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历史第14课 江南的开发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图片中的江南好美,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
七年级历史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说明与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说明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让学生掌握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图片的能力,从而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过程;(4)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运用史料,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导入新课: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使学生对其自然地理特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介绍江南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这些自然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2. 教学内容:(1)介绍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2)讲述江南地区从东吴、东晋到南北朝各朝代的发展过程;(3)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第三课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1. 导入新课:提问: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有哪些重要意义?2. 教学内容:(1)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2)讲述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四课时:史料分析与小组讨论1.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如何看待江南地区的开发?2. 教学内容:(1)展示与江南地区开发相关的史料,使学生了解开发过程;(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1. 课堂检测: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开发过程。
江南地区的开发重难点解析 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

江南地区的开发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重点难点解析】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从西晋后期到南朝前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北方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促进了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而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为发展生产提供了条件。
表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福建和两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手工业也有明显的发展,扬州、荆州是当时的冶铸中心,冶炼技术大大提高。
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
难点江南在开发过程中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从地域上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如苏南、浙江、西湖、江西等发展较快,福建、两广有一定发展;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看,人们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的良田,水稻产量提高,小麦种植推广,牛耕技术得到普及。
【知识系统概述】西晋灭亡后,司马氏虽然在江南建立起偏安的东晋王朝,却难以独撑政局。
于是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强迫东晋皇帝让位,自称皇帝,国号宋,东晋灭亡。
此后的160多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称为“南朝”。
南朝时期,由于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与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为中国封建经济重心南移准备了条件。
【学习方法指导】1.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有其共同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人手,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这是最主要的。
2.本课内容只有两个标题是,“东晋的偏安”与“南朝政治”,可以阅读了解,不强调记忆。
但在掌握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从字体上“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以后课文中遇到同类的内容也应明确“字体”提示的要求。
但在练习的编写上对非重点的内容也有涉及,是从系统、全面这个角度着眼的。
重点知识与非重点知识是不变的。
【自设创造】尝试命题,动手动脑,它是对知识的应用与创造,一定要参与。
题型、难易、数量不限,已留下创设的空间。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来坐坐坐!甭跟 我客气!
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拥戴司马睿 称帝,王氏家族控制了东晋的军政大 权
(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马,共天下”
开启东晋门阀 政治格局
一、东晋的兴亡
3.观察《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和祖逖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东晋时期北伐的过程和结果。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贫。
楚越地区,地广人稀,—稻米—和《鱼史是记主》要食物,放火烧荒,耕种水田,
没有钱穷困的人比较多。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则数郡忘饥……丝
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不同:
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安居乐业,一年种植的东西几个 郡都可以吃饱。丝织品丰富,足可让天下人穿暖。
中原人民南迁
东晋中原人口迁移示意图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自然因素: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便于耕种。 ②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③河流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政治因素:江南战争相对较少, 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北朝
蜀 西晋
吴
南: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建国于中国南方,都城都在建康,政 权更替频繁,共170年(420—589 年)。
南朝牛车画像砖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对比一下,两则材料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江南)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无积聚而多
420-479
479-502
502-55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PPT共26页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初中历史江南的开发教案

初中历史江南的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发展,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和影响。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状况,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对农业、商业、文化的影响;
2. 讲解江南地区在古代的开发历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三、讨论(15分钟)
分成小组,讨论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
四、展示(10分钟)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邀请其他同学提问、评论。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及影响,强调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和影响的小论文,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发展和开发历程,了解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图、图表等材料,掌握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演示法:展示地图、图表等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2.课件:江南地区的地图、图表、案例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优秀

