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3)》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分布及人与土地的矛盾。

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空白中国轮廓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民以食为天”、“食在广东”(图片展示)发菜、农民挖发菜、荒漠化、沙尘暴(教师)这都是吃“惹出来”的祸。

人类的一些不合理行为使孕育我们的大地伤痕累累。

是可再生资源的土地资源是否能经受我们人类的“折磨”,源源不断地满足我们人类不断的需求?除了刚才所见的不合理行为,还有哪些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现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

(教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华夏儿女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繁衍,对土地不断开发利用,慢慢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地。

(图片展示)耕地、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图片(教师对不同图片进行解说,让学生直观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地给我们人类不同的贡献)(学生活动1)认识不同的土地类型(板书展示知识结构)(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四类,并学会了如何来判断土地的利用。

下面我们来学习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板书)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师)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家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评价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课件展示)材料一:我国国土辽阔,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教师)从材料一,可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学生)土地特点: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土地资源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土地资源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土地资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分布特点及利用现状。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增强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分布特点及利用现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提高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我国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吗?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课。

”2.新课教学(1)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丰富程度。

(3)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如耕地、林地、草地等。

(4)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典型案例,如东北黑土地、江南水田等。

4.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进行分析。

5.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6.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标注各种土地类型。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地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加深对土地资源利用的认识。

2.开展土地资源保护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3)》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3)》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工业、交通和城镇资源利用问题的措施
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 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乱占耕 地
一、林地利用问题 由于对林地的管理和利用不尽合理,滥
伐 森林的问题严重。
二、保护林地的措施 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

A .新疆,内蒙古
B .湖南,湖北
C .广东,海南
D .上海,浙 C
江5 .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工业污染 C .不合理利用土地
B .农业污染 B D .工矿企业滥占土
地 6 .不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有效途径的是
()
A .保护天然林木和草场
7.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分布图,回答问题。
( 1 )土地利用类型:
① 草地 ,
②耕

③ 地林地 。
( 2 )地形区名称:
A 内蒙_ B 古东北
高原, 平原,
C 大兴安 。岭
(山脉)
林地所占比 重 0.38
27.44
据图说一说,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 主 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有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 ,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中国耕地分布
耕地主 要分布在东 部 季风区的 平原 、盆地以及 低 缓丘陵地 区, 西部耕 地较少 ,而且分布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青藏高原西B 北
C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3 .我国土地资源中,面积最大的是 (
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 262.2 万千米 2 ,占国土总面积
的 27.3 %,且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 2460 千米 2 的速度
扩展,吞噬着我们许多可利用的土地。据此回答 4~6 题。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感知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体会土地资源的宝贵。

(2)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阅读图表和数据,感知土地资源的类型,分析耕地比重小的原因。

(2)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解决土地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的对策。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评价,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及分布情况。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利用小组合作开展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1.图片串烧(农业用地,建设用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并配优雅的乡间音乐。

师:地球母亲在土地的培育下,美丽而生动,从太空中看到一个美丽的星球(给出地球卫星照片)。

2.师:那么土地到底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呢?学生: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师:正是因为土地与我们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与认识土地十分有必要。

那么同学们回想刚刚老师给出的地球表面各种土地景观,地球表面的土地有哪些种类呢?生:农业用地,建设用地,难以利用的土地。

师:我们把可以耕种的土地称为耕地资源资源。

那么主要它占多少比重呢?PPT显示课本上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生:只占全国土地总量的12.68%。

板书: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师: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了一系列土地污染和土地浪费的现象。

请同学们举例说说身边浪费土地的现象!PPT展示土地污染、土地浪费的图片。

师:由于土地污染及土地浪费现象的存在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从而加重了土地资源的短缺。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各类统计图表及一些事例),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通过读各种图表和文字材料,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才料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

3、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表分析法、比较归纳法、教学准备: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中国的土地资源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人多地少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9~60 页解决以下问题:(1)中国陆地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2)中国人口为多少人均土地面积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3)59~60 页活动题1、2、3。

(4)综合以上几个题目,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___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是否合理?教师点拨: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的确“地大”,但是,中国的人口居世界第一位,所以,人均量少。

这样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不合理。

(二)学习任务二:类型齐全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61 页阅读图3-10 中国土地资源构成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有那几种?(2)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比重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我国人与耕地的矛盾是否突出?体现在哪里?教师点拨:我国耕地面积1.22 亿公顷,承受这一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负担。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完成综合能力训练91 页的中考链接的例1:阅读材料题。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中国土地资源后备不足,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最后播放中国著名现代诗人艾青所写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让学生知道捍卫祖国土地的重要性,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1、结合中国、印度、美国三个国家的地形图,讨论从地形和海陆位置来分析,引导学生突破我国耕地面积总量少于印度、美国的原因这个学习难点。
2、结合中国土地资源构成饼状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完成一些填空题,从而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1)出示我国地形图和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通过复习我国的地势特征Hale Waihona Puke 了解我国哪一级阶梯土地类型更复杂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以云南名菜“红三剁”里面的食材引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从而切入课题,土地资源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讲述】1、我国国土面积大约有多少万平方千米?(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几位?(第3位)说明中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说到人均土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从这个数据来看,可以总结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2、教师出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以及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冰川、石山、雪山等)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3、通过学生活动以及问题的提问,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板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1、类型;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包括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比重,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

3.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 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比重。

3. 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三、教学难点:1. 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吗?”2. 讲解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分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3. 讲解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比重:介绍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类型,并给出各类型土地在总量中的比重。

4. 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如耕地面积减少、林地破坏等问题。

5. 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如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地等案例。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总结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

7. 总结新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土地资源。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土地资源篇1指导思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 1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

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图中分析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
展示
点之一:“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学习过程及指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

5
让学生意识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土地资源刻不容缓。
2
讲授新课合作探究
壱、人多地少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美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和“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阅读“中国与部分国家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
学生观察、口算动笔绘制统计图并且到前面
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地理统计图的技能和对比的学习方法。
导入新课
颂土地:土地是山川之根,万物之本,更是财富之源。
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土地资源都有哪些用途?
课件展示:以种植作物为主的称为
——(耕地);以生长森林为主的称为——(林地);以生长牧草为主的称为——(草地);我们生活在城市,这里的住宅、商店、道路和工矿用地称为——(建筑用地)。
学生观察、思考师生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