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考试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010-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卷及答案10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一、概念题(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2.圈闭3.溢出点4.TTI5.CPI6.初次运移7.流体势8.系列圈闭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二、论述题: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二)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天然气2.绝对渗透率3.孔隙结构4.饱和度5.盖层闭合度6.油气藏7.油田水 8.沉积有机质 9.力场强度 10二次运移 11.流体势二、选择题(20分)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A 伊利石型B 高岭石型C 蒙-伊混成石型D 蒙脱石型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____A 0.56B 3.5C 6.5D 12.5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A <0.5B 0.5—1.3C 1.3—2.0D ≥2.0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A 石蜡-环烷型B 石蜡型C 环烷型D 芳香-中间型三、填空题(20分)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___ 、和 __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_ ___。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_ __、__ __和___ _。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 ___;二是____。
四、论述题(30分)1. 油气发生初次运移的机理。
2. 储集层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 圈闭的分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三)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油矿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油矿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主要与哪种地质作用有关?A. 火山作用B. 沉积作用C. 变质作用D. 岩浆作用答案:B2. 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需要哪些基本条件?A. 有机质、温度、压力B. 有机质、温度、时间C. 有机质、压力、时间D. 有机质、温度、压力、时间答案:D3. 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层通常是哪种岩石?A. 火成岩B. 变质岩C. 沉积岩D. 岩浆岩答案:C4.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过程中,哪种方法可以提供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信息?A. 地震勘探B. 重力勘探C. 磁力勘探D. 放射性勘探答案:A5.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哪种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A. 水力压裂B. 地热能开采C. 二氧化碳驱油D. 地层注水答案:A6.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中,哪种因素对环境影响最大?A. 地震活动B. 气候变化C. 钻井作业D. 油气泄漏答案:D7.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哪种岩石通常被认为是良好的生油岩?A. 石灰岩B. 页岩C. 砂岩D. 花岗岩答案:B8.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哪种岩石通常被认为是良好的储集岩?A. 页岩B. 石灰岩C. 砂岩D. 花岗岩答案:C9.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哪种岩石通常被认为是良好的盖层?A. 页岩B. 石灰岩C. 砂岩D. 泥岩答案:D10.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哪种方法可以提供地下岩石的化学成分信息?A. 地震勘探B. 重力勘探C. 磁力勘探D. 放射性勘探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是必需的?A. 有机质B. 温度C. 压力D. 时间答案:A, B, C, D12.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地下结构的成像?A. 地震勘探B. 电磁勘探C. 重力勘探D. 磁力勘探答案:A, B, C, D13.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采收率?A. 储层的渗透率B. 储层的压力C. 储层的温度D. 储层的厚度答案:A, B, C, D14.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以下哪些岩石可以作为生油岩?A. 煤B. 泥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A, B, C15.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钻井作业的安全性?A. 地层压力B. 地层温度C. 地层深度D. 地层岩石的稳定性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无关。
石油地质试题

现河采油厂“金钥匙”技术竞赛理论考试试题(石油地质专业)单位姓名成绩 _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专用纸上,并注明题号。
答案写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和。
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和。
3.油气藏储量分为、和三级。
5.注水方式分为、和。
6.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和三个阶段。
7.圈闭是指,它由、、和三部分组成。
8.有利于生油岩发育的沉积相带主要有、、和等三类。
9.按储集层的形态和特点,构造圈闭可分为、、及等四大类。
10.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三大阶段。
11.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和两个基本特性。
12.油层敏感性评价包括、、、、等五种基本评价,目的在于找出油气层发生敏感的条件和由敏感引起的油气层伤害程度。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注水方式:2.储集单元:3.井网密度:4.递减率:5.基础井网: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答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2.简答弹性驱动方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开采特征。
3.简答剩余油饱和度与毛管数的关系,并简要说明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4.用文字和图说明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刚性水驱油田开采特征。
5.何谓油气藏?简答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1若规定采油井为中心注采单元为“正”,试绘出五点法和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示意图,写出这两种井网的注采井数比、井网单元面积。
2、应用水驱特征曲线示意图评价油田开发调整后措施有效、无效、变差。
3、某井区地质储量15X104t ,到2004年末累计产油2.0X104t,2004年12月含水18.1%,2005年12月含水上升到25.3%,2005年平均综合含水24%,2005年采油速度2.1%,地层压力10.5兆帕,流压2.1兆帕。
