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产品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
节能产品认证

第3页 共4页
发布日期:2019-05-10
节能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通用要求 CESI-PC-OD07-V
10.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提交验证合格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
规定的要求。 10.1 工厂应建立认证产品关键元器件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确保认证 产品的关键元器件与提交申请认证的关键元器件备案清单保持一致,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 申报确认。 10.2 工厂应保证产品规格型号、铭牌、说明书、包装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并与申报认证产品 一致。 11. 包装、搬运和储存
正、预防措施。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9. 内部质量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作为内部质量审核 的信息输入。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 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 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认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并形成文 件。工厂应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 责和权限:
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12. 证书和标志
为确保认证证书和标志的正确使用,工厂应制订证书和标志使用规定。 工厂应在证书有效期内使用认证书,在证书注销和撤销时,应将获得的证书原件交回认 证机构。 确保对于下列产品,不得加施节能标志或放行: (a)未获认证的节能产品认证目录内产品; (b)获证后的变更需经认证机构确认,但未经确认的产品; (c)超过认证有效期的产品; (d)已暂停、撤销、注销的证书所列产品; (e)不合格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
7
SJ/T╳╳╳╳-╳╳╳╳
附录B(资料Βιβλιοθήκη 附录)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志释义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志是企业用于声明其产品符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 法》有关标识要求的唯一有效标志,其内涵包括了电子信息产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 元素、电子信息产品的环保使用期限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可否回收利用等三个部分。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455-2001 包装回收标志 SJ/T xxxx- xxxx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子信息产品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ducts 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的电子雷达产品、电子通信产品、广播电视产品、计算机产品、 家用电子产品、电子测量仪器产品、电子专用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电子应用产品、电子 材料产品等产品及其配件。 3.2 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 hazardous substance 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 不包括十溴二苯醚)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
4
SJ/T╳╳╳╳-╳╳╳╳ 6.2.2 标识要求
产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者或进口者,应按本标准 6.2.1 条所示样式在产品说明书中对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所在部件标识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 称及含量。其中,表 1 第一排为表头,第一列为部件名称,其他各列为有毒有害物质在该部 件中的含量,最后一排通栏用于符号含义及其他有关事项的说明。
中国RoS认证之路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
7
市场及成本分析
₪ 替代材料成本 ₪ 工艺改进成本 ₪ 管理控制成本 ₪ 人员设备成本 ₪ 利润空间 ₪ 市场影响 ₪ 关键问题:认证周期与认证费用
2020/5/17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
8
解决方案
₪ 缩短认证周期及费用的方法
➢ 简化测试步骤 ➢ 认可由供应商提供的第三方材料检测报告或认证结果 ➢ 以系列产品作为认证单元 ➢ 产品工厂审查认可体系认证的认证结果
₪ CCC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困惑
➢ 首先放入目录的应该是整机产品还是零部件或者材料产 品?
2020/5/17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
11
RoHS国推自愿性认证
₪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 共同组织实施国家统一推行的电子电气产品污染 控制自愿性认证
₪ 国推污染控制自愿性认证是指由企业自愿申请, 通过认证机构证明电子电气产品符合相关污染控 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由国家推行、统一规范管理 的合格评定活动
17
国推自愿认证的试点产品
电子产品
通信设备 广播电视设备
电子元件 电子器件
电子系统和行业电子产品 电子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备
电子仪器和电子医疗设备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和电子材料
₪ 注:产品分类依据SJ/T11144《电子产品分类与代码》 中的“电子产品分类体系表”
2020/5/17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七部门组成的电子 信息产品污染控制 领导小组办公室审 议。
6
调研背景和基本情况
₪ 调研时间:2019年10月15日~12月15日 ₪ 调研单位:电子四所、电子五所、泰尔实验室 ₪ 调研范围:打印机、手机、电话机
ccc认证标准

ccc认证标准CCC认证标准。
CCC认证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简称,其全称为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CCC认证标准是指符合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要求的产品必须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和测试,获得CCC认证标志,方可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或者进口使用。
