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六年级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的环境第1课:美丽家园第2课:保护环境2. 第二单元:我们的规则第3课:遵守规则第4课:安全伴我行3. 第三单元:我们的角色第5课:我是小学生第6课:学会尊重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我们的环境、规则和角色,培养其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安全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规则意识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卡片、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规则和角色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第一单元,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环境,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习第二单元,让学生了解我们的规则,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
(3)学习第三单元,让学生了解我们的角色,学会尊重他人。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单元的难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环境第二单元:我们的规则第三单元:我们的角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谈谈你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2)举例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学会尊重他人的表现有哪些?2. 答案:(1)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
(2)遵守规则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有序进行,如遵守交通规则,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尊重他人包括尊重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环节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参观法庭等,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和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法律知识。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1. 道德的概念和作用。
2. 善良的品质和行为。
3.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4. 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 如何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材、多媒体设备、相关案例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道德的概念和作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认为什么是道德?道德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 教师向学生解释道德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3. 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善良行为的特征。
第二课:善良的品质和行为1.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的善良品质和行为,并向学生解释善良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善良行为的具体例子,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表达善良和帮助他人的意愿和行动。
第三课:法律的概念和作用1. 教师向学生介绍法律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故事。
2. 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四课: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学习和遵守法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有什么重要性?2. 教师讲解学习和遵守法律的好处,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违法和不遵守法律的后果。
第五课: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 教师向学生介绍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并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和差异。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个具体问题分析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总结与评价:教师进行本课时的知识总结,并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道德和法律意识。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我保护第1课:《保护自己,关爱生命》第2课:《遵守规则,确保安全》第3课:《拒绝,健康成长》2. 第二单元:尊重与关爱第4课:《尊重他人,和而不同》第5课:《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第6课:《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3. 第三单元:诚实守信第7课:《诚实守信,做人的根本》第8课:《信守承诺,履行责任》第9课:《珍惜信誉,创建良好形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保护自己、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等方面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大自然、自觉遵守规则的道德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将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2. 板书内容:以章节为单位,列出每个章节的主题、重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第1课,谈谈如何保护自己,关爱生命。
(2)根据第4课,举例说明如何尊重他人,和而不同。
(3)结合第7课,阐述诚实守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答案:(1)保护自己,关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遇到危险时及时求助等。
(2)尊重他人,和而不同:尊重他人的观点,不嘲笑他人的缺点,关心他人的感受等。
(3)诚实守信:遵守承诺,不说谎,不作弊,珍惜信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 《我们身边的规则》:学习规则的意义,探讨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安全伴我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尊重与包容》:培养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践行尊重与包容的品质。
