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系列训练二——比喻类的审题、立意(教案)(整理精校版)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考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亚洲首富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 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 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 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 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 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表明自己的看法,可 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 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1)墙与门各比喻什么?(是什么)
“墙”的特点是能将人与外界相隔,将人 围在里面。
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精神枷锁或 者思想牢笼,阻隔和谐人际关系的隔膜, 也可指法律法规、规矩、思维定势等。
立意指导
从年轻人立意角度:
(1)困难当道,绕道而行 (2)有时,避开障碍是一种智慧; 从路人角度立意
(3)战胜困难方能达到目的; (4)遇到矛盾不要绕道走; (5)直面困难 综合立意
(6)遇到困难(障碍、矛盾),要灵活应对。即既 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 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 相矛盾。)
这段话给你怎样的启示?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联系现实生 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子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点燃“思维训练”的火花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比喻类材料作文 指作文的题目、话题、命题所给的
材料不是写文的直接切入点,而是以比 喻的形式出现的,考生须通过喻体,追 本溯源,寻找喻体可能涉及到的本体。
…… 2、(还可以反向思考)遇到困难就绕道,是一种什么状态?
见难就绕道是一种懦弱的行为,是一种毫无原则的退让妥协。是一种投机取巧 的行为。…….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不拂拭自己的内心,使内心被灰尘与污浊所侵蚀,不复洁净 ,你将无以立身于这个世界,终会遭到人们的厌恶与唾弃。正如 香港传媒人梁文道所说: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当浅尝辄 止成为文化景象,当喧嚣肤浅成为喜闻乐见的行为方式,人们忘 记了拂拭自己的内心。那些贪官污吏,奸商恶贾,任由自己的内 心被污染,不仅损人损国家,自己最终也只能遭人唾弃,甚至名 裂身败,在监狱里悔恨终生。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 ,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的涌动。”厄尔曼这 样定义青春。身处青春年华的我们,更应勤勤拂拭自己的内心, 为我们的理想,为我们的信仰,奋斗不息。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的清静之莲啊。”正 如林清玄所言,让我们勤勤拂拭内心,勿使惹上尘埃。
审题立意:
1.整体把握材料 2.要抓住关键词 3.要找出比喻类材料喻体和本体进行分 析 4.出现几种人的做法,要比较谁对谁错 。
较好的立意有: 1.洗去尘埃,勇敢前行; 2.学会在反思中前行;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唐代禅宗北派首领神秀作佛偈: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更应时时拂拭自己的内 心,勿让它惹上尘埃。 曼德拉说:“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以 扭曲如蛆虫。”心是最明亮的眼睛,保护好它,千 万别让世间红尘迷住了。镜子蒙上灰尘,照出的影 子不再清晰;溪水里混上泥沙,将洗不净衣服;人 的心灵蒙上灰尘,他的行为将为人所不齿。拂拭自 己的内心,就是拒绝恶毒污秽的思想,使内心免受 肤浅自私等恶习的侵蚀。
【写作导引】 一、注意材料类别,对症下药。 这是比喻类材料。分析“灰尘和污物”和“镜子”的本体,是 立意的关键。 “灰尘和污物”可以实指,如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雾霾、污染 现象等。但在这里更倾向于虚指,可以指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不良现 象、制度、风气,阻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等,但更主要指个人主观 上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心灵的盲点和污点,发展中的误区和疑惑, 主观条件的不足和贫乏,意志品质上的缺陷等内容。 材料中的“镜子”象征着自我反思。 第一种人代表生活中及时反思,进而洗去尘埃,勇敢前行的强者 。 第二种人代表反思不当,逃避生活的弱者。 第三种人代表着不作反思、不洗尘埃的盲目行动者。 对三种人进行对比,只有第一种人能认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观 照,因此应肯定第一种人的行为,否定后两种人的行为。 作文立意可从肯定第一种人的角度正面展开,也可从否定后两 者的角度反面展开,还可从整体出发,进行对比,确定思路。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教学目标:探讨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教学重点:面对比喻类作文题型,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分析,由此及彼,从找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准确审题、立意。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勇敢放飞联想、想象的翅膀,逐层发掘含义,开辟广阔的写作空间,提高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综观历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会发现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比喻类作文不断增多。
命题者之所以青睐这种形式,是因为比喻类作文内涵丰富,写作空间较大。