CCC认证标准的实施,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国家的安全、环境和国民经济利益,促进消费品的质量提高。
一、CCC认证标准的适用范围。
CCC认证标准适用于以下范围的产品:1. 电气设备,包括低压电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电气产品。
2. 机械设备,包括起重机械、危险性机械、压力容器等机械产品。
3. 儿童玩具,包括各类玩具、儿童座椅、婴儿车等儿童产品。
4. 建筑材料,包括电线电缆、涂料、管道、卫生洁具等建筑材料产品。
5. 燃气产品,包括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具、燃气壁挂炉等燃气产品。
6. 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头盔、安全带、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二、CCC认证标准的审核流程。
CCC认证标准的审核流程主要包括申请、资料准备、测试、审核、认证证书颁发等环节。
申请人首先需要向认证机构提交申请文件,包括产品说明、技术资料、合格证明等。
然后认证机构将对申请文件进行审核,确定测试项目和标准,进行产品测试。
通过测试后,认证机构将对产品进行工厂审核,确认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
最后颁发CCC认证证书,获得CCC认证标志。
三、CCC认证标准的意义。
CCC认证标准的实施,对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对企业,企业获得CCC认证标志,意味着其产品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能够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CCC认证标志也是企业产品质量的象征,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
2. 对消费者,CCC认证标志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参考标准,能够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提高消费品质量。
四、CCC认证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品市场的不断扩大,CCC认证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体系认证中心管理体系认证(注册)公报

Ce tf & I pe t ri y ns c
★本刊独家报道 ★
2 0 年 第 4号 ・ 06 总第 7 6号
■
: J
中 国 电 子 技 术 标 准 化 研 究 所 体 系 认 证 中 心
管理体系认证( 注册) 公报
经 中 国电 子技 术标 准化 研 究所 体 系认 证中心 派 出 审核组 现 场 审核 , 技术 委 员会 审 定 ,中心 主任 批 准 , 下 述 3 家企 业的 管理 体系 予 以注 册 , 准予 按规 定使 用 中国 电子 技术标 准 化研 究所 体 系认 证 中心 的 管理 体系 认证 5 并
中国网通( 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查号话务邮 集团)
地址 : 北京市东城 区建国门 内大街 6 5号
邮编:005 100 证 书 注册 号 : 1 5 0 1 R1 O 1 Q1 2 M 0 9 体 系 认 证 标准 ; GB/ 9 0 —2 0 d I 0 12 0 T 1 0 1 0 0 it SO 9 0 : 0 0
20 0 6年第 5 期
hp/ wtc in鼯 t:w ..s t /w i e. s c
维普资讯
Ce tf & I pe t ri y ns c
中国 电子系统工程总公司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小屯路八号
邮编:009 103
福 安昆仑调速电机有 限公司 一福安汉异电机有 限公司
器系列 、墙壁开关及插座系列 、刀开关及隔离开关系
列 、高低压成套设备的设计 、开发 、生产 和服务
有效期:0 5年 1 20 2月 1 3日至 2 0 0 8年 1 1 2月 2日
产品覆盖范围 : 系统集成 、应用软件的设计 、开发 、安装和服 务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交易平台认证技术规范-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4.1 认证评价方式 ....................................................................................................................................... 8 4.2 认证级别............................................................................................................................................... 8 4.3 功能要求............................................................................................................................................... 8 4.4 业务规则要求 ....................................................................................................................................... 8 4.5 数据项要求........................................................................................................................................... 9 4.6 接口要求............................................................................................................................................... 9 4.7 性能要求............................................................................................................................................... 9 4.8 安全性要求........................................................................................................................................... 9 4.9 可靠性要求........................................................................................................................................... 9 4.10 易用性要求 ......................................................................................................................................... 9 4.11 运行环境要求 ..................................................................................................................................... 9 4.12 文档要求............................................................................................................................................. 9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第5部分:CRM规范;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1 范畴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3 定义本标准采纳以下定义3.1 验收acceptance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3.2 需方acquirer为自已或为另一个组织采购软件产品的组织。