重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则意识、安全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引发学生对法律保护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规则,分享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特殊保护2. 规则意识:遵守规则、道德素养3. 安全知识:日常生活、自我保护4. 尊重与包容:人际关系、品质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
(2)举例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谈谈你对尊重与包容的理解。
2. 答案:(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教育、权益等。
(2)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利益、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
(3)尊重与包容的理解: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习惯、信仰等;包容他人,宽容他人的缺点,理解他人的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法律、规则、安全、尊重与包容等方面的理解和践行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问答题

《道德与法治》六上1、根据我们的学习,谈谈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有哪些不同。
答: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学校纪律是学校制定的,法律更权威;法律的强制效力比学校纪律更大;违反法律有相应执法机构处罚,违反学校纪律由学校内部处理。
2、通过和同学、老师或学校领导的交流,写出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法律,并简述它们的作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等作用。
3、通过对国家宪法日的了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宪法的内容?答:(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2)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3)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4、材料一:在我国,诸如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都是由宪法规定的。
材料二:我国刑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均特别写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答:材料一,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材料二说明我国其他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通过材料二,你看出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宪法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如同繁茂的枝叶,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
4、红旗小学六(1)班召开了“谈谈宪法权威”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
小张:宪法有权威,国家秩序才良好,人民生活才美好。
小李:维护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实施宪法。
小赵: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彰显了宪法权威。
小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权威的具体体现。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_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

《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1.中学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①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2.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我们的新起点答:(1)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
(2)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新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3.中学时代带给我们的成长礼物有哪些①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②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在新的环境中,我们可以重新塑造一个自“我”新形象。
4.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面对各种可能和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5.中学时代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体现在:①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
②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
③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④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6.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①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第二框少年有梦1.梦想有什么重要作用①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②少年的梦想,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它能不断地激励我们进步和发展。
③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2.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 少年应树立怎样的梦想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下册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下册一、人权、平等、公正1.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权利,强调人类基本的尊严和价值。
2.平等是指所有人在法律面前应该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享有特权或者被剥夺他们的基本权利。
3.公正是指应该根据事实和法律庭上做出判决和裁决,不受除事实和法律以外的其他事物的影响。
二、宪法、法律1.宪法是国家制度的基本法律。
2.法律是国家为维护公民权利、保护社会秩序、规范公民行为而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文件。
三、学生权利1.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学生和教师应该平等相待,不受侮辱或施加不当处罚。
