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_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合集下载

24课两极对峙

24课两极对峙

军队人数到1945年 近1140万,战后仍 保留三四百万人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 19390万发炮弹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 3万辆坦克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4 万架飞机
【探究1】一、从盟友到对手—剖析对峙的原因
材料三 悟大国雄心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 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 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VS
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 分析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2. 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表现 3.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
展的影响。
知识铺垫——“国际格局”与“极”
•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
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益和国家 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和国家 集团等战略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 相互作用而形国成家的力一量种与结国构家利状益态和局面。 • 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中起支配作用的
“没有永恒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
——丘吉尔
利 益 冲 突
西










大】一、从盟友到对手—剖析对峙的原因
材料四课本P109解析与探究: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
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 那么搞乱我国社会内部的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 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 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探究1】一、从盟友到对手—剖析对峙的原因 材料二 识大国之力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战后苏联军事实力:
工业产量占53.4% 黄金储备占74.5% 经济 出口贸易占32.4%
武装部队3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军事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 多艘其他战舰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 基地 拥有原子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解析版)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解析版)

(必修一)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时间:25分钟)3.(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

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

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答案】D4.(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考点】冷战格局【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

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表述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A5.(2013·海南单科·2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选项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C;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有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D。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B.《四国条约》C.《五国条约》D.《九国条约》【答案】 D2、康熙帝有诗云:“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这里描述的事件是()。

A.平定三藩之乱B.三征噶尔丹C.平定回部叛乱D.进军雅克萨【答案】 B3、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说明()。

A.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B.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D.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答案】 D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答案】 C5、《全球文明史》写道:“席卷整个中国的战争对正在兴起的官僚精英和平民来说,都是一次较大的挫折。

在这个时代,军事技能和体能被看作比士所具有的文学和礼仪才能更有价值。

”文中的“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B.三国时期C.南北朝时期D.宋金对峙时期【答案】 A6、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会议地点是()。

A.江西南阳B.福建古田C.江西瑞金D.遵义会议【答案】 B7、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答案】 D8、某文学评论家说,这一文学流派“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和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斥纯粹的抽象与雕饰”。

第24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4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使用说明】1.课前根据“知识梳理”认真研读课本,要求边研读边记忆边标注勾画课本(写上问题提示语,标明序号)。

2.思考完成“问题引导”部分,画出知识树。

3.在完成上述两项内容基础上,自主完成“合作探究”部分,用另色笔标注自主探究遇到的疑难部分,以便课堂上小组合作探讨,解疑答惑。

【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 理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的基本概念,分析它们与冷战的关系。

2. 掌握“冷战”的概念,理解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3. 理解“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热战”的本质。

【自主学习】【知识拓展】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4)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1)“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

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2)“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探究案【合作探究】材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1)材料二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有什么意图?苏联又有什么意图?材料三“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 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 地区。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 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 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 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 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 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三、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搭建框架:二战后期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大国划分战后势力范 围的基本原则。战后美苏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 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逐步形成。 (2)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 1947 年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 逐步成型。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最终确立:针对美国的一系列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即成立“共 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沙条约组织。1955 年华约的 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 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 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第24课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第24课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背景、目的、过程,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认识日本崛起的政治要求和影响。

把握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发展过程,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出现的原因、表现,理解重大事件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影响,认识世界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西欧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

2.过程(1)1951年,法、德等六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3.作用(1)经济上:不断加强合作,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1)二战后,美国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实行民主改革。

(2)“冷战”开始后,大力扶植日本,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日本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3)日本政府重视教育,抓住战后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推动了经济发展。

2.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自主外交”方针,并加入联合国。

70年代初,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方针,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70年代末,提出“全方位外交”方针,80年代初,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使许多国家独立。

(2)广大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主张(1)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2)20世纪70年代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24课_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4课_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参照学案表格
(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和影响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 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 间接地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史料反映了杜鲁门的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和平与国 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 意味着冷战的开始。 ——公开的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特种战争 ” 所谓“ (1961—1964年)就是由美 国提供“军援”,派遣 “顾问”,指挥傀儡政府 的军队去镇压革命人民以 达到在越南南部建立殖民 统治的目的。但在越南人 民的英勇抗击下,“特种 战争”失败。
局部战争 ” 所谓“ (1965—1969)就是美国 大规模派兵直接作战,并 把侵越战火烧到越南北方, 从而使美国对越南南方的 “特种战争”扩大为整个 越南的“局部战争”。但 美国局部战争”也失败了。
越南战争的影响 耗费了美国的国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 落,使美国的军事实力被苏联大体赶上
战后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主要采取了哪 些措施? 政治上: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实施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经济上: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军事上:亚洲发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称霸的工具。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史料一 两个阵营形成了:一 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 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 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 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 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 残余势力。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大会通过《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节 录)(1947年9月)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美国今天是一个 强大的国家,没有 任何一个国家比它 更强大。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 量……就得挑起领 导的担子并承担责 任。
罗斯福的继任者: 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 (Harry .truman,1884-1972, 美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 1.背景 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
由于二战后整个世界均渴望和平,加上美苏 美苏双 由于二战后整个世界均渴望和平,加上美苏双 世界均渴望和平 方都拥有足以让世界毁灭的核武器 拥有足以让世界毁灭的核武器, 方都拥有足以让世界毁灭的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 双方将两败俱伤。所以, 发,双方将两败俱伤。所以,冷战就成为美苏及两 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 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 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 健全常态 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 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1948年到1950年 共有16个国家 年到1950 16 接受了美国130 多亿美元的援助,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 接受了美国 130 多亿美元的援助 , 其 90%是赠予,10%是贷款。 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 尔 (George 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什么反应?
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 1.背景 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美苏社会制度、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开始标志: 杜鲁门主义” 开始标志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初期表现: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经济对峙) 初期表现 4.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 第一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14
战舰
1200 1065
核武器
原子弹
1949年有
武装部 队
1210
1140
1、上表说明美苏两国的军事力量对比呈怎样的态势? 2、美苏直接进行军事对抗的可能性大不大?为什么?
1、势均力敌
2、不大。因为那样势必对两国 都造成较大破坏,危害两国的 国家利益。
冷战
什么是“冷战”?“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是 何种关系?
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
平。
争霸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兴起的背景: 2、“冷战”形成的表现 3、“冷战”的影响 :(共3点)
二、“冷战”中的“热战” 最主要的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 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
美国也损失惨重, 战争长达12年,5.6 万余人丧生,30多 万人受伤,耗资 4000多亿美元。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本课线索: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 一、两极格局---
两 (二战结束—1991苏联解体)