3.3 批准approval需方的授权代表对开发方的项目打算、设计或其他方面表示中意并可能作为一时期工作基础而签署的书面文件。
SOA标准规范体系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互联网标准开放实验室
I
SOA 标准体系白皮书
本部分对本文档的目的、读者范围、意义及作用进行说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的
对当前所有 SOA 国际标准(W3C、OASIS、OMG、WS-I 等发 布)及国际主流企业标准进行梳理,并进行分析,形成 SOA 标准体 系全集。
读者范围
SOA 相关产品研发及项目实施的咨询顾问、架构师、开发人员、 技术负责人及用户。
意义及作用
1、 2、 是 ISOL 后续所规划的 SOA 标准研发的基础; 为当前业界技术人员了解 SOA 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互联网标准开放实验室
II
SOA 标准体系白皮书
目
录
1 前言 ....................................................................................................................................... 1 2 SOA 标准体系概述 ................................................................................................................ 3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互联网标准开放实验室 1
SOA 标准体系白皮书
近几年发展迅速的 Web 服务技术为 SOA 系统的构建奠定了良好 的技术基础,它所具有的平台无关、标准中立等特点,使其成为现今 构建 SOA 系统的首选技术。 标准是影响 SOA 发展和 SOA 系统构建的重要因素。基于 SOA 构建的系统许多方面都需要标准,比如:数据传输、消息传递、互操 作等。 随着 SOA 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SOA 相关标准研究在国际上已 经产生大量成果,基本覆盖到 SOA 实施的各个方面。但目前 SOA 国 际标准体系尚未确立和统一,主要国际标准组织( W3C、OASIS 、 WS-I、OMG 等)所制定的标准存在重复、不一致现象,现有 SOA 产品对标准的支持不一致、 难以互联互通, 用户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 存在风险顾虑,影响了 SOA 技术及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鉴于上述情况, 互联网标准开放实验室于 2006 年初开展 SOA 标 准体系专项研究。通过对 Web 服务技术和 SOA 相关标准(以下将 Web 服务技术标准及其它相关 SOA 技术标准统一称为“SOA 标准” ) 的研究,基于中国行业应用需求及标准化现状,从中梳理出 SOA 标 准体系,其涵盖 SOA 相关各环节的国际及业界主流标准,为 SOA 系 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SOA 标准体系使得构建 SOA 系统的各种技术能共同协作,以规 范化的方式支撑企业或组织的 IT 战略实现以及业务需求满足。SOA 标准体系的采纳及推广, 将促进中国 SOA 产业链的规范化, 提升 SOA 产品及项目的开发实施水平,促进 SOA 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产品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CNCA/CTS 0001-2006CESI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产品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CESI001-2006数字电视显示器清晰度认证技术规范Definition cert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 Digital TV displays(备案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产品认证中心目录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要求34.1 基本要求34.2功能要求 34.3图像显示格式 44.4 接口要求44.5常温性能要求 55 测量的条件 65.1额定工作状态的调整 65.2环境条件 75.3电源 75.4稳定时间 75.5测试室75.6 主要测试信号75.7 主要测试仪器135.8 测量设备方框图135.9 测量位置146 测量方法146.1功能、接口和图像显示格式的测量方法146.2 常温性能测量方法15前言本技术规范作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清晰度的认证依据。
本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测量条件及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完全依据电子行业标准。
引用的具体标准如下:SJ/T11324-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SJ/T11341-2006《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通用规范》SJ/T11342-2006《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通用规范》SJ/T11343-2006《数字电视液晶显示器通用规范》SJ/T11338-2006《数字电视液晶背投影显示器通用规范》SJ/T11339-2006《数字电视等离子体显示器通用规范》SJ/T11345-2006《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测量方法》SJ/T11347-2006《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SJ/T11344-2006《数字电视液晶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SJ/T11348-2006《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SJ/T11327-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1部分:射频信号接口SJ/T11328-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2部分:模拟音频信号接口SJ/T11329-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3部分:复合视频信号接口SJ/T11330-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4部分:RGB模拟基色视频信号接口SJ/T11331-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5部分:亮度、色度分离视频信号接口SJ/T11332-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6部分:YP B P R模拟分量视频接口SJ/T11333-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7部分:传送流接口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产品认证中心提出。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赵新华、宋红茹、张素兵、黄英华、孙齐锋。
