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及学位标准探讨

通 过 探 讨 建 筑 与土 木 工 程 领 域 工 程 硕 士 教 育 的 特点 、 培 养 的 特 色 与 培 养 目标 ,对 建 筑 与 土 木 工 程 领 域 工 程 硕 士
育 的 特 点 、 养 特 色 及 培 养 目标 , 建 筑 与 土 木 工 程 领 域 培 对 工 程 硕 士 学 位 标 准 制 定 的 相 关 内容 进 行 了探 讨 和 研 究 ,
高 等 师 范 学 校 为 中 小 学 实 施 个 性 教 育 、特 色 教 育 和
高校 师 范 学 校 通 过 指 导 与 帮 助 中 小 学 进 行 课 题 研
究 、 育 教 学 质 量 改 革 。 仅 能 提 升 教 学 质 量 , 且 能 推 教 不 而 动 科 研 发 展 ,通 过 服 务 基 础 教 育 促 进 高 校 改 革 教 学 内 容
、
学 位 标准 制 定 的前 提
1 筑 与 土 木 工 程 领 域 的覆 盖 范 围 与 主 要 特 征 . 建 建 筑 与 土 木 工 程 是 一 个 口径 宽 、覆 盖 面 广 的 工 程 领 域 。按 学 科特 征 , 领 域 主要 对 应 土木 工 程 一级 学 科 , 本 包 括 的二 级 学科 有 : 构 工 程 、 土 工 程 、 梁 与 隧道 工 程 、 结 岩 桥 防 灾 减 灾工 程 及 防护 工 程 、 政 工 程 及 供 热 、 燃 气 、 市 供 通 风 及 空调 工 程等 。
提 出了本领 域 工程 硕 士 学位 标 准 制订 的 一 些基 本 思路 和
的 培 养 及 学 位 标 准 的 相 关 内 容 进 行 了 讨 论 ,提 出 了本 领 域 工程 硕 士 学位 标 准制 订 的一 些 基本 思 路 和建 议 。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筑与艺术学院.05一、学科专业(领域)概况、优势与特色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
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或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城市与区域及房地产开发、道路交通建设、旧城改造、风景园林工程修筑和智能化建筑的投资建设;电子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和新型建筑材料科学的应用,充实和丰富了本事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事域的研究范畴。
本事域范围涉及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和土木工程多个一级学科,其根本任务是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以人为本,为人们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环保、节能、经济、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主要领域范围:城市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城市经济与管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及风景园林、道路、市政、防灾减灾与防护、建筑材料、建筑经济、生态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相关领域: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与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水利工程。
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源于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铁道建筑系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系,历经长沙铁道学院等变迁,现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1976年在原长沙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内兴办“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4年该专业从分出建筑工程系(含“建筑工程”与“建筑学”两个专业), 1997年土木工程系与建筑工程系合并,成立土木建筑学院;中南大学成立,“建筑学”专业与原中南工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1993年创办的城市规划专业合并,更名为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建筑与城市规划系与学校原艺术学院合并组建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调整为城乡规划系与建筑系,现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均获校级重点学科。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革措施

玄理论研究科技风2021年4月DOC10.19392/ki.1671-7341.202112066新工科背景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革措施尹平保张永杰周德泉张军刘新喜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114摘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在于为土木与建筑领域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现有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目标,需要不断改革创新。
综述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了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再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措施,构建了“新型”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理念。
关键词:新工科;建筑与土木工程;培养模式文献标识码:A1绪论2016年6月2日,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后,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造就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提岀了更高要求。
为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及BIM技术等新技术逐步成熟,为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发展 提供了重大机遇,需要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作为支撑。
然而,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早就难以适应新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我国高素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其培养模式的科学合理程度,以及如何与新工科本科的衔接等问题,已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如何围绕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以及区域发展的新需求,建设出“新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是关乎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培养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为此,本文拟将结合长沙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与创新方案;并构建“新型”土木与建筑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理念。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就业前景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就业前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是一种提供深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毕业生可以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职业发展中具备更高的竞争力。
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方面:1. 建筑设计和咨询机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毕业生可以在各种建筑设计和咨询机构就业,参与项目设计、规划和咨询等工作。
毕业生可以担任建筑师助理、工程师、设计师等职位,根据自身专业兴趣和才能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