第十页,共二十页。
南朝(420~589)
宋齐梁陈
建康 (南京)
第十一页,共二十页。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 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 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 ;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 人。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 帛之饶,覆衣天下。
晋魏
西晋 266年 司马炎 洛阳
蜀
吴北280年 统一南
第三页,共二十页。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
2、议一议民族内迁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16年 西晋灭亡
第四页,共二十页。
东晋(317~420)
朝代 建立者
西晋
司马炎
东晋
司马睿
时间
266年
317年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 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 到开发?
有何深远的影响?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1、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
了劳动力和技术。
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 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谁能说出淝水之战中的成语故事?
第十七页,共二十页。
东晋、南朝时经济发展最快的 地区是 :
A、河套地区 B、黄河流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珠江流域
第十八页,共二十页。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 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 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 借鉴意义?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武帝刘裕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 帝,国号“宋”。此后又相继经历了 齐、梁、陈等王朝,总称为“南朝” 。
齐高帝萧道成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国号齐, 定都建康。宋朝灭亡。
梁武帝萧衍
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国号梁,定 都建康。齐朝灭亡。
陈武帝陈霸先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国号陈, 定都建康。梁朝灭亡。
晋惠帝
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 无力治国。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 皇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西晋国 力。史称“八王之乱”。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 装灭亡了西晋。第二年,皇族司马 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 晋”。
为什麽西晋的统一只有很 短的时间?
1、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在位的皇帝 智力低下。
东晋· 青釉褐斑羊头壶
东晋·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南 朝 青 瓷 莲 花 尊
南 朝 青 瓷 双 柄 鸡 首 壶
南朝宋代玻璃杯
十六国 魏 蜀 吴
(前秦)
西晋
统 治 腐 败 八 王 之 乱 五 胡 内 迁
淝水之战
北朝 南朝
东晋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 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 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4课
江南的开发
江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眼中的江南,温婉柔美。只是 不知道杜老先生可曾想到:在历史上, 杜牧眼中的江南,温婉柔美。只是不知道杜 他笔下的这片繁华盛地却曾是那样的荒 老先生可曾想到:在历史上,他笔下的这片繁华 凉与落后。它迈开大步向前发展是在三 盛地却曾是那样的荒凉与落后。它迈开大步向前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政权分 发展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政权 立,民族汇聚,南方经济大发展。今 分立,民族汇聚,南方经济大发展。今天 ,就让 天 ,就让我们走近那段久远的历史, 我们走近那段久远的历史,来到那片温润的土地, 来到那片温润的土地,去领略三国两晋 去领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
魏灭蜀汉 魏的大臣司马懿控制魏 政权,266年,司马炎 夺魏政权,建立晋朝, 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北方混乱,出 现十六国局面 4世纪后 期,氐族 人苻坚建 立前秦
280年, 西晋灭 吴,实 现统一
统一黄河 流域
316年,匈 奴灭西晋
317年, 司马睿建 立东晋, 定都建康。
420年,东 晋灭亡, 刘裕称帝 建立宋
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 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 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 安定。 第四,统治者重视经济建设。
湖田
施肥图
东晋纺织画像砖
东晋织成履
南朝时发 明灌钢法
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 经锻打的熟铁中,然 后反复锻打,能大大 提高钢的质量。
一、魏晋南北朝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 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 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国号 魏 蜀(汉) 吴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建立年代 220年 221年 222年
晋武帝司马炎
公元263年,魏国灭掉了蜀国。公 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 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 彻底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尽了西 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 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 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 西晋的统治。
氐族
苻坚重 用汉人 王猛, 统一了 黄河流 域
淝水之战
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齐
梁
陈
二、北方人口南迁
图片说明了什么?
人口大量南迁 北方人民南迁的同时, 会给南方带去什么?
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 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建康
江陵
广州
三、江南的开发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 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 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 什麽能得到开发?
人口南迁补劳力, 还有工具和经验, 淝水之战游牧败, 南方发展未打断, 主要原因上两点, 南方经济得发展, 江南地区发展快, 农业手工不一般。
东汉至隋朝政权分立示意图
东汉
魏
汉 吴 (建业) 北朝 南朝(建康)
宋、齐、梁、陈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建邺)
隋
课堂练习
1.西晋第一个皇帝是( D ) A.司马懿 B.司马师 C.司马昭 D.司马炎 2.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 原因是( c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结果: 影响: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
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淝水之战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 这究竟是为什么?
1、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 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氐族的统治,希 望前秦战败。前秦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 胜仗。 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3、从东晋方面看,广大战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 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