数字电视显示器清晰度认证技术规范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数字电视显示器(以下简称显示器)清晰度的测试项目和试验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数字电视阴极射管显示器(CRT)、阴极射管背投影显示器(CRT背投)、液晶显示器(LCD)、液晶背投影显示器(LCD背投)、等离子体显示器(PDP)。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4857-1993 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idt ITU 601-3:1992)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idt ITU- RBT.709-3:1998)3 术语和定义3.1数字电视(系统)digital television(system)DTV音频、视频和数据信号从信源编码、调制、接收和处理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
数字电视(系统)也可开展数据业务。
3.2高清晰度电视显示器HDTV display;HDTV monitor能输入、处理高清晰度电视视频信号,显示符合GY/T 155规定的数字电视视频信号,显示图像宽高比与GY/T 155规定的图像宽高比相对应,图像清晰度约为PAL-D模拟电视机的两倍,能输入、处理和显示其它图像格式数字电视视频信号的设备。
3.3标准清晰度电视显示器SDTV display;SDTV monitor能输入、处理标准清晰度电视视频信号,显示符合GB/T 14857规定的视频信号,主观评价的图像质量与PAL-D模拟电视机相当的设备。
3.4拖尾smearing显示运动图像时,运动物体在背景上或背景在运动物体上留下残影的现象称为拖尾,用拖尾时间表示。
3.5拖尾时间smearing time拖尾时间系指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所显示的长度与实际的长度之差再与其运动速度之比,包含亮拖尾时间和暗拖尾时间。
运动物体亮度比背景亮度高的场合下的拖尾时间称为亮拖尾时间,运动物体亮度比背景亮度低的场合下的拖尾时间称为暗拖尾时间。
3.6图像清晰度picture definition人眼能察觉到的电视图像细节清晰程度,用电视线表示。
3.7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从电子枪发射电子束轰击涂有荧光粉的玻璃面(荧光屏)实现电光转换,重现图像的电子束器件。
3.8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外加电压使液晶分子取向改变,以调制透过液晶的光强度,产生灰度或彩色图像的显示器件。
3.9等离子体显示屏plasma display panelPDP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引发紫外线,来激发红、绿、蓝荧光粉,发出红、绿、蓝三种基色光,显示在其玻璃平板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器件。
4 技术要求4.1 基本要求申请高清晰度或标准清晰度认证的数字电视显示器(以下简称HDTV和SDTV),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凸痕、划伤、裂缝、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镀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等。
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它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
开关、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无明显安装缝隙,整机应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
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的标志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指示应正确。
4.2功能要求显示器的功能要求见表1。
表14.3图像显示格式4.3.1图像显示格式的要求高清晰度显示器显示输入的图像格式必须支持1920X1080i/50Hz, 标准清晰度显示器显示输入的图像格式必须支持720X576i/50Hz,但应向下兼容表2的其他图像格式;有计算机显示功能的应至少支持4.3.3中的一种,并应向下兼容其它显示格式。
4.3.2显示输入的图像格式显示输入的图像格式见表2。
表24.3.3可支持的计算机显示格式支持的计算机显示格式如下:VGA-640×480;SVGA-800×600;XGA-1024×768;SXGA-1280×1024;UXGA-1600×1200。
4.4 接口要求显示器的接口要求见表3。
表34.5常温性能要求常温性能要求见表4。
表45测量的条件5.1额定工作状态的调整额定工作状态的调整如下:5.1.1 输入信号电平HDTV视频信号在基带信号输入端上的输入电压值如下:a)Y、P B、P R分量信号1)Y:700mV (不含同步信号);2)P B:±350mV(不含同步信号);3)P R:±350mV(不含同步信号);b)当用100%彩条信号测量时,Y信号应含有同步信号;c)同步信号(三电平):±300mV。
输入端上的Y、P B和P R之间的时延差应在3ns以内。
应当注意:如采用独立电缆连接视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显示器的输入端时,三路信号应采用相同型号的电缆、长度应相等。
如果采用R、G、B信号,对于不含同步信号的白色基准信号,其电平为700mV。
在音频信号输入端,1kHz时,音频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标准输入电压为500mV(有效值)。
5.1.2 图像(质量增强)控制或开关如果有图像(质量增强)控制或开关,应关闭。
5.1.3 彩色(饱和度)和色调控制彩色(饱和度)和色调控制,应调整在推荐和预置的位置上,如果没有给定这些位置,用4.3条所规定的彩条信号将控制器调整到标准图像解码位置。
5.1.4 同步控制若有同步控制,将同步控制置于同步引入范围中心位置。
5.1.5 自动亮度控制若有自动亮度控制、应将其关闭。
5.1.6 音频控制若有音频放大器和扬声器,则将音频控制作如下调整:1)调整音量控制;2)若有音调控制,应将调到机械中心位置或获得平坦的音频响应输出位置;3)若有立体声平衡控制,则应将左右声道的控制调整到平衡位置。
5.1.7 其它控制若有其它用户控制,将它们调整到能获得最佳图像和声音的位置。
内部调节控制,如聚焦、白平衡、色纯和重合误差,应调整到能获得最佳图像质量的位置。
5.1.8 图像对比度和亮度的调整输入极限八灰度等级信号,调整对比度和亮度控制器位置,调整到极限八灰度等级信号能够清晰分辨的极限状态。
如果不能得到上述状态,应调整到最佳图像质量,同时在测量结果中加以说明。
此时对比度、亮度的位置分别定义为“正常对比度位置”和“正常亮度位置”。
5.2环境条件在下列范围内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条件下进行测量。
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25%~75%;大气压力:86kPa ~106kPa 。
5.3电源测量显示器的特性应在额定电源电压条件下,测试时电源电压的变化为±2%;当采用交流电网供电时,电源频率的波动为±2%,谐波分量不超过5% 。
5.4稳定时间为了确保在测量开始后,显示器的特性不随时间而有明显的变化,显示器应在额定测量条件下工作30min,以使显示器性能稳定。
5.5测试室测量应在不受来自外界电磁场干扰的室内进行。
如果干扰可影响测量结果,测量应在屏蔽室内进行。
测量亮度、色度时应在暗室中进行,杂散光照度小于或等于1 lx。
5.6 主要测试信号5.6.1 概述标准清晰度测试信号与高清晰度测试信号除特殊信号做出说明外,其余图形相同幅型比不同的测试信号只给出了16:9幅型比的高清晰度测试信号图形。
标准清晰度信号符合GB/T 14857-1993的规定,高清晰度测试信号符合GY/T 155-2000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