一、高考比喻类作文回顾历年来全国各地高考比喻类作文简表过渡:我们之所以称以上作文为比喻类作文,是因为此类作文命题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隐喻性、象征性、立体性)二、比喻类作文特征。
1、隐喻性:比喻类作文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外观之内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
2006年广东题话题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天使”一词现在常比喻天真可爱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也比喻传播福音的人,即“真、善、美”的化身。
2、象征性:有的题目是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
如“路”、“灯”、“远方的高山”、“鞋里的沙子”等都具有象征义;20 06年北京题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北京的符号是指“能体现文化特征并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东西”,即能够象征北京这座城市的建筑、民风民俗、、杰出的文艺作品、标志着北京这座城市发展繁荣的新事物,如胡同、天坛、长城与天安门,京剧、相声与京韵大鼓,中关村科技园、2008奥运会等等。
3、立体性:比喻类作文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多了可挖掘的层面,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
2005年辽宁省命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这个特征相当突出,“花”的比喻义相当丰富,可指一种气象、一种生活状况、一种发展趋势等。
比喻型作文审题指导

你的压舱物是什么呢?
A 理想、目标 C 困难、挫折 E 亲情、友情 B 勇气、信心 D 知识、技能
B、D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如果我有 两块面包,我一定用一块去换取一朵水仙花.” 请以“我心中的水仙花”为题,写一篇文 章.
材料中的“面包”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水 仙花”自然应该指精神上的追求。 “水仙花”的特点:美丽、高洁、芬芳,给人 以精
例4 4(湖州中学模拟) (湖州中学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例 文。(60 60分) 分) 文。( 材料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许多人不吃粗粮了, 许多人不吃粗粮了, 材料一 他们认为粗粮口感差,吃起来费力,他们忽略了粗 他们认为粗粮口感差,吃起来费力,他们忽略了粗 粮中含有细粮缺少的营养成分。其实,不吃粗粮, , 粮中含有细粮缺少的营养成分。其实,不吃粗粮 是导致现在很多人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 是导致现在很多人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 当然,长期过食粗粮也不好。生活中,很多事也是 当然,长期过食粗粮也不好。生活中,很多事也是 这样。 这样。 材料二 印度古谚:“人要吃些粗粮。” 印度古谚:“人要吃些粗粮。” 材料二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要吃些粗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要吃些粗 粮”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 800字。 字。 粮”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
材料作文审题
找陈述主体 抓关键句 以果溯因 感情倾向
“比喻型”或“象征型” 作文审题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和障碍。有的来自我们所处 的外部环境,有的来自我们自己,比如我们自己偏 信的所谓的传统、经验和习惯。这些困难和障碍捆 住了我们前进的手脚。 请以“生活的绳索”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中考作文《比喻类作文的审题与构思》教学设计

中考作文《比喻类作文的审题与构思》教学设计在中考作文中,比喻类作文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这类作文通常会以一个比喻为题目,要求考生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观点。
然而,很多考生在面对这类作文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审题和构思。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比喻类作文的审题与构思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比喻类作文构思。
特点:题目通常是一个比喻,要求考生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观点。
要求:准确理解题目的比喻意义,找到恰当的喻体,并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从生活中寻找常见的比喻,如“人生如梦”、“时间如流水”等;通过类比法,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到它们的相似之处;运用想象和联想,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分析历年中考中的比喻类作文题目,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审题和构思;通过优秀范文展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比喻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观点。
给出几个比喻类作文题目,让学生尝试进行审题和构思;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进行写作练习。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表达思想、展示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
而审题,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步骤。
审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进行审视和理解,明确题目要求,把握写作方向。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只有深入理解题目,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符合题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要让学生明确题目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对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2)分析题目的写作要求:要让学生明确题目的写作要求,包括文体、内容、字数等。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写作素材。
