mm的颗粒时,应采⽤外径和⾼均为250mm的⽹篮。
2.6 试剂:⽆⽔硫酸钠和10⽔结晶硫酸钠(⼯业⽤)。
3 试验准备3.1 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取⼀定数量的蒸馏⽔(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加温⾄20~50摄⽒度,每1000mL蒸馏⽔加⼊⽆⽔硫酸钠(Na2SO4)300g~350g或10⽔硫酸钠(Na2SO4.10H2O)700g~1000g,⽤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20~25摄⽒度;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
试验时容器底部应⽆结晶存在。
3.2 试样的制备将试样按表1的规定分级,洗净,放⼊105±5摄⽒度的烘箱内烘⼲4h,取出并冷却⾄室温,然后按表1规定的质量称取各粒级试样质量αi。
粗集料坚固性记录

记录编号 样品编号 试验依据 J.TJ1-C-CJL.QL-1-7 YP-2016-J.TJ1-C-CJL.QL-1 JTG E42-2005
试验室名称:××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元蔓高速公路第××驻地办工地试验室 工程部位/用途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 粗集料种类 产地 桥梁基础及下部构造 干燥、洁净、无杂质 温度:XX℃;湿度:XX%
电热鼓风干燥箱(XXXX)、电子天平(XXXX)、方孔集料筛(XXXX)等 碎石混合料 XX石场 试验日期 代表数量 XXXX年XX月XX日 XXm³
公称粒级 (mm)
经硫酸钠溶 各粒级的分 各粒级试样 液法试验后 试样中各粒级 计质量损失 试验前的烘 各粒级筛余 的分计质量 百分率 干质量(g) 颗粒的烘干 (g) (%) 质量(g) 3000 1500 1000 500 500 试验后粒径大 于19mm 试样颗粒数
试样总质量 损失百分率 (%)
37.5~63 19~37.5 9.5~19 4.75~9.5 2.36~4.75
试验前粒径大于19mm 试样颗粒数
试验后粒径大于19mm颗粒的 裂缝、剥落、掉边、掉角情况及 其所占的颗粒数量
备注:
试验专监:
监理员: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第 页,共 页粗集料坚固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记录编号: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试验依据
样品编号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公称粒级 (mm)试样中各粒级的分计质量(g)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g)循环试验后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分计质量损 失百分率 (%)总质量损失 百分率 (%)
2.36~4.754.75~9.5
9.5~19.0
19.0~37.5
37.5~63.0
63.0~75.0
试验前粒径大于19mm试样颗粒数
试验后粒径大于19mm试样颗粒数
试验后粒径大于19mm试样颗粒的裂
缝、剥落、掉边、掉角情况及其所
占的颗粒数量
备 注:
试验:复核:日期:年月日。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JTG]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JTG]](https://img.taocdn.com/s3/m/a6541fd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3.png)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JTG]粗集料坚固性试验[JTG]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用以确定碎石或砾石经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或强度降低的性能,以评定砂的坚固性能(也称安全性)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下表(表1)选用:公称粒级(mm)2.36~4.75 4.75~9.5 9.5~19 19~37.5 37.5~63 63~75试样质量(g) 500 500 1000 1500 3000 5000 三脚网篮、波美比重计等三、主要试验步骤1、按表1规定分级并称取相应的各粒级试样质量αi,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
2、浸泡20h后,提出网篮,烘干,至此已完成第一次循环,待试件冷却至20~25℃,即开始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开始,浸泡及烘烤时间均为4h。
3、最后一次循环(5次)完毕后,将试样置于25~30℃清水中洗净硫酸钠中,再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用筛孔孔径为试样粒级下限的筛,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
4、对于粒径大于19mm的试样部分,应该在试验前后分别记录其颗粒数量,并作外观检查,描述库里的裂缝、剥落、掉边和掉角等情况及其所占的颗粒数量,以作为分析其坚固性时的补充依据。
四、计算1、试样中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Qi =(Mi-Mi')X100/Mi式中:Qi--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Mi—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烘干质量,gMi'--经硫酸钠溶液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 2、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百分率Q=(∑miQi)/(∑mi)式中:Q--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百分率,%mi—试样中各粒级的分计质量,gQi—各粒级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粗细集料技术指标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
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
应小于0.10%
注:1、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 其他要求的混凝土;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粗集料中不应混有树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3、岩石的抗压强度应满足表中要求外,其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 岩石强度首先由厂家提供,工程中用压碎值指标控制。 4、当粗集料中含有颗粒状硫酸盐或硫化物杂物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 要求后,方可采用。 5、采用卵石破碎称砾石时,应具有两个以上的破碎面,破碎面不应小于70%。
松散堆积密度(Kg/m³)
空隙率(%)
碱集料反应
技术指标
Ⅰ类
Ⅱ类
Ⅲ类
<18
<20
<30
<20
<25
<25
<5
<8
<12
<1.0
<2.0
<2.5
<5
<15
<25
<0.5
<1.0
<1.5
0
<0.5<1.0
<1.0
火山岩>80;变质岩>60;水成岩>30
>2500
>1350
<47
宜超过管径的1/2.5。
粗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碎石压碎指标(%)
卵石压碎指标(%)
坚固性(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后质量损失
吸水率(%)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含泥量(按质量计,%)
有害物质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含量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SO3 质量计,%)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检测:
记录:
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检测单位名称:
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样品信息
试验检测日期
试验条件
检测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及编号
取样地点
判定依据 集料产地
第 页,共 页
公称粒级 (mm)
各粒级试样 试验前的烘 干质量(g)
试验后各粒 级筛余颗粒 的烘干质量
(g)
各粒级试样 的分计质g)
试样的总质量 损失百分率 (%)
37.5~63 19~37.5 9.5~19 4.75~9.5 2.36~4.75
试验前粒径大于19mm 试样颗粒数
试验后粒径大 于19mm
试样颗粒数
试验后粒径大于19mm颗粒的裂 缝、剥落、掉边、掉角情况及其 所占的颗粒数量
附加声明: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4.8.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是确定碎石或砾石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是测定石料坚固性能(也称安定性)的方法。
4.8.2仪具与材料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5㎏,感量不大于1g。
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表T 0314-1选用。
表T0314-1坚固性试验所需的各粒级试样质量公称粒级(㎜)2.36~4.75 4.75~9.59.5~1919~37.537.5~6363~75试样质量(g) 500 500 1000 1500 3000 5000 注:①粒级为9.5㎜~19㎜的试样中,应含有9.5㎜~16㎜粒级颗粒40%,16㎜~19㎜粒级颗粒60%。
②粒级为19㎜~37.5㎜的试样中,应含有19㎜~31.5㎜粒级颗粒40%,31.5㎜~37.5㎜粒级颗粒60%。
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积不小于50L。
三脚网篮:网篮的外径为100㎜,高为150㎜,采用孔径不大于2.36㎜的铜网或水锈钢丝制成;检验37.5㎜~75㎜的颗粒时,应采用外径和高均为250㎜的网篮。
试剂:无水硫酸钠和10水结晶硫酸钠(工业用)。
4.8.3试验准备1、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每1000mL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04)300g~350g或10水硫酸钠(Na2SO4·1OH2O)700g~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
试验时容器底部应无结晶存在。
2、试样的制备将试样按表T0314-1的规定分级,洗净,放入105℃±5℃的烘箱内烘干4h,取出并冷却至室温,然后按表T 0314—1规定的质量称取各粒级试样质节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