2.学生享有课堂参与的权利,包括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等。
3.学生有相应的权利来投诉不公正、不适当或不当的行为和处罚。
四、职业精神1.职业精神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职业具有热爱、信任和责任感的态度。
2.建立和维护该职业精神是成为一名优秀公民的必要条件之一。
五、绿色环保1.绿色环保是指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减少对生命和地球的伤害。
2.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地球环境和自然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六、儒家文化1.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2.儒家文化关注学习和德行,十分注重礼仪和道德,强调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感。
七、国家安全1.国家安全是指防止其他国家或组织侵犯本国边境、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利益。
2.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措施保护本国的国家安全。
八、防灾减灾1.防灾减灾是指预防和减少自然和人为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防患于未然,减轻潜在灾难的影响。
九、爱国主义1.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有深厚的感情和忠诚度。
2.爱国主义包括尊重和尊重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十、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是指个人和组织对社会、环境和公民权利负责的义务。
2.每个人和组织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都应该考虑到社会责任的影响,并以积极的方式对社会负责。
以上就是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下册,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成为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的好公民。
2024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教学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探讨公平的含义、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公平。
2. 第二单元: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了解我们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
3. 第三单元:认识大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4. 第四单元: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认识不同地区的特点,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认识到公平的重要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公平。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公平观念的树立。
2. 教学重点: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公平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分析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案2. 板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向往公平(2)第二单元:我们受法律保护(3)第三单元:我们爱大自然(4)第四单元:我们拥有共同家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谈谈你对公平的理解,结合生活实例说明。
(2)列举三部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3)分析我国行政区划的意义,结合家乡实际情况进行说明。
2. 答案:(1)公平是指在同等条件下,给予每个人应有的权益和待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学会尊重二、择优录取。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B.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C.自尊就可以了,不需要尊重他人2.(A)是交往的起点。
A.尊重B.自信心C.自私3.下面行为中属于尊重他人表现的是(C)。
A.给别人起外号B.别人遇见困难时,不帮助他C.谅解别人的错误D.不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交往4.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应该是(A)。
A.我是独一无二的B.自己不如别人棒C.特别讨厌自己的性格5.真正的好朋友在学习上应该是(C)。
A.相互嫉妒B.相互攀比C.相互帮助D.担心别人超过自己6.对朋友的缺点和朋友之间的分歧,下列认识错误的是(D)。
A.友谊需要谅解、需要维护B.友谊需要宽容、需要接纳C.友谊需要尊重差异、加强沟通D.为了友谊,可以牺牲原则2 学会宽容二、择优录取。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宽容B.我们应该学会宽容他人C.我可以宽容朋友,但绝不宽容不认识的人2.真正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应该(C)。
A.相互保密B.相互封锁C.相互宽容D.担心别人超过自己3.当我们和朋友之间发生了矛盾,正确的处理方法是(D)。
A.自认倒霉,绝不理他B.叫我的好朋友来找他(她)算账C.让自己的家长来威胁对方D.分析发生矛盾的原因,发现自己的不是,主动与朋友沟通4.“古之君子,其责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息;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这句名言出自(A)。
A.韩愈B.李白C.苏轼D.柳宗元5.下列想法属于宽容他人的是(A)。
A.公交车上人这么多,被踩到脚是难免的,我们不用生气B.同桌把我的文具盒弄坏了,我让他赔一个C.我们应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6.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摩擦或矛盾时,我们应(B)。
A.不搭理对方B.换位思考,积极地去解决C.自己偷偷地哭D.激化矛盾,让对方让步7.下列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
A.要求别人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不管别人喜不喜欢B.上来就插话,不考虑正在说话人的感受C.遇到危险和困难让别人先上D.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8.李明因为看电视与父亲发生了矛盾,他应该(C)。
A.对着父亲大喊大叫B.忍着,但是心里难受C.采用写信的方式,向父亲倾诉感受D.委屈地哭9.江明误会子豪偷了自己的钢笔。
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D)。
A.给子豪写一张道歉的纸条B.当面向子豪道歉C.给子豪写封道歉信D.误会就误会了,全然不顾子豪的感受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B)说的。
A.鲁迅B.孔子C.李白D.苟子3 学会反思二、择优录取。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D)。
