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讲义

合集下载

中考英语语法复习说课稿讲义第十二讲:定语从句

中考英语语法复习说课稿讲义第十二讲:定语从句

中考英语语法复习说课稿讲义第十二讲:定语从句一. 教材分析定语从句是中考英语语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部分。

本讲主要围绕定语从句的定义、分类、引导词以及用法进行讲解。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定语从句的概念,掌握定语从句的分类和引导词,学会如何运用定语从句修饰名词或代词。

二. 学情分析定语从句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较复杂的语法知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定语从句的分类和引导词产生混淆,同时也容易在实际运用中出现错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定语从句的用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定语从句的概念,掌握定语从句的分类和引导词,了解定语从句的用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定语从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语从句的定义、分类、引导词以及用法。

2.难点:定语从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特别是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定语从句。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定语从句的用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定语从句的用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定语从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定语从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定语从句的定义、分类、引导词以及用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练习:让学生进行定语从句的练习,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4.情境创设:设置各种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定语从句。

5.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定语从句的用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语法讲义

语法讲义

特殊疑问句强调句型的构成:
特殊疑问词+be+it+that+句子的其他部分(用
陈述语序)例如: When did you receive the gift? 对特殊疑问词when做强调: When was it that you received the gift? 到底啥时你收到的礼物?

It was in a marketplace that John bought an old bike yesterday. 约翰是在市场上昨天买了辆旧自行车。(强 调地点状语) 练习: 1、Peter lent us the money. 2、Mary met an old beggar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John bought an old bike yesterday
主语 宾语 时间状语 In the marketplace. 地点状语 It was John that//who bought an old bike yesterday in the marketplace 是约翰昨天在市场上买了辆旧自行车。(强 调主语)

3.强调句型的判断
可以将两句型中的It is(was)及that全部省去,若 剩余的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便是强调句 型,否则为名词性从句。如: It was his best suit that Xiao shen yang wore to dance last night. 将his best suit置入that之后的句中,可以组成 Xiao shen yang wore his best suit to dance last night表示“小沈阳昨晚穿着他最好的衣服去跳舞。”

英语七年级上册有效教学方法

英语七年级上册有效教学方法

英语七年级上册有效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教参的应用对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用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对学困生以及教材的运用巧妙的策略,我们的英语总成绩成绩才会有所提高。

下面是整理的七年级瑞典语七年级上册有效教学方法5篇,欢迎大家阅读交流思想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七年级上册有效教学方法1精心依据教参设计周密教学过程教科书内容使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传授的,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教材的文章内容吃透,看下他的精髓是什么,才会把最有的东西提炼出来给学生,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怎样把这些知识自己吃到嘴里,消化掉,转换成技能。

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会真正学懂,学会。

否则,都是表面功夫,书本知识的精髓是我们教师传授知识的关键,我们一定要把握好。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一定的经验,不过也不是什么如愿以偿成功的经验,知识知己觉得效果不错,向大家交流一下。

我是这样设计的:以教学参考为核心原则,教科书的知识为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为目标,采用精准多变的方法,也叫作“教无定法”吧。

首先说一下对参考书的处理。

每个单元分为SectionA内容介绍、语法内容介绍、SectionB内容介绍和SelfCheck内容介绍。

(1)内容介绍部分极少量主要介绍本单元各板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重难点提示、文化和思想情感提示等,这些介绍有利于教师对各板块教学目标的把控。

便于安排教学。

(2)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按照教材编写的“任务链”思路为各板块教学活动提供具体的基本思路教学建议,比如听前、听中和听后,读前、读中和读后等。

除了针对各个活动提供具体教学建议以外,还根据相关学术活动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些拓展性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这样有助于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

在这里,我看到,教学建议不是按照独立“教案”(lessonplan)的形式编写的,只是为教材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建议,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这一点是很值得赞赏的。

英语教案既讲义模板

英语教案既讲义模板

英语优秀教案及讲义模板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阶段学生,教学时间为每个章节4课时,共计15个章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节的核心词汇和短语。

理解本章节的语法点。

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简单交流。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句子构建。

能够阅读并理解相关文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章节主题:介绍家庭成员和职业。

2. 核心词汇: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teacher, doctor, student等。

3. 语法点:一般现在时态的运用。

4. 文化背景:了解不同国家的家庭结构和职业观念。

四、教学方法1. 交际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和短语。

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特定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本章节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点,引导学生进行互动练习。

3. 实践环节(1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4. 巩固环节(10分钟):通过练习题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提醒学生加强练习。

六、教案概述本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家庭成员和职业的主题,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我们将引入对话练习,培养学生的交际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法理论 第3讲 语法翻译教学法