求2005年:①:平均日产油水平;②:平均采油指数;③:含水上升率;④:采出程度;⑤:水油比。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模拟试卷2套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模拟试卷2套《石油地质学》模拟试卷(第一套)课程号考试时间分钟适用专业年级(方向):考试方式及要求:闭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阅卷人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20分)1、石油2、干酪根3、吼道4、盖层5、砂岩体6、相渗透率7、油气初次运移8、含油气系统9、岩性油气藏10、闭合高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20分)1、油气地质勘探动向是、、和加强天然气勘探。
2、油田水的矿化度度是指。
3、我国松辽盆地属于盆地,其主要的产层为。
4、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由于活化能不同进入生烃门限的时间不同,一般型干酪根最先进入生烃门限。
5、盖层封盖油气的机理有、异常高压和。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和不整合面。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必要的保存条件。
8、圈闭的三要素是指、和。
9、油气源对比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一个有效的对应一个含油气系统;筇竹寺组-灯影组(!)含气系统,表示。
10、含油气系统的特征与范围,需要根据相关资料,编制、关键时刻含油气系统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以及等图件来表征。
三、选择填空题(每题1分,10分)1、划分氯化钙型水的根据是水中_____________。
2-<1 b、Na+/Cl-<1 Cl--Na+/Mg<1a、Na+/Cl->1 Na+-Cl-/SO42->1 d、Na+/Cl-<1 Cl--Na+/Mg >1c、Na+/Cl->1 Na+-Cl-/SO42、按照现代油气成因理论,控制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a、温度b、生油层厚度c、时间d、催化剂3、相同水动力条件下, 同一圈闭对天然气聚集无效, 对石油聚集。
a、可能有效b、肯定有效c、肯定无效d、可能无效4、背斜圈闭中充满油气时油气藏高度______________。
a、等于闭合度b、小于闭合度c、大于闭合度d、为零5、华北任丘古潜山油藏的生储盖组合类型是___________。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试题一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基础》适用班级: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岩石:2、矿物:3、沉积岩:4、地质作用:5、构造运动:6、沉积相:7、油气的运移:8、石油:9、油气藏:10、圈闭: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地球的形状为的椭球体。
2、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3、成岩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4、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有趋向于的习惯,晶体的这种习惯称结晶习性或简称晶习。
5、深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主要呈、产出。
6、促使岩石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及。
7、层理由、、等要素组成。
8、生物演化的特点是:、、。
9、年代地层单位包括、、、、时间带六级。
10、通常根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将构造运动划分为运动和运动两类。
11、断层的要素有:、、、。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岩石是否发生变质的标志是要看其有无重结晶现象或有无形状的改变。
()2、在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含量大于50%的为石灰岩类,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为白云岩类。
()3、湖成三角洲亚相属于碎屑湖泊相。
()4、地层接触关系通常指上下地层的产状变化关系。
()5、采收率是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比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的关系如何?2、粘土岩的研究意义是什么?3、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是什么?4、简述断层的分类。
5、油气藏有哪些类型?五、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绘图示意断层的产状要素2、绘图示意褶曲根据形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论述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有哪些?2、试论述油气藏富集的条件有哪些?《石油地质基础》试卷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岩石:所谓岩石,就是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2、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自然产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质,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油田开发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a

20**—20**学年第一学期《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专业班级 资源2003级姓 名学 号开课系室 油气资源系考试日期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 分阅卷人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1.5分,共15分)1.油层对比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稳定分布(>90%),(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油层组界线)。
2.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喉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孔喉配置关系 3.测井相--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4.储集单元--具有独立的水动力系统,由储层、产层、盖层、底层组成的能封闭油气的基本岩性单元。
5.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所需要的时间。
6.裂缝性储集层--指天然存在的裂缝对储集层内流体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或据预测具有重要影响)的储集层。
7.可采储量--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气量。
8.油层有效厚度--(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油气流的油层厚度。
9.地温梯度--(在恒温带以下,)埋藏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增高的度数。
10.井位校正--(为了提高剖面的精度,充分利用剖面线附近的井资料,)把剖面附近的井移到剖面线上的工作。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 常规地质录井方法主要有岩心录井、_钻时录井_、_岩屑录井_、_钻井液录井_、_气测录井_和荧光录井等六种。
2. 断层破碎带在地层倾角测井的矢量图上可以显示_杂乱_或_空白_模式。
3. 碎屑岩油层对比单元由小到大可分为_单油层_、_砂层(岩)组_、_油层组_、_含油层系_四个级别。
4. 压力降落法利用由__累积产气量__和__气藏压力__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
因此,该储量又称为__压降储量_。