A.翻看别人的信息B.不经同意,阅读别人的手机短信C.随意打断别人的话D.上公交车后自觉投币2.公共汽车上,你好不容易轮到一个座位,这时上来一位挂拐杖的老爷爷,你应该(A)。
A.主动把座位让给老爷爷B.把脸扭向一边装作没看见C.谁爱让座谁让,反正我不让3.下列想法正确的是(A)。
A.我落选了,但我不生气,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B.我考好了,这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C.生活中的问题我们都要试着去解决D.这件事不关我的事,我才不会去做4.与人相处的首要原则是(A)。
A.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顾及他人感受B.以自我为中心C.对长辈则让,对其他人则欺D.以眼还眼,以牙还牙5.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我们应该(B)。
A.不搭理对方B.换位思考,积极地去解决C.自己偷偷地哭D.激化矛盾让对方让步4 地球--我们的家园二、择优录取。
1.森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木材,还有很重要的(C)价值。
A.使用B.燃烧C.环保D.工业2.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A.住房紧张B.交通拥挤C.劳动力充足D.粮食短缺3.森林被砍伐,容易造成(C);工农业生产中不注意保护环境,将有毒物质排入水中,造成了(B);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造成了(A),出现了(D)。
A.大气污染B.河流和海洋污染C.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D.酸雨4.我们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D)。
A.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也大B.土地资源空间上平衡分布C.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不大D.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5.关于合理开发保护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大幅度开垦地面B.禁止工业、交通占用耕地C.应大力开荒,以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牲畜饲养数量,增加草原牧区牧民的收入D.今后应实施保护耕地,稳定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5 应对自然灾害二、择优录取。
1.发生水灾时正确的做法是(AB)。
主A.爬到比较高的地方B.互相帮助,共渡难关C.个人顾个人D.可以一个人游泳并玩耍,林系准为2.雷雨天躲在(C)最安全。
A.高墙下B.空旷的田野C.屋里D.大树下3.台风来临时躲在(D)比较安全。
A.树下B.广告牌下C.电线杆下D.地下室里4.下面不属于地震前兆的自然现象是(D)。
A.冬眠蛇出洞B.老鼠搬家往外逃身质数品客营JC.井水异常D.动物吃食5.洪水来临前,要迅速(B);被卷入洪水中(D)。
A.要赶紧呼叫,请人帮助B.撤离到楼顶、山坡等高处C.待在原地不动D.不要慌,要借助木头等漂浮物保护自己,顺水向安全地方转移6 探访古代文明二、择优录取。
1.(A)和(B)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
A.黄河B.长江C.尼罗河D.珠江2.中国古代文明有(ABCD)。
A.医学B.文学C.建筑D.数学3.古埃及文明发源于(A)。
A.非洲北部B.亚洲C.欧洲D.南美洲4.下列选项中(C)不是震惊世界的中华遗产。
A.甲骨文B.青铜器C.西湖5.紫砂壶产于(B)。
A.浙江绍兴B.江苏宜兴C.北京大兴D.江西景德镇6.人们通常把(A)成为瓷都,把(B)成为陶都。
A.景德镇B.宜兴C.膨城D.唐山7.中国的瓷器通过(B)传入欧洲,丝绸通过(A)传入西方。
A.丝绸之路B.陶瓷路8.瓷器的烧制温度比陶器(A)。
A.高B.低C.一样7 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二、择优录取。
1.吃饭时,中国人喜欢吃(A),西方人喜欢吃(B)。
A.同一盘里夹辈素搭配的炒菜B.分餐制的奶油、肉类食品C.中、西合餐2.西方人吃饭时喜欢用(B),中国人吃饭时喜欢用(A)。
A.筷子B.刀、叉3.(B)部落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的部落。
A.皇帝B.炎帝C.大禹4.下列不属于农谚的是(C)。
A.清明前后,种瓜点豆B.立夏三天遍地锄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瑞雪兆丰年5.(A)被称为“诗仙”。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6.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是(B)。
A.供人参观旅游B.抵御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侵扰7.(C)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A.长城B.故宫C.秦兵马诵D.大足石刻8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二、择优录取1.(B)发明了电灯,(C)发明了电话,(A)发明了蒸汽轮船,(D)发明了蒸汽火车,(E)发明了飞机。
A.富尔顿B.爱迪生C.贝尔D.史蒂芬孙E.莱特兄弟2.打雷是(C)。
A.上帝发怒B.雷公显灵C.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3.小明的爸爸听算命先生说:“这几天他‘吉星高照、大赌大赢',便借了4000元钱去赌钱,结果输光了,这是因为(B)。
A.小明的爸爸赌技不高B.“吉星高照、大赌大赢”根本就是骗人的鬼话C.算命先生这次没说准4.(A)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A.郑和B.麦哲伦C.哥白尼5.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人们正确的做法是(C)。
A.远走他乡B.求神拜佛C.听从医生指导,采用科学方法保护自己D.练习“神功”6.如果你收到一些无聊的垃圾邮件,你应该(B)。
A.给他回信,问问他是谁B.把邮件删除,不要理他C.给他回信,并与他交朋友D.把他的邮件转发给别人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B.我们小学生不用关心科技发展C.科技发展很重要,不用顾全大局9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二、择优录取。
1.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是(B)。
A.国王B.秘书长C.总理D.主席2.(C)在万隆会议上,提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马克思B.毛泽东C.周恩来D.列宁3.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驻扎在世界上有冲突的地区,其目的是(A)。
A.维护和平与国际安全B.显示威力C.打击恐怖主义D.称霸全球4.每年的9月21日为(A)。
A.国际和平日B.世界环境日C.世界湿地日D.教师节5.诺曼底战役是(B)的一场重要战争。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抗日战争D.苏德战争6.联合国成立于(B)年。
A.1950B.1945C.1949D.1946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包括(B)。
A.互不侵犯B.相互通商C.平等互利D.和平共处10 我们爱和平二、择优录取。
1.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B)。
A.非常和平B.并不十分太平C.非常混乱2.全世界人们呼吁(A)。
A.和平B.战争C.武力3.中国提出了“(A)”倡议,就是共同发展、共享和平的最佳例证。
A.一带一路B.和平共处C.一国两制4.解放后,党和国家实行了(B)政策。
A.民族各自独立B.民族区域自治C.少数民族聚居D.民族自己发展5.每年的9月21日为(A)。
A.国际和平日B.世界环境日C.世界湿地日D.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