2. 建筑施工公司: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毕业生可以在建筑施工公司就业,从事项目管理、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等工作。
毕业生可以参与大型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具备更高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有更好的晋升机会。
3. 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就业,从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建筑监督等职位。
毕业生可以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科研和教学机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毕业生可以选择在科研和教学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发表研究论文,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5.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毕业生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参与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在建筑设计和咨询机构、建筑施工公司、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科研和教学机构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更加乐观。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概况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
一、领域覆盖范围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覆盖了建筑业的主要方面,是集设计、施工与工程管理为一体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程学科。
该领域面向建筑企业中具有一定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工程硕士,主要涉及到如下学科。
(1)岩土工程。
研究土和岩石的工程特性、场地条件评价、建(构)筑物基础及土工构筑物设计、施工、监测与管理的工程学科。
(2)结构工程。
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承重体系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及管理的学科。
(3)市政工程。
研究城市和工业的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和城市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系统运行的学科。
(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研究人类居住、工作和生产等活动适宜的人工环境条件,以及创造该环境的设备与能源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法的学科。
(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通过综合应用土木工程及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以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和自然灾害能力的学科。
(6)桥梁与隧道工程。
公路、铁路和城乡建设中,以各类型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结构物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7)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关于如何高效、安全、可持续地进行土木工程全寿命期建设和管理的学科,研究工程从立项审批、规划设计、经济分析、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及运营的全过程的系统科学管理。
当前,强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自然资源的短缺、人类居住环境恶化以及人类上天入地、下海的探索与发展,使得土木工程建设进入安全、舒适、节能、环保、耐久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借助于多学科交叉的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全寿命周期设计与管理正成为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况1. 基础条件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已有60多年历史,是我国首批学位授权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085213)
一、领域范围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重要的工程领域,涵盖我校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所有专业,具有宽口径、大系统、覆盖面广的特点,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涉及水利、交通、地质等相关学科范畴的设计、规划、勘测、施工、维护与管理等工程应用及技术问题。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手段。
在本领域的某一研究方向具有独立进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能够胜任工程建设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技术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
三、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非学位课程为10学分;另设实践环节6学分。
四、课程设置
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代码 ArchitecturalandCivilEn

公共 课程
必修 5学分
城市防灾减灾 0 4 S 0 1 0 6 U r b a nD i s a s t e r M i t i g a t i o na n dR e 3 2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地基处理新技术 0 4 S 0 1 0 7 N e wT e c h n i q u e so fG r o u n dI m 3 2 p r o v e m e n t 建筑景观理论与设计 0 4 S 0 1 0 8 3 2 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城市地下工程 0 4 S 0 1 0 9 3 2 U r b a nU n d e r g r o u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Hale Waihona Puke 3 6建筑与土木工程( 领域)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6 6 S 1 7 0 1 0 0 S 1 8 0 2 8 8 S 1 2 0 3 基础 理论 课程 8 8 S 1 2 0 4 8 8 S 1 2 0 5 8 8 S 1 2 0 6 0 4 S 0 0 0 1 5 5 S 0 0 2 2 5 5 S 0 0 2 3 专业 基础 课程 学 位 课 程 2 0 学 分 0 4 S 0 0 0 2 0 4 S 0 0 0 3 0 4 S 0 0 0 4 0 4 S 0 0 0 5 0 4 S 0 1 0 1 0 4 S 0 1 0 2 0 4 S 0 1 0 3 0 4 S 0 1 0 4 专业 课程 0 4 S 0 1 0 5 课 程 名 称 自然辩证法概论 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D i a l e c t i c s o f N a t u r e 应用英语 A p p l i e dE n g l i s h 矩阵论基础 M a t r i xT h e o r yB a s i s 应用统计 A p p l i e dS t a t i s t i c s 实用数值分析 P r a c t i c a l N u m e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最优化方法 O p t i m i z a t i o nM e t h o d 专业英语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E n g l i s h 工程随机过程 E n g i n e e r i n gS t o c h a s t i cP r o c e s s e s 流体力学 F l u i dM e c h a n i c s 弹塑性力学 E l a s t i ca n dP l a s t i cM e c h a n i c s 高等土力学 A d v a n c e dS o i l M e c h a n i c s 基础工程 F o u n d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高等钢筋混凝土理论 A d v a n c e