5. 地下的自然电位主要受粒度、分选和泥质含量的控制,而它们又受沉积时的_水动力条件_和__物源供应条件_的影响。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5×2=10分)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5、石油和天然气与( c )关系最为密切。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题综合

200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及其新进展》考试大纲石油地质学基础部分(70分)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油的成分和性质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三、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四、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五、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一、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基本原理和模式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判识三、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三、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四、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理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一、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模式二、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时期三、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四、地下流体势分析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三、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及油气成藏史研究第六章地温和地层压力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一、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二、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三、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七章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一、构造油气藏二、地层油气藏三、岩性油气藏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一、油气田及其类型二、油气聚集带及其类型、油气藏组合、在盆地中的分布三、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四、油气系统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一、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第十章油气资源评价概述一、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二、盆地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三、区带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四、圈闭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石油地质学新进展(30分)第一章低熟油与煤成油理论第一节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一、低熟油的概念二、低熟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三、低熟油气的性质及其判识标志四、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五、我国低熟油的分布及其资源前景第二节煤成油形成机理一、煤成油的概念二、煤和煤系地层的生油潜力三、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四、煤成油的形成机理和模式五、我国煤成油的勘探前景第二章油气成藏理论新进展第一节流体压力封存箱一、封存箱的概念二、封存箱的特征三、封存箱的识别四、封存箱的形成机理五、封存箱与油气成藏第二节天然气成藏机制一、天然气的溶解性二、天然气的扩散性三、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第三节非常规天然气聚集一、深盆气二、天然气水合物三、煤层气第三章油气系统一、油气系统的概念二、油气系统的划分与命名三、油气系统的研究程序与研究内容四、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参考书: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编,1999,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钟宁宁、张枝焕编,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郝石生等著,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胡见义、黄第藩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001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石油地质学及其进展”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名词3分)1.无机成因油气2.干酪根3.排烃门限4.岩性油气藏5.煤层气6.水合甲烷7.资源量8.地质流体9.滚动勘探10.叠合盆地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任选3题)1.简述盖层封油气机理及主控地质因素2.油气成藏的动力类型及作用机理3.简述油气勘探的地质风险类型及主控因素4.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任选2题)1.深盆气成藏机理及其基本特征2.简述油气聚集带与含油气系统概念并评述它们在指导油气勘探中的作用3.论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地质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作用2002年博士试题(石油地质及其新进展)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隙结构: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1分)、大小和分布(1分)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叫孔隙结构?用压汞法的原理如何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
相互关系。(2 分) 评价参数:
①排驱压力(Pd):是指压汞实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表
姓名
考试日期
学号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试 卷 第3页共6页
线 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2 分)
3、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 ①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沉积物致密程度增
大的地质现象,在压实作用过程中,沉积物通过不断排出孔隙流体,孔 隙度不断减少。在正常压实过程中,当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溶解在孔隙 水中,就能够随着孔隙水一起被压实排出,实现油气的初次运移。如果 排水不畅,造成欠压实,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如果流体的排出正 好被推迟到主要生油时期,则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利 于有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2 分)
提高,使异常高压进一步增强,这种压力的增加将导致微裂缝的产生
(Hedberg,1980),使石油进入渗透性的载岩和储集层。(2 分)
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粘