格 局• 表 现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冷战与热战
冷战:的原因、表现、影响
仔细阅读教材,思考:“冷战”双方在政治、经 济、军事等方面是如何对抗的,有哪些具体表现?
美国 苏联
政治
1947杜鲁 门主义
冷战开始
经济
1948马 歇尔计 划
军事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 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 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 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 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
慨的举动”。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稳定西欧资本主义, 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 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1.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 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 不包括:
• 马A.都歇是尔美计国划“是冷杜战鲁”门政策主的义组的成一部次分大规模 运• 用B.,都以实经质济都和是军要事遏援制助苏为主联要,形稳式定资本主
“我的一边坐着把 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 上的巨大的俄国熊, 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 野牛,中间坐着的是 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 驴。”
---丘吉尔
二战美后英的苏国三际国力首量脑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战后的美国、西欧、苏联对比

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率
美 济 工业生产
黄金储备
出口贸易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
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
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略朝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 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 联合抗击。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影响:“冷战”扩大到亚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投下800万吨炸药,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 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 1000多万难民流离 失所;
成立 ④标志了“冷战”的正式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二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两极格
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北约成立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华约成立
6.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材料 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
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
任。”
美国想称霸世界
——杜鲁门
苏联极力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 示出的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 的威望。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 仅次于美国;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 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 的核垄断。
二战记忆—— 即将遭被到炸屠成杀废的二墟儿战的集童中城营市中堆积
如山的尸骨
“二战”结束了,人类是否迎来了
真正的和平呢?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A 经济的竞争 B 第三次世界大战
C 冷战
D 科技的竞争
3 “组织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 弹。”下列“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
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 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 建立北约组织
•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实行军事援助
4.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
②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刺激杜了鲁经门互主会义的
3、“冷战”的影响 :(共3点)
课本P108第3、4、5段
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 被分裂成两个部分。
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
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
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势均力敌下的“和平”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
B 义• 秩C.序其目,的确都立是美反国苏的反霸共权地位;但是杜鲁
门• 主D.义都是是为公了开维的护反美共国反自苏身利,益而马歇尔计划 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 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仔细阅读教材,思考:“冷战”双方在政治、经 济、军事等方面是如何对抗的,有哪些具体表现?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军事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
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个超出欧洲范围,
具有全球性的国际秩序; 2、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1947杜鲁 1948马歇 门主义 尔计划
共产党与 工人党情 经互会 报局
1948年“柏林危机”
1948年柏林危机 观望柏林墙的那一边
仔细阅读教材,思考:“冷战”双方在政治、经 济、军事等方面是如何对抗的,有哪些具体表现?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杜鲁门 马歇尔
主义
计划
九国共产 党与工人 经互会 党情报局
概念阐释:
“冷战”: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 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 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两极对峙格局指的是两大阵营的对抗,而美 苏是两大阵营的核心,因此,美苏间的“冷战” 就成为了两极对峙的主要表现。
1、“冷战”兴起的原因:
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 那么……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
——摘自丘吉尔1946年演说
丘丘吉吉尔尔演说:中铁的幕“铁演幕”说指的是什么? 苏—联及最共产先主发义的出势冷力 战信号
仔细阅读教材,思考:“冷战”双方在政治、经 济、军事等方面是如何对抗的,有哪些具体表现?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杜鲁门 马歇尔
53.9%的经济和军74事.9实%力
32.4%
军 重型轰炸
战舰
核武器 武装部队


11065架
1200艘
原子弹 1210万
苏军
联 事 10014架
1065艘
1140万

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

西
普便衰落

美、苏强大,西欧衰落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1、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也 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2、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冲突;
两国在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的冲突
3、二战后,美苏两国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关系, 由合作走向对抗
第三次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时,美苏军事力量对比
美国 苏联
重型轰 炸机
11065
军事
1949 北约
1955 华约
1949 北约
1955 华约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军事
杜主鲁 义资门本马 计主对歇 划峙义尔 阵1北营9约49
九党国 与社共 工会产 人 主经互义会 阵营1955
党情报局
华约
2 二战结束后,“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 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刚刚开始 的战争”指的是
二战后,社会主义跨出一过范围,在东欧出现了一 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则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
——高一历史必修1岳麓版P106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 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材料看出,美苏两国相互敌视的依据之一是什么?
1、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也
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2、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冲突;
两国存在国家利益的冲突;
根本原因
3、二战后,美苏两国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关系, 由合作走向对抗
4、美苏在军事上形成均势,相互忌惮
“从波罗的海什切青到亚得里 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