(3)提供范文进行参考: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题目相关的范文,让学生了解同类题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

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审题分析】一、材料解读:此则材料讲的是花生最可贵的是将果实埋在地里,故事末尾有一句话“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本题的一个提示语,即这种“藏”是一种品质,并且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在我们立意时,应该褒扬这种品质。
二、话题解读:“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躲藏、隐藏”“收存”“储藏”;“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显露、表现”。
“藏”与“露”之间各有长短:藏,表现出含蓄,内在的力量与趣味;露,表现出劲健和刚折之美。
“藏与露”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它们之间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是对立统一的。
立意时可以主张“藏”批判“露”,也可批判“藏”主张“露”,或者是辩证地看待。
以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藏和露的关系。
(建议:正反对比来写。
)【审题提示】其一、"藏与露"是一对矛盾.深藏不露是一种谋略,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故意把内心隐盖起来,以麻痹对方,如勾践的卧心尝胆,刘备的巧解失态,都是以忍辱负重和随机应变隐饰自己的真心,不让对手识破其东山再起的野心和争霸称雄的图谋,以避开敌人的锋芒,争取时日,积蓄力量.而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就会露出利牙,刀枪出鞘,置敌手于死地.是为韬晦之计。
其二、着眼于"藏"字,以《落花生》的内涵为立意的落脚点,歌颂那些幕后的英雄,默默奉献的精神,重"实"轻"名"的品质.有些人没有明星头上耀眼的光环,没有专家学者的名分,但他们辛勤耕耘,甘当人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教练,陪练,教师,编辑,舞美工作者等等,都是耐得寂寞,远离名利的人,他们把深情藏在心间,把责任压在肩上,用智慧和辛劳把别人高高举起,为祖国和人类赢得荣誉,也不失一种堂堂正正的威仪.有些人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宣言,没有包装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富贵所惑,而终有所成,如石破惊天,把埋在地下的硕果献给世人.这是藏和露最完美的统一,是人类最高的智慧。
中考作文比喻性标题的审题

中考作文比喻性标题的审题【篇一:比喻法作文题目的拟题和审题】龙源期刊网 .cn比喻法作文题目的拟题和审题作者:李丽丽作文题目是文章的文眼,题目的新颖、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一篇佳作往往有一个独特醒目的题目,常常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文章的题目也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所在。
为文章拟题,是写文章的一项基本功。
目前,“自拟题目”已成为中考作文中一个常见的要求,掌握为文章拟题的方法,就成为应对考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文章拟写题目,就像给人起一个名字一样重要,不可随意。
从文章的拟题情况可看出作者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修养等多种语文素质。
作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明了、简练;创新要求是新颖、优美、耐人寻味。
作文拟题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比喻拟题法。
比喻拟题就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拟题。
如《风筝不断线》《变色龙》《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鸽》《拾起那一枚贝壳》《播种》《我们是水滴》等。
要强调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拟题”,很多情况下并非在标题中就可以体现出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而是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看。
例如《变色龙》,只有联系文章内容,我们才知道,警官奥楚蔑洛夫像条变色龙;《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读全文,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才是大自然的语言。
可见,用比喻拟题的文章,在文章的内容中,一定要恰当、自然地体现出标题的比喻性。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有人说,写作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可谓切中肯綮。
确实,要写好一篇文章,首先必须把好审题这一关,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不对题,文不对“体”。
即使文字功底很好,也难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在平时训练、测试甚至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中,这样的例子都不鲜见。
比喻类命题作文这几年有增长的趋势,一是它符合作文的含蓄性要求,二是其写作的覆盖面广,选材十分丰富。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审题一
• 台 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 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 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报 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报怨小。而我拿 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 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 蔡志忠这段话给了你什么启迪?