土矿物要发生成岩作用,放出大量的层间水,在没有增大的孔隙体积中
造成异常高压,也是油气运移的一个动力。(2 分)
(3 分)
hd=-1000-(-1300)=300 米 (4 分)
第6页共6页
(3 分)
在图中标出每个圈闭溢出点的位置(用 Ca、Cb、Cd 表示),圈出闭合面 积(用斜线表示),计算每个圈闭的闭合高度(用 ha、hb、hd 表示)。
A:构造—岩性圈闭
业
课程名 称
专
西南石油大学试卷
ha=-700(-750)- (-1150)=450 米(400 米)
B:背斜—断层圈闭 hb=-950-(-1150)=200 米 D:构造—岩性圈闭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试 卷 第1页共6页
《石油地质学》考试试卷(第一套)
课程号
3406002040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适用专业年级(方向): 资源勘查工程 2007
考试方式及要求:
闭卷
姓名
考试日期
学号
课程号 教学班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22 来自)示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中最大连通喉道的毛细管压力。排驱压力越小, 说明大孔喉越多,孔隙结构越好。(2 分)
②孔喉半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孔喉半径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 反映了孔喉半径的粗细程度和分选性,孔喉粗,分选好,其孔隙结构好。 毛细管压力曲线上,曲线平坦段位置越低,说明集中的孔喉越粗;平坦 段越长,说明孔喉的百分含量越大。(2 分)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试 卷 第5页共6页
分布特点:挤压型盆地的变形带(褶皱带),油气藏常成排成带出 现。(2 分)
五、综合分析题(每题 10 分,20 分)
1、在下图中标出可能形成的圈闭位置,确定圈闭的类型,写出其确 切名称,并用序号注明各圈闭形成的时间顺序。
密
姓名
考试日期
学号
课程号 教学班
年级
1、如地层水的Na+/Cl-<1,Cl--Na+/Mg >1,按照苏林的分类方案该地层水
封
类型为 氯化钙型 。 2、烃源岩的特点是 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分散状黄铁矿 ;储集 岩的特征是 孔隙性和渗透性 。 3、确定油气藏形成时期的方法主要有 根据圈闭形成时期 、 根据烃源 岩的生排烃期 、 油藏饱和压力法 、 流体包裹体分析法(储层自身伊
封
(1)地层不整合圈闭(古潜山圈闭)(2)(3)地层超覆圈闭
(4)披覆背斜圈闭
线
(5)砂岩透镜体圈闭 (6)砂岩上倾尖灭圈闭
(7)地层超覆圈闭
(8)断层圈闭
(9)地层不整合圈闭(潜伏剥蚀构造圈闭)
(10)生物礁圈闭
(11)砂岩透镜体圈闭 (12)砂岩上倾尖灭圈闭
圈闭名称答对 1 个 0.5 分,圈闭顺序排对 1 个 0.5 分。 2、下图为某储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图。在图上有 A、B、D 三个圈闭,
线
利石年代学分析法) 。 4、盖层封盖油气的机理有 物性封闭 、 超压封闭 和 烃浓度封闭 。 5、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 油气生成的主要时期 。 6、 毛细管力 是油气二次运移的最主要最普遍的阻力。 7、相同水动力条件下,同一圈闭对天然气聚集无效,对石油聚集 肯定 无效 。 8、导致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有 剥蚀和断裂作用 、 生物降解和氧化 作用、 热蚀变作用 、水动力作用_ 。 9、大庆油田位于 松辽 盆地,主要产油层系为 白垩系地层 。 10、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盆地类型有三种,波斯湾盆地类型属于 前陆
②热力作用:由于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体积膨胀远远小于孔隙流 体的膨胀,造成异常高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一个动力。(2 分)
课程号 教学班
年级
业
课程名 称
专
西南石油大学试卷
第4页共6页
③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干酪根在热降解生成石油和甲烷气
体等烃类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水和非烃气体(主要是CO2),而这些流 体的体积大大超过原来干酪根的体积,引起页岩孔隙流体压力大幅度的
封
岩相岩性稳定,渗透性好;区域运移通道的连通性好。(1.5 分) ②相联系的一系列圈闭,它们的溢出点海拔依次增高。(1.5 分) ③油气源供应区位于盆地中心带,有足够数量的油气补给。(1.5 分) ④储集层中充满水并处于静水压力条件下,石油和游离气是同时一
起运移的。(1.5 分) 油气分布特征:在系列圈闭中出现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
③饱和度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饱和度为 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 力。Pc50%越低,则孔隙结构好。(1 分)
④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 密 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束缚孔隙含量愈
大,储集层渗透性能越差。(1 分)
2、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油气分布特征。 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 ①具有区域性较长距离运移的条件,要求具区域性的倾斜;储集层
(1 分)
5、简述挤压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挤压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分布
特点。 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挤压作用形成。(2 分) 油气藏特点: ①两翼地层倾角较陡,且不对称,一翼陡,一翼缓。(1 分) ②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1 分) ③陡翼常伴生逆断层。(1 分) ④分布方向与构造线方向一致。(1 分)
4、简述断层在油气运移聚集中的作用,断层的封闭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作用:断层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断层也具有封闭作用,可以形
成遮挡条件,造成油气聚集。(2 分)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 ①断层的性质:压性断层封闭性好,张性断层封闭性差。(1 分) ②断层的产状:断层面倾角缓,封闭性好;断层面倾角陡,封闭性
差。(1 分) ③断层带内地层的性质:柔性地层中(泥岩、泥灰岩),常形成断层
泥,封闭性好;脆性地层、渗透性地层发育封闭性差。(1 分) ④断层两侧地层接触情况:砂-泥对接封闭性好,砂-砂对接封闭性
差.(1 分) ⑤断层带内地下水的性质:富含CO2的地下水溶解作用,封闭性差;
富含CaCO3的地下水沉淀,封闭性好。(1 分) ⑥断层带其它封堵物的形成:被固体沥青、矿物充填的封闭性好。
年级
业
课程名 称
专
西南石油大学试卷
第2页共6页
盆地 ,渤海湾盆地类型属于 断陷型裂谷盆地 ,西西伯利亚盆地类型
属于 克拉通盆地 。
二、名词解释(每个 2 分,18 分)
1、石油的荧光性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 2、油田水矿化度 单位体积水中各种离子的总含量。 3、油气二次运移 油气进入储集层后的一切运移。 4、古潜山油气藏 古地形突起被上覆不渗透地层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5、生储盖组合 剖面上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同时存在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套地 层。 6、含油气系统 是一个包含着有效烃源岩、与该源岩有关的油气以及油气聚集成藏 所必须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的天然系统。 7、地层圈闭 指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8、相渗透率 指岩石孔隙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各相之间彼此干扰,岩石对其中 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9、储集层 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