教学法理论 第3讲 语法翻译教学法

that on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his mother tongue in FLL; the latter includes as a myriad of designations like the Direct Method,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the Audio-Visual Method, the CA and so on. (See Xiao, 2004:43)
requirements of schools. It preserve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grammar and translation because they were familiar to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s principal aim was to make language learning easier. (Howatt, 1999: 131) The central feature was the replac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texts by exemplary sentences. … The 20th century structuralist approach was also founded on the supremacy of the sentence and the two methodologies have much in common.
3. What Is 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 At the height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1980s and early 1990s it became fashionable in some quarters to deride socalled "old-fashioned" methods and, in particular, something broadly labelled "Grammar Translation". There were numerous reasons for this but principally it was felt that translation itself was an academic exercise rather than one which would actually help learners to use language, and an overt focus on grammar was to learn about the target language rather than to learn it.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课程名称(英文):Englis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0530075周学时: 2 总学时:32 学分: 2先修课程:无开设专业:小学教育三、课程简介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从理论简述、方法指导、技能培养、资料汇集等方面对学生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转变、基本技能、知识提高等给予指导,从而达到有效落实教育教学目标、拓宽学生知识结构、提高运用各类教学手段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教育培训目标。

四、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使师范生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了解小学英语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 通过学习,使师范生深刻领会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和实施原则。

3. 通过学习,使师范生掌握小学英语教学的的技能和技巧。

4. 通过学习,使师范生了解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一)课程内容第一章Children as Language Learners 儿童作为语言初学者1. 教学目标了解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异同,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语言的,了解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儿童的个体差异,了解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2. 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Unit One Learning one’s first language 学习第一语言Unit Two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learning L1 and L2 学习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异同Unit Three Understanding how children learn 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的Unit Fou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 language 语言学习的个体差异Unit Five Qualities of a good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小学英语教师的素养重点: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王蔷教学法讲义

王蔷教学法讲义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讲义Unit1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Unit2Communicative Principles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Unit3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Unit4Lesson PlanningUnit5Classroom ManagementUnit6Teaching PronunciationUnit7Teaching GrammarUnit8Teaching VocabularyUnit9Teaching ListeningUnit10Teaching SpeakingUnit11Teaching ReadingUnit12Teaching WritingUnit13Integrated SkillsUnit14Moral LearningUnit15Assess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Unit16Learner Differences and Learner TrainingUnit17Using and Creating ResourcesUnit18Evaluating and Adapting Textbooks语言和语言学习【考情分析】本章主要讨论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主要考点: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交互语言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好的语言老师必备的素养;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等。

【知识框架】Unit1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Views on languageViews in generalA good language teacherFunctional viewBehaviourist theoryCognitive theoryConstructivist theorySocio-constructivist theoryInteractional viewHow can one becomea good language teacher?An overview of the bookethic devotionprofessional qualitiespersonal stylesStage1Language trainingStage2Learning,practiceand reflectionGoal语言和语言学习1.1How do we learn languages?We learn language at different agesPeople have different experiencesPeople learn languages for different reasonsPeople learn languages in different ways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People have different capabilities in language learningLearning can be affected by the way how language is taughtLearning is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success one is expect to achieve.Thus the challenge confronting language teaching is how teaching methodology can ensure successful learning by all the learners who have more differences than the commonality.1.2Views on languageIn the past century,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ree different views of language,namely,the structural view,the functional view and the interactional view.(1)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结构主义语言观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sees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Larsen-Freeman&Long,1991):the sound system(phonology音系学);the discrete units of meanings produced by sound combinations(morphology形态学/词汇学),and the system of combining units of meaning for communication (syntax句法学).Each language has a finite number of such structural items.结构主义语言观:结构主义语言观将语言看作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语言学系统(Larsen-Freeman&Long,1991):语音系统(音系学);产生于语音集合的意义的离散单位(形态学),以及交际意义的集合单元系统(句法学)。

上海师范大学+英语教学法教程+讲义

上海师范大学+英语教学法教程+讲义
Welcome!
Unit 1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I. The Nature of Language 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Repetition Drill: Books open.
Chorus and Group Repetition.
Ask the pupils to repeat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fter you first in chorus then in groups:
TEACHER: Look at the 1st picture.
Functional view– communicative categories, communicative ability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Interactional view– to communicate appropriately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cultural awareness, etc.)
Learn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reate their own sentences based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ertain rules (creativity)
In a cognitive approach, the learner is seen as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using various mental strategies 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system of the language to be learn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法》讲义SYLLABUSCONTENTS一、外语学习论 6课时二、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 6课时三、《新课标》解读 3课时四、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 3课时五、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课时Course Requirements:1.attendance (30%)2.class performance(10%)3.final exam(60%)主要参考资料: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