d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T h e o r y 工程领域专题 L e c t u r e s i nS p e c i a l A r e a s 结构设计与抗震 E a r t h q u a k e-R e s i s t a n tD e s i g no f S t r u c t u r e 道路桥梁工程 R o a da n dB r i d g eE n g i n e e r i n g 工程测试技术 T e c h n i q u e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T e s t i n g 工程建造与施工 E n g i n e e r i n gB u i l d i n g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学时 学分 3 6 4 8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1 6 3 2 3 2 3 2 3 2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2 开课 学期 一 一 一 一 二 二 二 一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授课 方式 授课 / 研讨 授课 / 研讨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考核 方式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选修 4学分 2 二 授课 考试 土木院 必修 1学分 选修 4学分 开课学院 马院 外国语 理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土木院 必修 2学分 选修 4学分 备注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13一.专业领域简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涉及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个学科。
土木工程是一门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和建造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以及桥梁等工程设施的学科。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
土木工程学科包括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市政工程等。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就开展结构可靠度理论、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理论、特殊岩土的工程性状与处治、桥梁结构静力行为与新技术新工艺、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理论与技术等研究,且从未中断。
在多年的研究中,十分注重基础理论与重大工程应用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规范编制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近5年来,本学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研究人类建筑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创造适合人类生活要求的形态环境。
建筑学在广义上包括建筑物、建筑群、室内外环境、人居环境、城市与村镇、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建筑技术科学及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
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重点关注湖南及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历史及当代传承;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重点探讨建筑美学相关理论、分形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及其理论方向重点探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内外空间协调与“两型”宜居环境营造。
我校建筑学学科在将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建筑节能等)应用于建筑历史与理论领域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本学科的虚拟现实实验室与建筑技术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在湖南省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培养方案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
(领域代码:085213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掌握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领域内的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
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能胜任土木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高
等教育工作或进行技术开发、城市或建筑工程设计、城市或建筑工程管理、市政
工程设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门技术工作;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信
息技术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身心。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岩土工程;
2、结构工程;
3、道路工程;
4、桥梁与隧道工程;
5、工程
项目管理;6、建筑设计及其理论;7、城市规划与设计;8、市政工程;9、建筑
环境与通风工程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以2.5年为基础的学分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
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论文工作并重,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专业实践、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5年。
研究生所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10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见课程设置表)
五、其他要求
1、申请学位前,必须至少发表一篇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但第
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对于录用而未正式发表的论文须提供录用通知书。
2、研究生提前至2年毕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⑴必须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一篇以上(含一篇)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但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对于录用而未正式发表的论文须提供录用通知书;⑵成功申请专利1项;⑶编(著)教材或专著1部,正式出版。
3、对于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须补修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由导师指定。
4、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在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的同时,需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学习计划,明确实践学习的时间、地点及实践学习主题;每完成一次实践学习,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工程实践的种类有:一是参与校内实验(或实习)教学辅导不少于60学时,提交辅导报告,由负责该课程教学的任课老师审核、评分并签字,记1学分;二是参加导师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提交研究报告,由导师审核、评分并签字,记1学分;三是参加校外企业单位、连续时间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实践,提交实习报告,由企业单位指导实习的负责人审核、评分、签字并加盖企业实习主管部门公章,记4学分。
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