审题
• 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 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 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始终保 持一种好的心态。 • 知足常乐 • 换一种角度看问题 • 态度决定一切
人生的障碍却是成功的入口 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
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 门只有1.5 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 学会变通、学会改变自己 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 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 遭受失败、承受失败的痛苦
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终身受益。
在人生之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 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益处 过去的小门。请以“人生路上的小门”为话题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参考立意:
人生之路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 情,如限制、束缚、困难、挫折、坎坷、屈 辱、失败、疾病等。在面对它们时,我们要 学会变通、学会适应、学会改变自己;能够 忍一时之屈,“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够 转换思维、换一角度思考问题,不死钻牛角 尖;要有智慧,讲策略等。否则,一味蛮干, 就可能碰得头破血流、体无完肤,离成功的 距离越来越远。 • 关键词语:人生路上的小门 + 弯腰侧身
就在它的里面
参考立意:伟大寓于平凡; 价值,欣赏
自我,相信自己。 2、正确看待自己,珍惜拥有。
课堂小结
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分析重点 化繁为简 2.把握本体 化实为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审题系列训练二——比喻类的审题、立意(教案)
作文辅导
0410 2222
作文审题系列训练二——比喻类的审题、立意(教案)
教学目标:探讨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教学重点:面对比喻类作文题型,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分析,由此及彼,从找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准确审题、立意。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勇敢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逐层发掘含义,开辟广阔的写作空间,提高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月考大多数学生作文偏题,暴露出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而比喻类作文审题难度比一般的作文题审题难度更大,既可考察学生的审题
立意能力,又可考察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还可给学生提供展示
个性写作的平台,较易拉开学生的作文层级。
学生易犯的错误就是
审题时不是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类比联想,化实为虚,思路不严密
或联想太广泛而偏题跑题,有时又因为思路狭窄或联想肤浅而流于
平庸。
为此安排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的专题训练。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回顾过往,找出规律,再指导学生运用方法来审题。
从感性上升到
理性,再回到实践,实际演练亲自写作。
体现的是师生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回顾过往,找出规律:
归纳审题、立意的方法:把握特点,类比联想,化实为虚。
三、运用方法,实际操练
材料一:命题作文
1、请以下列题目为题作文:
题目:另一片天
观点或者题目的比喻意义:
题目:别让眼睛老去
观点或者题目的比喻意义:
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
观点或者题目的比喻意义:
要求:字数不少于800;不要写成诗歌;不要透露个人信息。
2、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2015北京高考作文题)
观点或者题目的比喻意义:
材料二:半命题作文
1、一样的
要求:(1)、在“一样的”前面填上喻体,后面填上本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题。
例《音乐一样的建筑》、《梦一样的高三》、《大海
一样的情怀》……
(2)、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补好题目后把观点写清楚:
2、请以“是一面镜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要写成诗歌。
(3)文章不少于800字。
补好题目后把观点写清楚:
材料三:话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
请以“沙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观点或者话题的比喻意义: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广东高考题)
观点或者话题的比喻意义:
材料四:材料作文
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曾说过,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
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
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庆幸他是大的。
蔡志忠的这段话给了你什么启迪?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观点:
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0 6高考山东卷作文题)
观点:
3、题目:在城市闹市中心的高楼上有这么一个醒目的公益广告。
一边画着一个精美古雅的瓷器花瓶,旁边写着: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边画的是一次性的碗筷,旁边写着:这是我们留给后人的。
行色匆匆的现代人啊!你是否能驻足看一看,想想其中包含的深意,并说出你的感受和思考。
请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四、小结:
高考比喻类作文审题策略在于把握喻体特点找准本体,全面关照命题的整体要求。
抓本体的方法重在恰当地类比联想,化实为虚。
分析题目本身的特点、属性,立足某一特点或属性,然后由此及彼。
审题时应开拓思维,多角度联想,但立意时要选定一种寓意去写,论述范围,所举事例也应该集中统一。
谋篇时要凸显本体句即主题句,以问领写,同时使文章的文采借命题得以提升或升华
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