科学出版社,1999年。

2、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张正东、杜培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

科学出版社,1998年。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5、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7、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8、聂希庸、曹宝健:《中学英语教学》。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

9、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13、梁祝、卢福波:《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张玲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6、于勇:《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17、顾曰国:《英语教学法》(上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18、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9、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0、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1、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年。

22、Carol MORGAN and Peter NEIL:Teaching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Kogan Page,2001年。

23、Adrian Doff: Teach English A training course for teachers TRAINER’S HANDBOOK24、Alan Pritchard: Ways of Learning. David Fulton,2005年。

第一讲:外语学习论教学目的:1、了解人学习语言的机制和原理。

2、了解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第一讲外语学习论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研究“Teaching”,之后转向了“Learning”。

影响最大的学科有以下四个: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环境学。

一、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1.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S-R”理论:“S”是指“Stimulus(刺激)”,“R”指“Response(反应)”,这种理论即“刺激反应论”。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

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行为主义理论的三大著名实验:Thondike(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

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是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动物心理学的鼻祖,另外他还创建了教育心理学,他与吴伟士共同研究学习迁移,并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著名的迷笼实验------饿猫取食将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的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

首先要提起两个门闩,然后是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最后是把横于门口的板条拨至垂直的位置。

经观察,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咬或抓,试图逃出迷箱。

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

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它可能无意中一下子抓到门闩或踩到台板或触及横条,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入迷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打开门。

桑代克记下猫逃出迷箱所需时间后,即把猫再放回迷箱内,进行下一轮尝试。

猫仍然会经过乱抓乱咬的过程,不过所需时间可能会少一些,经过如此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效动作逐渐被排除,以致到了最后,猫一进迷箱内,即去按动踏板,跑出迷箱,获得食物。

根据实验,可以画出猫的学习曲线。

桑代克把猫在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出来取食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了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

Skinner(斯金纳)白鼠实验斯金纳用动物做实验的装置称为斯金纳箱(Skinner box)。

该装置是一种特殊条件的控制箱。

箱内隔光、隔音,并装有自动控制和记录的光、声系统及一套杠杆和喂食器。

只要在箱内按下杠杆,喂食器就自动供给食丸。

在进行实验时,首先调试好实验装置,保证白鼠偶尔按压杠杆后即可获得一粒食丸。

开始白鼠进入箱里时到处乱跑并向四周攀附,当它偶然触压杠杆时可以得到一粒食丸,在几次偶尔的按压杠杆后,白鼠会频繁地按压杠杆,每次都获得一粒食丸。

食物奖赏强化了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并减弱了其他行为(如在箱子四周乱转)。

对于该装置,实验者还可以添加其他设施。

如装配电控的杠杆和食物分发器,以控制白鼠必须按压几次杠杆才可获得食丸,或者某些按压反应可以获得食丸,而其他的按压反应则不能获得食丸,或者按压活动不再出现食丸。

每次实验都能记录白鼠的行为。

斯金纳研究发现,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结果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

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有机体的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在相同的情境中其反应概率就会提高的现象。

Pavlov(巴甫洛夫)狗的实验——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後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後,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餵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於「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

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後,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三大著名实验对语言学习的启示:①反复模仿;②大胆尝试;③习惯成自然2.认知心理学(Cognitivism)在刺激与反应中存在很多变量(Parameters/Variants),这些变量归纳起来叫做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ual factors)J.Piaget: schema theory+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

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

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

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

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

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

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

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对图式给以理论上高度重视的是格式塔心理学。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于本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

概括起来,现代图式理论主要有以下要点:1.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

也就是说,图式既描述事物的必要特征,又包括其非必要特征。

图式所描述的知识由一部分或几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的组成部分称之为变量(variable)或槽道(slot)。

例如:动物的图式包括有皮肤、能活动、吃食物、呼吸空气;鸟的图式包括有翅膀、有羽毛、能飞等。

总之,一个符号、一种物体等均可以看成是一种图式。

2.图式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和低级之分。

简单的图式可以只是一个字符,复杂的图式可以有几个子图式构成。

抽象的图式是关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方面的图式,具体的图式则包括生活经历和事物的特征。

所谓高级图式和低级图式是指图式之间的层次或隶属关系。

比如:前面提到的动物的图式和鸟的图式,后者相对来说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式。

鸟属于动物,对于鸟来说,动物的图式是高级或上位图式,而鸟的图式则是低级或下位图式。

3.图式不是各个部分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构成图式的各个部分即变量有恒定的,也有变化的;当一部分变量取一定值时,其他变量的取值也就受到了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